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泉

雹泉

雹泉位於安丘西南山區的雹泉歷史悠久,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不必說“靈泉細吐珍珠顆”的珍珠泉,也不必說埋葬忠骨的英雄山,單說建於西漢時期的雹泉大廟就足以喚起人們對昔日雹泉的美好嚮往。

雹泉曾經是丘南縣址、著名的雹泉公社,是安丘縣最早的鎮之一,雹泉有輝煌的歷史;雹泉有豐富的石灰石,有尚莊水庫、共青團水庫、圈河水庫、珍珠泉、海眼井,有平原也有高山,可以說資源豐富;有英雄山、珍珠泉、老牛石等美麗風景和傳說,可以說雹泉環境優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雹泉
  • 外文名:baoquan
  • 位置安丘西南山區
  • 建築:雹泉大廟
  • 廟神李左車
  • 景區:桃花節 萬山連 珍珠泉 
  • 名勝古村:山前村 老峒裕村 落鴉石村 
  • 郵政編碼:262121
相關詩詞,珍珠泉,李左車,出土文物,龍山文化玉牙璧,陶背壺,歷史介紹,現狀,

相關詩詞

詩詞鑑賞雹泉鎮雹泉,千百年來,在人們心中成為美的象徵。她無私、純正、甘甜。從古到今,是她養育了這裡的人們,她一生輝煌,也曾有過劫難。但她從沒間斷過對人們的奉獻。日日夜夜,年復一年,永遠奉獻著。
雹泉記憶
青巒矽樹凋赤霞,
峒峪古陶醉黛雲。
石怪豬群嗟過客,
泉靈珠吐盼時人。
將台不見山壽老,
海眼猶自羨池新。
朝賞流蘇花爛漫,
暮聞膏潤頌雹神。

珍珠泉

雹泉鎮安丘雹泉有一聞名遐邇的古泉-雹泉。雹泉,又名珍珠泉。泉水自石涵中迸出,清澈見底,不以撩而盈,不以旱而稠。銀白色氣泡串串簌簌,上浮湎,陽光照耀下,五光十色,恍若珍珠,又酷似冰雹。明萬曆年間曾似"靈泉細吐珍珠顆"名列安丘八大景。安丘知事毅安甫觀泉有感,意改雹泉為"廉泉",並提詩曰:"沁人心骨響,冷逼微茫澈底清,謂語渠丘諸父老,莫將雹名混泉名"。清順治年間,通政使劉希孟詩曰:"方池一鏡開,湛湛清虛境;碧水漾明珠,雪花流素影;睹此真景鮮,頓覺塵思冷;世上有貪泉,於人貴自省"。更有北宋計價蘇東坡在密州任職時,多次來此地,留下"神泉"墨寶。當代1996年時任安丘市委書記的李守民來此,題"珍珠泉"刻石留念。
雹泉水溫一年四季保持在17攝氏度,冬春季節水汽蒸騰,若煙若霧,飄飄渺渺,如虛如幻,似人間仙境,令人心曠神怡。該泉水經國家級地礦、水文專家認定:此泉水來源於沂蒙山系,經地下千米石灰岩、花崗岩等層層阻隔,沿途幾百里滲透至此。此泉水不受地表水影響,無污染,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經省級部門鑑定安全達到礦泉水標準。當地老百姓祖祖輩輩飲用此水,很少有癌症發生,從古到今,出了許許多多百歲老人。此地八十多歲的老人都是紅光滿面,精神矍鑠,步履穩健。人們稱此泉為"不老泉"、"長生泉",此泉聞名,若干省份慕名而觀泉,遊客學年絡繹不絕,蘇東坡觀泉後欣然提筆為"神泉"。以雹泉為源頭的"神河"流域沿途泥澆灌的莊稼、水果、蔬菜無污染,品質優良,很受市場歡迎。尤其是當地的"紅冠"蜜桃,果質細膩、甘甜,品質極佳,遠銷東南亞、韓國、俄羅斯等。每年產銷量數十萬噸。
當今,雹泉更是生機勃勃,雹泉古鎮的領導班子、有識之士為雹泉的發展設計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實力雄厚的宏順針織服裝有限公司在雹泉鎮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投資千萬元成立雹神鄒氏水業有限公司,以神泉為水源的礦泉水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受到廣大用戶高度評價。更有一個大手筆是宏順針織服裝有限公司開發的雹泉旅遊項目。本公司業主計畫投資三百萬元完善膏潤廟,再現百子廟,泰山行宮以及雲水庵、珍珠湖水上公園等旅遊景點。
雹泉,千百年來,在人們心中成為美的象徵。她無私、純正、甘甜。從古到今,是她養育了這裡的人們,她一生輝煌,也曾有過劫難。但她從沒間斷過對人們的奉獻。日日夜夜,年復一年,永遠奉獻著。

李左車

雹泉鎮雹泉泉畔建有膏潤廟,此廟始建西漢初年,為紀念西漢李左車而建。廟宇雄偉、壯觀,為古建築一絕。大廟的建築十分雄偉壯觀。據史書記載:廟中間是天壇,有石柱四根,亭頂有層層挑齒做成,共有二百六十四根,排列均勻,難以數清,四角有古柏四棵。後樓三間(即廟神之寢室),前有大殿三間,內有暖閣、諸神,前有翁仲二人站班大將。暖閣內東西兩邊有大神十名,高達三米,頭如斗,牆上畫有雹神出巡圖畫。大殿兩側有東西兩廂房,有主神十殿閻君,設有站班大神兩個,據說是"穎考叔"和"子都",約有三米高。過廳前兩側有釧鼓二樓。西有禪堂幾間,內有道士;廳前有儀門一間,前有池,池上有吊橋,橋下池內有各色較大金魚,常年在池內游翔。再向前便是南閣子,高二丈有餘。閣內有雹神和娘娘十美女。牆上畫有李佐車在九里誘敵之像,門口九門九關,門外是珍珠池。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一九七二年訪華時曾提及此廟,想來此廟再表懺悔,可惜此廟在文革中被毀,田中角榮終未實現自己的願望。
李左車,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生卒年不詳),漢初南行唐(今河北省行唐縣)史家莊人,秦楚期間著名謀士、傑出的軍事謀略家。秦末之時,原先已經覆滅的六國紛紛展開復國運動。作為趙國名將之後,李左車盡心輔佐新立的趙王歇,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今山西代縣西),在代王兼趙國大將軍陳餘的麾下效命。後來,劉邦與項羽交戰,李左車獻計設伏十面埋伏,逼項羽烏江自盡,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再後來,韓信被劉邦所殺,李左車受劉邦猜疑,為表白自己,李左車當庭辯解。未果,遂憤而自刎,以身殉國。李左車死後,漢高祖劉邦為表其忠烈,追封他為"陰靈侯",建廟祭祀,並封其為"雹神"。
在民間(尤其是今河北、山東、河南一帶),李左車很有聲望,也流傳著許多傳說。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雹神》中,就記述了李左車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
王公筠蒼,蒞任楚中。擬登龍虎山謁天師。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駕小艇來,使舟中人為通。公見之,貌修偉。懷中出天師刺,曰:"聞騶從將臨,先遣負弩。"公訝其預知,益神之,誠意而往。天師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須鬣,多不類常人。前使者亦侍其側。少間,向天師細語。天師謂公曰:"此先生同鄉,不之識耶?"公問之。曰:"此即世所傳雹神李左車也。"公愕然改容。天師曰:"適言奉旨雨雹,故告辭耳。"公問:"何處?"曰:"章丘。"公以接壤關切,離席乞免。天師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額數,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師垂思良久,乃顧而囑曰:"其多降山谷,勿傷禾稼可也。"又囑:"貴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煙,氤氳匝地。俄延逾刻,極力騰起,才高於庭樹;又起,高於樓閣。霹靂一聲,向北飛去,屋宇震動,筵器擺簸。公駭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師曰:"適戒之,所以遲遲;不然,平地一聲,便逝去矣。"公別歸,志其月日,遣人問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溝渠皆滿,而田中僅數枚焉。--蒲松齡《聊齋志異·雹神》位於山東安丘的李左車紀念館,建於紀念李左車的雹神廟原址。
據當地傳說,李左車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為"雹神",無棣縣人民怕李左車發脾氣亂撒冰雹,於是尊稱他為"保全爺爺",並且在無棣修建保全廟,還定於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七日舉行廟會,祈求"雹神"能夠保佑無棣風調雨順。據說,從此以後,"雹神"果然對此地呵護倍至,從不把冰雹撒向無棣。

出土文物

龍山文化玉牙璧

龍山文化玉牙璧在雹泉鎮老峒峪村出土。器表墨綠色,局部有沁斑。扁平圓形,中間有圓孔,最大外徑雹泉鎮11.8厘米,內徑5.8厘米,厚0.6厘米。外周邊緣有三個牙狀突起,按順時針方向伸出,猶如兒童玩具中的風車。通體素麵,磨製精細。1991年12月,經山東省文物鑑定組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其年代為龍山文化,現存安丘市博物館。這種玉牙璧以前曾長期被誤稱為"璇璣",認為是渾天儀一類天文儀器上的構件。後經考古學家夏鼐先生研究,證明它和天文儀器完全無關。這種牙璧實際上是普通玉璧的一種變體,是古代先民的裝飾品,可能同時帶有禮儀或宗教上的意義。據古代文獻記載,古人往往把玉璧作為身份與地位的象徵物,並廣泛用於各種祭祀活動中。該龍山文化玉牙璧應該就是古人的首領在祭祀活動中用到的禮器,它對於研究古代的禮儀和宗教有重要的實物價值。

陶背壺

安丘市博物館藏有一件陶背壺,為泥質黑陶。侈口,尖唇,高頸束頸,瘦腹不對稱,後腹扁平,兩側各飾雹泉鎮一個捏制扁平的小孔豎耳,前面飾一個下勾的突紐,平底。通高15.5厘米,口徑7.4厘米,雹泉鎮老峒峪村出土。1991年12月經省文物鑑定組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陶背壺為古代汲器。為背用之壺,背水之壺。相當於現代背式鋁製水壺(軍用水壺)。陶背壺是大汶口文化新出現的一種器物,為大汶口文化所獨有。它腹部有兩耳串繩,便於隨身攜帶,一側扁平,有利於攜帶穩定。早期陶背壺為圓唇,侈口,束頸,瘦長圓鼓腹,尖圜底或小平底;中期腹徑加大,平底,背部明顯扁平;晚期頸部加長,通體高瘦,器形越來越小,最後完全失去實用價值並逐步消失。

歷史介紹

雹泉大廟神李左車生於秦末,系雹泉人,後在越國為廣武君(大夫之職)。韓信滅趙之後,他在韓信手下為官,韓信以師禮待之。李左車曾獻滅燕之計,韓信採納,使之滅,後於九里山垓下設埋伏陣,項羽四面受敵,被迫自刎於烏江而亡。以後李左車在劉邦手下為官,病故。因為李左車生前屢建奇功,後人感其功德,遂建廟以祭之。建廟之後,當代王朝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到唐代,唐太宗征東凱旋路過此地,重建廟時將陰靈侯封為靈沛侯。
大廟的建築十分雄偉壯觀。據史書記載:廟中間是天壇,有石柱四根,亭頂有層層挑齒做成,共有二百六十四根,排列均勻,難以數清,四角有古柏四棵。後樓三間(即廟神之寢室),前有大殿三間,內有暖閣、諸神,前有翁仲二人站班大將。暖閣內東西兩邊有大神十名,高達三米,頭如斗,牆上畫有雹神出巡圖畫。大殿兩側有東西兩廂房,有主神十殿閻君,設有站班大神兩個,據說是“穎考叔”和“子都”,約有三米高。過廳前兩側有釧鼓二樓。西有禪堂幾間,內有道士;廳前有儀門一間,前有池,池上有吊橋,橋下池內有各色較大金魚,常年在池內游翔。再向前便是南閣子,高二丈有餘。閣內有雹神和娘娘十美女。牆上畫有李左車在九里誘敵之像,門口九門九關,門外是珍珠池。

現狀

雹泉大廟時至今日,經過文革的浩劫已面目全非,但從僅存的斷壁殘垣中也能依稀看出大廟昔日的風采。“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文韜武略李左車的故事早已沉澱在時間的長河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英明的雹泉人民現正以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底蘊,繪織雹泉美好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