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山南嶽宮廟會

雲陽山南嶽宮廟會

雲陽山南嶽宮廟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盛會。雲陽山南嶽宮迎駕廟會,是民間信仰與道教信仰融為一體的文化現象,道教把南嶽聖帝請進殿堂,樸素的民俗活動使南嶽聖帝從道觀的殿堂回到民間,尤其是近百十年政府部門的重視,對雲陽山進行全面規劃,多次籌款修復宮廟,使雲陽山更加神奇迷人,廟會規模更加聲勢浩大,蔚為壯觀。香火期,朝拜的人數不少於10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陽山南嶽宮廟會
  • 節日起源:宗教
  • 節日活動:廟會
起源,民俗,

起源

雲陽山南嶽宮迎駕廟會是雲陽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雲陽山緊鄰茶陵縣城。史志載:唐初,雲陽山曾封為南嶽,只因洣水河不能通航大船,不便朝拜,所以後來改封衡山。但歷代道佛教兩家仍謂之為“可以隱居,可以長生”的福地,故云陽山有“古南嶽”之美稱。當地民間傳說:南嶽聖帝——神農,在雲陽山選址建南嶽宮時,因漏數自己所坐山峰,把七十二峰數成七十一峰,不足鎮住七十二地煞星數,遂改衡山為南嶽。但他仍眷戀雲陽山的山水靈氣和秀麗風景,就在雲陽山建造了避暑行宮(今古南嶽),傳說每年農曆的六、七月便來到茶陵雲陽山避暑。南嶽聖帝—神農和神農族人當年來這裡祭天祈豐,造福一方,從而逐漸形成了“六月,七月朝雲陽,八月朝衡山”的習俗。因此,每年農曆五月三十日、七月三十日,雲陽山都要舉行盛大的迎送駕廟會,且都是廣大民眾自發形成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

民俗

迎送南嶽聖帝活動有祈豐舞、火龍舞、“草龍游山”和道士的“踏罡”、“步斗”等形式。祈豐舞是五月三十日晚上的“迎駕”儀式中表演的一種形式,領舞的兩男一女,各戴一副柳木面具,類似儺戲。跳完祈豐舞后,由身穿龍袍的道士(太上玄元皇帝的法身)主持迎駕法會。法會嚴格按照道教的程式進行。首先是“步斗”請南嶽聖帝起駕,接著是“踏罡”迎接聖駕,再就是“踏八卦罡”安神定位,最後由信士代表請出南嶽聖帝神位,大開南嶽宮大門,好讓香客朝拜。
法會結束後是民間舞火龍。燭光香火互相輝映,紅紅火火,熱熱鬧鬧。來自四面八方的香客懷著各自的心愿,絡繹不絕,上山敬香,向南嶽聖帝祈福、許願。迎駕活動結束後,仍有不少虔誠的香客留宿在道觀內外,好在六月初一清早爭上第一柱香。廟會期間的“燒拜香”也是祈福、許願的一種,形式生動感人。
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晚上,由道觀教做“送駕”法會,送南嶽聖帝回衡山。這天有個民俗活動“草龍游山”,請南嶽聖帝上紫雲峰祈豐臺,草龍游山到祈豐臺,繞四周一圈,每到一方,龍要點頭,祈禱來年四方人壽年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