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莊村

雲水莊村位於馬營莊鄉東南部,交通便利,位於經濟線邊緣。全村總人口1751人,黨員21名,耕地面積4392多畝,水澆地面積達總面積75%,土地肥沃,無霜期長,光照充足,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蔬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水莊村
  • 地理位置:馬營莊鄉東南部
  • 蔬菜面積:410畝
  • 耕地面積:4392多畝
基本信息,歷史,相關信息,

基本信息

農業:2009年,全村種植玉米3552畝,蔬菜面積410畝,僅此兩項人均收入5000多元。
水利:現有機井13眼,防滲渠四通八達,水澆地達到45%。三、民生方面:全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總人口95%;全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應參保人數的60%;全村有40多人得到了政府部門救助的最低生活保障。

歷史

雲水莊,原名孫莊,位於翠微山(也叫翠屏山)腳下。據傳說王姓是明朝時興起的,從洪武元年到永樂十五年,長達五十年之久的移民活動中產生,大多數人認同自己來源於山西洪桐,實際上有更為久遠的歷史。
這個村子分為東、西兩村,舊村與孫王二姓走過了共同的興衰,主要街道分為南街、中街、后街,村南、東、北有肥沃的園地相圍,村南有一果園,是孩子們最好的玩處,距村北1公里的地方為沙灘,是一塊濕地,現已沙化,全村原有五大寺廟,舊村西南方向3公里山腳下有娘娘廟,現在只剩一潭清泉了,后街東的東廟,就是那個長有三棵大槐樹的地方,後來曾作為學校,也許是靈氣東來,所以確實出了不少人才,后街西邊是西廟,一度作為加工廠,為村民加工糧食的地方,廟前有一口轆轤井,是全村過去主要的飲水源,村西北方向有一個稱為樓的廟,原本有三層,是最為靈氣的一個廟,也是全村人的精神寄託,村中另有一廟,可能年代久遠,已不知詳情,但這些廟大多在文革中被以 為首的紅衛兵所毀掉了,村中常年有一條小河穿街過巷,由南而北流過,給多少個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記憶。
西村為八O年改革開放中始建,見證了三十年歷史,最初為老三排,後逐步擴建成現在的規模,街道橫平豎直,井然有序。

相關信息

雲水莊與西安峪同處一峪口兩側,世代為水患而爭,勤勞的村民在峪口前築就人字型截水壩,從根本上解決了世代為患的洪澇,五十年代曾有先輩籌備在峪口內一公里處築一水庫後來沒有建成。全村有三條主要的排洪乾沙河,經年累月多次改道,沖積而成現在的格局,也是主要產沙的原因。灌溉過去主要靠大礦井,稱1至6號井,都是人們用肩挑出來的,深有十幾米至二十米不等。但大部分水利工程都是新中國成立後修築的,表現出了雲水莊人改天斗地的特徵,現大部已經破壞了。
集體時,有打油詩:栽上桿子不架線,架上線吃粗面,糠房做豬圈,閃閃窖挖下一OO。雖為笑談,但當時藍球場、供銷社、有閃閃窖的大隊院、缸房院還是一應具全的,在老輩們的努力下,舊村於八十年代就吃上了自來水。
雲水莊曾是一個綠色而美麗的村莊,不僅有果園、杏園、挺拔的白楊樹、紫紅的桑葚果、闊葉的核桃樹和久經風霜容顏不老的紅棗樹......更有覆蓋全村90%以上的楊柳樹,真的是綠樹村邊合,青山廓外斜,家家熱愛綠化,庭前滴翠,廊壁飛花,可惜,如今此美景已經不復存在,人口的急劇增長,破壞殆盡。
本村大姓為王 武 李 稱三姓,孫姓已不可考。王家分為東 西 南 北 中五門,為一姓五支,稱大王門,主要文化特點為農耕農讀,過去少有入仕者。另有一支王姓稱小王,可能是後來由別處搬遷而來,歷史稍短一點,他們熱愛學習,注重教育,人才輩出,成為充滿活力的一族,現所有王姓已經融為一體。武姓多是匠人出身,有著優良的傳統,個個具有手藝,傳說中有銀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