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之於人生

電影之於人生

《電影之於人生》 是2008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衡潭。主要講述了不同於一般電影評論家所寫的,它主要不是從專業電影人的角度來作專業的分析,而是從哲學的高度來俯瞰電影裡的人生。

基本介紹

  • 書名:電影之於人生
  • 作者:石衡潭
  • ISBN:9787807135951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相關書評,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不同於一般電影評論家所寫的,它主要不是從專業電影人的角度來作專業的分析,而是從哲學的高度來俯瞰電影裡的人生。也就是說,通過電影來觀照人生,剖析人生,探索人生。因此,本影評集按照人生經歷的階段來編次,分為“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愛是一種心疼的感覺”、“欲望的代價”、“沒有目標的追尋”、“想要有個家”、“哪裡有讓人永遠不渴的水”等六個部分,對愛情婚姻、性格命運、人生意義、價值信念等諸多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作者觀點鮮明,言辭犀利,洞幽燭微,鞭辟人里。

目錄

序 另眼看電影
自序 透過電影看人生
一 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顧長衛電影《孔雀》
沒有出路的激情——王小帥電影《青紅》
真實,現代人所不敢面對的——張一白電影(《開往春天的捷運》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呂樂電影《美人草》
當愛已成為往事——陳可辛電影《如果·愛》
我們還可以期待愛情嗎——鄢潑電影(《阿司匹林》
二 愛是一種心疼的感覺
孤獨,現代人永遠的痛——徐靜蕾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為伊消得人憔悴——關錦鵬電影《長恨歌》
為了忘卻的記憶——王家衛電影《2046》
愛是一種心疼的感覺——電視連續劇《中國式離婚》
理想的男人在哪裡——話劇《有多少愛可以胡來》(女版)
三 欲望的代價
致命的誘惑——張一白電影《好奇害死貓》
欲望及其出路——章明電影《結果》(原名《懷孕》)
卿為何狂——寧浩電影《瘋狂的石頭》
什麼驅使我們無窮動——寧瀛電影《無窮動》
誰之秩序,何種情感——張藝謀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
四 沒有目標的追尋
赤子之心與天下無賊——馮小剛電影《天下無賊》
命運的捉弄抑或人為的設計——陳凱歌電影《無極》
借古人傀儡演今人虛弱——馮小剛電影《夜宴》
沒有目標的追尋——王小帥電影《二弟》
還有比國家利益更高的目標嗎——戚建電影《天狗》
現代法律與古老傳統的雙重變奏——劉傑電影《馬背上的法庭》
五 想要有個家
缺席的父愛——張楊電影《向日葵》
拿什麼奉獻給你——張藝謀電影《千里走單騎》
花謝花開知為誰——侯詠電影《茉莉花開》
想要有個家——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
貧窮的人有福了——霍建起電影《暖》
魂歸何處——張楊電影《落葉歸根》
六 哪裡有讓人永遠不渴的水
同一個空間,不同的世界——賈樟柯電影《世界》
黑白世界,亂離人生——田壯壯電影《吳清源》
陽光下的三種夢想——姜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自由、交流與愛——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藍》、《紅》
哪裡有讓人永遠不渴的水——王全安電影《圖雅的婚事》
誰來承擔我們的痛苦與軟弱——奧斯卡·路易·科思多電影(《上海紅美麗》
誰能慰我孤獨——李安電影《色,戒》

相關書評

人生始自哪裡,歸向何處?生命的河流是始終如一,還是變幻不定?“莊生曉夢迷蝴蝶”,到底莊生本性是蝴蝶,還是蝴蝶本來是莊生?莊子的千古一夢,千古一問,似乎成了中國的斯芬克斯之謎。在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中,與莊子的夢境相似的,好像電影最為接近。
我看的電影不多,但在遇到不錯的影片時,特別是情節感人,或者是對生命進行追問時,我的思緒常常恍惚起來,有那么一刻,仿佛融入了角色,身不由己的,要隨主人公的情緒起伏。在當時,真的不知是六經注我,還是我注六經。
這幾年有的影片炒得很火,聲勢很大,弄得烈火烹油,花團錦簇一般;引得大家趨之若鶩,相互攀談間以先睹為快為榮,以沒有看過為恥,看大片成了時尚、時代的風向標,不由人不裹挾進去。但大多是期望滿滿地進去,滿臉恨恨地出來,整個電影要么是胡編亂造,背離生活;要么是矯揉造作,故作深沉;要么是炫耀高科技,夾雜些亂七八糟的妖魔鬼怪;要么假公濟私,拍成旅遊觀光片……難怪有人要起訴某些導演犯了“欺詐罪”。可也有一些小成本、小製作的電影,因為貼近生活,真實反映了草根階層的情愛、欲望、痛苦、奮鬥和掙扎,反倒引起很多人的唏噓共鳴,社會反響不錯,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電光倒影里,濃縮的是社會,是性情,是渴望,是一顆敏感的心。看一部好的影片,觀眾猶如置身五味瓶中,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由不得自己。所謂“替古人擔憂,為他人落淚”,大概相類不遠。看電影是一種境界,能看出一些門道也是一種境界,看出一些門道,並能形成文字與大家共享更是一種境界。
在現實生活里,我們如此脆弱,以至不堪一擊,小小的挫折就使我們痛哭流涕;同時我們又如此冷酷,對生命、對愛人、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在現實的擠壓下變得漠然。《好奇害死貓》、《向日葵》、《中國式離婚》……都細膩而通透地向我們講述了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焦慮和變異,人們不得不一次次向利益和內心的魔鬼低頭,不得不一次次屈服於命運的嘲弄和安排。
《電影之於人生》,是個宏大的命題,盤根錯節,如果一招不慎,就會滿盤皆輸。駕馭這樣的題材,需要較廣的知識面,是為雜家;還需要對人生有較深的體悟,能從中感受到別種風情,發他人之未發,是為風景獨好。這兩方面都能左右逢源的人,寫起來才會遊刃有餘,生機勃發。在本書中,到處閃現著作者的真誠和智慧,赤子之心與洞察之明。作者在解讀《天下無賊》、《瘋狂的石頭》時,不乏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思想。比如,作者認為《天下無賊》是一種偽理想,是一個現代的美麗童話。“實際上,這部影片有意或無意地表現出了這個時代人們的虛假與虛弱、無知與無奈。”影片通篇在宣揚一種虛構的理想,“它不僅是虛假的,而且是有害的,會對人們產生嚴重的誤導。”因為“當一個人無知的時候,他給了別人作惡的機會;當一個人無畏的時候,他把自己和幫助自己的人置於了危險之中。鼓勵無知與無畏,是愚蠢與錯誤的”。在《天狗》里,作者不僅發出大大的疑問:“還有比國家利益更高的目標嗎?”在集體和個人被嚴重忽視的年代,忠誠執行這樣的護林政策無疑是一場悲劇。國家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那集體的利益呢,個人的利益呢,又靠什麼去維護?這就像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悖論。
一本書的成敗,標題占了很大分量,特別是影評的題目,醒目而且主題突出,最能吸引讀者的眼球。作者精心選擇的幾部電影,標題起得都非常好,如《圖雅的婚事》:“哪裡有讓人永遠不渴的水”;《開往春天的捷運》:“真實:現代人所不敢面對的”;還有《夜宴》:“借古人傀儡演今人虛弱”,一下子抓住讀者的心。
書中每一篇影評的起首末尾,作者都煞費苦心地引用了《聖經》,似乎是微言大義,又似乎是悲憫情懷,倒也別有一番滋味。

作者簡介

石衡潭,湖南長沙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美國伯克利大學訪問學者,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從事基督教研究。曾經在Ⅸ世界宗教研究》、《哲學門》、《文化中國》等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譯文五十多萬字。近期譯著有《城邦——從古希臘到當代》(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7月版,9月重印)、《自由精神哲學》(上海三聯書店即出),此外,在《書城》、《文景》、《藝術廣角》、《科學時報》、《二十一世紀》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影評廿余篇。作者部落格名稱:麥克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