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地藏寺經幢

雲南昆明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在拓東路古幢公園內。原名尊勝寶幢,又名石雕梵,俗名古幢。建於公元937—1253年,北宋大理國布燮(職官名)袁豆光為超度鄯闡侯高觀音之子高明生所造。幢為方錐狀塔形,7級8面,通高8.3米。共雕刻神像300尊,大者1米,小者5~7厘米。幢頂為葫蘆形寶頂蓮花瓣承托寶珠。經幢造型優美,比例協調,雕刻精湛,備極精巧,造像生動,各具表情。此幢記敘了大理割據政權的情況,反映了鄯闡與宋王朝的關係,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亦為雲南宋時石雕藝術的珍品。地藏寺經幢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南昆明地藏寺經幢
  • 地理位置:拓東路古幢公園內
  • 原名:尊勝寶幢
  • 建於:937—1253年
簡介,歷史,幢身結構,各層布置,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至第七層,發掘及保護歷史,

簡介

雲南昆明地藏寺結幢位於昆明市拓東路南廊,因其建於宋大理國時期,又名“大理國經幢”,俗稱“古幢”,屬花塔的一種。

歷史

古幢由大理國議事布燮(政府高級官員)袁豆光為死者高明生“圓功”而造。袁在刻於幢基的《造幢記》中盛稱大理國鄯闡侯高明生的功德“文列武列,萬國口實而宣威;神風神氣,干將若摧而留世”。《造幢記》“求救術於宋王蠻王,果成功於務本得本”反映了鄯闡侯與宋王朝的密切關係,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幢身結構

經幢呈八面體錐狀,七級,由五段砂石組成。通高8米餘,整體雕刻精美,別具一格,周雕密教佛、菩薩及天龍八部共300 軀,雕像大者1米多高,小的不足3厘米,刀法遒勁,精美絕倫,中外專家推崇為滇中藝術極品。日本學者高楠博士更嘆為“中國絕無而僅有之傑作”。在全國600多座石幢中,於一幢之上造像之多,工藝之精美,此幢實為絕無僅有。經幢造像屬佛教小乘教密宗題材,人物造型比例確當,菩薩面貌則慈祥可親,四大天王不僅體態威武,神情也各不相同,面部表情嚴肅而不呆滯,自然而無俗氣,極具唐宋石窟和泥塑造像風格。雕佛與侍像布局嚴謹、層次分明,造像線條流暢柔和,刻工精細嫻熟,每層所雕釋迦、菩薩、脅侍、飛禽、殿室都是“刀痕遒勁、備極精巧”。在表現手法上,有的採用淺雕,有的採用高浮雕、半立雕等,形式變幻多樣,各有千秋。宮殿樓閣皆仿木結構,梁檐斗拱,帳幔及裝飾圖案等畢具。每層界面上或雕文字,或雕小佛、或雕蓮藥、圓珠等物,一眼望去,整座石幢遍體雕刻、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經幢台基為1987年增建,八面體石級,高1.1米,其上置一須彌座,上下兩端呈八角形疊澀,腰部為彭形,在此鼓形上雕雲紋地並浮雕八龍。每二龍一級,兩尾相交,兩爪相握共戲一珠,這是龍王難陀、跋難陀兄弟。四面造像以示左度四方,為護法天龍八部之龍部。須彌座上端雕刻漢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大日尊發願》、《發四弘誓願》及《大理國佛弟子議事布燮袁豆光敬造佛頂尊勝寶幢記》(即《造幢記》)。

各層布置

第一層

浮雕四天王,同約0.95米,依東南西北位分別為持國、增長、廣目和多聞。

第二層

四面設龕,龕外各有一金剛,龕內為大日尊說法,旁有弟子、菩薩、天王佇立,總計有佛神40尊。衣衫隆起,清晰可辨,極富立體感。金剛神威猛猙獰、肌肉暴出,最為傳神。四龕主尊全系大日如來,依密教諸經,大日如來在此以四方佛(阿閡佛;寶生佛.阿彌陀、不空成就)應身出現,正在龕中發四宏誓願,幢上將此經文刻出。四願是針對苦、集、更、道“四諦”而發,救拔一切苦厄者,大有驚天地、泣鬼神之勢,因此引得四面八方萬千世界的佛都來聽法。在第二層上下界石上,每面浮雕塵佛六身,每三身一組,趺坐六中,雲頭腳大,雲尾漸遠漸小,消失在遠方,給人以強烈動感,表示這些佛均從遙遠的世界駕著祥雲來聽法。
四大護法天王,披甲戴胄,手執斧鉞利器,威嚴莊重。其中東方持國護法天王持物已損壞,以大理崇聖寺南詔銅鐘所鑄持國難斷,當為大翎羽箭,後世變成琵琶。其足下夜叉名毗含社;南方增長護法天王手持寶劍,腳下惡鬼名鳩盤茶,又名東瓜鬼;西方廣目護法天王手持金雀斧,與南詔造像是一致的,後世多改為持傘,腳下部屬名富單那,意譯臭餓鬼,餓鬼中之最甚者;北方多聞護法天王外袍內甲,寶冠中有迦樓羅,左手持旗槍,右手托塔,赤腳芒鞋,足下三鬼奴,正中雙手托天王足者,名堅牢地神,亦譯作“地天”,左邊的名尼蘭婆,意譯青金剛。右邊的叫毗蘭婆,意譯風暴。四天王屬天龍八部之天部,夜叉鬼屬夜叉部。四天王身後以古藏文陰刻尊勝陀羅尼經。

第三層

亦四面四龕,主尊為四大菩薩,龕外有四供養,膝跪,花冠俗服,後托奉器,此即密教金剛界外四供養菩薩:住東南角持香爐為金剛香,住東北角持塗香器者名金剛塗香;住西北持爐者叫金剛燈;住西南持蓮花者是金剛化。四龕之一為地藏龕,地藏披風帽、穿袈裟,左手托摩尼珠,右手持錫杖,左舒右跏,是地藏“標準像”。地藏前兩脅侍一老一少,地藏身後為金剛界曼萘羅之地、水、風、火四執金剛。地藏龕之右為虛空藏個像現教令身,三頭六臂,上兩手如日月,眉間現時量,寶冠正中有摩尼珠,半跏趺座。虛空藏像前亦立脅侍二人,後立四天王。再右為觀音龕,觀音為高浮雕,四十隻手如孔雀般環列身後,當胸結金剛拳印,後兩手自肩上托,右手托如意珠,左手執花。兩侍者手捧如意寶站立,背後立四天王。並在四菩薩龕外上方、界石下方各浮雕飛天一對。

第四層至第七層

雕有藥師佛、大勢至、毗盧遮那、無量佛、釋迦牟尼諸佛與脅侍等以有殿廡、樓閣、寶珠、吳鷲、捲雲、重瓣蓮座等物。最上為金幢寶剎,置一摩尼珠。

發掘及保護歷史

地藏寺經幢曾湮沒地下多年,1919年清理出土。其精湛的雕刻藝術引起“中外人士奔走摩挲”。譽為“東方佛教絕世稀有之藝術”,1982年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