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應該知道的土壤/青少年科普圖書館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土壤/青少年科普圖書館

基本介紹

  • 書名:青少年應該知道的土壤/青少年科普圖書館
  •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 頁數:182頁
  • 開本:16
  • 作者:華春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14816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華春編著的《青少年應該知道的土壤》系統闡述了土壤的自然屬性、土壤的成因理論、土壤的環境功能、土壤的環境意義和有關化學過程等知識,同時介紹和討論了當前土壤環境研究領域的前沿問題、有關機理,以及土壤污染研究、治理方法等。目的是讓廣大青少年學習如何愛護和保護土地。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息息相關——土壤的形成與結構
第一節 漫漫長路——土壤的形成
1.土壤形成的母質因素
2.土壤與母質的“種種情結”
3.土壤形成的氣候因素
4.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5.土壤形成的地形因素
6.土壤形成的時間因素
7.土壤形成的人類因素
第二節 形色質地——土壤的結構
1.土壤的塊狀結構
2.土壤的片狀結構
3.土壤的柱狀結構
4.土壤的團粒結構
第二章 豐富多彩——土壤的類型
第一節 溫帶特徵——淋溶土及半淋溶土
1.棕壤
2.暗棕壤
3.白漿土
4.棕色針葉林土
5.黑土
6.褐土
第二節 熱帶地質——鐵鋁土及鈣層土
1.鐵鋁土
2.鈣層土
第三節 極度乾渴——漠土及乾旱土
1.漠土
2.乾旱土
第四節 水樣年華——水成土及水稻土
1.水成土
2.水稻土
第三章 天然工匠——土壤微生物
第一節 菌中之秀——土壤微生物的種類
1.土壤細菌
2.土壤放線菌
3.土壤真菌
第二節 生命基石——土壤微生物的營養
1.化能有機營養型
2.化能無機營養型
3.光能有機營養型
4.光能無機營養型
第三節 以氧為重——土壤微生物的呼吸
1.好氧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2.厭氧性微生物的無氧呼吸
3.兼厭氧性微生物兼性呼吸
第四章 衣食之源——土壤的開發與保護
第一節 養分供給——土壤的耕作
1.植物生長需要肥料
2.根和葉片對養分的吸收
3.土壤耕作和管理
第二節 超越自淨——土壤的污染及原因
1.土壤污染概述
2.土壤污染源
3.中國土壤污染的特點
第三節 刻不容緩——土壤的治理及保護
第四節 放眼未來——土壤科學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文摘

2.土壤污染源
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廣、種類多,大致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無機污染物主要包括酸、鹼,以及重金屬(銅、汞、鉻、鎘、鎳、鉛等)鹽類,放射性元素銫、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酚類、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苯類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和積聚性,當土壤中含有害物質過多,超過土壤的自淨能力,就會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害物質或其分解產物在土壤中逐漸積累,通過“土壤→植物→人體”,或通過“土壤→水→人體”間接被人體吸收,危害人體和生命健康,就是土壤污染。
為了治理土壤的污染,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強對工業“三廢”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同時還要採取防治措施,如針對土壤污染物的種類,種植有較強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質的含量(例如羊齒類鐵角蕨屬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或通過生物降解淨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農藥、重金屬等);或施加抑制劑改變污染物質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方向,減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鹼性,促使鎘、汞、銅、鋅等形成氫氧化物沉澱。此外,還可以通過增施有機肥、改變耕作制度、換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另外,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並積累到一定程度,也能引起土壤質量的惡化。並且這樣也是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之一,這樣種情況也被稱為土壤污染。
污染物進入土壤的途徑是多樣的。對於廢氣中含有的污染物質,特別是顆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落到地面後進入土壤;而廢水中的污染物是通過滲透而進入土壤的;固體廢物中的污染物是直接進入土壤或者是通過其滲出液而進入土壤的。在這三種污染物中,最主要的是污水灌溉帶來的土壤污染。另外,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板結,也是土壤污染的來源之一。
土壤污染的後果除了導致土壤質量下降、農作物產量和質量下降外,更為嚴重的是土壤對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鎘等富集到作物果實中,人或牲畜食用後就會發生中毒現象。
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質或過量的植物營養元素進入土壤,會導致土壤性質惡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調的現象。土壤處於陸地生態系統中的無機界和生物界的中心,不僅在本系統內進行著能量和物質的循環,而且與水域、大氣和生物之間也不斷進行物質交換,一旦發生污染,三者之間就會有污染物質的相互傳遞。作物從土壤中吸收和積累的污染物,常常通過食物鏈的傳遞而影響人體健康及生命,使整個生態系統均受毒性侵害。
3.中國土壤污染的特點
不同的地區土壤污染的情況不一樣。我國的土壤污染類型和國情有直接的關係。我國土壤污染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具有隱蔽性和滯後性。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廢棄物污染等問題一般都比較直觀,通過感官就能發現。而土壤污染則不同,它往往要通過對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農作物的殘留檢測,甚至通過研究對人畜健康狀況的影響才能確定。因此,土壤污染從產生污染到出現問題通常會滯後較長的時間。這也是土壤污染的普遍特性。
其次是累積性。污染物質在大氣和水體中,大氣和水體都有狀態循環,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遷移。這使得污染物質在土壤中並不像在大氣和水體中那樣容易擴散和稀釋,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斷積累而超標,同時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再次是具有不可逆轉性。特別是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重金屬的毒性較強,被某些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需要一兩百年才能恢復,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即使是一些有機化學物質的污染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降解。
並且土壤污染具有難治理的特點。如果大氣和水體受到污染,切斷污染源之後通過稀釋作用和自淨化作用就有可能使污染問題慢慢逆轉,土壤只能依靠稀釋作用和自淨作用來降解污染物,具有相當高的難度。有時要靠換土、淋洗等方法才能解決問題,這也是比較快速的改良土壤污染的方法。因此,治理污染土壤的成本較高、治理周期較長。正是因為土壤污染難於治理,而土壤污染又具有明顯的隱蔽性和滯後性特點,因此土壤污染問題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視。
最後是輻射污染。目前,由於科技產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輻射成為污染源。大量的輻射不僅污染了環境而且也污染了土地,導致被污染的土地中含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這種毒質會使植物生長不良或停止生長。
……
P142-148

序言

莽莽蒼蒼的山川大地,茫茫無際的宇宙星空,人類生活在一個充滿神奇變化的大千世界中。面對異彩紛呈的自然現象,古往今來曾引發多少人的驚詫和探索。它是科學家研究的課題,更是充滿了幻想和好奇的青少年渴望了解的知識。為了幫助廣大青少年系統、全面、準確、深入地學習和掌握有關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用科學發展觀引領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團結出版社按照國家確定的學生科普知識標準,編輯出版了《青少年科普圖書館》大型叢書,應該說這是一個很有意義、值得支持和推廣的出版工程。
加強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工作,是加快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加快國家發展,要抓緊時機,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戰略。把科教興國戰略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依靠科技進步,建設創新型國家;要著眼於長遠,努力培養新一代創新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創新能力。大量優秀的科普讀物的出版發行正是科學的教育和普及的基礎性工作,是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文化基礎工程。
加強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工作,同時也是我們社會文化建設的需要。中共十七大強調“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是“建設和諧文化,培養文明風尚”的重要內容,特別提出要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和邊遠地區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有關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發行工作,多年來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社會團體的廣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標誌著我國科普事業進入法制建設和發展的軌道。為持續開展民眾性、社會性科普活動,中國科協決定從2005年起,將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為全國科普日。自2003年以來,為支持老少邊窮地區文化事業發展,由國家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送書下鄉工程。2009年2月,中國科協等單位五年內在全國城鄉建千所科普圖書室的活動舉行了啟動儀式。多年來有關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堅持不懈的送書下鄉活動,推動了科普工作在全國,特別是在農村、邊遠地區和廣大青少年中的開展,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
貫徹中共十七大精神,適應國家建設的發展需要,特別是廣大農村、邊遠地區發展的需要,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像《青少年科普圖書館》叢書這樣一類科普讀物的大量出版,符合廣大青少年探究自然科學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慾望,相信一定會得到青少年朋友的歡迎和喜愛。希望有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科普讀物出版,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文化大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