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涵江

霞浦涵江

涵江,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美麗村莊。她依山伴水,鑲嵌在風景秀麗的葛洪山下,碧海益彩的東吾洋畔。這位慈祥、美麗的母親用她那樸實、寬廣的胸懷,養育了這裡的代代鄉親。地處霞浦縣南部、東沖半島北端,距縣城18公里,是霞浦有名的魚米花果之鄉,其優質特產晚熟荔枝和水產品海帶紫菜海蠣名揚海內外。

基本介紹

地理環境,歷史悠久,美麗傳說,涵江名人,美女輩出,濱海小縣出美女,秀麗山水育美女,歷史文化養美女,人文景觀,地方經濟,涵江海帶,涵江荔枝,涵江海蠣,涵江茶葉,

地理環境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沙江鎮涵江村
風景秀麗的葛洪山是涵江的一大景觀。在我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被列為我國道教第九名山。曾有新加坡道教人士到山尋根問祖;中國道教協會也到此勘查葛洪仙洞;更吸引了不少專家學者到山考察。它是村東之屏障,蓋縣東南之最高峰,其主峰海拔693.8米,山勢巍峨,東西走向,山上怪石嶙峋,碧潭清澗,登之遠眺,溫台如在目前,亦能見東海日出之奇景。
在山頂上放眼四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蔥綠,樹木在微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側耳傾聽,它們好象正在盡情絮絮低語,向人們訴說著山上神奇的、令人嚮往的一切,低語著勤勞儉樸的涵江人紅火的生活。宋朝的刺史韓伯修為葛洪山題詩:壁立東南第一峰,聞名知道葛仙峰。丹砂灶逼雲頭近,玉井泉流海眼通。
另一個景點臥龍潭:臥龍潭距村約三里余,在葛洪山主峰的西側。清鹹豐三年八月(公元1824年六月)颶風、洪水經旬不休,山崩地裂,為百年之罕見。相傳有龍至此,越宿乃去,把懸崖峭壁斜撞幾十米深,據說連線十三條牛索,仍探不到底。潭面五米見方,水色清碧,沿崖直瀉,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不愧是懸崖百尺掛龍潭,飛瀑千珠雲水間。曉日凝煙籠碧透,和風帶雨倍怡顏。此外還有鳳凰尾、雙牛石、圓石美人鏡等景觀名勝數不勝數。

歷史悠久

涵江有著五百多年悠久的文化積澱,它記載了歷史的風采。
先說說保鄉寺,又叫保鄉閣。劇村只有一華里之餘的龍頭山翠微間,風景秀麗,沿曲徑登其上,只見海天無際,遠眺華峰山,下滸的雙石人歷歷在目。李植庭曾到此賦詩一首:保鄉高閣偶留連,遙望江潮接碧天。徑曲羊腸千級峻,山幽人語數聲傳。好詩、美景,多令人陶醉。文革中佛堂被拆,1988年重建,易名保鄉寺。後幾經重建,整修。且每年春節前後,村民們自發組織植樹、綠化,沿九曲石階拾徑而上,路旁花茶樹木鬱鬱蔥蔥,樹影婆娑,紅綠相映,美不勝哉。
下了保鄉寺,來到聞昌井。此井亦稱下路宮井,系海邊歧壑。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呢:相傳先祖自青皎遷徙至蚶澳時,時常到灘涂下小海,回來常在此地洗腳。
有一天忽聞公雞鳴叫。當時此地乃荒灘海域,今聞雞叫,以為必可人居昌盛,便把此歧壑開鑿成井取名文昌井,意為子孫繁榮昌盛的福音。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願望,它記載著人們那種渴望擁有溫暖幸福家園,渴望安居樂發奮圖強的美好心愿。此外還有海峰寺、下路宮、上路宮……

美麗傳說

涵江也是古老傳說的天地,古往今來,這裡流傳著許多美麗而動人的傳說,給涵江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圓石美人鏡就是一個古老而生動的傳說。相傳圓石乃當年女挖媧補天遺下的石頭,有一個在葛洪山下叫“月鏡”,婦女被照會變美麗。另一面鏡在傳臚後山上,叫“日鏡”,婦女被照後變得賢惠。一個仙女聽說這事後,便用蘆花稿欲把這兩塊石頭挑走,瞬時天上雷電大作,蘆花稿斷了,從此,二石仍留原地。此後,據說每隔一千年鏡子自動朝東或朝西。故在月鏡朝東時,有洪江出美人之說。“日鏡”照傳臚,故傳臚出個林奎碧。後來我沿海委寇作亂,盜取寶鏡,所以日月寶鏡石從此不會旋轉照人。傳說是美麗的,歷史是殘酷的,我們應該牢記歷史,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雙牛石即雙牛臥江,在村東,距村約3、4里。葛洪山南麓蘆草埕海邊,有巨石二呈牛的形狀,俗稱黃牛水牛靜臥海中。相傳石牛上岸入田園偷吃莊稼,後被雷震,從此村里就再也沒有丟失糧食。
李獻騫為讚美雙牛石,提詩一首《詠雙牛石》:石牛臥水返自然,海氣蒼茫幻大千。應悔當年雷震事,空留蹤跡大江邊。這樣美麗而生動的傳說另人遐思萬千。

涵江名人

就是這樣一個文化底蘊豐厚的涵江村,出現了許多歷史上頗有成就的名人。
李獻騫:涵江人,福建省逸仙苑會員,他詩畫甚多,而且詩詩入味,讀了使人心曠神怡。曾為東吾洋賦詩一首:東吾洋波明似鏡,罾縑艚罟去無蹤。蝦塘魚台賽龍宮,滄桑今勝者,耕海醉春風。歷歷浮在成水寨,金箱銀網賽如虹。四時佳澍下蒼穹,魚蝦肥滴滴,喜煞老漁公。這首詩正是涵江人美好生活的成功寫照。
李捷考:涵江人,長溪詩社社員。他的詩令人回味無窮,詩淺意深,句句入情入理。其中一首《游保鄉寺》:一條小嶺九重彎,面對江潮眼界寬。桃李芬芳松竹茂,流連美景不思還。
涵江的詩人書法家數不甚數,他們的作品樸實而深刻,他們的技藝高超而嫻熟,寄託著對家鄉的無限情思和建設和諧家園的志向,令後人敬仰。
李捷增:涵江村黨總支書記,省人大代表,創先爭優活動有聲有色,主動服務民眾,為民眾分憂解愁的舉措,贏得了民眾的擁護和讚譽。
李豐友:涵江村海帶養殖大戶,海帶養殖技術員,擁有20多年的海帶養殖經驗
海又次回歸了安靜
迎接饋贈的柵欄,掛滿了帆一樣的海帶
像是記憶,漁舟穿起了黃昏
幾道紅霞,羞紅了海
許多個漁日,都沉睡于海中
不是夢,飄香的海帶
飄著日子,鹽的滋味

美女輩出

都說海邊不出美女,海風粗糲再天生麗質也難抵日日吹刮。但是霞浦的海對這方土地上的女子似乎特別眷顧。
霞浦現在最出名的美女就是洪琪兒。1.77米的高挑身材,氣質高雅,性格淳樸率真。在酒店迎賓小姐的崗位上被發現後,她先後獲得福建省“十佳模特”、福建首屆“車界麗人”最佳潛力獎、中國國際(福州)“汽車形象小姐十佳”等稱號,而在2002年獲得中國模特之星大賽季軍、中國十佳模特、中國模特之星大賽最佳氣質獎,則使洪琪兒完成了從鄰家女孩到T台名模的蛻變。直到現在她所奪取的獎項還是福建省迄今為止在全國模特比賽中的最高獎項,改寫了福建無名模的歷史。除了洪琪兒,薛可心、陳銀杏也是兩位通過比賽進入人們視野的霞浦美女。薛可心,2004年獲得中國首屆攝影模特大賽總決賽季軍,在第55屆世界小姐中國總決賽福建選拔賽中,獲得最佳氣質獎。陳銀杏在2005年度環球小姐中國(北京)賽區總決賽中獲最佳新人獎。陳銀杏畢業於湖北省襄樊學院外語專業,在中學和大學時代,陳銀杏就已經開始展露出文藝才華,曾擔任CCTV希望之星英語演講比賽鄂西北賽區主持人。首度參加大型比賽的她就以驕人的實力力壓群芳,同時還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
霞浦美女聲名遠播,成了福州、溫州等大中城市星級酒店、高檔賓館心儀的對象,紛紛“搜羅”霞浦美女,美麗的迎賓小姐在門口一站,似乎就會招來很多人氣、財氣。而年輕一代的美女也更喜歡背著行囊闖天下走四方,輾轉各地的美女閩劇演員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福建閩劇界,素有“無霞不成團”一說。閩劇是省劇,發源於福州,但是至今活躍在全省各地的百多個民間閩劇團,幾乎每個團里都有霞浦演員,尤以女演員居多,理由之一是扮相好。美女洪琪兒的故鄉洪江在80年代初,一個小小村莊竟可以組建5個戲班。清渺月色中,美麗的村姑們,水袖輕揮,明眸流轉,唱腔柔婉,似乎夜色也會被迷醉。曾獲得福建省戲劇會演優秀演員獎、長沙民間藝術節“映山紅”獎一等獎,被戲迷譽為閩劇“茅威濤”的明星林閩錦,年演出500多場的她,就是從霞浦漁村漁洋里走出來的。霞浦在外演出的閩劇演員達2000多人,霞浦美女在一場場演出中聲譽日隆。民間劇團的演員們一年在外演出收入可觀,成為當地農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

濱海小縣出美女

霞浦,閩東沿海的一個小縣,沒有太大名氣。但是初到霞浦的人,每每驚訝於霞浦的海鮮。原汁原味的海鮮總會在第一時間迷倒外鄉人的味蕾:還有這么鮮的海味啊!品嘗完美食,上街走走,他們在視覺上又有了收穫:這裡的女子長得清清爽爽,天生麗質。莫非這裡盛產美食之外還盛產美女?南來北往的外鄉人和不斷離開故土的霞浦女子,在有意無意之間,為霞浦營造了一個“美女之鄉”的稱謂。有意思的是,霞浦當地人並沒有覺得自己旗下的女子有多美,聽到誇獎之聲,不免忐忑和羞赧。事實上,霞浦大可以坦然接受“美女之鄉”的稱呼。
在霞浦民間,流行著一句俗語:“涵江荔枝粒粒紅,洪江女子不用挑。”涵江和洪江是霞浦沿海的兩個漁村,涵江盛產晚熟荔枝,是我國緯度最北的荔枝產地;而洪江,則是曾獲福建省“首席模特”、第9屆中國模特之星大賽季軍的洪琪兒的家鄉。這句俗語從何時流傳開來己無從考證,但它至少印證了一個事實,這裡的美女和荔枝一樣,扎堆產,是出了名的,是水靈靈的。
在一位外省詩人的筆下,霞浦美女是這樣的:一個叫霞浦的地方/讓每一個在場的人/心旌搖盪/……幾小時的車程有點遙遠/請問身邊的這些人/有沒有霞浦的姑娘/即使是霞浦附近的/也好啊/……詩人妙筆有誇張的成分,但霞浦姑娘的美具有群體優勢卻是無可置疑的。霞浦美女用一個“水”字就可以形容,水一樣柔潤的容顏,水一樣柔美的身姿,水一樣清澈的氣息。因為孕育她們的就是“水”,長成“出水芙蓉”,也算是“水到渠成”,只是,你不要驚訝,這“水”,是藍的。

秀麗山水育美女

關於霞浦海邊出美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在霞浦東沖半島中部的葛洪山麓,有一塊奇石,終日海風拂拭,光亮無比,酷似鏡子,女子在它跟前一照,就會亮麗無比,附近村莊的女子,經常上山照一照,果真越照越美。“美人鏡”一說不脛而走,十里八鄉的女子蜂擁而至,長此以往,“美女”就像種子一樣在海邊播撒,生生不息。其實葛洪山,還是道教名山,相傳葛洪在山上潛心修煉,種茶品茗煉丹,修得養生駐顏之術,在海邊村落流傳,其中不乏養顏秘笈。
當然這僅僅是傳說,海的女兒們成為美女,自有其成長的飲食、氣候、地理、環境、人文等多方面因素。霞浦,是福建省海域面積最大、海岸線最長、淺海灘涂最廣、島嶼和港口最多的沿海縣份。404公里長的海岸線逶迤多姿,104萬畝灘涂披彩流金,196個島嶼星羅棋布,700多種海洋生物暢遊其中。霞浦海鮮聲名遠播,普通人家三餐不離海鮮,魚米之鄉的稱謂由來已久。千百年來,品種繁多、營養豐富的海鮮,養育了一撥又一撥美女。
霞浦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溫潤,充足的光照,豐沛的雨水,滋潤著霞浦的山川大地,也把霞浦的女子滋潤得桃紅柳綠。霞浦南面的東沖半島,像一個仙人的巨臂,神氣地伸入大海,攬回一灣海水,成了內海的“東吾洋”和“官井洋”,兩洋是少有的湖泊性海洋,多少調和了海風的粗糲,對於生在海邊的女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上天的饋贈和垂青。東沖半島裊裊娜娜探入大海,造就了曲曲折折的海岸線,曲折度1∶10,為福建最曲折的海岸線,它的曲折看似和美女沒有多少關係,其實不然,曲折多姿的海岸線,造就了霞浦瑰麗壯美的海洋風光。從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灘涂上的日出日落,沙海邊的潮漲潮平,岸礁上的鷗鳥翔集,星光下的海風輕拂,哪一樣不是美?經年沉浸其中,又怎能不受濡染?

歷史文化養美女

如果僅有美貌,美女是不夠美的。幸運的是,借著悠久文化和歷史的薰陶,霞浦美女多了一份氣韻和內涵。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霞浦始設溫麻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長溪縣,公元1286年升縣為福寧州,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昇州為福寧府,是福建省八府之一。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留縣至今,素有“閩浙要衝”、“魚米之鄉”、“海濱鄒魯”的美譽,曾是閩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700多年的歷史積澱,一旦散發醇香,在某個女子身上停駐,就會像一個笑容,綻放美貌之外的芬芳,這樣的女子往往才貌雙全。
民國時期“閩東四才女”中就有兩位是霞浦人,她們是游壽和丘堤。前者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書法家,曾長期執教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書法界“南肖北游”之說中“北游”說的就是游壽。後者則是中國第一代最為激進、前衛的才華橫溢的現代派女畫家。在校讀書期間丘堤就被譽為“校花”,同學們編了這樣的順口溜誇讚丘堤:“和芝胖得好,小平瘦得好,莆生正正好,三個不如碧珍(丘堤)好。”成年之後的丘堤,美麗如初,尤其是眉目間詩意的清澈,總讓人難忘。而她的才情,一點不遜於她的美貌。曾留學日本的丘堤,她的油畫《花》在1933年獲惟一的“決瀾社獎”,“決瀾社”是中國藝術史上第一個現代藝術社團。她1956年設計的《採茶撲蝶》歌舞服裝,獲全國舞蹈會演服裝設計大獎,作品現收藏於上海美術館。
山水造就了地域,地域承載著歷史,歷史塑造了人性。霞浦,也許真的是個該出美女的地方。悠久的歷史散發出濃厚的人文氣息在這片土地上綿延不絕,而對女子的浸潤,則會開出更加絢麗的花朵。作為畲族聚居地,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民族文化的互相融合,也使霞浦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元,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史》的畲族歌王鐘學吉就是霞浦人,畲族是善歌的民族,上山砍柴,下地勞作,茶餘飯後,談情說愛,都以歌言情詠志。每年元宵節、三月三、九月九,霞浦的畲村就會舉辦畲族歌會,很多少數民族美女就會成為歌會的主角。如果天生麗質,是美女的運氣;如果腹有詩書,那就是美女的福氣了。

人文景觀

涵江座落於閩東唯一有歷史記載的道教名山——葛洪山下,地處霞浦縣南部、東沖半島北端,距縣城18公里,是霞浦有名的魚米花果之鄉,其優質特產晚熟荔枝和水產品海帶名揚海內外。這裡山海風光秀麗、自然條件優越,每當4-5月海帶豐收時節,滿目儘是晾曬海帶的竹桿和勞作場景,尤其最精彩的是晚間海帶分苗(12月份)和收割海帶時候,一望無邊的海面上,千艘漁船萬火齊明,匯聚成金光燦爛的光海。幽靜的水面,船影、人影和燈影綽約其中,留下一個又一個綺麗的剪影,如詩如畫,給人一種恬靜美和對稱美的享受。
涵江灘涂的魅力源於大自然賜予她的千變萬化,是以泥沙為主的海灘質地,由於潮汐流動的沖刷,在灘涂的表面刻劃出婀娜多姿的虎皮紋路,這些紋路隨著潮汐的洗禮,每天都在變換著新裝。潮水漸退,露出水面的灘涂倒映著天空中變幻的雲彩,其魅力叫人驚嘆;而東升的朝霞和西下的晚霞則又將灘涂塗抹上夢幻的色彩,給予了攝影人無限的創作激情和想像空間。
灘涂上豐富的海產,為當地漁民提供了討海資源,朝霞、夕陽、海浪、灘涂加上討海人勞作的宏大場面,宛如一幅天然的風景畫,讓攝影人盡情地發揮才智,攝而不盡。海上漁排、紫菜養殖、海帶養殖又為原本豐富多彩的涵江淺海、灘涂添加了壯觀的大場景,為攝影人增添了更多的攝影素材。

地方經濟

涵江海帶

2009年6月5日,霞浦縣被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授予“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稱號。這是訖今全國唯一被授予此稱號的縣份。
據霞浦縣誌記載,霞浦縣沿海水域在低潮線下2-3米深度岩石上分布有野生海帶。20世紀40年代,三沙鎮沿海和海島鄉農(漁)民開始零星採收養殖,使霞浦成為南方最早采養海帶的縣份。1957年,霞浦縣開始在三沙鎮三澳和溪南東安開展試驗性養殖,1958年,試養5畝海帶獲得成功,同年根據國家水產部《關於大力開展海帶養殖的指示》,將養殖海帶列為“大躍進”主要項目。1960年,閩東海帶育苗室(後稱三沙漁業公司育苗室)利用自然光進行室內種海帶培育和采苗試驗,至1961年10月成功後,開始批量向海帶養殖區供應秋苗。1972年,縣養殖場與水產技術部門合作進行海帶夾苗繩材料改革,採用聚乙烯繩包棕絲取代傳統馬乾草夾苗繩,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獲得省水產局表彰,並在全省推廣。1983年,縣養殖場利用海帶浮架套養貽貝獲得成功。1984年,三沙漁業公司育苗室海帶夏苗在自然海區渡成功,提高了提供高產優質海帶生產的能力。經過50多年的不斷發展壯大、技術革新和苗種選育培養,霞浦海帶已經形成了獨有的品質特色。霞浦海帶產區已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列入“第六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霞浦海帶品質及特點:其葉片狹長呈帶狀,不分枝,植株健壯,鮮海帶呈橄欖褐色,富有光澤,長度1.5—2m,厚度1—4毫米;受獨具特色的湖泊型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養殖周期縮短,藻體幼嫩,粗纖維含量少;乾品呈黑褐色,質嫩柔軟;加工成品的鹽漬海帶結呈翠綠色,蒸煮易爛,粘滑爽口,香醇。
海帶之於涵江村正如淡菜之於枸杞島,蔚成規模,當地人操持這一生計年逾數十載。每年5—6月是霞浦海帶收穫的季節,在霞浦縣沿海的許多村子,都忙著收海帶,通常的流程是這樣的:當地人利用漲潮,把成熟的海帶從海上養殖地用竹排運載到岸邊,之後進行晾曬,曬乾後打包堆起,塑膠布仔細蓋實,伺機出售。沒有懸念,涵江村,除了天、山、海和建築物,滿眼都是海帶和在海帶中勞動的人們。換一種說法,在涵江,村莊裡的空地、山腳下的坡地、海塗和淺灘都被海帶占領,海帶在5月的涵江村,是不可爭議的主角,幾乎人人都圍著它轉,為它流汗,為它奔波,當然也包括象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客。

涵江荔枝

涵江晚熟荔枝栽培歷史悠久,市場前景廣闊,曾經獲得“七五”全國星火計畫成果博覽會銀獎。基地位於東吾洋內海灣沿岸,依山面海。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其成為全國晚熟荔枝經濟栽培區北緣地帶,是我國最北的荔枝經濟栽培產區。涵江村方圓數里內約有兩萬多棵荔枝樹,年產荔枝達數萬噸,鮮果遠銷全國各地。這裡主要載種荔枝品種是圓枝和大造。圓枝又名水東黑葉,它的樹冠開張而疏散,枝條疏而長,略下垂。葉片成長披針形,先端特別尖長,葉色深綠而有光澤。果歪心形,單果重20.6—25.4克。果皮暗紅色,薄而軟,果肉蠟黃色,油質軟滑,多汁,甜帶微香。農曆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是較豐產、穩產的晚熟的優良品種。大造,樹冠開張,枝條疏,木質脆,果長橢圓形或橢圓形。果皮鮮紅色,皮薄,果肉乳白色,肉質稍韌,果汁中等、微酸。但充分成熟時則爽甜微香。農曆6月份下旬成熟。
荔枝是一種珍貴的果品,被譽為“果中之王”。它的營養豐富,維生素種類多,含量高,有健脾、養血的功效。荔枝果實100克果肉含熱量168焦耳,維生素B10.02毫克,C15毫克,葉酸1.1毫克,蛋白質0.7毫克,脂肪0.1毫克,纖維0.2毫克,礦物質0.4毫克。其中含鈣4毫克,磷32毫克,鐵0.7毫克。荔枝色艷味美,是補充營養能量的珍品。早有古人就對涵江的荔枝讚不絕口,涵江《李氏宗譜》中有詩為證:“葛洪山下四月春,桃李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涵江人。”

涵江海蠣

卵生型牡蠣在繁殖季節,親體將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出體外,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受精,經過一段時間的浮游生活之後,附著在其它物體上,固著後變態成為稚貝,大部分養殖種類屬此類型.幼生型牡蠣在繁殖時,親體將成熟的生殖細胞排到出水腔中,依靠排水孔附近的外套膜和鰓肌的作用,將生殖細胞壓入鰓腔中,並在這裡受精,胚胎髮育成面盤幼蟲後離開母體,在海水中經過一個自由浮游階段,然後附著變態成為稚貝。

涵江茶葉

一、葛洪富鋅茶
葛洪富鋅茶,產於霞浦東吾洋之濱的葛洪山中部的涵江茶場。因選用的鮮葉原料富含鋅元素而得名。1995年分別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福建省名茶獎。
產區林茂茶綠,林帶環繞茶園,形成茶林結構的生態茶園,空氣濕潤,雲霧瀰漫,陽光漫射,土壤肥沃。據測定,葛洪山土壤鋅含量高達50—53mg/kg,春茶含鋅量為54mg/kg,夏茶含鋅量為48rug/kgo此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形成了葛洪山茶樹富含鋅元素與茶質優異的特點。
品質特點:外形條壯勻直,茸毫披覆,色澤銀白。香氣清純,滋味鮮濃回甘,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亮。天然富鋅茶具有明目、抗癌、抗衰老的功能。
採制工藝:選取富鋅的福鼎大毫茶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的嫩梢為原料,經涼青、殺青、揉捻、初烘、攤涼、復焙、精加工而成。
二、葛洪開目綠
葛洪開目綠,產於霞浦東吾洋之濱的葛洪山中部的涵江茶場。這裡原是晉代化學家、醫藥學家葛洪煉丹之處,故名葛洪山,為歷史名茶產區。明代謝肇涮《長溪瑣語》記載:“環長溪百里諸山,皆產茗。……即聖水瑞岩、洪山(註:即葛洪山)白鶴,處處有之。”清代,洪山產制“開目綠”為歷史名茶。
1970年,涵江人在葛洪山墾復茶園,建立茶林結構的生態茶園。1991年涵江茶場發掘歷史名茶傳統工藝,選用國優良種“福雲7號”的一芽一葉為原料,採用機制烘青綠茶工藝精心加工而成。其製作工序為:涼青→殺青→揉捻→初烘→攤涼→復焙→成茶。
該產品1991、1992年獲寧德地區名茶獎,1991年獲福建省優質茶獎,1992年榮獲福建省名茶稱號並獲金杯獎。
品質特點:外形挺直披毫,形似秀眉,色勝白玉;內質香清毫香芬芳,滋味濃醇鮮爽,茶湯清澈明亮,葉底勻潤黃亮。
三、涵江大毫
涵江大毫是霞浦縣涵江茶場於1992年新開發的形美質優的烘青綠茶。1992年參加寧德地區名優茶評選獲名茶獎,同年獲福建省名茶金杯獎,1996年又獲福建省名茶獎。
品質特點:外形芽肥壯勻直,白毫披露;內質香高、毫香露,滋味清爽純正,湯色綠亮,葉底嫩綠勻亮。
採制工藝:鮮葉原料采自“福鼎大毫茶”一芽一葉肥壯芽梢,採用烘青工藝機械製成烘青極品。其工序為:涼青→殺青→揉捻→初烘→攤涼→復烘→成茶。
花開花落,又是一季。樹枯樹榮,又是一年。潮漲潮落,重歸平靜。涵江村勤勞的人民正以海洋般博大的胸懷迎接多方的賓客。我們今後的發展方向是:加快建設晚熟荔枝、榨菜、糧食、紫菜、海帶、大黃魚、蝦塘、牡蠣等幾大基地建設。實現四個突破:開拓國內外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整體經濟素質,經濟發展速度。形成開放與開發並舉,以食品加工業為龍頭,種養相結合,完善的工農一體化格局。相信涵江明天更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