青星九棘鱸

青星九棘鱸

青星九棘鱸 (學名Cephalopholis miniata)又稱青星九刺鮨、紅鱠,俗名紅格仔、過魚、紅條。鮨科九棘鱸屬的一個物種。分布於太平洋和印度洋,延伸至紅海、南非、日本南部、澳洲等熱帶海域。食肉,主要覓食魚類或甲殼類。

青星九棘鱸(Cephalopholis miniata)又稱東星斑,為鱸形目,鮨科,九棘鱸屬一種近岸珊瑚礁海域生活的魚類。青星九棘鱸分布於紅海,非洲東部,印度尼西亞,中國海至日本海等海域,味道鮮美,為十分高貴的食用魚,同時其色彩美觀,亦可作為觀賞魚。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生長繁殖,品種簡介,飼養方法,

外形特徵

青星九棘鱸體色極為艷麗,體型大,體長橢圓形,側扁,紅色但有許多藍點均勻散布。口裂開闊,上頜稍能活動,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下頜內側齒尖銳,排列不規則,可向內倒狀;鋤骨和齶骨具絨毛狀齒。有時體色可見隱約有寬褐色橫帶,體前半色較淡,後半較暗。前鰓蓋骨後緣具細鋸齒,不甚明顯。鰓蓋骨具三枚扁平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7至54枚;縱列鱗數94至114枚。背鰭有硬棘4枚,軟條14至1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8至9枚;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尾鰭圓形。體長可達45厘米。
青星九棘鱸

生活習性

青星九棘鱸常獨游,但亦有以小群出現,通常棲息水深2-150米處水質清澈,珊瑚生長繁茂的岩溝或珊瑚礁斜坡上,平常躲在礁穴中,但也會在礁區四處遊動主要於清晨及午後覓食,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

分布範圍

青星九棘鱸布於太平洋和印度洋,延伸至紅海、南非、阿拉伯灣、阿曼灣、日本南部、澳洲等熱帶海域。

生長繁殖

青星九棘鱸一夫多妻制,由1隻最具優勢的雄魚和2-12隻雌魚組成,有領土意識,大約400多平方米。每年5-10月產卵,剛孵化的小魚是雌雄同體,在成長到23-26厘米時才開始雌雄分化。

品種簡介

東星斑廣泛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部分珊瑚礁海域,但各地方產量都不多。很多地區將這種魚列為名貴食用魚,它們在海鮮市場上的價格要比觀賞魚時市場上的還高,故很不容易購買到。幼體的東星斑具有粉色或橘色的身體,上面不滿白色或淡藍色的斑點。成年以後,它們的身體變成了鮮紅色,斑點也呈現出摧殘的明藍色。這種魚最大可以生長到1000px,我們可以見到的個體,多數處於25-750px之間。

飼養方法

雖然東星斑很漂亮,但它華麗的顏色在人工飼養下很難長久保持。餌料的營養和水質問題都會造成退色,一般在引入人工環境後的3個月裡,它們就變成暗淡的粉色了。飼養東星斑需要較大的空間,最少要提供一個600L水的水族箱,否則它們會經常躲藏在一個角落裡不運動。它們的口也很大,可以吞相當於體長一半的魚類,因此飼養前要實現考慮周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