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垌冼夫人故里

雷垌冼夫人故里

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長坡鎮西北部。轄23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620戶,人口2780人;全村總面積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0畝。村年平均氣溫為25℃,年降雨量約為1830毫米。主要經濟作物有種香蕉、荔枝、深蒔、龍眼,上一年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244萬元。

雷垌村是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出生地,也是古高涼地區冼氏發源地,該村至今保留著兩所冼氏宗祠:雷垌仲芳冼公祠、雷垌良藝冼公祠。雷垌冼氏分布廣泛,遍及廣東高州、電白、信宜、茂名市區、陽春、陽江市區、湛江遂溪、恩平、珠海斗門,海南白沙,台灣省等地;後裔人數超500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垌冼夫人故里
  • 外文名:LeiDong Madame Xian's hometown
  • 面積:6平方公里
  • 人口:2780人
  • 別名:俚垌
  • 行政類別:村委會、管區
  • 所屬地區:廣東省高州市長坡鎮
  • 地理位置:長坡鎮西北部
  • 方言:高州白話
  • 機場:粵西國際機場
  • 火車站:高州火車站
  • 交通:S280高長一級公路、690鄉道
  • 車牌代碼:粵K
  • 著名景點:仲芳冼公祠、良藝冼公祠、冼太廟
  • 行政代碼:440981
村情簡介:,歷史沿革:,歷史名人:,冼輝,冼挺,冼英,冼蘭楷,冼仲柏,故里古蹟,雷垌馬鞍坳摩崖石刻,雷垌仲芳冼公祠,雷垌良藝冼公祠,雷垌冼太廟,雷垌冼夫人故里紀念習俗,年例,冼夫人探外家,冼太更衣會,

村情簡介:

雷垌村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長坡鎮西北部。轄23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620戶,人口2580人;全村總面積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0畝。村年平均氣溫為25℃,年降雨量約為1830毫米。主要經濟作物有種香蕉、荔枝、深蒔、龍眼,上一年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244萬元。 近年來,村發展經濟的措施以及成果: 1. 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出租辦公樓底層100平方米,年增加收入2000元。2. 投入40萬元進行山地改造,新種植經濟林800畝。 3. 積極發動民眾種植香蕉、荔枝、龍眼、深蒔,使每戶平均增加收入3000元。 4. 投入6萬元建成水陂兩宗,解決200多畝農田用水。
雷垌冼夫人故里

歷史沿革:

漢屬高涼縣境,南朝屬高州境,唐代屬良德縣境,宋元明清皆屬高州境。雷垌古稱俚垌,扼高州府電白縣治至良德縣治主要通道之咽喉。此地因是冼夫人出生成長的地方,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與冼夫人時期與之相關的地名,如馬欄窩、掛牌、跑馬道、打鼓坪、劇烈堂、馬鞍坳、丁村、大天井等。

歷史名人:

冼輝

字本立,百越部落首領,冼夫人之父。

冼挺

字德安,南梁州刺史(《隋書北史-譙國夫人傳》內記載),冼夫人之兄。

冼英

冼夫人(512-602年),南朝梁至隋仁壽年間,嶺南百越領袖。
雷垌冼夫人故里
南朝梁天監十一年(512年),夫人誕生於高涼(今茂名)。梁大同元年(535年),與高涼太守馮寶聯姻,夫人到良德城太守府與馮寶參決政事。梁大寶元年(550年),高州刺史李遷仕暗通侯景叛亂,夫人設計智取高州,李遷仕大敗,逃往江西寧都躲藏;冼夫人兵到此處後,會師陳霸先擒獲李遷仕;此後,高州州治則遷至安寧。馮寶與冼夫人於原高州城內建立馮家村定居。陳永定二年(558年),馮寶去世,夫人派遣時方九歲的兒子馮仆率南越諸首領到丹陽朝見陳主,被陳武帝封為陽春郡太守。陳太建元年(570年),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夫人發兵拒境,與陳將章昭達共擊歐陽紇,紇潰敗被擒。夫人以平紇功被封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陳亡,嶺南大亂,夫人懷集百越,保境安民,嶺南各郡共奉為聖母。開皇九年(589年),迎隋將韋恍入廣州,嶺表悉定,被封為宋康郡夫人。開皇十年(590年),平定番禺俚帥王仲宣叛亂有功,被封為譙國夫人,置長史、開幕府、統轄嶺南六州兵馬。
隋仁壽二年(602年)正月十八日壽終,謚為誠敬夫人。
冼夫人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一生致力於國家統一的民族團結,為嶺南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被***總書記讚譽她為“我輩和後人永遠學習的楷模。此外,她的歷史功績同時載於宮廷正史中的《隋書》及《北史》;此外,《廣東通志》、《高州府志》和《茂名縣誌》等地方志也有詳細記載。

冼蘭楷

清末,因德孝之名,被朝廷誥封二品王爺。

冼仲柏

雷垌良藝村人,抗日期間參加地下黨工作,建國後歷任廣東省政法委主任、省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故里古蹟

雷垌馬鞍坳摩崖石刻

雷垌冼夫人故里
位於廣東省高州市長坡鎮雷垌村馬鞍坳,在一塊斜嵌在坳口崖邊的山岩上和一塊相去60米左右的台形石頭上。石頭面米把見方,主要是圖形。山岩約長4米、高2米,全是文字,共有文字元號18組,圖形符號5種,人工刻鑿痕跡非常明顯,有部分符號難以辨認,當地村民稱為“鑿字石”,文字元號頗為奇特,完全不同於現代漢字。很有可能就是古俚人記事的文字。
中國古文字專家葉柏來先生考證,這些文字分屬於不同的時代,年代跨度從秦漢至南朝,字型相似於漢字中的金文、篆體楷體。大概是因為人們路經此地,在此休息,閒來無事,隨手在石壁上刻字書畫,一代又一代積累下來,就成了石碑。圖形石刻距文字石刻約60米處,橢圓形,直徑約2米,上面刻有四方形、點狀、格狀、北斗星狀等圖形符號十多種。這些象形符號究竟有何含意還有待專家去解讀。該石刻為高州市(縣)文物保護單位。

雷垌仲芳冼公祠

位於廣東省高州市長坡鎮雷垌村,該祠為冼氏印山祖一支的祠堂。雷垌正是冼夫人及後代生活過的地方,如今冼姓最多的村。從冼夫人以降直至明代,雖無詳細確鑿的族屬源流可考,但在該祠堂的祭始祖祝文里有云:“啟基高涼,莆田遠紹……”正是冼姓居民由福建(莆田)回遷雷垌的證據,並且顯然是以冼夫人為先祖崇拜的對象
雷垌冼夫人故里
冼公祠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為五路四進建築。前有粗大的柱子,朱紅大門,門聯為“雷山作祖鐘靈脈,洞水朝宗匯遠源”。由大門、中庭、寢室和兩側廊廡構成。正殿前檐的中央掛著一塊朱漆牌匾,上面鑲嵌著“嘉孝榮冠”四個金漆大字。殿內先賢按男性輩份為中心作先後排列,由於冼夫人有特殊的歷史地位,也在祠內以特殊的方式位置加以標示,成為一般的壇祠所沒有的展示形式,形成獨具一格的家族壇祠風格。為高州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雷垌良藝冼公祠

雷垌冼夫人故里
位於廣東省高州市長坡鎮雷垌良藝村,良藝冼公祠原名冼氏祖祠,該祠為冼氏磊山、秩山、壽山紀念先祖及冼夫人的壇祠,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光緒年間重修。古祠為傳統磚木結構,台基以牆裙為磚石壘疊,接砌青磚至頂,覆以灰瓦,硬山式風火牆和博古脊,陶瓦當和滴水剪邊;主體梁架為穿斗混合式的磚木構架,藝術裝飾有陶塑、灰塑、木雕、彩繪等多種藝術形式,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高聳起的風火山牆和牆頭的博古脊飾,精雕細刻的花鳥圖案也頗生動趣致,且寓意吉祥。牆楣、墀頭多處留有彩繪壁畫和灰抹雕的各式圖案,為古祠的整體建築風格增色不少;牆體是由經過一塊快打磨過的青磚疊砌而成,光滑平整,層次明顯,工藝之精湛,令人叫絕。可謂是開創了高州乃至粵西此例建築的先河,亦被鄰鄉引於借鑑 。
良藝冼公祠坐西北向東南,總面闊23.7米,總進深32.5米,建築總面值約800平方米,原為五間三進兩側廊布局,現存兩座,前後對稱,分別為頭門和後寢堂,面闊五間,明間和左右次間相通,兩側各一間廂房,前接左右廊廡,中間為大天井,仍然保留原第二進的台基和踏道。祠堂前門保留有一套長約13米的木雕封檐板,上刻纏枝花卉,騰龍祥獸,雕工精細。建築主體均為青磚木結構,抬梁和穿斗混合梁架,硬山頂,覆以陰陽鋪砌的灰瓦,中軸為人字山牆,陶塑垂直翹起作鳳尾伸展狀,兩廂為馬頭牆,前部頂端加塑夔龍紋,正脊兩端也有夔龍紋裝飾。山牆兩邊、正脊基座下、墀頭等處有灰雕裝飾,多見花卉、祥雲圖案和福祿雙喜字樣。左右兩側為風火山牆配以灰塑裝飾,獨具嶺南高州一帶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風火牆的目的主要是防火,但良藝冼公祠的風火牆高低錯落有致,雕花簡樸素雅,並配有吉祥瑞獸,成為祠堂最引人注目、最具特色的地方。首進檐眉繪有傳統的吉祥圖案帳衿紋的木浮雕裝飾,融粵中粵西的建築風格於一體。為茂名市文物保護單位。
雷垌冼夫人故里

雷垌冼太廟

冼夫人仙逝後,雷垌民眾在冼夫人生活過的故居里設立牌位神龕供奉冼夫人,並且將冼夫人生前最後一次回家鄉巡視的日子記載了下來,每年到了這個日子,便恭請冼夫人牌位到鄉村各處巡視,每到一處,百姓就將自家的貢品和三牲列於案前,敬奉冼夫人。相傳冼夫人生前巡視嶺南各地,看到百姓糧食豐收、家禽滿欄,就會很高興;所以,當天大家就會家裡最大的三牲供奉案前,以示尊重。一年一例,千古沿襲,俗稱年例。傳說有一天,當人民按日常一樣,到冼夫人神龕前敬香,卻發現案前的香爐不翼而飛了,大家四處查找,都發現不了香爐的蹤跡。大家雖然都覺得奇怪,但都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回事。直到第三天晚上,村里所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均說作到冼夫人的報夢:夫人不願在娘家安坐,要回到曾經自己主政過並和丈夫馮寶一起生活過的良德安坐,望外裔建居。這時,大家半信半疑地到良德尋找,果然,在一個半坡上發現了在雷垌冼夫人故居里丟失的香爐。
雷垌冼夫人故里
後來,大家為了回響冼夫人的感召,由雷垌和良德民眾集資,於唐代初年在良德半坡上籌建起了一座三間兩進規模的良德冼太廟。良德冼太廟始建於唐朝,初時全稱“冼太夫人廟”。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同治皇帝御賜給冼夫人的“慈佑”金匾落置舊城冼太廟後,重修良德冼太廟時,廟門額上則增為兩行並列的“冼太夫人”和“慈佑冼太夫人廟”廟門口對聯是“良稱女將;德配坤輿”八個大字,是表明良德人對冼太的崇敬和頌揚。由良德和雷垌村合建的良德冼太廟,曾多次維修。民國初期進行較大維修,為二進三間的磚木結構,建築面積三百多平方米,廟屋脊上有灰雕雙龍戲珠,廟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廟內正殿上掛的紅布上書“嶺南聖母”四個大字,神台上供奉著能坐能站起能伸手穿衣的冼太塑像和冼太坐像(又稱行宮像),右側是冼太丈夫、高涼太守馮寶公像,左側是冼太的甘、祝、盤三大先鋒像。正殿兩邊屋樑從上到下是有“良德”二字特色對聯:“良心即是好心當年重一統春秋顧中央威信;德育完成智育今日奉六朝勳業保百粵安定”。是表明良德人對冼太豐功偉績的讚頌。
雷垌冼夫人故里
良德冼太廟自唐朝建立以來的一千餘年中,良德和雷垌兩地民眾,已形成“初一、十五拜冼太,小孩子契冼太,遇困求冼太,誕辰祭冼太”的傳統習俗。新婚之婦女在年初一拜冼太求生貴子(雷垌村民眾則在年初四日到良德冼太廟拜冼太)。小孩滿月或周歲到廟契冼太,在冼太像前給孩子起了“太恩”、“太寶”等帶有“太”字的乳名,長大結婚時還冼太神才用書名。遇到困難時求冼太保佑,在定期內完成某件事還冼太神,求神時許下什麼就還什麼,如添燈油錢、贈旗、演戲等。
1958年,因建設良德水庫(後與長坡水庫合稱高州水庫),良德古城被淹;雷垌百姓就將紀念冼太的牌位寄於社廟,更衣會和公祭活動依舊每年繼續。
1985年農曆十一月廿四日,雷垌做木偶戲,紀念冼太誕辰節。當天晚上冼太落降於信生梁六婆,說:“我家被良德水庫淹沒了,望外裔建居”。1988年十一月十五日,由雷垌村委十大自然村百姓集資籌建的雷垌冼太廟落成並舉行開光慶典,恭迎冼太夫人開光陛座。每年冼太誕期,雷垌冼太廟都會安排更衣會、公祭、演木偶戲和粵曲等活動;習俗一直沿襲至今。上世紀70年代初,因為建雷垌國小需要,拆雷垌上片保全社、下片良藝社(於後來恢復)和雷垌良藝冼公祠中座;所以,雷垌冼太廟每年春祈也借作保全神年例活動需要,也形成了現在廟社和一的景象。

雷垌冼夫人故里紀念習俗

年例

雷垌冼夫人故里
冼夫人仙逝後,雷垌民眾在冼夫人故居里設立牌位神龕供奉冼夫人,並且將冼夫人生前最後一次回故居巡視的日子記載了下來,每年到了這個日子,便恭請冼夫人牌位到鄉村各處巡視,每到一處,百姓就將自家的貢品和三牲列於案前,敬奉冼夫人。相傳冼夫人生前巡視嶺南各地,看到百姓糧食豐收、家禽滿欄,就會很高興;所以,當天大家就會家裡最大的三牲供奉案前,以示尊重。一年一例,千古沿襲,俗稱年例。

冼夫人探外家

良德是高涼郡府所在地,馮寶是高涼太守。冼夫人嫁高涼太守馮寶後,居住在高涼良德。雷垌村冼氏鄉民把良德作冼太(他們稱姑太)的夫家。每年冼太誕前,雷垌村都派人到廣州定製冼太衣裙。十三日下午,雷垌冼氏民眾抬著全豬和購回的新衣裙,到相距十二里路的良德冼太廟拜他們的姑太,午夜十二時由香工為冼太神像沐浴,更換新衣裙。十四日早上請姑太(用神轎抬冼太行宮像)回雷垌探娘家,一路上旌旗招展,鑼鼓喧天,沿途經過的白鶴、長田、思茅園、木威等四條村的民眾搶著拜冼太。雷垌村鄉民及其請來的親朋好友等排著長隊,鞭炮齊鳴迎接冼太回娘家,連續七、八天都舉行紀念活動,演木偶戲等等。十五冼太更衣會,其活動經費,全由雷垌冼公祠撥出的十四擔租谷開支。
雷垌冼夫人故里
俗話說,有迎必有送。雷垌人接迎他們的姑太回雷垌村住了八天,按慣例於二十一日下午,雷垌村民眾又成群結隊,旌旗招展,鑼鼓暄天,抬著剛殺的豬等三牲,送姑太回良德冼太廟,良德民眾則列隊,鞭炮齊鳴迎冼太回到家——良德冼太廟。二十二日早,良德冼太廟也殺豬,良德和雷垌兩地民眾共同拜祭冼太,並共同在廟食飯和共分豬肉。送迎冼太會,由雷垌和良德兩地組成,共二十四擔租谷作經費基金。
雷垌冼夫人故里
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是冼太誕辰日。良德和雷垌兩地組成冼太亞嬤會,共九大份,其中雷垌村四大份。規定每年十一月初四,各會員集中到良德冼太廟開會,研究安排拜祭冼太的有關事宜。二十四日早,雷垌村民眾成群結隊抬著豬等三牲,以及良德坡大書房黃家人抬著剛殺的豬來到良德冼太廟(廟也殺一頭豬),和良德民眾共同拜祭冼太,連續幾天演木偶戲等活動。冼太誕辰日,九大份會員各派四人共三十六人,加上主事、理數、香工2人,總共四十人開五台宴席,在冼太廟裡舉杯同慶,熱鬧非凡。雷垌和良德紀念冼太誕辰活動的習俗,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

冼太更衣會

雷垌冼夫人故里
1958年,因建設良德水庫(後與長坡水庫合稱高州水庫),良德古城被淹;雷垌百姓就將紀念冼太的牌位寄於社廟,更衣會和公祭活動依舊每年繼續。1985年農曆十一月廿四日,雷垌做木偶戲,紀念冼太誕辰節。當天晚上冼太落降於信生梁六婆,說:“我家被良德水庫淹沒了,望外裔建居”。1988年十一月十五日,由雷垌村委十大自然村百姓集資籌建的雷垌冼太廟落成並舉行開光慶典,恭迎冼太夫人開光陛座。每年冼太誕期,雷垌冼太廟都會安排更衣會、公祭、演木偶戲和粵曲等活動;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