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是一件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青銅器,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工藝精湛複雜,令人嘆為觀止。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縣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紋銅禁
  • 出土地點:河南淅川下寺(子庚墓)
  • 館藏地點:河南博物院
  • 所屬年代:春秋·
  • 文物原屬:宮廷盛酒器具
基本資料,“禁”的涵義,發掘過程,細部特徵,文物價值,雲紋銅禁主人,

基本資料

名稱:春秋·雲紋銅禁類別:青銅器
年代: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雲紋銅禁雲紋銅禁
形制:通高28.8厘米,器身長103厘米,寬46厘米
出土時間:1978年

“禁”的涵義

雲紋銅禁中“禁”字有禁戒飲酒之意。由於周朝人親眼目睹了商王朝的滅亡,他們認為夏、商兩代滅亡的原因之一在於嗜酒無度,因而將承放酒杯的案台稱為“禁”。周朝還發布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其中規定:“王公諸侯不準非禮飲酒,只有祭祀時方能飲酒;民眾聚飲,押解京城處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執法者,同樣治以死罪”。“雲紋銅禁”的四周盤龍踞虎,大概是取神獸警示之意。目前出土的雲紋銅禁全國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件體積最大、時間最早。

發掘過程

1978年,河南省文物部門對楚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發掘出了大小春秋楚墓24座,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僅下寺2號楚墓就出土大型青銅禮器80餘件,車馬器、兵器、玉器、金箔、骨貝等6000多件。在這些國寶中,就有這件被譽為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的雲紋銅禁。雲紋銅禁主要用作尊、卣、壺類酒器的器座。銅禁在傳世器和考古中都很少發現,而此件雲紋銅禁可算得上是禁類青銅器中的精品。
出土時的雲紋銅禁殘件出土時的雲紋銅禁殘件

細部特徵

雲紋銅禁通高28.8厘米,長103厘米,寬46厘米,雲紋銅禁重90多公斤,呈長方形。禁為承置酒器的案,銅禁四周以透雕的多層雲紋做裝飾,通透性較好,似天空飄浮的朵朵白雲,禁身的上部攀附著12條龍形異獸,它們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的中心,形成群龍拱衛的場面,另外有十二隻異獸蹲於“禁”下為足。其器身由粗細不同的銅梗支撐,這些銅梗共分5層,最內較粗的一層是梁架。每根梁架兩側伸出多處支梗,猶如古代建築上的斗拱。多層重疊,縱橫交錯,支梗又相互捲曲盤繞,而又互不連線,全由內層作支撐,工藝十分複雜而又精良。令人嘆為觀止

文物價值

雲紋銅禁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文獻所見中國最早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在唐代初年,據《唐會要》記載,高祖武德年間鑄造開元通寶,用的就是失蠟法。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雲紋銅禁是楚康王在位時的令尹(相當於宰相)子庚豐富隨葬品中的傑作之一,鑄造年代不晚於公元前552年。雲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

雲紋銅禁主人

隨著2號墓的清理髮掘,逐漸揭開了雲紋銅禁主人的神秘面紗。一套形制相同、大小遞減的青銅列鼎,鼎內銘文都涉及“王子午”三個字,列鼎銘文記錄了王子午一生的功德,以及如何選擇精美的銅料,鑄造禮器升鼎,用於祭禮祖先文王,也用來乞求長壽和子孫昌盛。文獻記載,王子午在楚康王時曾任令尹,即楚王以外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後世宰相。鼎是禮器,象徵著國家權力和個人身份,《公羊傳·桓公二年》記載: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生前享用,死後隨葬。據此推斷,鼎的主人就是墓的主人,此外考古發掘七鼎之禮和6車19馬的大型車馬坑隨葬,與文獻記載中王子午的身份符合,毋庸置疑,雲紋銅禁的主人就是楚莊王之子。王子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