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青島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原基礎部、文法系)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內涵、強化特色,加快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教育質量為中心、以文學、法學專業為基礎;“兩課”和相關人文學科為依託;隊伍建設為關鍵、內外知名學者專家以及外聘學者為支撐;黨的建設為保證,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良好的師德師風;突出兩個特色—人文特色、人才培養特色;努力打造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知名品牌,提升理工大學學生的人文素質、夯實理工大學的人文底蘊。其口號是:厚德明理、篤學睿智、知行合一、奮發有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口號:厚德明理、篤學睿智、知行合一
  • 理念:注重內涵、強化特色
  • 所屬:青島理工大學
  • 院長:譚業庭教授
師資力量,發展規劃,基本現狀,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基本思路,主要任務,具體措施,領導班子,院長:譚業庭教授,總支書記:王眾臣教授,副書記:林桂梅副教授,副院長:陳國慶,副院長:任穎梔,

師資力量

人文社會科學院現有社會工作學、廣告學本科和影視動畫專科三個專業。學院現有61名教職員工;三系五部,六個研究中心;專任教師5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2人,博士4人、碩士23人,在讀碩士研究生4人,在讀博士3人。在校學生549人。

發展規劃

2008-2010年是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一個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與困難同在。與高水平的大學相比,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的師資隊伍、學科建設、辦學層次等還有較大差距,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著人才不足,特色不明顯,創新不夠,學科發展較慢,科研成果較少等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大膽創新,迎難而上,為實現學校建設理、工、經、管、法協調發展,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的目標做出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的貢獻。

基本現狀

人文社會科學院現有71名教職員工,其中專職教師56人,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發展勢頭較好,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兩個專業教研室, 五個公共課教研室,五個研究中心,一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社會工作系8人、廣告學系8人、文學藝術部8人、政治經濟學部8人、法學部10人、史學部6人、哲學部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2人,博士5人(7.3%)、碩士31人(56.3%)。現有社會工作本科、廣告學本科、影視動畫專科三個專業,541名學生。承擔著全校的公共課教學和以上三個專業的教學任務。

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和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學校黨委和行政的各項工作部署,注重內涵、強化特色,加快發展,堅持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以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以文學、法學專業為基礎,以“政治理論課”和相關人文學科及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為依託,以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以及外聘學者為支撐,以黨的建設為保證,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良好的師德師風和強化專業特色,突出優勢學科,努力打造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知名品牌,提升理工大學學生的人文素質、夯實理工大學的人文底蘊。繼續貫徹落實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大力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不斷強化專業建設,積極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要進一步凝練 “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院訓;進一步培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教風和學風;更好更快地實現“明德親民、篤學睿智、知行合一、奮發有為”的理想和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和落實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以人才質量培養為重點,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堅持德育首位和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實施質量立院、人才興校、科研強院戰略,藉助理工優勢、探索交叉學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得益彰,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並駕齊驅,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發展目標

到2010年,學生在校人數達到680人左右。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學科建設取得較好成果,在原有兩個本科專業的基礎上新增法學本科專業及一個碩士點。引進博士3-5人。力爭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者達到教師總數的85%以上,博士研究生學者達20%,初步建成一支結構合理、教學素質優良、科研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把學院建設成為文化內涵深厚、專業基礎紮實、創新意識較強、在學校人文素質教育中作用重要,省內有地位、國內有影響、國外有交流、學生特長突出、專業特色鮮明、師資力量較強的高質量教學套用型特色學院。

基本思路

——踐行一種精神:百折不撓、剛毅厚重、勇承重載。
——力爭實現兩個突破: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科研成果。
——積極實施三大戰略: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科研強校。
——開展四大工程:人才建設工程;學科建設工程;精品課程工程;特色專業工程。
——突出五個重點:實驗室建設;研究所建設;學術隊伍建設;實踐基地建設;學科建設。
——打造六大品牌:廣告;社會工作;國際問題;城市文化;區域經濟;影視動畫。

主要任務

(一)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增強學院競爭力
人文社科學院今後三年的發展方向是:突出重點,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在全面推進學科建設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學科的部署,和學院的定位,把學院建設成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陣地。
1、把學院建設成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主渠道、主戰場。加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力度。
2、構建青島社會和諧發展研究基地。我院要把對青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研究作為科研的重點領域,集全院之力,在青島文化發展戰略、青島社區建設、青島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與青島經濟和諧發展密切聯繫的幾個研究方向進行拓展。積極為青島經濟、社會、文化的和諧發展貢獻力量。力爭建成一個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地。
3、創建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新專業。為適應青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我院將整合校內外多方資源、依託學校的整體優勢和學科背景,要全力以赴的搞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碩士點的建設和新一輪申報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工作。做好法學專業的申報工作,不斷擴大我院的辦學規模。
(二)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加快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建設
1、積極實施人才強院戰略。確立“德才兼備、重在實績”的選才標準。鼓勵和支持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以培養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為重點,遵循開放、創新、精幹、高效的原則,建立起促進教師資源合理配置與開發利用優秀人才健康成長的有效機制,讓人才創新有機會,發展有空間。
2、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積極吸引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向社會公開招聘、加強師資隊伍培訓,最佳化隊伍結構,提高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和整體素質。根據專業發展的需要,構建專業師資隊伍。一是引進1-3名學科帶頭人和一批專業急需人才;二是凝練幾個學術方向(新聞傳播、社會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三是培養一支學術水平較高、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
3、實施“名牌戰略”。在全院教師中樹立為人文學院創名牌的“名牌意識”,並採取有力措施,鼓勵出“名師”、“名著”。加快培養青年學科帶頭人,把科學研究與培養21世紀優秀人才結合來,在出重大科研成果的同時,推出一批年輕的拔尖人才。在我院形成一支人員精、能力強、效率高、作風硬、結構合理、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
4、積極拓展對外合作與交流。積極承辦、舉辦或參加高層次的學術活動,不斷提升我院各專業的社會影響力。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合作辦學,通過外聘內聯,真正實現師資隊伍建設和專業建設跨越式發展。積極外聘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聯合兄弟院校及國內著名大學,形成一支為我所用的教師團隊。
(三)、實施質量立院戰略,打造顯明的專業特色。
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重點,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教學質量為生命,以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為目標,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激勵制度;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環節,落實德育首位;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進一步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注重人文素質教育,涵養學生人文素質。
1、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繼續完善專業、學科發展規劃;拓展專業口徑、擴大專業基礎、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科學規劃專業知識結構,制定教學計畫;通過外引內聯,整合學科力量,逐步構建起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為一體的培養模式。我們將全力打造傳播學和社會工作專業品牌和亮點。
2、高度重視課程建設,主動適應人才市場需求,以發展套用型學科專業為重點,對已招生的社會工作、廣告專業進一步完善培養計畫、搞好課程建設。我們將在三年內建成學校精品課程五門,省級精品課1-2門。加快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認真落實《青島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施意見》、《青島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大綱》提出的各項要求,突出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教學。四門課的課外學時,占總學時的39%。要有計畫的組織學生利用課外學時從事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參加學術講座、觀看影視作品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3、繼續凝練和培育社工專業:扶弱濟貧,助人自助的專業理念和特色,以及廣告專業:創意、創新、創造的專業理念和特色。
4、加強學術研究,濃厚學術氛圍。定期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和傳媒領域知名人士進行學術報告和專業講座,開拓教師和學生視野,提升傳播學專業在社會的影響力與知名度。積極拓寬辦學渠道,充分發揮教育資源效益,廣開辦學門路,實施開放性辦學,加強學院和政府、企業集團、科研單位、兄弟院校的交往,汲取辦學理念和成熟經驗,探索合作辦學和合作承擔科研課題的途徑和模式。
5、加強實驗室建設、教育實習基地和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建成並完善社會工作專業實驗室、廣告學專業和新聞傳播實驗室。2010年設備總值達到300-500萬元。基本建成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省內一流的實驗室,力爭建成一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根據專業、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本著“既考慮當前急需和實際,又著眼於長遠發展”原則,2010年前,做好新校區學校多媒體新聞製作中心、演播室、廣告工作、非線性數字編輯室等實驗室的籌備工作。
6、積極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評估體系,堅持和完善聽課、評課、公開課、觀摩課制度以及兩校區的教學協調製度和學生信息員制度。嚴格執行學院關於各教學環節和要求,積極推動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
(四)、實施科研興院戰略,提升學院整體水平。
科學研究是我院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學院整體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1、加強科學研究建設和科研管理工作。要遵循“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科研與隊伍建設相結合,內強實力與外樹形象相結合的方針,加強動態調整對科研的組織和激勵,積極組織各類科研學術活動。
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部委及青島市的重點科研項目,集中力量抓好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重大課題攻關;努力創造條件,鼓勵並組織出版高水平的論著和論文,到2010年,力爭科研實力有顯著提高。
2、爭取在各個學科培養出1-2名學科帶頭人,初步形成自己的科研優勢,結合社會需要及教師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活動,使教師的科研活動與社會實踐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3、鼓勵教師參與國際及國內科研交流,並為教師參與各種層次的科研交流活動創造機會。有計畫地每年派1-2名教師到國內進行3-6個月的進修學習。
4、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進一步加強教研和科研的工作,精選課題,狠抓高層次課題立項,各專業各學科在學術論文的數量、質量方面有較大進步;出版學術專著3-5部。力爭在國家社科基金方面有所突破(有國家級項目和成果)。

具體措施

為保證發展目標的實現,我們要努力實施“3321工程”,即加強三項建設---實驗室建設、學科專業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實現三個提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學研究水平、師生的整體素質;突出兩個特色---人文特色、人才培養特色;達到一個目標---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高質量培養人才的學院。
(一)加強領導班子、黨員及教職工的思想道德建設,積極推進“三育人”工作。 1、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核心作用。院系工作根本在教工,關鍵在幹部,核心在領導班子。要堅持領導班子議事規則,認真執行“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基本制度,把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所強調的“發展觀、政績觀、人才觀、民眾觀”作為加強班子建設的思想基礎,把班子建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堅強集體。力爭在三年的班子考核中獲得優秀。
2、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基層黨組織是黨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按照“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教學科研中心工作,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嚴格黨內生活,在黨員中重點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為主要內容的先模教育活動,制定並貫徹落實總支目標管理責任制,認真抓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敬業奉獻的黨員隊伍。
3、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設良好的師德師風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堅持以人為本,把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大力開展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為重點的職業道德建設活動,把教風、教學態度、敬業精神和責任心作為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年度考核內容,考核結果作為聘任、晉升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繼續在“政治理論課”中貫徹落實“三進”工作。在思想品德課、形勢政策教育課中,選聘優秀教師,積極進行分類,分項,分專題的改革試點。每人一講,力求講深、講透、講活、講精彩;使內容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要通過開展“知國情、樹信心、鼓實勁、立目標”等活動進行形勢任務教育;用學校發展的目標、任務激勵全體師生,講責任,講措施,講奉獻,在強化思想教育中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在全院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
(二)加強學生工作,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圍繞一個中心、兩個重點、三個服務既以學風建設為中心;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為規範管理;深化心理健康、勤工助學、成才目標指導服務。努力把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建設成為融“思想教育、學識指導、行為引導、生活服務、文化活動”等功能為一體的教育基地。
1、加強和改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全面貫徹落實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和中宣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精神,中宣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加強和改進四類主幹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品德課、形勢政策教育課、哲學社會學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努力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學課教師隊伍.抓好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深化研究課題.
(2)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質、心理健康等教育,構築理想和精神支柱。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為主線,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為中心,以思想道德教育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通過政治學習、專題宣講、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學習小組活動、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誠信教育,使學生整體政治素質進一步提高。
(3)加強學生黨建工作。以黨建工作為龍頭,建立健全監督機制,規範組織發展的工作程式、黨員教育管理和做好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考察、發展等工作。抓好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力爭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占學生總數96%以上;辦好每學期一次的業餘黨校,認真做好黨員發展的基礎工作。參加業餘黨校人數占遞交入黨申請書學生人數的60%以上。做到早選苗、早教育、早培養、早發展,(把批量發展黨員放在二、三、四年級,在一年級有黨員,二年級有黨小組,三年級有黨支部的基礎上,目前達不到,建議刪掉)力爭學生黨員占學生數每年遞增5%以上,到2010年達到10%以上。
(4)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教育、管理有統一的規劃。將新生入學集中教育與延伸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四年一貫制全院一盤棋,形成系統工程。。把“以人為本”貫徹到教育全過程。大學一年級注重基礎和習慣養成教育;二年級加強專業基礎教育,強化素質教育;三年級和四年級,強化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教育。
2、以提高三率為突破口,大力加強學風建設。
堅持以創建“優良學風班”為突破口,抓基礎教育,以教風正學風、以舍風帶學風、以管理促學風、以活動倡學風,提高三率,促進學風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1)狠抓學風建設。組織各班開展建設優良班風和學風活動,根據學生的專業和學習特點開展各種學術活動、學習競賽和科技活動,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每年校級優良學風標兵班占班級總數10%以上。 (2)強化管理,制定目標責任制,加強學風的教育引導。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增強對社會、學校的認同感、自豪感;加強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人生目標,激發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平均學績數低於65分的比率,一年級低於10%,二年級低於8%,三年級低於3%,第四學期年級英語四級通過率和計算機二級通過率高於學校的平均水平。
(3)完善學生導師制度,在大二學生中繼續試行導師制,為學生的成長、成材做好指導和培養工作。
3、抓好三支隊伍建設。抓好專職學生幹部隊伍建設,發揮其管理育人的作用;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發揮其情感育人的作用;加強學生骨幹隊伍建設,發揮其形象帶動作用。通過抓好三支隊伍建設,使我院學生工作不斷上新台階。
4、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
本著營造“高品位、寬領域、全方位“的文化氛圍的方針,加強對學院文化活動的規劃與指導,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創辦學院精品活動,形成學院特色人文、人文特色的校園文化。
(1)積極組織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加強學生社團指導,大力營造校園文化。繼續開展優秀團日活動評比。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時報金犢”、“廣告設計大賽”、“DV大賽”、舉行文藝匯演、演講比賽、辯論賽、科技作品大賽、書畫大賽、各種球類比賽,宿舍文化等活動。
(2)與宣傳部、團委、學生處在全校學生中開展五個一工程:一節(大學生廣告節);一會(詩歌朗誦會);一書(每月給學生推薦一本書);一講(每周一個學術講座);一講壇(新世紀講壇)。
(3)建設和完善我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與兄弟大學聯合,打造人文素質教育的平台。逐步將已有的各類人文課程建設以及相關的學術講座進一步規範化、成熟化,加強教學研究,形成我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特色。
5、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領導和指導,完善規章制度,規範機制,開展“投身實踐活動、挖掘自身潛質、培養創新能力”為活動主題,重點在於在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更多的基地和舞台、拓寬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面的同時,更加注重大學生的動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運用知識能力、應對突發事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拓寬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領域,提高質量和水平。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的建設,到2010年固定的社會實踐基地要增加到五個以上。
6、學生工作逐步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信息化、精細化、微機化。學生的綜合測評、學習成績、班級及個人獲獎情況、困難生及勤工助學情況,違紀情況、衛生情況、黨建材料等都達到微機化管理,逐步完善班主任、輔導員考核工作制度、學院領導定點聯繫班級制度、教書育人制度、學生幹部培訓等制度健全,使學生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

領導班子

院長:譚業庭教授

譚業庭,男,1957. 1生,1983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獲學士學位。現任青島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會員,中國廣告教育協會會員,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員,山東省古典文學學會會員,2004年山東省首批文化藝術科學專家,2002年青島經濟開發區科委科協科技諮詢專家,2004年十三屆時報金犢獎大陸初評評審,2004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第七屆評選委員會委員。2004年被評為山東省十佳師德標兵,2004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2004年被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004年被評為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專家,其它榮譽稱號十餘項。多年來,一直從事《演講與口才》,《中國民俗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等課程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主持並參與國家級課題三項,省市級課題四項,校級課題四項。獲得國家級、省級、校級科研教研獎十餘項。近年來,主要從事城市文化研究,發表論文三十餘篇,獨立編著、主編、參編教材五部。
譚業庭譚業庭

總支書記:王眾臣教授

王眾臣,男,吉林省吉林市人,1955年4月生,研究生學歷,教授職稱,現任青島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
1982年本科畢業至今從事物理教學26年,1989年研究生畢業歷任教務科長、教務處長、學院教學副院長至今從事教學管理工作18年。與此同時,長期作為學院黨總支委員,從事黨務工作,具有較強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具有較豐富的黨務工作經驗。多年來,團結帶領部門同志和全系師生緊緊圍繞學校的教學中心和師生的實際問題開展各項工作,同班子成員一道抓教學質量、抓教書育人;同分管領導一起抓學生的素質教育,指導學生重大活動的開展。
在從事教學管理和黨務工作的同時,積極進行教學研究,探討教學改革,發表了《大學物理教學改革與實踐》和《大學物理實驗課教學改革探索》等16篇教學研究文章,完成物理方面的科技論文27篇,2003年《大學物理教學改革與實踐》獲學校優秀教研論文一等獎。完成了學校《大學物理工程教育研究》、《大學物理素質教育研究》和《將實驗室建成學生科技活動基地》等教研課題,有二項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有一項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和省教學成果三等獎,2005年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大學物理》校級精品課建設工作。2002年被學校評為第二屆教學拔尖人才。

副書記:林桂梅副教授

林桂梅, 女, 1962. 2生,中共黨員。1984年7月畢業於西藏民族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獲學士學位。現任青島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研究員。
長期從事黨務工作,具有較豐富的黨務工作經驗。多次被評為青島市先進女職工、校先進工作者、校級優秀班主任、工會積極分子等稱號。同時,先後擔任《大學語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的教學.。公開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 1篇獲冶金系統政研會優秀成果三等獎。參編教材《黨的基礎讀本》、《大學生黨課教程》3部。參與科研課題2項。主要從事大學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副院長:陳國慶

1966年10月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市,1983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歷史學系,1990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同年7月到青島建工學院社科部工作。現任青島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山 東省高校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2004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在職攻讀中國近現代史博士學位。先後為本科生開設了《毛澤東思想概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公共關係學》、《思想道德修養》等課程。編撰了《公共關係原理與實務》、《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 代》三部教材;在《山東社會科學》、《學術論壇》和《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等期刊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參加了三項山東省文化廳和青島建工學院的課題研究。

副院長:任穎梔

山東汶上人,現任青島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儒學史、中國教育史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個人專著:《嶗山道教史》(2009年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學術論文在《中共黨史研究》、《齊魯學刊》、《日本開拓者大學學報》、《管子學刊》等期刊上公開發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