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

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

電子偵察型海洋監視衛星又稱被動型海洋監視衛星,利用電子偵察設備截獲海面目標發射的無線電通信和雷達信號以測定海面艦隻的位置,或利用毫米波輻射儀和紅外掃瞄器等探測潛航中的核潛艇。

主要用於監聽敵方艦船的電子輻射信號,可測定輻射源的坐標,並根據輻射信號特徵對目標進行識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
  • 首發時間:1971年12月14日
  • 主要任務:海洋廣域監視
  • 類型:被動型海洋監視衛星
  • 質量:約4000kg
  • 軌道高度:450km
簡介,組成及作用,美國的海洋監視系統計畫,前蘇聯/俄羅斯的海洋監視衛星,

簡介

電子偵察型海洋監視衛星又稱被動型海洋監視衛星,利用電子偵察設備截獲海面目標發射的無線電通信和雷達信號以測定海面艦隻的位置,或利用毫米波輻射儀和紅外掃瞄器等探測潛航中的核潛艇

組成及作用

電子偵察型海洋監視衛星系統採用多顆衛星組網工作,利用星載電子偵察接收機同時截獲海上目標發射的無線電信號,來測定目標的位置和類型。這種方式與導航衛星採用的雙曲線導航法類似,即測出2顆衛星收到海面某信號源的時間差(兩衛星到信號源的距離差),即可獲得以這2顆衛星為焦點的雙曲面,再用另外2顆衛星又可獲得另一雙曲面,兩雙曲面之交線與地面的交點就是海面信號源的位置。
它能監聽敵方艦船的電子輻射信號,可測定輻射源的坐標,並根據輻射信號特徵對目標進行識別。多顆衛星,即由1顆主衛星和若干顆子衛星組成,同時測定目標方位,子衛星將數據傳輸到主衛星,由主衛星計算目標的位置和速度,然後發回地面。衛星上安裝有無線電接收裝置,用於接收目標的通信信號或雷達信號,並探測和確定目標位置;裝有紅外探測器,用以探測核潛艇尾流的紅外輻射;裝有微波輻射儀,用於調查海面狀況或海洋特性。

美國的海洋監視系統計畫

美國海軍海洋監視系統(NOSS)計畫又稱“白雲”(White Cloud)計畫,該計畫於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啟動,到1995年發射了最後一組衛星,共發展了三代“白雲”系列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此後,接替它的是“天基廣域監視系統”(SBWASS)計畫。目前使用的是“高級白雲海洋監視衛星”(AWOSS),採用被動式雷達觀測技術,屬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
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
主要任務是為美國海軍執行海洋廣域監視,可以監視對方艦隊(或陸上雷達)的位置、航行方向或速度。“海洋監視衛星系統”共發展了三代:第一代有基本型和改進型兩種,其中第一組衛星屬於試驗型衛星,於1971年12月14日發射;第二代從1990年6月-1996年5月共發射了4組衛星;第三代從2001年9月-2011年4月共發射了5組。

前蘇聯/俄羅斯的海洋監視衛星

“宇宙”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EORSAT)系列衛星始發於1974年,1979年正式進入實用性發射,主要用於探測、識別和跟蹤艦船,迄今為止已發40餘顆。衛星重約4000kg,部署在高450km、傾角65°的軌道上,由太陽能電池供電,壽命為8~12個月,衛星通常採用雙星組網工作方式(即2顆衛星為一組執行任務)。星上裝載被動式電子偵察接收機,通過探測艦隊通信和雷達信號監視艦船活動。另外,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還能同成對的雷達型海洋監視衛星配合使用。當採用雙星工作體制的電子型衛星時,2顆衛星的發射時間間隔比較靠近。當成對的電子型衛星與成對的雷達型衛星配合使用時,因為電子型衛星的壽命比較長,一般先發射電子型衛星,後發射雷達型衛星。
1988年前蘇聯終止雷達型衛星發射後,主要通過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執行海上偵察任務。典型軌道高度為438× 457km,傾角65°,地面軌跡重複周期3天,工作壽命早期為數月,目前為2年以上,有效載荷為電子偵察接收機。1990年3月,發射了“宇宙- 2060”號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其後在海灣戰爭爆發的前後幾個月里,又發射了3顆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從而使其海洋監視衛星的數量達到6顆,達到歷史最高記錄。該星座由6顆衛星組成,隨時間逐年減少。據報導,現只有1顆1997年12月15日發射的“宇宙- 2347”衛星在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