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晶體電路設計——放大電路技術的實驗解析 (上)

《電晶體電路設計——放大電路技術的實驗解析 (上)》是2004年9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鈴木雅臣,譯者是周南生。

電晶體電路設計——放大電路技術的實驗解析 (上)
實用電子電路設計叢書
[日]鈴木雅臣 著;周南生 譯
科學出版社
2004年9月出版
定價:29.00
語種:中文
標準書號:978-7-03-013308-3
裝幀:平裝
版本:第一版
開本:B5
責任編輯:楊凱,崔炳哲
字數:321千字
讀者對象: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頁數:269
書類:理論專著/套用技術
冊/包:9
編輯部: 東方科龍
附註:
本書目錄
專家評論
讀者評論
我要留言
本書是“實用電子電路設計叢書”之一,共分上下二冊。本書作為上冊主要內容有電晶體工作原理,放大電路的性能、設計與套用,射極跟隨器的性能與套用電路,小型功率放大電路的設計與套用,功率放大器的設計與製作,共基極電路的性能、設計與套用,視頻選擇器的設計與製作,共射-共基電路的設計,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設計,直流穩定電源的設計與製作,差動放大電路的設計,運算放大電路的設計與製作。下冊則共分15章,主要介紹FET、功率MOS、開關電源電路等。
本書面向實際需要,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大量具體的實驗,通俗易懂地介紹電晶體電路設計的基礎知識。
本書適用對象是相關領域與部門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業大學生、研究生,還有廣大的電子愛好者。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學習電晶體電路或FET電路的必要性
1.1.1 僅使用IC的場合
1.1.2 電晶體電路或FET電路的設計空間
1.2 電晶體和FET的工作原理
1.2.1 何謂放大工作
1.2.2 電晶體的工作原理
1.2.3 FET的工作原理
1.3 電晶體和FET的近況
1.3.1 外形(封裝)的改進
1.3.2 內部結構的改進
1.3.3 電晶體和FET的優勢
第2章 放大電路的工作
2.1 觀察放大電路的波形
2.1.1 5倍的放大
2.1.2 基極偏置電壓
2.1.3 基極-發射極間電壓為0.6V
2.1.4 兩種類型的電晶體
2.1.5 輸出為集電極電壓的變化部分
2.2 放大電路的設計
2.2.1 求各部分的直流電位
2.2.2 求交流電壓放大倍數
2.2.3 電路的設計
2.2.4 確定電源電壓
2.2.5 選擇電晶體
2.2.6 確定發射極電流的工作點
2.2.7 確定RC與RE的方法
2.2.8 基極偏置電路的設計
2.2.9 確定耦合電容C1與C2的方法
2.2.10 確定電源去耦電容C3與C4的方法
2.3 放大電路的性能
2.3.1 輸入阻抗
2.3.2 輸出阻抗
2.3.3 放大倍數與頻率特性
2.3.4 高頻截止頻率
2.3.5 高頻電晶體
2.3.6 頻率特性不擴展的理由
2.3.7 提高放大倍數的手段
2.3.8 噪聲電壓特性
2.3.9 總諧波失真率
2.4 共發射極套用電路
2.4.1 使用NPN電晶體與負電源的電路
2.4.2 使用PNP電晶體與負電源的電路
2.4.3 使用正負電源的電路
2.4.4 低電源電壓、低損耗電流放大電路
2.4.5 兩相信號發生電路
2.4.6 低通濾波器電路
2.4.7 高頻增強電路
2.4.8 高頻寬頻放大電路
2.4.9 140MHz頻帶調諧放大電路
第3章 增強輸出的電路
3.1 觀察射極跟隨器的波形
3.1.1 與輸入相同的輸出信號
3.1.2 不受負載電阻的影響
3.2 電路設計
3.2.1 確定電源電壓
3.2.2 選擇電晶體
3.2.3 電晶體集電極損耗的計算
3.2.4 決定發射極電阻RE的方法
3.2.5 偏置電路的設計
3.2.6 電容C1~C4的確定
3.3 射極跟隨器的性能
3.3.1 輸入輸出阻抗
3.3.2 輸出負載加重的情況
3.3.3 推挽型射極跟隨器
3.3.4 改進後的推挽型射極跟隨器
3.3.5 振幅頻率特性
3.3.6 噪聲及總諧波失真率
3.4 射極跟隨器的套用電路
3.4.1 使用NPN電晶體與負電源的射極跟隨器
3.4.2 使用PNP電晶體與負電源的射極跟隨器
3.4.3 使用正負電源的射極跟隨器
3.4.4 使用恆流負載的射極跟隨器
3.4.5 使用正負電源的推挽型射極跟隨器
3.4.6 二級直接連線型推挽射極跟隨器
3.4.7 OP放大器與射極跟隨器的組合
3.4.8 OP放大器與推挽射極跟隨器的組合(之一)
3.4.9 OP放大器與推挽射極跟隨器的組合(之二)
第4章 小型功率放大器的設計與製作
4.1 功率放大電路的關鍵問題
4.1.1 電壓放大與電流放大
4.1.2 簡單的推挽電路
4.1.3 對開關失真進行修正
4.1.4 防止熱擊穿
4.1.5 抑制空載電流隨溫度的變動
4.1.6 實際的電路設計
4.2 小型功率放大器的設計方法
4.2.1 電路規格
4.2.2 確定電源電壓
4.2.3 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工作點
4.2.4 決定放大倍數的部分
4.2.5 射極跟隨器的偏置電路
4.2.6 射極跟隨器的功率損耗
4.2.7 輸出電路周邊的元件
4.3 小型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4.3.1 電路的調整
4.3.2 電路工作波形
4.3.3 聲頻放大器的性能
4.4 小型功率放大器的套用電路
4.4.1 用PNP電晶體製作的偏置電路
4.4.2 由PNP電晶體進行電壓放大的電路
4.4.3 微小型功率放大器
第5章 功率放大器的設計與製作
5.1 獲得大功率的方法
5.1.1 關鍵點是如何解決發熱問題
5.1.2 控制大電流的方法
5.1.3 達林頓連線的用途
5.1.4 使用並聯連線增大電流
5.1.5 並聯連線時電流的平衡是至關重要的
5.1.6 並聯連線的關鍵是熱耦合
5.1.7 空載電流與失真率的關係
5.1.8 空載電流與發熱的關係
5.1.9 考慮散熱的設計
5.1.10 決定熱沉的大小
5.1.11 電晶體的安全工作區
5.2 功率放大器的設計
5.2.1 放大器的規格
5.2.2 電源電壓
5.2.3 由OP放大器組成的電壓放大級的設計
5.2.4 射極跟隨器的輸入電流
5.2.5 偏置電路的參數確定
5.2.6 功放級射極跟隨器的設計
5.2.7 功放級的消耗功率與熱沉
5.2.8 不可缺少的元件
5.3 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5.3.1 電路的調整
5.3.2 電路工作波形
5.3.3 聲頻放大器的性能
5.3.4 附加的保護電路
5.4 功率放大器的套用電路
5.4.1 橋式驅動電路
5.4.2 聲頻用100W功率放大器
第6章 拓寬頻率特性
6.1 觀察共基極放大電路的波形
6.1.1 非反相5倍的放大器
6.1.2 基極交流接地
6.2 設計共基極放大電路
6.2.1 電源周圍的設計與電晶體的選擇
6.2.2 交流放大倍數的計算
6.2.3 電阻RC、RE與R3的決定方法
6.2.4 偏置電路的設計
6.2.5 決定電容C1~C5的方法
6.3 共基極放大電路的性能
6.3.1 輸入輸出阻抗
6.3.2 放大倍數與頻率特性
6.3.3 頻率特性好的理由
6.3.4 輸入電容Ci的影響
6.3.5 噪聲及諧波失真率
6.4 共基極電路的套用電路
6.4.1 使用PNP電晶體的共基極放大電路
6.4.2 使用NPN電晶體與負電源的共基極放大電路
6.4.3 使用正負電源的共基極放大電路
6.4.4 直至數百兆赫[茲]的高頻寬頻放大電路
6.4.5 150MHz頻帶調諧放大電路
第7章 視頻選擇器的設計和製作
7.1 視頻信號的轉換
7.1.1 視頻信號的性質
7.1.2 何謂阻抗匹配
7.1.3 對視頻信號進行開關時
7.2 視頻放大器的設計
7.2.1 共基極電路+射極跟隨器
7.2.2 各部分直流電位的設定
7.2.3 增大耦合電容的容量
7.2.4 觀察對矩形波的回響
7.2.5 頻率特性與群延遲特性
7.2.6 電晶體改用高頻電晶體
7.2.7 視頻選擇器的套用
7.3 視頻選擇器的套用電路
7.3.1 使用PNP電晶體的射極跟隨器
7.3.2 以5V電源進行工作的視頻選擇器
第8章 渥爾曼電路的設計
8.1 觀察渥爾曼電路的波形
8.1.1 何謂渥爾曼電路
8.1.2 與共發射極電路一樣
8.1.3 增益為0的共發射極電路
8.1.4 不發生密勒效應
8.1.5 可變電流源+共基極電路=渥爾曼電路
8.2 設計渥爾曼電路
8.2.1 渥爾曼電路的放大倍數
8.2.2 決定電源電壓
8.2.3 電晶體的選擇
8.2.4 工作點要考慮到輸出電容Cob
8.2.5 決定增益的RE、R3與R2
8.2.6 設計偏置電路之前
8.2.7 決定R1與R2
8.2.8 決定R4與R5
8.2.9 決定電容C1~C8
8.3 渥爾曼電路的性能
8.3.1 測量輸入阻抗
8.3.2 測量輸出阻抗
8.3.3 放大度與頻率特性
8.3.4 注意高頻端特性
8.3.5 頻率特性由哪個電晶體決定
8.3.6 觀察噪聲特性
8.4 渥爾曼電路的套用電路
8.4.1 使用PNP電晶體的渥爾曼電路
8.4.2 圖像信號放大電路
8.4.3 渥爾曼自舉電路
第9章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設計
9.1 觀察負反饋放大電路的波形
9.1.1 如何獲得大的電壓放大倍數
9.1.2 100倍的放大器
9.1.3 Tr1的工作有些奇怪
9.1.4 Tr2的工作
9.2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原理
9.2.1 放大級的電流分配
9.2.2 加上負反饋
9.2.3 確實是負反饋嗎
9.2.4 求電路的增益
9.2.5 反饋電路的重要式子
9.3 設計負反饋放大電路
9.3.1 電源周圍的設計與電晶體的選擇
9.3.2 NPN與PNP進行組合的理由
9.3.3 決定Rs+R3與R2
9.3.4 決定R4與R5
9.3.5 決定Rf、Rs與R3
9.3.6 決定偏置電路R1與R6
9.3.7 決定電容C1~C4
9.3.8 決定電容C5~C7
9.4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性能
9.4.1 測量輸入阻抗
9.4.2 測量輸出阻抗
9.4.3 放大度與頻率特性
9.4.4 正確的裸增益
9.4.5 高頻範圍的特性
9.4.6 觀察噪聲特性
9.4.7 總諧波失真率
9.4.8 將Tr1換成FET
9.5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套用電路
9.5.1 低噪聲放大電路
9.5.2 低頻端增強電路
9.5.3 高頻端增強電路
第10章 直流穩定電源的設計與製作
10.1 穩定電源的結構
10.1.1 射極跟隨器
10.1.2 用負反饋對輸出電壓進行穩定化
10.2 可變電壓電源的設計
10.2.1 電路的結構
10.2.2 選擇輸出電晶體
10.2.3 其他控制用的電晶體
10.2.4 誤差放大器的設計
10.2.5 穩定工作用的電容器
10.2.6 整流電路的設計
10.3 可變電壓電源的性能
10.3.1 輸出電壓/輸出電流特性
10.3.2 波紋與輸出噪聲
10.3.3 在正負電源上的套用
10.4 直流穩定電源的套用電路
10.4.1 低殘留波紋電源電路
10.4.2 低噪聲輸出可變電源電路
10.4.3 提高三端穩定器輸出電壓的方法
第11章 差動放大電路的設計
11.1 觀察差動放大電路的波形
11.1.1 觀察模擬IC的本質
11.1.2 輸入輸出端各兩條
11.1.3 兩個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11.1.4 在兩個輸入端上加相同信號
11.2 差動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
11.2.1 兩個發射極電流的和為一定
11.2.2 對兩個輸入信號的差進行放大
11.2.3 對電壓增益的討論
11.2.4 增益為共發射極電路的1/2
11.2.5 差動放大電路的優點
11.2.6 雙電晶體的出現
11.3 設計差動放大電路
11.3.1 電源電壓的決定
11.3.2 Tr1與Tr2的選擇
11.3.3 Tr1與Tr2工作點的確定
11.3.4 恆流電路的設計
11.3.5 決定R3與R4
11.3.6 決定R1與R2
11.3.7 決定C1~C6
11.4 差動放大電路的性能
11.4.1 輸入輸出阻抗
11.4.2 電壓放大度與低頻時的頻率特性
11.4.3 高頻特性
11.4.4 噪聲特性
11.5 差動放大電路的套用電路
11.5.1 渥爾曼化
11.5.2 渥爾曼-自舉化
11.5.3 差動放大電路+電流鏡像電路
11.5.4 渥爾曼-自舉電路+電流鏡像電路
第12章 OP放大器電路的設計與製作
12.1 何謂OP放大器
12.1.1 設計OP放大器的原因
12.1.2 表記方法與基本的工作
12.1.3 作為放大電路工作時
12.1.4 作為同相放大電路工作時
12.2 基於電晶體的OP放大器的電路結構
12.2.1 通用的μPC 4570
12.2.2 OP放大器μPC 4570的電路結構
12.2.3 要設計的OP放大器的電路結構
12.2.4 要設計的OP放大器的名稱—4549
12.3 求解電晶體OP放大器4549的電路常數
12.3.1 電晶體的選擇
12.3.2 差動放大部分的設計
12.3.3 用LED產生恆壓
12.3.4 求Tr1的負載電阻R1
12.3.5 共發射極放大部分的設計
12.3.6 射極跟隨器部分的設計
12.3.7 決定相位補償電路C1與R4
12.3.8 決定C2~C5
12.4 電晶體OP放大器4549的工作波形
12.4.1 作為反相放大電路工作時
12.4.2 作為同相放大電路工作時
12.5 電晶體OP放大器4549的性能
12.5.1 輸入補償電壓
12.5.2 觀察速度即通過速率
12.5.3 頻率特性
12.5.4 噪聲特性
12.5.5 總諧波失真率
12.5.6 4549與μPC 4570的“勝敗”結果
12.6 電晶體OP放大器電路的套用電路
12.6.1 JFET輸入的OP放大器電路
12.6.2 將初級進行渥爾曼-自舉化的OP放大器
12.6.3 在初級採用電流鏡像電路的OP放大器電路
12.6.4 將第二級進行渥爾曼-自舉化後的OP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