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石狗公

雷氏石狗公

雷氏石狗公(學名:Scorpaenopsis ramaraoi),又名石獅子、虎魚、石崇、石狗公、沙姜虎、石降、過溝仔、臭頭格仔,為鮋科擬鮋屬下的一個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雷氏石狗公
  • 拉丁學名:Scorpaenopsis ramaraoi
  • 二名法:Scorpaenopsis ramarao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條鰭魚綱
  • :鮋形目
  • :鮋科
  • :擬鮋屬
概況,分布,生活水域深度,特徵,生態,

概況

命名者:(Randall & Eschmeyer, 2002)
俗名:石獅子,虎魚,石崇,石狗公,沙姜虎,石降,過溝仔,臭頭格仔,石頭魚
英文俗名:
Stonefish
是否有毒魚類:是
經濟型魚類: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分布

世界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於印度及斯里蘭卡至巴布亞紐幾內亞,北至台灣。

生活水域深度

水深1至60米。

特徵

體延長,略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6-3.15倍。頭中大,標準體長為頭長之2.2-2.4倍,棘稜具明顯的鋸齒狀。眼小,頭長為眼徑之5.0-5.35倍 (體形較大標本:4.45-5.0倍),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頭長為眼間距之6.4-7.85倍。口大,端位,斜裂,齶骨延伸至眼眶後側下方。頭長為吻部之3.2-3.45倍。眶下嵴具4棘,第一棘位於淚骨上,短小,其角度較其他棘還直立。淚骨第一棘上的嵴邊緣尖銳且尖端向上。眼間嵴由1深溝於最窄處分開。眼上棘及眼後棘不向側面延長。枕骨凹陷處前緣內彎之處具1短嵴與外面1嵴連線。鼓棘分開,比眼後棘長。眼眶下具凹陷淺。上鰓蓋棘不分岔。體大部分為櫛鱗;腹部、胸部與胸鰭前下緣為小圓鱗。眼上具觸角,長度大小多變。側線上側位,斜直,後半部平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側線縱鱗列:45-49。背鰭低矮,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通常第四-5棘最長,具硬棘 XII,軟條 9;臀鰭具硬棘 III,軟條5;胸鰭圓寬,無鰭條分離,軟條18;腹鰭胸位,延伸至肛門,具硬棘 I,軟條5;體色多變,通常為灰褐色或褐紅色且帶斑駁雜斑。
雷氏石狗公

生態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本種主要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環境,水深1-60m。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