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

霧峰林家

霧峰林家,是台灣省台中市霧峰區知名的望族,集政、軍、農、商的勢力而興旺約100多年,以占地廣闊的家族三合院建築(霧峰林家花園)聞名。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台灣五大家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霧峰林家
  • 外文名:Lin's family in Wufeng
  • 概述:霧峰林家
  • 歷史沿革:霧峰林家的祖籍源自漳州
  • 林文察林文察,字密卿
家族源流,台中望族,家族名人,林文察,林朝棟,林獻堂,林祖密,林正亨,林家宅園,

家族源流

路下林
族源:霧峰林家來自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據縣誌記載,其先祖林子慕於元至正年間由漳浦縣深土鎮路下社遷居此地。漳浦路下林屬於游洋林世系,游洋林始祖林昌為晉安林第十六世。
霧峰林家
晉安林十五世-林萬寵生三子:韜、披、昌。長子韜衍”闕下林氏”,次子披衍”九牧林氏”,昌公衍游洋林一系。昌公字茂吉,乃萬寵公第三子,官兵部司馬,配宋氏,生一子名萍。萍於唐貞元間明經及第,官灃洲司馬(後追贈中憲大夫)。唐太和年間歸隱後,遷居仙遊游洋,世稱“游洋林”。游洋林分忠和、忠孝、忠義三大派。
游洋林後裔林萍傳十七代孫廷玉(廷玉上十六代祖失考),名奇,生和忠、和孝、和義。和忠移居平和縣,為洪厝埔袓。和孝移居平和縣坂仔銅壺,為銅壺派袓。和義移居漳浦縣深土鎮東庵路下社,為路下林始袓。
路下林始祖林和義,生子大用,大用生七子,元末兵亂,七子散居各地。路下林分七支:長房子亨(分衍苦竹)二房子貴(守祖路下)三房子賢(分衍七都橋頭)四房子慕(分衍平和五寨埔坪、平和縣安厚龍頭、廣東饒平石壁、台灣台中霧峰)五房子華(分衍漳浦石榴攀龍)六房子齊(分衍平和五寨後巷)七房子淵(分衍漳浦霞美、東山康美、漳州康山)。各個分衍地均成為當地著名的林姓聚居區。路下林枝繁葉茂,後裔眾多,為漳州市林氏最大支派,號稱人丁“一斗麻”,共14萬多人丁(不含外遷人口),占全市林氏人口26%。分布漳浦縣有90000多人,薌城1800人、龍海市4318人,雲霄縣2375人、詔安縣140人、東山縣9857人、平和縣35811人。從各個分衍地遷台者眾多,在台灣形成一個個林氏血緣聚落,人傑輩出:平和埔坪渡台的霧峰林家(路下四房,由平和五寨埔坪遷台);世界銀行副行長、著名經濟專家林毅夫(路下四房,由平和安厚鎮龍頭村遷台灣宜蘭);清朝兵器專家、台灣水師副將、台灣總兵林亮(路下二房,漳浦綏安麥園埔);清初台灣淡水廳大甲社大墾主林秀俊——台北板橋林成祖墾號(路下五房,由漳浦石榴攀龍遷台),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便是林成祖之後;鄭成功部將“‘林鳳營’開山祖林鳳(路下七房,由東山康美遷台)”,均出自該派下。
至正年間,林子慕由漳浦縣深土路下社遷入平和五寨埔坪,生二子,長子伯元之後裔繁衍於今五寨鄉的埔坪、東樓、侯門、新塘、前嶺、橫溪和溪頭等地;次子伯川之後裔林日隆開基於安厚龍頭,其子孫繁衍於今安厚鎮的龍頭、嶺頂、三合、美峰、湯厝、田徑等地,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出自伯川之後,由平和縣安厚鎮龍頭村遷台宜蘭,為龍頭林氏第二十世。林石這支是按二世伯元、三世宗嗣、四世允貞、五世遜明、六世景武、七世文餚、八世汝支、九世時春、十世弘結、十一世奇昴、十二世可相、十三世名江傳衍而來的。由林石(十四世)開台,傳至十五世遜、十六世甲寅等今日的“霧峰林家”後代。
霧峰林家

台中望族

霧峰林家開台始祖林石,是埔坪第十四世,乾隆十一年(1746年)渡海到台灣大里代定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石曾隨同鄉人林爽文(平和縣坂仔鎮人)起義抗清,被捕過世後,他的後代從原先大里,搬到霧峰,開始了族群的經營。在1884年,林家在霧峰的經營隨著土地開墾,商號的建設,規模越來越大,當時家族中的林朝棟,曾率區民2000多人在中法戰爭中立功,被清朝賜官。1890年代,霧峰林家因掌握福建全省(當時包含台灣)樟腦的外銷,利潤相當可觀。
1853年,小刀會起事,部分成員於1854年轉而來台,滋擾北台灣沿海,並趁勢攻占雞籠(今基隆市)。北路協副將曾玉明徵召林文察助戰。林文察選擇與客家人和解,並與義民軍合作共同抵禦。
戴潮春事件林文察收購或占有大量房屋土地,使林家田產倍增,並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得清廷賞賜全福建省(當時包含台灣)的樟腦專賣權。
1884年,林家在霧峰的經營隨著土地開墾,商號的建設,規模越來越大,當時家族中的林朝棟,曾率姻親李惟義的2000多人鄉勇在中法戰爭中立功,被清朝賜官。1890年代,樟腦貿易興起,霧峰林家因掌握全台樟腦的外銷,利潤相當可觀。
1900年代,林家的林資鏗是抗日的代表,當時林家的資產大多被日本強行收取,1915年林資鏗加入了孫中山興起的中華革命黨,1921年就升任為大元帥的侍官。1925年被軍閥殺害。他是林家最後一位軍政人物。1893年開始,林家事實上已轉為文學世家,在林朝棟的樟腦事業達到頂點後,他的堂兄林獻堂繼承了整個家族,林獻堂與他父親林文欽都相當喜歡文學、戲劇與美術,也因此開始裝飾林家的建築。他們所修築的「萊園」是今日台灣園林建築的代表。
事實上1893年開始,林家事實上已轉為藝文世家,在林朝棟的樟腦事業達到頂點後,他的堂弟林獻堂主持了整個家族,林獻堂與他父親林文欽都相當喜歡文學、戲劇與美術,聯合士紳創辦台中一中,並開始裝飾林家的建築。他們所修築的“萊園”是今日台灣園林建築的代表。
林獻堂侄子林鶴年,曾任三屆台中縣縣長。

家族名人

林文察

林文察,字密卿,台灣清治時期彰化縣阿罩霧莊(今台中市霧峰區)人,霧峰林家第五代,清代著名台籍將領,曾協助平定小刀會戴潮春事件,並於福建、浙江與江西等地領軍對抗太平軍,最後戰死於漳州萬松關
林文察雖早逝,但卻對清朝平定太平天國的戰事有深遠影響。他在福建駐守期間,不但收復被占領的郡市,並成功阻止太平軍由江西至東南沿海擴張。另外,他與曾玉明兩次増援浙江,也發揮以少擊多的力量,順利達成戰略目的,防止浙江南部落入太平軍的手中。
而在家業上,林文察傳奇性的軍旅生涯不但令他由一區勇升至總兵職位,林家也由一地方土豪成為握有數千精良私人兵力的官宦士族。而他擔任家長期間,利用戴潮春事件等契機收購或占有大量田產,使林家田產倍增,並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得清庭賞賜全福建省(當時包含台灣)的樟腦專賣權,使林家財力舉全台頂尖(僅次於板橋林家)。從此,霧峰林家成為全台灣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
但另一方面,林文察平定戴潮春事件時與台灣兵備道丁曰健交惡,也是導致日後其二弟林文明被斬、堂弟林文鳳被關,林家家道中衰的遠因之一。

林朝棟

林朝棟,又名松,字蔭堂,號又密,人稱「目仔少爺」,台灣清治時期將領,霧峰林家第六代,曾參與中法戰爭的台灣戰事,協助劉銘傳在台灣辦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緞事件,並於甲午戰爭後支持籌組台灣民主國。但乙未戰爭卻令他心灰意冷,於是舉家遷至廈門,最後病死上海。
林朝棟在中法戰爭時優異的戰功,讓他得到劉銘傳的青睞,因而在劉氏主政台灣期間受到重用,除了負責撫墾業務外,也接掌當時台灣最重要的外銷品之一—樟腦的管理工作,並統帥當時全台灣最具戰力的部隊棟軍,一肩扛起台灣中部的治安與國防工作。而他內渡之後,旗下的棟軍十營仍未解散,並投入乙未戰爭的中部戰場,成為台灣民主國對抗日軍的重要戰力,可惜最後仍寡不敵眾,在人數、武器等劣勢下潰散瓦解。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林朝棟未內渡,而是親自領導棟軍對抗日軍,也許會讓戰局會對台灣民主國更加有利,甚至如果唐景崧未以廣勇代替棟軍,則台北城也許不會如此輕易的落入日軍手中。
家業方面,霧峰林家在林文明去世後官司不斷,家道中落,但林朝棟得到劉銘傳賞識後卻改變這局面。一方面林朝棟官至三品,成為家族中僅次於林文察的大官,如此大大提升林家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林朝棟接掌撫墾與樟腦事務,使林家得以大幅開墾中部山地,廣泛種植樟腦樹以外銷他地,使家族財富快速累積。因此,林家無論在社會經濟的地位皆大幅上升,再度成為台灣中部最具影響力的家族,而全台也僅有板橋林家可與之比擬。
但林朝棟內渡後,林家內部也有所改變:下厝系影響力逐漸下滑,轉而由頂厝系發揮影響力,其中林獻堂等人成為台灣日據時期林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林獻堂

林獻堂(1881年12月3日—1956年9月8日),名朝琛,號灌園。被稱為「台灣議會之父」。
林獻堂是台灣日據時期右派反日親中的代表性人物,後因中國國民黨的迫害而避居日本;他的一生是對國民黨的諷刺。
林獻堂著作以1927年文協分裂時至歐美遊歷時所留下的《環球遊記》最為膾炙人口。林獻堂留有自1927年至1954年的《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台史所出版)實為台灣歷史上最重要的私人文獻之一。

林祖密

林祖密(1878~1925)台灣著名革命烈士,名資鏗,字季商,祖籍五寨埔坪。其先祖林石,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移居台灣彰化,乾隆二十七年再遷阿罩霧莊(今台中霧峰)。其祖父林文察,官至福建陸路提督,贈太子少保,父林朝棟,因抗擊侵台法軍、開拓台灣有功,欽加二品頂戴,賜穿黃馬卦,統領全台營務,母楊水萍,也因率六千鄉丁助夫擊破入侵大屯山區的法軍,封一品夫人。出身霧峰林家的林祖密以反日愛國著稱。他長時間追隨孫中山革命,深受其賞識。不僅和蔣介石同時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還被孫先生親自委任為閩南軍司令和大本營參議兼侍從武官。1925年不幸被反動勢力殺害,犧牲時年僅48歲。1965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為林頒贈“忠烈永式”匾額。
祖密童年隨父于軍旅。光緒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時朝棟率部守台中,因條約已簽訂,抗日無望,憤而舉家內渡,時祖密18歲。不久,他奉父命回台管理家產。光緒三十年,朝棟逝世,祖密乘奔喪之機,全家遷回鼓浪嶼。為此,他置在台家產於不顧,向日本駐廈領事館提出退出日籍,恢復中國籍。日本政府沒收或低價收購其在台產業的9/10以上,他毫無反悔。
民國14年(1925年)8月20日,駐漳的北洋軍閥李厚基舊部師長張毅,探知祖密前往華豐疏河公司,指令其部營長張溪泉將祖密逮捕,並於同月24日將其殺害於和尚山附近的店仔圩。祖密就義時年僅48歲。

林正亨

林正亨(1915-1950),霧峰林家第八代傳人,1939年畢業於前身為黃埔軍校的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4年加入緬甸抗日遠征軍,戰鬥中身負16處重傷,幾乎喪命。抗戰勝利後參加革命,1946年受中共黨組織派遣,回台灣做黨的秘密工作,不幸被捕犧牲,1950年1月30日在台北馬場町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5歲。
林正亨,是台灣霧峰林家大戶的後代,是著名愛國志士林祖密將軍之子。1915年8月生於廈門鼓浪嶼,在福州讀書。1934年返台。1937年考入南京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國民黨36軍見習官。1940年1月隨部隊赴廣西作戰,任96師參謀處少尉軍官,參加崑崙關戰役,晉升中尉連長。
1944年7月,參加青年遠征軍,任步兵團指揮連連長。在緬中戰役中,身負16處重傷,成為傷殘人,被列為編外並遣回雲南“療養”,實際是被遺棄。林正亨堅持以殘廢之驅,沿途乞討,從雲南硬是走到重慶。找到妹妹林雙盼後,才被介紹到朱學范領導的“中國勞動協會”工作。通過這一系列親身經歷,林正亨對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徹底失望;經過妹妹介紹,對中共及紅色根據地,逐漸有了新的認識。
不久,他就秘密參加中國共產黨。日本投降後,受朱學范指示,回台灣開展地下工作。1946年他帶著妻兒,回到闊別己久的家鄉,同時帶領20多個台灣青年。回台後曾任職於“台灣省訓導處警衛營。“二·二八”事件時,到台中參加武裝鬥爭。起義失敗後,住進一家醫院,躲過一劫。但訓練營的工作因“過假不歸” 而被免職。以他的家境而言,本可過著寧靜富足生活,但強烈的政治使命感,使他不肯卸下肩頭的責任。
1949年8月18日,林正亨在台北市泉州街家中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同時被捕的20多人,多是20幾歲與林正亨一起參加“讀書會”的青年人。蔣幫對涉及霧峰林家的案件不敢輕忽,由時任“行政院長”的陳誠親自審訊。陳誠拿出一張“悔過書”要林正亨簽字,說:“只要你簽個字,表示悔過,供出領導人,我馬上放你出去”。林正亨當場拒絕說:“第一、我沒有什麼錯,也沒有什麼需要悔過的;第二、我沒有什麼聯繫人,只有一個叫陳百川的人,你們也都知道,沒有其它人可供。” 這個所謂的“陳百川”,是林正亨和幾個同案人共同虛擬的“領導人”。陳誠沒想到這個年青人居然敢公開對他頂撞,氣惱之下大筆一揮,判處林正亨死刑。
次日,林正亨被憲兵五花大綁押赴刑場,他昂首挺胸一路高呼:“祖國萬歲!人民萬歲!” 在路經泉州街時,他呼喊妻子沈寶珠,待沈寶珠追出去,只聽到行刑的槍聲,丈夫己倒在血泊中。那是1950年1月30日,林正亨當年僅35歲。
行刑當天,國民黨中央社立即發出電訊稿,聲稱林正亨等人“參加台灣民主自治聯盟”、“印售反動書刊,廣為吸收黨徒,意圖顛覆政府。” 據知情人稱,蔣幫當局對林正亨狠下毒手,除出於“鏟共、溶共”的居心外,也圖利用此案扼制、威壓、打擊以霧峰林家為代表的台灣本土勢力,以確保蔣政權在台統治。林正亨的大義凜然,堅貞不屈,使蔣幫的圖謀受挫。
林正亨犧牲後,沈寶珠攜子女離開台灣來到北京。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向林正亨家屬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

林家宅園

霧峰林家宅園建成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位於台中市霧峰區民生路42、28號萊園路91號是霧峰林家在原籍台中市霧峰區的舊有宅邸、庭園的總稱,由於林氏一族家族龐大,尚可分為頂厝和下厝兩支,因而其宅園分布範圍十分廣大。其中由頂厝系的林文欽所興建的庭園萊園,當地居民俗稱為林家花園。
霧峰林家宅園景熏樓霧峰林家宅園景熏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