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美鎮(福建省漳浦縣下轄鎮)

霞美鎮(福建省漳浦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霞美鎮隸屬於福建省漳浦縣,東臨台灣海峽,近海毗連浮頭灣、後江港、舊鎮港,隔舊鎮港與六鰲半島相望,西與杜潯鎮接壤,南與下蔡林場毗鄰,北與舊鎮鎮交界,鎮政府所在地霞美村西北距漳浦縣城20公里。

霞美鎮海岸線13公里,下轄19個行政村,2011年1-7月,該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7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0%。

霞美鎮屬海洋性明顯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該鎮所產的“霞美牡蠣”是福建省著名的“綠色食品”、漳浦縣特色農產品。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9801公頃,常住人口5527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霞美鎮
  • 外文名稱:Xiamei Town
  • 別名:下尾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漳浦縣
  • 下轄地區:1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霞美村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214
  • 地理位置:漳浦縣東南部
  • 面積:9801公頃
  • 人口:5527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虎硿岩
  • 車牌代碼:閩E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綜述,農業,工業,社會事業,電力電信,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歷史文化,文物古蹟,重要事件,旅遊景點,地方特產,

建制沿革

霞美鎮所轄地城南部的山嶺、塔嶺、前梧一帶,宋代屬常樂鄉綏康里,明代屬九都,清代為戴坑保,清初順治年間一度劃屬八都,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編定,劃屬九都。除此而外,霞美鎮大部分地方宋代屬安仁鄉永清里,明清時代屬七都,清康熙三十九年編為山前、留坂、雲霞、眉田、巷內、洋山、白石等保。
民國初年,今霞美鎮屬區公所設在杜潯的南區所轄,後南區改為第二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在今霞美鎮分設霞美、白石2鄉。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霞美、白石2鄉合併為霞美鄉。
霞美鎮霞美鎮
新中國初期,分設屬於第四區(舊鎮區)的劉坂、山前、霞美、五社、巷內、黃埔等鄉。
1958年9月,舊鎮區改為舊鎮公社,今霞美鎮當時分屬舊鎮公社的劉坂、五社、北江3個管理區。
1960年5月撤銷管理區,原3個管理區所轄各大隊分屬新從舊鎮公社分設的霞美、溪仔墟2公社。
1964年9月,溪仔墟公社合併於霞美公社。
1980年,從眉田大隊分設運頭大隊,至此,霞美公社共轄19個大隊。
1984年9月,霞美公社改為霞美鄉,各大隊改為行政村。
1990年4月,霞美鄉改為霞美鎮,屬漳浦縣轄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霞美鎮共轄霞美村中社村山前村劉坂村過田村眉田村運頭村巷內村五社村黃埔村、白石村、董門村溪仔村北江村前梧村山嶺村塔嶺村下蔡村後遼村等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霞美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霞美鎮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東南部,東臨台灣海峽,近海毗連浮頭灣、後江港、舊鎮港,隔舊鎮港與六鰲半島相望,西與杜潯鎮接壤,南與下蔡林場毗鄰,北與舊鎮鎮交界,鎮政府大致位於北緯24°02′,東經117°40′。

地形地貌

霞美鎮地勢平坦,境內地形主要是河谷盆地、沿海平原和灘涂,全鎮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

氣候

霞美鎮屬海洋性明顯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多雨,陽光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季常受颱風影響,帶來狂風暴雨;年無霜期35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在1000-1800毫米之間。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霞美鎮境內有三座小(二)型水庫:紅坑水庫,在黃埔村,建成於1956年4月,庫容46萬立方米;大山水庫,在劉坂村,建成於1958年5月,庫容31萬立方米;岩坑水庫,在五社村,建成於1981年12月,庫容42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霞美鎮境內主要礦產資源有玻璃砂花崗岩、灰綠岩、高嶺土等。

人口民族

霞美鎮境內民族以漢族為主,截至2011年,該鎮總人口59052人,其中農業人口5.82萬人,占總人口數的98.5%。
2017年,常住人口55271人。

經濟發展

綜述

2011年1-7月,霞美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7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0%;財政收入115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850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7220元,同比2010年增長15%。

農業

截至2011年,霞美鎮有果園3萬畝,主要種植荔枝、龍眼、楊梅、枇杷、桃、李等水果;有蔬菜種植園1.5萬畝,主要種植蘿蔔、白菜、大蔥、四季豆、西紅柿等蔬菜,年產值可達4000萬元。“霞美牡蠣”、“黃埔楊梅”已獲得註冊商標。全鎮年產牡蠣肉1.5萬噸,產值1.5億多元;年產黃埔楊梅1000多噸,產值1100多萬元。全鎮已發展吊養鮑魚1.5億粒,鮑魚育苗場10多家,固定資產投資達2000萬元以上,年產值可達6億元,有5000多人從事鮑魚育苗、養殖、行銷等工作。
2011年1-7月,霞美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04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5%。
省級高標準農田項目區
漳浦縣被列入2012年度省級標準農田項目縣,項目區位於霞美鎮眉田-運頭村,建設面積為1200畝。該項目計畫總投資120萬元,用於田間機耕路、灌溉渠道等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該項目自2012年12月開工, 2013年6月建設完工交付當地使用,預計可新增灌溉面積600畝,改善灌溉面積300畝,每畝增收糧食50公斤,項目區新增糧食6萬公斤,農業產值新增16.8萬元。
水產養殖水產養殖

工業

截至2011年,霞美鎮共引進、創辦工業企業24家,境內主要工業企業有8家,已落戶的在建企業有3家,
2011年1-7月,霞美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68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5%。
霞美工業園區
霞美工業園區規劃總用地面積6000畝,計畫分三期進行開發。工業園區一期規劃用地面積2700畝,主要建設精細化工配套產業園,該產業園地處省道漳東線和漳詔高速公路霞美路段西側,位於霞美鎮西南部的黃埔村和山嶺村,距漳沼高速公路古雷港出口2公里,距廈深鐵路(規劃中)古雷港區支線站台3公里,距古雷港區可建30萬噸碼頭港口10公里。截至2011年,霞美鎮精細化工配套園區規劃已全面鋪開,已完成地形圖測量,初步規劃方案已確定,並完成耕保調整600畝。

社會事業

電力電信

截至2011年,霞美鎮有程控電話9000門,35千伏變電站一座。程控電話、數位電視、無線行動電話實現“村村通”,全鎮擁有電話8000部、手機5000部,數位電視入戶8700戶。

文化教育

截至2011年,霞美鎮共有18所中國小,2008-2009年度在校生7108人,教職工421人。設有中學3所,占地面積93畝,教學樓5座,教室86間,綜合樓三座,學生2052人,教職工180人,其中中級職稱63人,高級職稱13人,本科以上學歷103人;國小15所,學生3346人,教職工201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92人,大專以上學歷138人,省級農村示範校一所;幼稚園開展大班、中班、小班學前教育,共有40個教學班,生數1710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霞美鎮共有衛生院1所,衛技人員36人,其中中級醫師1人、中醫師3人、中藥師1人、初級人員1人;共19間村級衛生所,鄉醫數49人,衛生服務遍及各個自然村。2010年建成住院大樓1座、敬老院1座、幸福園1座。

交通

霞美鎮境內有省道漳東線和漳詔高速自東北而西南貫穿;鄉道白嶺線(Y206線)溝通鎮境東南各村社;後霞線(Y227線)溝通鎮境西部村社。境內有多條鄉村公路連線各村,與漳東線相接,並通下蔡林場。2009年,該鎮啟動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共建設完成100多公里農村道路硬化“村村通”工程和2000多盞路燈“村道亮化”工程。
鄉村道路鄉村道路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霞美鎮境內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遺址有:香山青銅器時代貝丘遺址、瀛山廟(俗稱後寮庵,元至正年間建,僅存殘跡及部分石柱、柱礎和碑亭石構件)、過田村貽燕樓(在土樓社,明嘉靖年間建,為雙層方型土樓)、山前村三山國王廟(清代)。此外,還有山前村後山社水仙王廟、玉皇大帝廟,劉坂村劉氏祖祠、聖王廟(元大德年間建,祀開漳聖王陳元光,歷代修建今保存完好),眉田村“張氏家廟”、城裡土城(明代晚期建)、泗洲文佛廟、深沙張氏祖祠“大夫第”(明隆慶年間湖州府同知張時迪所建),五社村開漳聖王廟、輔勝公廟、玄天上帝廟、華嚴寺,黃埔村德生樓(清乾隆年間建造的三層內通廊式圓型土樓),白石村蔡氏祖祠、開漳聖王廟,董門村媽祖廟、王爺公廟,溪後村溪仔土堡(清代建造尚存)、奮揚宮(清末建祀姜太公),北江村龍江廟(主祀媽祖,配祀林太史公,清代建)、玉虛宮,前梧村柔懿夫人廟(祀開漳聖王次女陳懷玉),山嶺、塔嶺村山頭庵(南宋間建,清代重修,祀佛祖、陳聖王、廣惠尊王等,規模頗大,香火頗旺)等。

重要事件

一、在以杜潯人盧茂為首的天地會第一次起義失敗後,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今霞美鎮地區發生以林爽文為首的台灣天地會起義。翌年十一月,以眉田人張媽求為首的漳浦天地會再次起義,失敗後,會徒108人除14人逃亡外,其餘全部被捕,張媽求等8人被凌遲處死,77人斬首立決,其餘徒刑。
二、抗日戰爭期間,反動派破壞國共合作抗日協定,“圍剿”革命根據地,今霞美鎮籠仔埔、黃厝路、巷內一帶受到蹂躪。1942年,中央漳浦縣委機關轉移到巷內與籠仔埔之間的西崎山虎崆岩,縣委重要領導人被反動軍隊圍困,頑強反擊,吳庭堅當場犧牲,縣委書記張太西及交通員蔡火負傷,彈盡被捕,7月就義於縣城。1982年,縣人民政府定虎崆岩為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景點

霞美鎮五社村虎硿岩為中共靖和浦中心縣委委員、靖和浦邊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中共漳浦縣委書記吳庭堅烈士於1943年1月29日殉難的地方。
虎硿岩虎硿岩
虎硿岩是由山坳中近百塊巨石交錯疊成的天然石洞,地處金崗山東部山麓,因山上植被保護,尚未被淤塞。1984年4月,虎硿岩被漳浦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漳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霞美牡蠣
霞美鎮“霞美牡蠣”,屬於貝殼軟體動物,肉質潔白細嫩,具有軟堅散結化痰,益陰潛陽,安神定驚,澀精斂汁等功效。"霞美牡蠣"屬於褶牡蠣種類,早在清朝地方志書就有記載用破瓦缸、亂廠頭養蚵的史實,隨著養殖技術革新和進步,霞美鎮已從亂石頭養蚵發展到條石、棚架、淺海吊養等養殖模式。
霞美鎮(福建省漳浦縣下轄鎮)
北江鮑魚
霞美鎮“北江鮑魚”,體大殼薄,肉質細嫩。由於北江海域無工業污染、敵害生物少,且冬天無封凍、春天流冰、水清流暢、海水比重穩定,海區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非常適合鮑魚成長。截至2011年,霞美鎮已吊養鮑魚近萬畝,產品銷往國內和東南亞地區。
霞美鎮(福建省漳浦縣下轄鎮)
黃埔楊梅
霞美鎮“黃埔楊梅”,屬晚熟品種,粒大籽小,色澤紫紅,甘甜微酸,俗稱“大烏楊梅”,維生素C含量極高,鮮食有止渴生津、消暑解悶、化痰開胃等功效。還可製作果汁、果酒、果醬、果乾和罐頭。
霞美鎮(福建省漳浦縣下轄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