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山街道

雲門山街道位於青州市區南部,總面積37.1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1.9萬人。其中,民族村9個,回族民眾2800人,占街道人口總數的14.7%。境內有摩崖巨“壽”而馳名中外的雲門山和國家大型企業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是著名的雲駝風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門山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辦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
  • 下轄地區:壩溝村等
  • 電話區號:0536
  • 郵政區碼:262501
  • 地理位置:青州市區南部
  • 面積:37.1平方公里
  • 人口:1.9萬人
  • 方言:膠遼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 機場濰坊南苑機場
  • 火車站青州市站青州北站
  • 車牌代碼:魯G、魯V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旅遊資源,經濟,工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採取四聯措施,一是陣地聯用,二是黨員聯管,三是活動聯抓,四是工作聯考,管理模式,

地理位置

雲門山街道位於青州市東南部,總面積55.76平方公里,轄39個行政村,四個居委會,總計18383戶,人口6.9萬,其中,農業人口9104戶,2.9萬人,耕地面積11512畝。雲門山街道海岱苑社區,面積0.96平方公里,規劃居住人口3.2萬人,現入住15000人。

歷史沿革

清末,屬益都縣樂善鄉南約。1930年屬益都縣第一區;1949年劃為彌河區,後改稱第三區;1958年春撤區,屬閻劉鄉。同年秋屬東風公社,次年稱彌河公社。1984年析置為雲河鄉,同年10月改稱雲峽河回族鄉,鄉政府駐雲峽河村。1997年,面積23.7平方千米,人口1.2萬,其中回族占26%,轄雲峽河、南房、澇窪、西邢、東邢、北李家、盧店、沈家莊、前寺、後寺、七里河、戴家莊、黃家井、郭家橋、大花林疃、小花林疃、時家店、耿家莊、井亭、宋閣、扈家廟21個行政村。2005年經魯函民字[2005]22號檔案批覆,撤銷雲峽河回族鄉,設立雲門山街道。
2007年,撤銷昭德街道,將原昭德街道52893人,25個社區,10.1平方千米,整建制併入雲門山街道;將原東壩街道小部分行政區域(東環路以西)的13個行政村,9432人,9.03平方千米,劃歸雲門山街道;組建新的雲門山街道。新組建的雲門山街道總人口82783人,轄25個社區、43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面積55.76平方千米。辦事處駐澇窪村。
原昭德街道轄馮徐、蘇橋、高園、西聖水、竇小、張河、傳信樓、房家、孟家、瓜市、昭德、東後坡、南營、關頭、夏欽園、徐橋、東關、王家、丁店、三里、小楊、堯東、海黛、寶鼎、紅廟、北閣、東陽27個社區。南陽河橫貫東西,膠濟鐵路、青臨鐵路及羊(口)臨(沂)公路過境。境內有真教寺為元代國內三大伊斯蘭教寺之一。 1993年10月撤銷益都鎮,分成三個辦事處,派生昭德街道辦事處。1997年,面積10平方千米,人口5.9萬,轄南營、瓜市、丁店、張河、房家、孟家、傳信樓、西聖、王家莊、蘇橋、小楊、東關、昭德、夏飲園、東後坡、徐橋、馮徐、關頭、東三里、竇小20個行政村和高園、李家街北、紅廟、荷花橋、草場街、東苑、瓜市橋南、起重機廠、熱電廠、水泥廠、水泵廠、液壓件廠、鋁箔紙廠、煙廠、印刷機械廠、寶鼎東巷、堯王山東路、黃家圈、昭德街、糧市、北閣21個居委會。
街道轄雲峽河、盧家店、黃家井、耿家村、戴家莊村、七里河、邢李莊、前寺、宋家閣、時家店、沈家莊村、井亭、東邢、西邢、後寺村、小花林疃、大花林疃村、南房、澇窪、郭家橋、扈家廟、趙家小河、傅家莊、朱家莊、王家莊、靳家莊、十字村、寨子村、李寶峪。
清末,屬益都縣樂善鄉南約。1930年屬益都縣第一區;1949年劃為彌河區,後改稱第三區;1958年春,撤區,屬閻劉鄉。同年秋屬東風公社,次年稱彌河公社。1984年析置為雲河鄉,同年10月改稱雲峽河回族鄉。鄉政府駐雲峽河村。2005年經魯函民字[2005]22號檔案批覆,撤銷雲峽河回族鄉,設立雲門山辦事處。

行政區劃

370781006002 111 南營社區
370781006003 111 東關社區
370781006004 111 孟家社區
370781006006 111 徐橋社區
370781006007 111 關頭社區
370781006008 111 夏欽園社區
370781006009 111 後坡社區
370781006010 111 房家社區
370781006011 111 蘇橋社區
370781006012 111 張河社區
370781006013 111 昭德社區
370781006015 111 丁店社區
370781006016 111 傳信社區
370781006017 111 馮徐社區
370781006018 111 小楊社區
370781006019 111 竇小社區
370781006020 111 三里社區
370781006022 111 紅廟社區
370781006023 111 北閣社區
370781006024 111 東陽社區
370781006025 111 海岱苑社區
370781006026 111 益王府社區
370781006027 111 瓜市社區
370781006028 111 王家社區
370781006029 111 西聖社區
370781006201 220 宋閣村
370781006202 220 前寺村
370781006203 220 耿家莊村
370781006204 220 時家店村
370781006205 220 沈家莊村
370781006206 220 戴家莊村
370781006207 220 後寺村
370781006208 112 南雲河村
370781006209 112 北雲河村
370781006210 112 黃家井村
370781006211 220 小花林疃村
370781006212 220 大花林疃村
370781006213 220 郭家橋村
370781006214 112 南房村
370781006215 111 澇窪村
370781006216 112 西邢村
370781006217 112 東邢村
370781006218 112 北李家村
370781006219 112 扈家廟村
370781006220 112 七里河村
370781006221 112 盧店村
370781006222 220 井亭村
370781006223 220 傅家村
370781006224 220 靳家村
370781006225 220 十字村
370781006226 220 寨子村
370781006227 220 李寶峪村
370781006228 220 趙小河村
370781006229 220 朱家莊村
370781006230 220 王家莊村
370781006231 112 西牟村
370781006232 112 東牟村
370781006233 112 玉皇閣村
370781006234 112 新馮村
370781006235 112 西十里村
370781006236 112 東十里村
370781006237 112 坡子村
370781006238 112 夏辛村
370781006239 112 東聖村
370781006240 111 朱興村
370781006241 112 玉竹村
370781006242 112 壩溝村
370781006243 112 魏河村

旅遊資源

轄區旅遊資源豐富,名勝薈萃,摩崖石刻巨“壽”、駝山石窟造像群、元代真教寺等名勝古蹟享譽中外,廣福寺、龍興寺、十里古街等旅遊景點十餘個;工業經濟雄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出口企業27家,其中,清真食品出口企業7家;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形成了以火車站為核心的北部市場群,以南環路為軸心的餐飲娛樂大道;城市建設與管理不斷完善,海岱苑社區占地0.96平方公里,是青州市第一個格線化新型城市社區,益王府花園、九州花園等新型城市化社區正在建設;街道環境秀麗、管理完善、宜商宜居,是青州市南部經濟、商業、居住中心。

經濟

2008年,全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44億元,比上年增30%;地方財政收入3914萬元,比上年增長51.8%工業實現銷售收入64.8億元,利稅1.6億元,分別增長13%和13.8%,第三產業增加值達9.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906元。

工業

已初步形成了集機械加工、食品化工、建築、工藝品加工於一體的工業體系,年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規模企業12家。農業產業化布局合理。形成了集林果種植、畜牧養殖、藥材花卉等經濟作物為主導的農業產業體系,年牛羊存欄量達1.2萬頭。

第三產業

緊緊抓住市委市政府理順旅遊管理體制、整合旅遊資源的優勢,按照把發展旅遊業作為全市三個戰略重點之一的要求,依託轄區內自然景觀,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發揮區位優勢,房地產開發、餐飲服務業發展迅速。

社會事業

積極探索實踐“一整合、三平台、一服務”社區黨建模式。按照大社區、大黨建、大服務的思路,對區域內各基層黨組織進行整合,成立了海岱苑社區黨委;搭建了“黨組織網路、黨員服務、共駐共建”三個平台,充分發揮了社區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建設了集黨的建設、行政管理、便民服務、社會治安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大廳,超市、衛生服務中心、兒童活動中心等便民設施完備,公安、計生、民政、司法、文化等部門的辦事機構齊全,做到了居民需求的醫療保健、法律服務、社會保障、休閒娛樂等“十不出社區”。
境內交通便利,通訊暢通,電話程控化,電視閉路化,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採取四聯措施

山東省青州市雲門山街道採取“四聯”措施,實現社區與“兩新”組織學習實踐活動互動雙贏。在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中,青州市雲門山街道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整合功能,積極落實陣地聯用、黨員聯管、活動聯抓、工作聯考“四聯”措施,構建社區與新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相互銜接的工作機制,實現了二者互動雙贏。

一是陣地聯用

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開始後,街道黨工委統一組織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內“兩新”組織簽訂《雙向服務、雙向承諾協定書》,使社區黨組織與“兩新”組織黨組織場地共用、資源共享、共駐共建、合作雙贏,解決了少數“兩新”組織黨組織活動無場所、設備不配套等問題。深入開展“民營企業心向黨”活動,引導民營企業主和廣大黨員積極支持黨建工作,參加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目前,“兩新”組織和社區雙方互用陣地開展活動130多次,舉辦培訓班50多次。街道黨工委還加大了對新組建“兩新”組織黨組織的支持力度,新建支部在經費上給予1000元的啟動經費,並贈閱黨報黨刊和相關學習資料,保證了“兩新”組織黨的活動正常開展。

二是黨員聯管

對“兩新”組織黨員,堅持“雙重管理”、“雙崗雙責”,使他們成為“全天候”黨員。八小時之內,由“兩新”組織黨組織管理,通過開展“黨員示範崗”、“黨員業戶掛牌經營”等活動,激勵黨員在不同的崗位上爭當業務能手、工作標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八小時之外,由社區黨組織管理,社區黨員教育都吸收他們參加,並通過開展志願服務、認領社區公益崗等活動,引導他們駐在社區、融入社區、服務社區,時時處處做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標兵。在街道社區共建中心成立“流動黨員黨支部”,接收流動黨員到社區報到登記,組織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青州市海天市場黨員業戶張磊在連續三次被評為“守法經營標兵”後,感慨地說,“黨員經營戶這個牌雖小,但在民眾心中的影響卻大,我們的經行銷售也越來越紅火了”。

三是活動聯抓

街道黨工委一方面引導“兩新”組織貼近各自實際,主動開展黨的活動,同時,向轄區內各類黨員發出了《參與社區建設共建美好家園》公開信,開展了“黨員奉獻在社區”、“志願服務隊”等主題活動,引導“兩新”組織中的黨員發揮特長,積極在社區建設、服務居民中當先鋒,作表率。紅廟社區黨員業戶吳芳忠把自己開辦的個人診所作為社區居民的醫療保健中心,為社區居民全部建立了“個人健康檔案”,定期免費進行健康查體。海岱苑社區黨委與駐社區“兩新”組織黨組織聯合開展了黨史知識競賽,並設立免費健身活動中心,為社區居民和共駐共建單位提供活動場所。黨的活動聯抓,既增強了“兩新”組織黨組織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也使學習實踐活動更加貼近居民,更加靈活有效。

四是工作聯考

針對社區黨組織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新特點,街道黨工委及時改進和完善了社區黨支部考核制度,實現了“兩個轉變,五個掛鈎”。“兩個轉變”,就是在考核內容上,由過去重點考核發展經濟情況轉變為重點考核社區服務和社區管理情況,把支持“兩新”組織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情況,作為社區黨建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在考核方式上,由過去的“條條”考核轉變為條塊結合,由街道黨工委牽頭吸收“兩新”組織黨員代表一起“聯評聯考”。“五個掛鈎”,就是將考核結果與社區幹部的生活補貼、福利待遇、養老保險、職務升降以及評選先進集體和個人緊密掛鈎。考核制度的完善,使社區黨組織改變了僅僅“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的事”的傳統觀念,把黨建工作觸角延伸到了包括“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在內的各個領域,促進了社區黨建與“兩新”組織黨建的共同提高。

管理模式

雲門山街道辦事處針對城市社區人員流動性強的實際,實行了“格線戶況”管理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
該街道辦事處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對轄區人員實行管理分類,對無固定工作單位的購房、租房人員納入重點關注範圍。二是構建“社區——— 片組——— 樓院”三級管理服務網路,保證各類數據及時準確統計上報。三是規範基礎台賬,按照人戶一致、人戶分離、流出人口、流入人口四類設台賬,重點掌握居住地基礎信息和結婚、懷孕、出生、節育四項重點信息。在此基礎上,他們根據社區內各樓房狀況,詳細繪製了城區計畫生育分布圖,包括戶況圖和已婚育齡民眾居住分布圖,推行“格線戶況”管理,做到了人員底數清、管理對象清、婚育狀況清、節育措施清、從事職業清,較好地解決了社區計生工作管理難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