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保護地

為了防止外殼帶電導致使用者觸電,將這個外殼與接地裝置通過可靠的導體電氣連線起來。這種情況下,即使設備絕緣損壞,外殼帶電,電荷也會被接地裝置導入大地,這種處理辦法就叫保護接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源保護地
自古以來,人類的祖先們為了生存繁衍,依託於大地母親,與各種惡劣自然環境抗爭。雷電一直都是面臨的強大敵人之一,從最開始的對雷電力量的畏懼,到現在的馴化使用,人類經歷了艱難的探索和學習。特別二次工業革命之後,電能走入了尋常百姓家門,電燈、電話、電視機、電冰櫃、電腦,自從有了電能,人類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社交更加便捷,交通更加便利。
雖然電能方便有效,但是大家都知道,交流電電壓220 V,遠超過人體36 V安全電壓,人體一旦直接接觸電源,就會有電流通過,輕則受傷,重則有生命危險。不解決用電設備的防觸電問題,人們無法放心使用。
為此,人們給電器設備披上了一層金屬外殼,所有帶電部件,全部放置在外殼之內,這樣人類在接觸電氣設備時,就不會直接接觸到帶電部分,從而減少觸電的可能。
然而,凡事怕萬一,一旦外殼與內部帶電導體之間絕緣失效,如線頭破損線纜鬆脫、絕緣層破皮等,都有可能導致金屬外殼帶電,使用者一旦觸碰帶電的外殼,還是會觸電。
這個時候,聰明的電氣“攻城獅”們想出了一個辦法,為了防止外殼帶電導致使用者觸電,將這個外殼與接地裝置通過可靠的導體電氣連線起來。這種情況下,即使設備絕緣損壞,外殼帶電,電荷也會被接地裝置導入大地,這種處理辦法就叫保護接地。
保護接地的做法,可以很好地保護用電設備外殼帶電,提升了用電設備的使用安全性。但是,保護接地這么好,到底是在設備上如何實現的呢?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到,金屬外殼電氣插頭一般有三個簧片,仔細觀察,會發現分別標識為“L”、“N”、“PE”,這個“PE”簧片是與設備的外殼導通的。而普通市電接入的交流電也有三根線,分別是火線、零線、地線。保護地線是在變配電所內適當位置設總電位銅牌,從等電位銅牌引出PE強電幹線,傳至大樓中。大樓每層在適當的位置設輔助等電位銅牌,從輔助等電位銅牌引接地線至設備外殼、金屬管道等,通過與用電設備插頭上的“PE”簧片連線,從而達到接地的目的。當發生漏電時,電流經保護地向大地釋放,因為人體的電阻(幾百歐姆以上)遠遠大於接地電阻(4Ω),因而流經人體的電流很小可保證人身安全。
保護接地的套用場景不僅僅在普通居民用電,通信行業也一樣,而且做法更加細緻規範。通信局站,一般都會先做一個接地體。按照一定的規範,先將接地體埋入地下,保證與大地可靠連線。再通過接地引線將接地體連線到局站內外的接地銅排上,局站的用電設備,包括但不限於交流配電櫃、電源櫃、主設備櫃、電池櫃(架)乃至到配套的方艙、鐵塔、油機、空調、走線架,均會做保護接地。這些局站設備通過一根接地線連線到公共接地銅排上(鐵塔、方艙等戶外設備一般不連線到機房內部的保護地排,而是通過自己獨立的接地銅排連線到接地體)。這個公共接地銅排,俗稱保護地排,所有的接地銅排加上埋在地下的接地體統稱為保護地。
當用戶機房採用單獨接地時,接地電阻應小於或等於4Ω;當用戶機房採用聯合接地時,接地電阻應小於或等於0.5Ω。
保護地的存在,保證了基站用電設備外殼不會帶電,從而保障了工程維護人員的人生安全,它是我們通信局站最忠誠的安全衛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