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堆肥

露天堆肥又稱野積式堆肥,是一種間歇堆肥的方法,也是一種古老的堆肥方法。露天堆肥首先要求對堆肥原料進行前處理。然後根據其含水率和碳氮比,確定原料配比。國外利用城市固體廢物生產堆肥的配料方法有純垃圾堆肥、垃圾-糞便混合(7:3)堆肥、垃圾-污泥混合(7:3)堆肥三種。我國露天堆肥法一般是採用70%~80%垃圾與20%~30%糞稀配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露天堆肥
  • 別名:野積式堆肥
  • 供氧方式:由表層自然擴散進堆垛
  • 常見:系統條垛堆肥
  • 特點:生產周期長
  • 原料:垃圾、糞便、污泥等廢物
簡介,堆肥機理,條垛堆肥系統,

簡介

露天堆肥是把新收集的垃圾、糞便、污泥等廢物混合分批堆積。有的城市用單一的垃圾為原料,經過堆積生產垃圾肥,堆積後的廢物不再添加新料,讓其中的微生物參與生物化學反應,使廢物轉變為腐殖土樣的產物。前期一次發酵大約需要五周,一周要翻動一至二次然後在經過6~10周熟化穩定二次發酵,全部過程需要30~90天。該法要求場地堅實、不滲水,其面積需能滿足處理所在城市廢物排量的需要。因其生產周期長(30~90天),露天操作不衛生,且產品質量不高,已被現代化的堆肥所代替。
露天堆肥在實施時一般將堆肥物料在露天場地堆成長條形堆垛。堆垛長度視場地而定,沒有一定的限制;堆垛高度一般為1.5~3m,寬度為3~5m。寬度和高度視露天堆肥供氧方式而變化,以達到充分供氧為原則。露天堆肥的供氧可以靠空氣由表層自然擴散進堆垛供氧。因靠空氣的自然擴散供氧,所以條堆的高度一般較低,寬度較狹,以便內部能有氧氣供給。露天堆肥常因供氧受到一定的限制,發酵時間稍長,堆層表面溫度較低,因此,表層容易達不到無害化要求的溫度,對致病菌及寄生蟲(卵)殺滅不徹底。翻倒堆層可以改善堆層表面,達到無害化的程度。此外,野外堆積式衛生條件較差,易招致蟲蠅、老鼠等的滋生,但露天堆肥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投資費用低,適宜於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套用。

堆肥機理

堆肥是利用自然界廣泛分布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或人工添加高效複合微生物菌劑,在合適的條件下如通氣、濕度、pH、孔隙度等,人為地促進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向穩定的小分子物質和腐殖質生化轉化的微生物學過程。堆肥化的產物稱作堆肥。
好氧堆肥化是在有氧條件下,依靠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細菌)的作用來實現的。在堆肥化過程中,有機廢物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質可透過微生物的細胞壁和細胞膜被微生物直接吸收,而不溶的膠體的有機物質,先被吸附在微生物體外,依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為可溶性物質,再滲入細胞。微生物通過自身的生命代謝活動,進行分解代謝(氧化還原過程)和合成代謝(生物合成過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機物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並放出生物生長、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機物轉化合成新的細胞物質,使微生物生長繁殖,產生更多的生物體。

條垛堆肥系統

條垛堆肥是一種露天堆肥技術,它是將前處理過的堆料堆成高1~2m,寬2~3m的條垛;上面用塑膠布或簡易棚擋雨,依靠空氣自然擴散或輔以強制通風供給空氣,使堆料進行好氧發酵。條垛系統最重要的是場地,場地的設計要符合兩個要求。①必須結實,以便機械設備的出入。常用材料是道路瀝青或混凝土,其設計標準與公路相似。②必須有坡度,便於水迅速流走。用道路瀝青和混凝土等堅硬材料建造場地時,其坡度至少應為1%;用礫石和爐渣等不太堅硬的材料建造的場地,坡度應大一些,至少為2%。在部分場地需要排水溝和貯水池,用以收集堆料滲瀝液和雨水。
條垛系統的料堆規模必須適當,料堆太小,則保溫性差,易受氣候影響,尤其是冬季,結果處理等量的堆料,所需堆場面積反而比大料堆更大。若料堆太大,易在料堆中發生厭氧發酵,產生強烈臭氣,影響周圍環境。適宜的規模為底寬2~6m,高1~3m,長度不限。最常見的料堆為底寬3~5m,高2~3m,橫截面積呈三角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