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花椒

雲南花椒

雲南花椒wei 芸香科 (Rutaceae) 花椒屬 (Zanthoxylum L.) 灌木或小喬木,高約3米,或較矮小的灌木狀;小枝披散,灰色,散生彎鉤短刺,嫩枝、小葉葉面中脈、花序軸等均被灰黃棕色長直毛。

花梗及小葉柄的毛有時早脫落,中脈上有時有少數短刺。葉有小葉5—13片;小葉互生或有少數近於對生,紙質,斜卵形或偏斜的橢圓形長3.5—9厘米,寬2—4厘米,頂部長尾狀,基部漸狹楔尖,沿小葉柄下延,兩側略不對稱或兼有對稱,葉背有疏少的僅在擴大鏡下可見的油點,葉緣頂部有甚小的裂齒,齒縫處有1油點,中脈在葉面凹陷,側脈每邊10—16條;小葉柄長4—10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雲南花椒
  • 拉丁學名:Zanthoxylum khasianum Hook. f.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芸香目
  • 亞目:芸香亞目
  • :芸香科
  • 亞科:芸香亞科
  • :花椒屬
  • 亞屬:崖椒亞屬
  • :雲南花椒
  • 分布區域:雲南花椒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產業現狀,主要價值,產業優勢,解決問題,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約3米,或較矮小的灌木狀;小枝披散,灰色,散生彎鉤短刺,嫩枝、小葉葉面中脈、花序軸等均被灰黃棕色長直毛,花梗及小葉柄的毛有時早脫落,中脈上有時有少數短刺。葉有小葉5—13片;小葉互生或有少數近於對生,紙質,斜卵形或偏斜的橢圓形長3.5—9厘米,寬2—4厘米,頂部長尾狀,基部漸狹楔尖,沿小葉柄下延,兩側略不對稱或兼有對稱,葉背有疏少的僅在擴大鏡下可見的油點,葉緣頂部有甚小的裂齒,齒縫處有1油點,中脈在葉面凹陷,側脈每邊10—16條;小葉柄長4—10毫米。聚傘圓錐花序頂生兼有腋生,花序軸及花梗均纖細;花4基數,苞片細小;萼片卵形,長約1/2毫米,被緣毛;花瓣稍挺立,長橢圓形,長2—3毫米;雌花的退化雄蕊長約1毫米。果梗長7—10毫米,密被長柔毛;成熟分果瓣明顯不對稱,基部稍延長,頂部的芒尖長約1/2毫米,油點甚小。單個分果瓣長5—6毫米。花期5月,果期7—8月。

分布範圍

根據云南林業區劃和雲南省花椒生產的現狀及發展目標,可將雲南省植椒區域劃分為滇東北、滇西北以及滇中三個花椒栽培區域。
1、滇東北花椒栽培區
(1)地理位置。北緯2610′~2820′,東經10248′~10520′,行政範圍包括昭通和曲靖部分地區。
(2)氣候土壤條件。海拔1500~2400m,年平均溫度11~18℃,≥10℃的年積溫3000~5000℃,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相對濕度75~85%,土壤為山地黃壤及山地棕壤等。
(3)資源優勢。該地區為我省花椒的最大產區,截止2002年底全區花椒麵積已達13333.33hm2,產量4400t。主栽品種為大紅袍和清椒,全區有一小型花椒加工廠,年加工花椒25t,主要產品為花椒粉和花椒油。
(4)開發利用方向和目標
①方向。在栽培上要求建立基地,走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的道路。做到穩定面積,提高單產、革新技術、深度加工、創名牌、闖市場。
2、滇西北花椒栽培區
(1)地理位置。北緯2430′~2630′,東經9830′~10130′,行政範圍包括大理及麗江的部分地區。
(2)氣候土壤條件。海拔2000~2600m,年平均溫度12~18℃,≥10℃的積溫3000~4500℃,年降雨量為1000~1500mm,土壤以山地紅黃壤和山地黃棕壤為主。
(3)資源優勢。滇西北為我省第二大產椒區,面積2666.67 hm2左右,產量2500 t左右,主產區有永勝、華坪、寧蒗、鶴慶等縣。主栽培品種以小椒和小紅袍為主。
(4)開發利用方向及目標
①方向。本地區地形地勢變化相對較大,山高坡陡,除寧蒗、華坪、永勝可建立以小椒和小紅袍為主的商品林基地以外,其他地區採取零星種植,相對集中的發展方向。
3、滇中花椒栽培區
(1)地理位置。北緯2425′~2605′,東經10105′—10330′,行政區域包括昆明、楚雄、玉溪等地。
(2)氣候土壤條件。海拔2000m左右,年平均溫度≥15℃,≥10℃的年積溫4000~6000℃,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70~75%,土壤為山地紅黃壤。
(3)資源優勢。滇中為我省零星分布區,面積2666.67 hm2左右,年產量2000 t左右,主栽品種以小椒為主,還伴生有一部分野花椒(俗稱崖椒)。
(4)開發利用方向及目標
①方向。本區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優越,可開發利用的經濟林資源較多,是雲南省核桃、板栗基地最集中的地區,花椒在本區以零星種植為主,適當集中為輔。

產業現狀

花椒具有栽培歷史悠久,分布範圍廣泛,資源豐富,增產潛力大的特點。在雲南省,除乾熱河谷和高寒山區外,均有分布和栽培。據粗略統計,截止2002年全省花椒栽培面積約為18666.67hm2,產量約7600t左右。主產地為:昭通、麗江、楚雄、保山、大理、曲靖、文山等地州市。其中,昭通地區的產量約占全省的60~70%。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花椒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花椒生產的發展速度加快。如麗江寧蒗縣花椒栽培面積由2000年的近1333.33 hm2發展到的近2000 hm2;永勝縣四角山的花椒以“果大,色艷,味香”聞名遐邇,過去僅零星種植,現已連片種植80多hm2,逐漸形成規模。

主要價值

重要調味料。

產業優勢

雲南是中國種植花椒歷史悠久的地區之一, 主要分布在滇東北、滇東南、滇西北、滇中等地的乾熱河谷區和岩溶石漠化地區。人工栽培的品種果實成熟後有青綠色和紅色2種,因而有青花椒 ( Z.schinifolium Sieb.etZucc.) 和紅花椒(Z.bungeanum Maxim) 之分.
1、花椒適應性強,適生地域廣,發展潛力大
花椒原產我國,自然分布在秦嶺山區及淮河流域一帶,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在年均溫度10~20℃,年平均日照2000h左右,≥10℃的積溫3000~5000℃,年降雨量800~1500mm的山地紅黃壤及鈣質土上均能生長。
雲南屬內陸高原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由76.4m~6740m,相對高差近6000m。年均氣溫變幅4.6℃~22.6℃,≥10℃的有效積溫1600℃~8680℃,降水變幅為500~2500mm,年總日照時數變輻為1000~2830h。全省90%以上的土壤為自然土壤,以黃壤、紅壤及紫色土為主。
按以上條件兩相對照,雲南省除個別地區外,凡海拔在1000~2700m的地區可劃分為花椒適宜栽培區,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
2、社會資源優勢
(1)政策優勢。非公有制林業發展政策,即林地承包30年不變,執行“誰造林,誰受益”政策;退耕還林政策;農林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等,此類政策的出台為花椒的產業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2)投融資體系逐漸完善。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雲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決策的啟動,給雲南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隨著國家金融體制改革及投資環境的改善,為農村花椒產業的開發提供了資金支持。在花椒產業開發運作中,融資渠道可以採取自有資金、林業專項貼息貸款等多種渠道籌措。
(3)技術資源優勢。花椒在我省栽培歷史悠久,栽培經驗豐富。從良種壯苗、適地適時、合理結構、細緻整地、認真種植、扶育管理以及採收加工等各項技術措施,都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為花椒產業化提供了技術保障。
(4)勞動力資源。隨著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的落實,退耕還林的實施以及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經營模式的轉變,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更加充裕,為花椒產業開發提供了勞動力資源。
3、品種資源優勢
良種壯苗是花椒速生豐產優質的物質基礎,是花椒產業的質量保證。據調查雲南省主栽的花椒品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大紅袍 主產昭通地區,小喬木,樹幹和老枝上的皮刺多脫落;小葉5~13片,葉薄,無毛刺,果大皮紅。鮮椒乾制率20~25%,適宜海拔1700~2400m地區種植,抗旱性較強。
(2)小紅袍 分布於全省各產椒區。小灌木,皮刺小而稀少。花椒果小籽小,肉厚產量高。鮮椒乾制率常達33%,香麻味濃。抗旱力強,適宜在海拔1000~2000m地區種植。
(3)白椒 刺基部及頂端均扁平,果柄較長,種皮薄,成熟時呈淡紅色;果實曬乾後,內果皮呈白色。出皮率25%,成熟期較晚,果實耐儲藏。
(4)小椒 分布於全省各產椒區。灌木,成熟期早,果小,豐產性能好(10年生樹可產鮮椒5~10kg)品質佳。缺點是果實成熟後發生裂果嚴重,需及時採收。果實於7月上旬便成熟採收。
(5)清椒 落葉灌木,多皮刺,高1~3m,小葉5~11片,無柄紙質,全株具芳香氣味,於果柄處附生1~2粒小椒,故俗稱“子母椒”。主產四川汗源,我省花椒新發展地區廣泛引種,清椒果大肉厚,麻味濃,鮮椒乾制率25%左右。
4.市場優勢
雲南省的市場商品主要是果實。全果用於香辛調料;果皮含芳香油4~9%,可精製馥香,薰衣草香型的高級食用香精,花椒種子含油量高達24%,可榨油食用。僅就果實用於調料一項,其市場前景就十分廣闊。人民日常生活對花椒的需求量不大,但又很必需。由於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花椒具有小商品,大市場的供求特點。昭通地區年產花椒4400t,暢銷省內外,供不應求。年產值達2.5億元。據市場調查,一個擁有五張飯桌的小飯館,每年花椒的需求量為5kg左右;一個五口之家的家庭,每年花椒的需求量為0.5kg左右。由此可見,花椒的用途僅調料一項,市場前景就十分可觀。花椒作為產業開發,市場風險較小。

解決問題

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1)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克服盲目性。要尊重自然規律,按經濟規律辦事,實現合理開發利用環境資源,保持生態平衡,實現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花椒在雲南的適生海拔一般2000m左右,在2800m以上地區,花椒易遭凍害,在1000m以下地區產量低、味淡、病蟲害嚴重、壽命短。上世紀80年代,思茅地區各縣大育花椒苗,大造花椒林。結果除個別地區利用小地形獲得成功外,多數地區。因海拔過低、溫度過高、營養生長超過生殖生長而失去栽培的經濟價值。
(2)在栽培上要建立名特優產品基地,走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的道路。可分別在昭通、麗江、曲靖和楚雄等四個地州市,選擇適生豐產地建設33.33~66.67 hm2花椒果實豐產優質示範區,利用系統理論總結一套適於我省大面積栽培花椒的標準化模式。
(3)建議省科委列專題開展對花椒深加工技術的科學研究,以提高花椒的開發深度。雲南省花椒長期以來都是利用原料為主,對深加工的開發利用研究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花椒生產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