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口村(湖南桂陽縣飛仙鎮下轄村)

青口村(湖南桂陽縣飛仙鎮下轄村)

舂陵江鎮(原飛仙鎮)青口村(別名清口,舊名清溪)位於桂陽縣西南邊陲,西距新田縣界五里之遙,南離嘉禾縣界三里路遠,自古為三縣往來交通要津。從桂陽縣城出發,經浩塘,過豐加,到清口村,約四十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口村
  • 外文名:Qingkou Village
  • 地址:湖南桂陽縣飛仙鎮
  • 海拔:175米
  • 年降水量:1400毫米
  • 平均氣溫:15 ℃
  • 收入來源:農耕,竹製品
  • 郵政編碼:424403
  • 方言:湘語
  • 車牌代碼:湘L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

村情概況

青口村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飛仙鎮,屬於丘陵地區。位於南邊一個半山腰上,距離鎮政府4.1公里,(村委會在村里)。海拔175米,年平均氣溫15 ℃,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 玉米等農作物,山里大量種植楊梅、梨子等果樹,為該村第二產業。
青口村地圖
青口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為何能號稱“湘南第一村”?原來它人口最多!由3個自然村(塘屋、西塘下,清口)、34個村民小組組成的清口村,轄區東西橫跨1.6公里,南北縱長4.6公里,總面積7.36平方公里。人口多達6000多人。
青口村乃典型的丘陵山地,土地貧脊。全村耕地面積2600餘畝,人均不足0.3畝。人多地少,資源匱乏,長期困擾著青口村的發展。窮則思變,另謀生路,反而成就了清口村發達的手工業經濟。據說幾百年前,青口村就開始家家戶戶從事竹器加工,生產的竹蓆、簸箕等竹器精美實用,遠近聞名。
清《桂陽直隸州志》記載為“青口”,村口高大的牌坊上面撰刻著“清溪”,還有村民說最早叫“青山”,為何現在村名又稱“清口”?村旁有水自塘井湧出,匯成溪流,貫村而過,溪水清澈,故名清溪。清溪之水世世代代滋潤著村莊,為感激清溪恩情,不知從何時起,村依水名。史料查證:1958年名清溪大隊,1971年名清溪村,1995年恢復舊村名“清(青)口”!或許是年代久遠,村民不知“清”還是“青”,或許是無法忘懷清溪的哺育,最後村名正式確定為“清口”。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基本上飲用井水。基本都有電視,全部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占大多數。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若干輛,農用運輸車若干輛,擁有機車若干輛。

農村經濟

村域經濟主要以竹藝加工業和勞務輸出為主。該村人平耕地不足0.3畝,人多地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達3000餘人,是該鎮勞務經濟最發達的村。村域經濟以種植水稻和勞務為主,村里特產有竹器和環保磚。竹器加工是該村傳統的手工藝,已有200多年的歷史。80%的勞動力熟悉製作竹片席、竹編席、竹麻將蓆、竹篩子等工藝,產品暢銷廣東、廣西和港、澳。飛仙竹器工藝歷史悠久,原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改革開放後,飛仙鎮人大量外出務工經商,目的地主要是廣東沿海,其中清口及其附近村落多經營竹製品生意,並且由返鄉村民成立了清口竹木工藝有限公司,該公司預計年產值可達3000餘萬元,可解決當地就業人員200餘人。同時擁有環保磚廠2個,年純收入可達400餘萬元。石料廠一個。轄區有國小一所,在校學生210餘人,老師3名,有村衛生所2個,醫生2人,一個為鎮衛生院開設的,另外一個為本村的村民開設的,為村民就醫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通有水泥路,各自然村均通公路。轄區總耕地面積2610餘畝。其中水田2400餘畝,旱地210畝,山河8000餘畝。

人口衛生

有村衛生所2個,醫生2人,一個為鎮衛生院開設的,另外一個為本村的村民開設的,為村民就醫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