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緊茶

雲南緊茶

雲南緊茶,圓形或磚片形,以曬青毛茶經過篩制、蒸壓成型的茶類,外形緊結端正,厚薄均勻,色澤烏潤,帶銀毫,內質湯色橙紅,香氣純正,滋味醇濃,經久耐煮,葉底呈竹葉青或帶褐色。雲南緊茶問世於沱茶之後,也是由姑娘茶演變而來,主產於雲南下關、昆明、景谷、勐海、鹽津等地,是供應藏族兄弟民族的傳統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緊茶
  • 形狀:圓形或磚片形
  • 屬性:傳統產品
  • 主產:雲南下關
產品介紹,產地,工藝,特點,保健,名品,

產品介紹

雲南緊茶,與沱茶起源相同,由團茶演變而來。原產於西雙版納佛海地區,是供應
藏族的傳統產品。歷史悠久的雲南緊茶系選用雲南大葉種青茶作原料,經過蒸壓成磚形,外形緊結,美觀大方,湯色棕黃,湯味醇濃,是邊疆少數民族烹煮酥油茶的上等原料。緊茶(磚片形),外形緊結端正,厚薄均勻,色澤烏潤,帶銀毫;內質湯色橙紅,香氣純正,滋味醇濃,經久耐煮,葉底呈竹葉青或帶褐色。歷代由內地供應藏胞茶葉,而藏胞向內地輸送馬匹,即所謂“接山之產,易廄之良”。茶葉對藏胞生活的重要性,於此可見一斑。
雲南緊茶雲南緊茶
“寶焰牌班禪緊茶”因其製作嚴謹精良,形態古樸,並有著獨特的歷史內涵而聲名尤著。

產地

產地雲南:雲南是茶樹的發源地。雲南出好茶,雲南人愛喝茶,雲南聚集的26個民族都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酷愛、品飲著雲南的茶、雲南人家中那永不熄滅的火塘邊,驛道、馬幫歇腳的箐火旁、山間清澈如許的清泉畔、無不飄蕩著雲南特有的茶香。在思茅、西雙版納境內,發現最古老的茶樹,高達32.12米,主幹半徑達1038米,樹齡估計在1700年左右。全世界約有制茶植物380種,雲南就有260多種。雲南產茶歷史悠久,社會人文資源極為豐厚,是茶文化深厚的沃土,又是茶文化背景和絢麗的鋪墊,雲南是茶樹的發祥地,又是茶樹栽培利用的初祖,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在茶樹栽培,茶葉加工,運銷與消費的社會實踐中,與生活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又絢麗多彩的茶文化和茶文化資源。
雲南風光雲南風光
雲南緊茶雲南緊茶
大理古城,脈延千年,秀美的景觀素有“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的美譽,昔年的茶馬古道亦是經此蜿蜒進入川藏,歲月悠悠中,見證過歷代茶事的興衰,品味過馬幫旅人的鄉愁,同時,亦相與積聚起深厚的制茶文化。

工藝

與沱茶起源相同,由團茶演變而來。最初緊茶形狀不是帶柄(心臟)形圓茶,形狀為“團茶”,因團茶中心過厚而緊壓,時常產生髮霉現象。民國元年至六年(1912~1917年)將團茶改為帶把的心臟型,取名寶焰牌緊茶。寶焰牌緊茶全為手工團揉精製,每個淨重238克,7個為一筒,每個緊茶之間留有空隙,使水分能繼續散發而不導致霉變。後下關大茶號“茂恆”派人到佛海學習緊茶加工技術,返下關後開始生產,對產制技術極為嚴格,藏商來到麗江或德欽,除了以馬易茶外,並攜帶貴重藥材如麝香、貝母、紅花等銷售後,購置緊茶運藏。1967年改為長方形磚茶後停止生產。後因十世班禪的重視,下關茶廠於1986年恢復生產心臟型緊茶至今,規格為250克。使用原料較為粗老,三至八級鋪面、九十級為里茶。市場亦稱之女兒茶、香菇頭、蘑菇頭、牛心沱。生茶、渥堆熟茶二種都有生產。
沱茶沱茶

特點

頭泡淡栗初現,味薄韻微,唯茶葉驟遇甘泉,轉瞬紅栗漫現,生機頓啟。再沏茶色趨沉,始有淡然的花香浮動,若隱若現,而韻味仍顯依稀。三巡過後,湯色栗紅瑰麗,極濃郁而清澈,雖美艷卻穩重,茶湯醇厚而微微青澀,而喬木型的茶香便在此時悄然滲出,久藏的野性在瞬間將一切覆蓋,待茶香漸次淡退,方覺微薄而悠長的陳韻瀰漫在四周,伴著清幽的花香在齒齶間留連,甘,甜,津,並有較強的茶氣在眉額處涌動……十巡之後,茶湯色味漸趨淡薄,青澀無痕,獨余淡淡的甘甜和縈繞的輕弱的微香。緞泥小壺中散開的茶葉豐潤栗紅,其中夾雜著許多尤泛輕綠的葉片,一片唯美的緊茶景致。
雲南緊茶雲南緊茶

保健

喝茶可以減肥,可預防蛀牙,有預防心血管疾的作用,茶葉是腸道疾病的良藥。
普洱購買的緊茶銷往以達賴喇嘛為中心的拉薩地區的“前藏”,從永北州(今永勝)購買的緊茶銷往以班禪喇嘛為中心的日喀則“後藏”地區。新唐書(吐蕃傳)記載,藏族飲用“羹酪”(指酥油茶)。即用茶水摻酥油作為食品,有助消化、健胃、去脂解膩、散熱解渴的作用。明史《雜甘傳》記載:“其皆肉食,倚茶為命”。雲南緊茶是他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雲南緊茶每年大量運銷西北和西南邊疆地區,故又稱邊銷茶。居住在滇、川、青、藏、新疆等高原地區的各族人民食和肉類、乳類較多,喝茶可解油膩,助消化;而且在高原地帶所壓較低,人體內的水分蒸騰作用強烈,血管膨壓增大,茶單寧中的兒茶素能增強血管壁的彈性和韌性,喝茶可以增強血管的抗壓能力。同時,居住在高原地帶的兄弟民族,缺乏蔬菜,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喝茶又可增加維生素

名品

下關的茶品多會附有青花香,所產制的眾多茶品中,“寶焰牌班禪緊茶”因其製作嚴謹精良,形態古樸,並有著獨特的歷史內涵而聲名尤著。班禪緊茶不是沱茶。沱茶是“碗臼”形,班禪緊茶是心臟形。心臟形緊茶源於唐代的團茶,清代在西雙版納的車、佛、南有較多生產。1941年,蒙藏委員會派代表格桑澤仁同雲南洽商,各出資15萬元成立康藏茶廠,周東白首任廠長,生產專供西藏(藏區)的“寶焰牌”心臟形緊茶。解放後,指定下關茶廠為心臟形緊茶唯一生產廠家。1967年將帶把心臟形緊茶改成長方形磚塊狀。20世紀70年代初,藏區傳來飲用方形磚塊狀緊茶出現不適的訊息,雲南緊茶逐步退出西藏市場。1986年10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視察下關茶廠時指出:仍有部分藏族人民喜歡原有帶把的心臟形緊茶,希望恢復和生產,以資供應。班禪額爾德尼是藏傳佛教中最高的活佛之一,被稱為無量光佛的化身。這批經過大師點化重新生產的禮茶,後人亦稱之為“班禪緊茶”。視察期間,大師訂購了700件傳統原料配方製作的“寶焰牌”心臟形緊茶,由下關茶廠加工後運交青海省政協收。從此,下關茶廠恢復生產“寶焰牌”心臟形緊茶,在藏區的銷售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心臟形“班禪禮茶”心臟形“班禪禮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