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特效

電腦特效

電腦特效是指電影或電視劇在拍攝製作或後期製作的過程中,當有無法使用的自然環境或人物表現的場景和情節時,將採用特殊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獲得最終畫面的技術。與特技等同。特效技術是一個外延不斷變化的概念。

隨著技術發展,一些技術已經不再屬於特效,比如彩色電影和剪輯中的一些手段;同時,一些新的概念不斷被納入特效領域,比如電腦動畫、數字立體技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腦特效
  • 外文名:computer special effects
  • 定義:用方法獲得最終畫面的技術
  • 技術:電腦動畫、數字立體技術
  • 分類:動畫
概述,發展,歷史,其他套用,特效師,製作工具,

概述

1993年,《侏羅紀公園》上映,全球觀眾都被電影內的恐龍嚇到了,雖然,恐龍只是道具結合電腦效果的假恐龍。
16年後,末日電影《2012》的災難情節如幻如真,讓許多人相信末日就是那樣,雖然,那也是電腦特效製造出來的效果。
去年下旬,李安執導《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下簡稱“少”》上映後,贏得不俗的口碑,但同樣讓人嘆為觀止的是電腦後制技術。
老虎、狗、斑馬、猩猩,加上一個印度少年,一般拍攝這類電影的難度,不外是如何讓動物配合演戲,但在科技的協助下,演員只和空氣說話,再由電腦特效人員“安排”(製作)動物演出。
有人或會問:這有什麼難?全球各地的電影導演,都有可能做到,只要請到電腦特效人才,也不算什麼難事。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的成功也許就在於不一定看得出該電影經過電腦特效!

發展

如果說三年前的好萊塢電影《阿凡達》立體(3D)電影令人驚嘆電腦技術的進步,能讓電影立體起來,那《少》則是把虛擬電腦特效變得更真實。
一看就知道是使用大量電腦效果的電影,其技術值得一贊,但令人看了電影難找電腦效果痕跡的電影,更能把電腦特效技術的真功夫顯現出來。
在《少》電影中,印度少年PI和老虎查理派克,一者真實,另一者虛擬的比對,前者拍攝時對著空氣演戲,後者是電腦技術人員經後期製作,利用電腦畫出來的老虎。
其它船上的動物如斑馬、鬣狗、猩猩等,皆是憑空而造的角色,但在電腦特效處理後,在電影中看到的動物皆像是有生命的真實動物。
虛擬與現實融合得好
此部電影講述主角隨同父母遷居加拿大時,貨船遇難而在海上漂流227天的故事;他在小船上與另四隻動物相處,看著動物互相殘殺,以及自己為了保命找到與老虎相處的方式。
從電腦技術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的成功在於虛擬與現實的場景融合得極好,顯示是電腦特效與電影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磨合後,已有不一樣的突破。
對觀眾來說,電腦特效逼真,觀眾對電影會更投,更能體會電影所帶出的深層信息。

歷史

電影和電腦特效淵源極深,早在電腦出現後,就有許多“互動”,前者為後者提供了發揮的重要平台,後者則為前者開展了新的拍攝方式,可說是互相激發各自的發展潛能。
回顧電腦特效的歷史,早在1963年,就有了第一部電腦影片,1969年出現世界第一部用電腦影像完成的廣告片,1973年第一部電腦2D動畫《West World》面市,電影界也逐步把各種電腦效果,少量地套用在電影當中,例如電影《星球大戰》即是例子之一。
1977年,奧斯卡電影頒獎禮主辦單位意識到電腦效果對電影的重要,增設最佳視覺效果一獎,而《星球大戰》和另一部電影《第三類接觸》一起入圍,由前者拿下這個獎項。
1978年,電影《超人》成為史上第一部使用電腦模擬影像(Computer Graphic Image,簡稱CGI或CG),作為電影片頭電影,引起熱議。
自此電腦特效就和電影的關係密不可分,尤其是科幻和災難類型,電腦特效逐漸成為電影中的“重要角色”。 
電腦特效成就好電影
1980年,迪士尼集資製作史上第一部電腦動畫長片《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
1991年《魔鬼終結者2之審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賣座,其電腦特效運用促使電影界重視大量使用電腦特效。
1993年,《侏羅紀公園》內的恐龍,以道具結合電腦特效拍攝。
1994年,《阿甘正傳》大量使用電腦合成技術,如電影開始的羽毛隨風飄、阿甘與歷史人物打桌球等,皆是經典鏡頭。
1998年,《鐵達尼號》以電腦特效製作極真的沉船效果。
2001年至2003年的3部《魔戒》系列電影,大量使用電腦特效。
2007年,《變形金剛》電影瘋迷全球,電腦特效居功不小。 
2009年,《2012》末日電影,天崩地裂和大海嘯的場景,皆是電腦特效。 
2010年,《阿凡達》3D電影,把電腦特效推向另一個更高境界。
2012年,《少年PI的奇幻漂流》大獲好評,2013年2月拿下4個獎項,包括視覺特效一獎。

其他套用

電腦合成的效果,在七八十年代開始運用在電視劇,其中香港的中文武俠劇,時常會見到武林人士互放飛劍,或虛擬對掌的場面。
如今回看這些影片,或會對這種兩幫人或兩個人站在遠處,互相指指點點,發出真氣或武器打敗對手感到莞爾,但卻不能抹殺電腦特效對影劇的貢獻。
就當時來看,這種電腦特效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技術,用來表達武功高強,內功精湛的人,確實有一定的說服力,經典劇集包括《如來神掌》,皆使用此類電腦特效。
特效太好影響演技?
電腦特效在電影界大行其道,想要怎樣的場景或虛擬人物,只要用電腦處理,或者只要演員在藍幕或綠幕的背景幕布前,自說自話或做一些動作即可。
然後,後制人員只要在電腦中,去掉藍色或綠色背景,添加需要的景色和人物,就可以完成一組鏡頭或一場戲。
在只剩藍綠幕、鋼絲和攝影機的攝影棚內,演員孤獨的演著沒有對手的戲,需要發揮充足想像力,幻想與虛擬角色在“真實”的互動,因此有人認為不利演員發揮,影響演技。
他們認為,對一位演員來說,對手的一舉一動和言語,能夠互相激發彼此的情緒,但在綠幕布景前,卻是一種限制,必須小心翼翼的走位,以免影響後期電腦製作,限制演員的發揮。
凡事兩面看,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的解讀和憂慮,但對電影界而言,電腦特效技術越來越佳,基本上應是利多於弊,能彌補許多人力和物力上的不足。

特效師

就在《少》全球大賣,好評如潮時,負責為此部電影製作特效的公司,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敲響電腦特效業的警鐘。
2月中旬,美國電影特效公司──節奏特效(Rhythm & Hues Studios,簡稱R&H)栽員200人,但獲得一筆紓困金2000萬令吉完成現有的案子。
這家成立於1987年的公司,1995年憑動物電影《我不笨,我有話說》(Babe)崛起,也在兩屆斯卡揚威,未料如今陷入財困。
需要電腦特效的電影,不少是動轍以數億美元計的電影,為何卻會陷入這樣的局面呢?
自2008年開始,美國本土約200家特效製作公司中,就有6家結業,其中包括擁有近20年歷史的CafeFX,其他大型特效製作公司,不是栽員,就是只聘請臨時員工,根據不同案子請人,節省開支。
此外,2012年就有數家公司倒閉,包括全球頂級特效公司之一“數字領域”(Digital Domain),以及參與製作《鐵達尼號》的Matte World Digital。
縱觀美國電影特效業面對的挑戰,不只是全球經濟危機衝擊,亞洲的人力成本,成了另一個致命的關鍵。
許多美國本土的電影公司到亞洲國家開設分公司,吸納亞洲技術人才,卻付出較低的薪資,減低了電影製成本。
因此,電腦特效人才的工作並不穩定,如果不想失業,就要降薪找工作,否則就只能做完一個案子,失業數月後,才能找到另一個電影特效製作工作。
在電影製作初期,電影的特效(特別效果)鏡頭加以各項技術來配合。到如今,電腦已大量配合套用在電影製作上,一些鏡頭演員僅需端坐在特製椅子上,做一些表情和動作即可,而出現在銀幕上的背景和劇情簡直不可想像,因為以電腦來做編輯影片的工作取代一味繁瑣的步驟,使最後出廠的拷貝品質與已往的產品亦不可同日而語了。

製作工具

一般影視類的低級一點的而且受歡迎的特效軟體有 After effects,combustion等,稍微高級一點的有Fusion,Shake等,在高級得就是Smoke,Flame那些超級高端影視合成特效軟體了(一般的公司都用不起)三維 動畫影視方面一般是Softimage、Maya 、Side Houdini、Newtek 、Lightwave 、Maxon Cinema 4D 、3DSMax、Alias Studio,這些軟體做三維動畫和特效都很厲害。國內3DSMax和Maya 比較受歡迎,國際也很受歡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