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巴烏

雲南巴烏

雲南巴烏,是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的吹奏樂器。流行於雲南省紅河、文山、思茅、西雙版納、臨滄、德宏、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貴州省黔東南和黔南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巴烏
  • 類型:樂器
雲南巴烏
雲南巴烏
目錄
品種】
有單管、雙管之分。管身粗而長者橫吹;細而短者豎吹。常用巴烏全長30—60厘米。
音域】
高音巴烏f1—g2、中音巴烏b—c2、低音巴烏f—g1。近年,雲南民族樂器製作師楊聲製成木管巴烏,用紫油木製,設銅插口。
管身】
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製作,由於當地氣候溫和濕潤,一般都不會開裂變形,待緩慢乾燥後,竹皮便呈白色。彝族人民常用細毛竹管制作。管身上端(或左瑞)由竹節或木塞封閉,中間竹節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
因竹管長短、粗細不同。在距封閉端1.5厘米-2厘米的管壁上,開有一個長方形吹孔,孔長2.4厘米一3厘米、孔寬0.7厘米-l厘米。將吹孔四周邊緣削平,用蜂蠟貼上上一枚銅簧片。吹孔的大小多據簧框大小而定, 一般應略小於簧框。為保護簧舌,常用兩根細竹棍鑲在簧框兩側,只留一條縫隙作為吹孔。也有的用細竹篾皮編織成一個保護簧舌的活動環套,吹奏時將其移開。
【音孔】
管身上開有八個(前七後一)圓形按音孔。橫吹的巴烏,音孔與吹孔不在一條直線上,而呈45度角。還有的巴烏在尾端開有尾音孔。
【簧片】
巴烏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最早都使用竹製簧片,後來才改進為用黃銅(62或68樂器銅)製作,也可用合金銅、磷銅或炮彈銅殼製作。銅製簧片的厚度尤為重要,不應超過0.03厘米,厚者一定要用錘鍛薄。將銅片剪成長2.5厘米、寬o.8厘米的長方形坯片,然後用鋒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銳三角形簧舌。簧舌的大小根據調高而定,以F調為例,舌長1.7厘米,舌根寬0.25厘米,刻好後將簧舌理平,底面用水砂紙磨去毛刺,再把舌尖挑起,使其翹高0.15厘米左右,達到簧舌與黃框縫隙微小、自由振動通暢。簧片調音最為關鍵,簧舌根部較厚,中部及尖端較薄,應一邊刮削一邊裝在巴烏。
簧片本身是有音高的,不同調高的巴烏所用簧片的音高也各不相同。通常應為調高的下方五度音,如F調巴烏,簧片應發升B音。簧片的音高允許有小二度的遊動範圍,如將簧片音提高為下方四度音,就要將基音孔的位置錯後或利用管口,才能使發合靈敏、明亮。巴烏與笙同是簧管配合系的樂器,但簧片不同。笙是每管一簧發一個音,簧舌是長方形的;巴烏是一管一簧發九個音,簧舌是銳三角形的,並且舌尖翹起。雖然都可以做自由振動,但音色根本不同,如果將巴烏換上空的簧片,就不會發出濃厚而柔美的音色。
 【演奏】
演奏巴烏演奏巴烏
豎吹口含簧片,橫吹將簧片置兩唇間,氣流振動簧片並激發管內空氣柱共鳴。用吐音方法吹奏,有滑音、打音、顫音、抹音、琶音、飛指等技巧,可用循環換氣法奏長時值音符。
正確掌握使用巴烏按孔部位和方法,有利於樂器的演奏和表現。在按巴烏音孔時,右手部分用右手大拇指托住主音管三,四音孔之間的背面,用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第一節指肚分別開、閉第一、二、三音孔、小指指肚自然附於第一音孔下部主音管側,以便於其他三指在一、二、三音孔上的開,閉定位及取到支撐和平衡作用。
左手部分用左手大拇指指肚托住並(預備開或閉)主音管背面上端的第七音孔,用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第一節指肚分別開或閉第四、五,六音孔,小指指肚自然附於副音管側,以配合其他三指在音孔上的開閉運動.
注意
1.附著於音管左右側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動,應根據演奏時的情況靈活掌握,如當運用上三指(即開閉四五六音孔)演奏時,右手小指應附著於第一音孔下側,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隨演奏抬起,這樣才不至於影響上三指在演奏時的靈活運用.當運用下三指(即開閉一二三孔)演奏時,左手小指應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隨演奏抬起。
2.各個音孔在按下(既關閉)時一定要用規定手指第一節指肚將音孔按嚴,不能漏氣,否則會影響音準和音色。
在演奏巴烏時應使手臂,手腕放鬆,手指適度地向里彎曲。開放音孔時,手指不宜抬得過高,過高會影響演奏速度和靈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會影響音準和音量。
音色】
巴烏音量較小,音域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於伴奏舞蹈、獨奏等。巴烏是一件極富民族色彩的樂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寬廣的音調,亦可演奏技巧性強的華彩樂段。合奏時巴烏音色易和其它樂器融合在一起。
葫蘆絲和巴烏在音色上區別不大。巴烏的簧片是裸露的,葫蘆絲的簧片在葫蘆裡面,音域通常是一樣的。但是葫蘆絲有多個管,發的是複音,而巴烏是單音。
【兩吹口雙管巴烏簡介】
兩吹口雙管不是朋友們說的那么簡單,它本身不像傳統式的兩個吹口在不同的調上,而且捆綁的方式也太老套了,特別是遇到“吐”“滑”音時候就相當的麻煩,跟不上節奏或者是手不靈活,這樣在演奏時會給自己帶來不便。
兩吹口雙管:在不同調的外圓和內圓基本一致,不同調之間有相互的連線,不同調音色基本一致,兩調成正比。主要是(兩隻不同調的高音都在同一條直線上,特別是吹口都在同一的調上)這個是與其他雙管不同之處)在任何場合都可以演出,更有利於舞台演出,方便,快捷,容易轉換。,音色純美,精心手工製作,音準、調準,整體音量大,吹奏時非常省氣,高音音量大且靈敏度好,低音渾厚發音純正有力,外觀優雅大方,精緻。
兩吹口雙管巴烏,管身紫竹和木材料,由兩支形制、音高完全相同的橫吹單管巴烏並排綁紮而成。管身多用較細的無節紫竹或者是木材料管制作,管長20厘米、內徑1厘米,管體修削成方筷形或將兩管相鄰處的管壁削平。正面開有六對圓形按音孔,孔距均等。在上端管口各插入一截竹管作為簧管。簧管長4厘米、外徑1厘米,上留竹節,下口與管身相通,將簧管正面竹皮削平,在節下刻出一個長3 .5厘米、寬0.3厘米的竹製簧片,簧舌朝上。將兩管的上、中、下三處用細線綁紮牢固。而且兩隻長度一樣的情況下,那吹口就不一樣了,老款的雙管是在兩個調上,可是兩吹口就不一樣它在一個調上,因為經過長期的研究和設計,在演出的時候又方便,快捷,迅速,總體音量大,不花俏,更是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演奏時,管身橫置,將兩個簧管拿入手中,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橫按兩管上三孔,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橫按兩管下三孔,吹氣鼓簧按孔發音,音域c1—c2,為一個八度。一般不能超吹。兩吹口雙管巴烏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較大。常用於獨奏或為民間歌舞伴奏。
【雲南巴烏的分類】
雲南巴烏分為:單管和雙管;
調型:G調、F調、大D調、降B調、大A調等;
橫吹巴烏、豎吹巴烏。
【雲南巴烏的結構圖】
南葫蘆絲、巴烏的套用技巧】
【葫蘆絲巴烏演奏指南】
一、葫蘆絲、巴烏的構造、音域及分類
1、構造:首先介紹葫蘆絲,葫蘆起共鳴作用。氣流通過葫蘆的傳送到主管和附管。
主管是主要發育管,主管上開有七個按音孔,一個出音孔,兩個穿繩孔。
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續發一個音,普通的葫蘆絲只有一根附管會響,另一根只作裝飾。附管塞,需要附管時打開,不需要時關閉,附管和主管有機的配合可使音樂豐富多彩,更具活力。
捆線主要是把主管和附管捆在一起,增強樂器構造上的穩定。
主管尾塞,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區的發音圓潤,注意不要往裡推。
巴烏的構造比葫蘆絲簡單,造型上和竹笛相似,製作原理、演奏方法和葫蘆絲基本相同。
2、音域:葫蘆絲、巴烏髮音管均開有七個按音孔以筒音作5為例,其音域為低音3到中音6,(示範),音域雖窄但表現力極強。
3、 分類,常用的葫蘆絲有小F調、小D調、小C調、bB調、A調、大G調、大F調、大bE調、大D調,巴烏常用調有G調和F調。
二、按孔部位及手形
1、按孔部位
要吹出一個正常的音,有一點是必須做到的,凡要求關閉的音孔是不能漏氣的,一絲都不能漏,否則,發出的音則不準確,讓人感到刺耳不實在。為了保證所按音孔不漏氣,我們採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為指肚面積相對指尖和指腰要寬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比較美觀,並便於演奏,故我們在按孔時採用指肚按孔。
2、手形
為保證手形美觀並便於演奏,對手形的要求尤為重要,應避免的這幾種姿勢。①倒腕式(所謂倒腕式即手掌與手腕形成的角度使手腕塌陷,這會使手指按孔的動作變得笨拙,其次從外觀上來看讓人感到很不舒服,正確的手腕角度應接近180度,這樣手指的扇動既美觀又靈活);②機翼式(所謂機翼式即雙手按孔的姿勢好似飛機的雙翼,也就是手指和主管形式成一個不美觀的角度,經常還回伴隨手指關節過平,手指沒有正常彎曲,這樣演奏起來,手指的動作會顯得僵硬);③孔雀開屏式。(孔雀開屏式主要是形成於打開音孔以後的手指造型,手指離開音孔後,遠離音孔,這樣回造成樂器不穩定,沒有實在感。其次,由於手指離音孔太高,當關閉音孔時手指不能準確地落到所對應的音孔上)。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種及其它不正常的姿勢。
首先注意兩個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這樣會影響美觀和今後的演奏,整個手形應做到“通”“松”“空”。
其次是雙手的小指套用是決定手形的重要因素,兩個小指所起的作用有三個:
①是起到固定作用,初學者大多依靠食指來固定葫蘆絲,便形成了以上講到的孔雀開屏式。有機地採用小指來固定,可使兩個食指解放,手形美觀。
②是起到定位的作用,有的同學吹完下三音孔時,下手指抬起後,會移位,待演奏到下三音孔時會找不到對應音孔的位置,當採用小指固定後會避免手指與音孔的錯位。
③是保證手形的美觀,小指的採用避免了孔雀開屏式,由於採用了小指便限制了其它手指的高度,也就避免了孔雀開屏式,在造型上達到美觀。
初學者小指的套用不容忽視,其運用規律為:當用到下三指時下手小指應自然抬起,否則會使下三指的演奏不太靈活,當不用下三指時小指應放到主管適當的位置上,上手指也同樣如此,待熟練後,習慣成自然,小指的套用就不必太注重,特別是在較快的樂曲演奏中,小指套用更加自由了,不可受此限制,否則會顧此失彼,影響手指的速度和旋律的流暢。
三、“咕”音的避免
葫蘆絲、巴烏的發音非常特別,如氣息較弱發出的音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咕”音,初學者一般都回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試著慢慢的加力音即變為正常,也就是說葫蘆絲、巴烏的演奏氣息需要一定的強度,特別是低音區的演奏力度要更強一些,發出的音才正常。
大多初學者當能吹出正常的音後都會遇到這樣兩個問題,一是音頭總是“咕”音先發出接著才發出正常音,二是當吹完一個音後,音尾總是會帶出一個“咕”聲。首先解決音頭的“咕”聲,大多數初學者均用“呼”來吹奏音頭,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一口氣“呼”出來,氣頭是軟的,力度很弱,發出的音便是“咕”聲,爾後隨著氣流力度的增加,發音才正常。其實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大家用“吐”音開頭即可避免“咕”音出現。為什麼“吐”音可以避免呢。因為我們發“吐”音時其實時一個爆發性的動作,大家可以體會一下,我們知道,爆發肯定帶有一定的力度和強度,使氣流一出來就達到了發正常音所需要的力度,便可使樂器發出正常音。所以只要我們用“吐”音開頭,音頭便清爽乾淨。
其次解決的是尾音的“咕”聲,當吹完一個音後,特別是567三個音較為嚴重,隨之便會出現“咕”聲,聽起來很不舒服,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咕”聲呢,因為當你吹完一個音後,其實口腔里還有餘氣,這部分餘氣釋放時,幾乎沒有力度和強度,故這部分氣發出的音便是“咕”聲,我們要避免它,只有吹完後,快速的把嘴唇打開,把氣流斷掉,餘氣依然保留在口腔里,便可避免餘音“咕”聲的出現。
四、氣息的運用
氣息的運用,在所有吹奏樂中都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葫蘆絲、巴烏中氣息的控制,力度的分配,是演奏好葫蘆絲、巴烏的重要環節,主要講一講吹奏音階時的氣息運用。葫蘆絲、巴烏的運氣和其他吹奏樂器有明顯的差別,一般的吹奏樂器當演奏到高音部分都需要一定的力度和強度,相對於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而葫蘆絲、巴烏恰恰相反,越是高音氣流就越弱,特別是高音5和6的吹奏,只需較緩的氣流即可。反之則會導致高音損壞,夾有氣流聲或根本就沒有音樂,故初學者演奏高音時要注意氣流一定要輕緩。
為什麼葫蘆絲、巴烏的氣息運用會如此特殊,從簧片的構造上來講大家可能會更容易理解,葫蘆絲、巴烏的心臟部件——簧片,它是靠中間象鳥舌頭這一片上下振動和竹管的共振而產生音響。它的特點是:頭部到根部由窄逐漸變寬,頭部較尖,根部較寬,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根部的振動是決定低音的發音,因為根部較寬故在振動時氣流需要加強一些;尖部的振動是決定高音的發音,因為頭部較尖細故在振動時無須太強的氣流,其次時葫蘆絲、巴烏的每一個音所需的力度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我們演奏時必須找到發這一個音所需要的最佳力度點,不能強也不能弱,我們通常說的“到位”在此體現得很恰當,所以為什麼初學者吹出的音樂不好聽,主要原因就是氣息得最佳力度點沒有找到,通常會出現高音區失聲,低音區失真,筒音偏高,或中高區發抖、發沙等等所出現這些現象,排除樂器上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氣息力度上的問題。
五、低音3的練習
有一首歌也許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此曲用葫蘆絲演奏傣味十足,效果極佳,但最令人煩惱的是歌曲中低音3的演奏,有的同學不知道怎樣演奏或樂器本身這個音不準,故只能避開不奏或翻高8度演奏,可這樣一來這首優美動聽的曲子就有遺憾了。如果低音3能演奏出來,並演奏好,我們的演奏範圍又寬了許多,諸如《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這樣帶低音3的曲子就能完整地演奏下來。
低音3是葫蘆絲、巴烏特有的音,其指法和低音5一樣,即關閉所以的音孔用最緩的氣流發出的音就是低音3,低音3不如其他音豐滿,練習時氣流一定要緩,感覺上不用力,只是輕緩的把氣送出,低音3作頭音時可以不能吐奏,用呼演奏。低音3單獨練習很容易,但如果練習低音3和其他音的轉換就有一定的難度的控制,如和低音5的轉換,同樣的指法完全靠氣流的強弱來演奏,這對氣息的控制要求很高。
六、滑音的練習及運用
在葫蘆絲、巴烏的演奏中滑音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使音與音的過渡,做到圓潤、優美、流暢並富於濃郁的民族風格,特別使傣族風格樂曲的演奏滑音的運用使不可缺少的。
滑音可分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用反拋物線標識,由低音滑向高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向高音抹動抬起,上滑音的演奏只要記住一句話,手指有直接抬起變為抹動抬起,上滑音的效果自然出現。
下滑音和上滑音相反,從標識符號來看它用正拋物線來標識,從演奏上來看它是由高音滑向低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孔向低音孔逐漸關閉,也就是由直接關閉變為逐漸關閉,下滑音自然出現。
葫蘆絲、巴烏的演奏中有了上、下滑音的點綴,使音樂的表現更具魅力和特色。從微觀上來看在慢板的演奏中,幾乎每個音都採用了滑音這一技巧,區別在於所占時間的長短,在教學中經常強調手指接觸音孔時的感覺,特別重要,這是決定音樂優美與否的重要因素。
在滑音中比較困難的是超出四度音域的滑音,這對手指的密切配合,統一協調要求較高,要多加以練習才能到位。
七、打音、疊音的練習及運用
打音在葫蘆絲、巴烏的演奏中套用極為廣泛,打音符號類似提手旁,打音一般在旋律平行時採用,它可代替舌吐將同度音分開,其演奏方法是在相同音之間加奏一個時值極短的低二度。打音的速度要快,手指要有力而富有彈性。疊音符號類似又字,疊音的演奏和打音相反。
八、顫音的練習及運用
在葫蘆絲、巴烏演奏中顫音時常用的技巧,樂曲中有了顫音,音樂的表現力更為豐富。特別時高潮部分的快速顫音會讓人激動不已。如《金色的孔雀》、《多情的巴烏》這兩首大家喜愛的樂曲,除了本身旋律優美外,重要的一點是採用了顫音的演奏,使樂曲顯得更加歡快,神韻十足,令人為之而陶醉。
顫音能使吹出來的音有波浪形感覺,在樂譜里用tr標識,演奏方法很簡單,就使在本音和上方二度音之間不斷反覆,如果需要和上方幾度音反覆,一般會tr上加一個阿拉伯數字,如在tr上方標記的使3則表示本音和上方三度音反覆。如果tr上方沒有標識任何數字,則表示本音和上方二度音反覆演奏,在葫蘆絲、巴烏上3的顫音一般是演奏成3535353,而不是演奏成3434343,因為這樣演奏首先從聽覺上不舒服,因為4這個音在葫蘆絲、巴烏里,它顯得很不實在,其次4的指法有點複雜,3和4快速轉換,顯得很彆扭難度很高。故3的顫音無特殊要求外通常演奏成35353。
顫音的練習是一個長期性的練習,方法雖簡單,但要熟練快速,那得花一定的時間,練習
時先從慢練開始,待熟練後,逐漸加快。練習時無論快或者是慢,速度要保持一致,不要忽快忽慢,注意加強雙手無名指的訓練。
九、指震音和氣震音的練習及運用
指震音也叫虛指顫音,還叫隔孔打音,一般用符號O~ ~ ~標識,指震音是葫蘆絲、巴烏演奏中重要的技巧,在傣族風格的樂曲中用得最多。其方法很簡單,顧名思義,隔孔打音,即在本音位置得下二孔,手指平穩扇動,產生類似弦樂得效果。以全按5為例,當吹奏3時用無名指扇動1音孔,吹奏2時扇動7音孔其它得依次類推。
指震音的練習雖然動作簡單,但要練好還得花一翻功夫,主要是手指的練習,要做到外形美觀、速度均勻、能快能慢、控制自如,發出的音要圓潤,不要有痕跡,怎樣才能做到虛指顫音的最佳效果?大多演奏者喜歡把虛指顫音每一次顫動都把音孔關閉得很實在,這樣出來的效果不是最佳,這會使音顫動的幅度很大,沒有優美之感反而覺得是一種噪音,大家可以試一試手指扇動時不要把整個音孔關閉。而只關閉音孔的三分之一的位置,會出現什麼樣的效果。
氣震音,也稱腹顫音,一般用符號~ ~ ~標識,它是靠氣息有規律地強弱交替而形成地水紋般地音波,是依靠腹肌和橫隔膜喲彈性地顫動而獲得地。其效果也類似弦樂揉弦,但它和指震音相比較栽風格上不如指震音濃郁。氣震音給人地感覺是清新,淡雅地感覺栽中速,慢板地抒情曲中用得特別多,二者共同點都是起到美化音樂得作用。二者得有機結合可使葫蘆絲、巴烏的演奏達到最佳藝術效果,氣震音的練習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功夫才到位,才能做到控制自如。
十、單吐、雙吐、三吐的練習及運用
在葫蘆絲、巴烏的演奏中舌頭起著關鍵的作用,我們吹奏樂曲時採用的方法不外乎兩種,那就時連音和斷音,吐音就是解決斷音的主要方法,吐音分為單吐、雙吐、三吐。單吐的練習極為簡單,音頭須用吐音吹奏,而單吐是連續吹奏,每個音都象唱吐那樣去演奏。
單吐可分為短吐和連吐,也叫硬吐和軟吐,短吐一般用頓音符號標記或用T標記,其特點是發音短促而有力,舌頭動作輕快。慢短吐時嘴唇的配合很關鍵,否則會咕聲不斷,嚴重影響吹奏效果。
軟吐的演奏則要求保持原音符的時值,做到音斷意延,舌頭的動作點到為止,不可用太大的力。
雙吐是在單吐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苦”字即“吐苦”,利用舌尖和舌根的連續動作使音快速斷開。雙吐一般用“TK”來標記。
雙吐是用來完成連續快速分奏的技巧,雙吐的訓練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端時間的練習才能到位,開始可單獨練習舌頭,把T和K的發音連起來練習。在樂器上練習時先慢練,舌頭和手指配合好,初學者主要問題是吐輕苦重,當發到苦時會軟下來,苦的發音含糊不清,練習時應加強苦的練習。在雙吐的演奏中,手指和舌頭的配合很關鍵,要求手指比舌頭先到位,不能同步更不能晚到於舌頭,否則,舌頭吐出去的音會不實在,不準確,特別是要快速的雙吐演奏中,如果手指和舌頭同步或晚於舌頭,那整個雙吐就亂了,所以無論練習或演奏雙吐時,建議大家多分一點注意力在手指上。
三吐吹奏方法與雙吐相似,只是再雙吐的後面或前面再加一個單吐,就形成了三吐的
演奏技巧。三吐一般用於前八分音符後十六音符,或者用在前十六音符,後八分音符。三吐的練習也可採用念字法TTK或TKT來練習。只要大家掌握好雙吐這一技巧,那三吐更可信手拈來,在三吐中也請大家主要手指的配合,同時注意強弱的處理。
雙吐和三吐的演奏技巧,一般的獨奏都有,所以只有把雙吐、三吐練會練好,我們的天地才會更加廣闊。
十一、循環換氣的練習及運用
我國的嗩吶、笛子等吹奏樂器都能連續不斷地吹奏一個很長的樂音或一個完整的樂句,甚至一首樂曲,所運用的技巧就是循環換氣,也稱內換氣,葫蘆絲、巴烏的演奏,也採用循環換氣,一氣呵成,形成獨特的風格和魅力。
循環換氣的原理及方法,大家知道要使樂音連綿不斷地持續下去,吹奏者必須把氣流不斷地輸送到樂器內,但由於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必須換氣才能使樂音保持很長,但呼和吸是對立的,不能同時進行,在吸氣時音就會斷掉,而音是不能斷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只有從口腔中想辦法。人的口腔能儲存一定的氣量,可用口腔中這部分氣繼續推動音樂進行的同時,迅速從鼻孔吸氣入肺,然後再把吸入的氣繼續吹出,循環反覆使氣流連續不斷,但循環換氣有一定難度,非一日之功,要通過艱苦的練習才能很好掌握這一技巧。循環換氣最關鍵的是大腦對機體各部位的支配,要做到動作協調,主要是口腔和肺的有機交換和配合。
【葫蘆絲、巴烏演奏時的運氣技巧】
葫蘆絲、巴烏演奏中的呼吸方法,一般可歸納為三種: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認為最科學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優越性表現在整個呼吸肌肉群的協調動作,形成運動整體,因而氣息的吸入量多,呼氣時也容易控制。現將混合式呼吸法介紹於下:
所謂呼吸即包括“吸氣”與“呼氣”這兩個方面。
吸氣
吸氣時,身體各部位放鬆。擴張肺葉,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擴張。吸入的氣儘可能多一些,使橫隔膜下降。吸氣後,氣息下沉。這時腹部和腰部都充滿氣息的感覺,而胸部則覺得比較輕鬆。正確的氣體貯藏部位應是胸腔下部和腹腔。因此,吸氣時,腹部不僅不能往裡收縮,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隨之向周圍擴張。
吸氣方法的練習,非常重要,管樂用的最多的就是氣,若用氣不對,不但不能演奏好,還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一般人認為玩管樂的身體會不好,主要就是一些人用氣不對以致於傷害了自己的身體。所以一般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也可以自己根據要求自己體會。這裡提供幾種方法:第一,先將胸腹內的氣息全部吹出,然後在全身非常輕鬆的狀態下吸氣。如果這時胸、腹腔內有一種冷氣進入的感覺,就說明吸氣方法和氣體貯藏部位基本正確。其次,還可以自己體會你在聞花香以及劇烈運動(如長跑、登山等)後的深吸氣的吸氣動作。
吹奏時的吸氣,要求在較短時間內吸入大量空氣,因此,一般是口與鼻同時吸氣,放鬆喉頭。注意吸氣時切不可聳肩和帶出任何聲響。呼氣(即吹氣)
呼氣時,要求腹肌、腰肌和橫隔膜始終要有控制(即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使氣息在有控制的情況下有節制地、均勻地向外呼出。隨著氣息地呼出,腹肌、腰肌等有關肌肉群隨之逐漸收縮,橫隔膜也隨之復位。這裡特別需要張調一點:剛呼氣時,切不可立即收腹(應略向外“頂”)。因為立即收腹將造成腹部往裡擠壓,迫使本來下降的橫隔膜提前復位,從而把氣息擠到胸部,增加胸部的負擔。這樣,不僅不利於控制呼氣的速度,而且時間長了會影響演奏者的身體健康。當氣息吹出約二分之一時,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裡收,這樣的呼氣過程是比較正確的。
總之,吹奏中的呼氣始終要在一定壓力的推動下均勻地輸送出來。氣息要平穩,不可忽強忽弱。要達到這種要求,必須反覆練習。可以通過吹長音來進行練習,也可以對著自己的手背呼氣練習。通過練習,學習者將感覺到氣息的速度、壓力、穩定程度等,從而增強有意識控制氣息的能力。
說明兩點:
(1)在實際演奏中的吸氣,並不是每次吸入的氣量都一樣多,而是根據樂句的長短、強弱等具體情況,靈活把握吸氣量。
(2)吹奏中有“急吹”和“緩吹”。急吹者氣壓大,氣速較快。緩吹便是氣流緩慢地呼出。一般情況下,吹奏低音時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時用緩吹法。
掌握和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於吹奏葫蘆絲和巴烏至關重要,必須引起學習者的高度重視。
【巴烏演奏姿勢】
巴烏演奏姿勢與葫蘆絲演奏姿勢基本相同,只不過葫蘆絲吹奏時是豎著吹,而巴烏則是用上、下嘴唇包著“吹口”橫吹。演奏時雙手位於右側。為使吹奏方便、自然、協調,雙手持巴烏時,右胳膊可略高於左胳膊,頭站和巴烏管可略向尾端傾斜。另外採用站姿演奏巴烏時可左腳稍前,右腳稍後。
【葫蘆絲、巴烏音孔修補的方法】
音孔修補法是指某個音孔的開孔位置稍有偏差,或個人演奏氣息控制的差異,導致音準不夠準確,音孔修補法是一種補救方法。
音孔修補法其實是修與補兩種方法。爭對音高偏低需要對音孔進行修理,也稱擴大音孔法;音高偏高則要將音孔孔徑縮小,即為補。
一般情況下,在修音孔(擴大音孔)時,需要準備一把尖刀(牛角刀或自製),用刀尖修理音孔的上沿(靠近葫蘆一側),修理時注意,儘量不要修理到音孔的外孔(竹皮),而是修理音孔內孔(竹肉),且不要一次修掉太多,應該一點點的挖,邊修邊試,直至準確為止。
音高偏高時,一般用蜂蠟加熱熔化後塗抹在音孔上沿(也有沿音孔邊緣均勻塗抹的),以延長空氣柱的長度,從而達到使音降低的目的。
音孔修補法適用於個別音孔的音準偏差,如果所有音孔整體偏高或整體偏低,就需要用別的方法來處理。
【雲南巴烏的考級曲目】
第一級
1、 打水姑娘 ……………………… 字向清 曲
2、 苗家姑娘過山……………………王紹錄 曲
3、 阿佤人民唱新歌 ……………… 楊正仁 曲
4、 映山紅 ………………………… 付庚辰 曲
5、 是你給我愛 …………………… 徐沛東 曲
6、 花孔雀 ………………………… 何維青 曲
7、我們村裡的年青人…………………張棣昌曲
8、 搖籃曲 ……………………………東北民歌
9、 媽媽的吻 ……………………… 谷建芬 曲
10、軍港之夜 ……………………… 劉詩召 曲
11、高山青 ……………………………台灣民歌
12、友誼地久天長 …………………蘇格蘭民歌
13、月芽五更 …………………………東北民歌
14、桔梗謠 …………………………朝鮮族民歌
15、岸畔上開花 ………………………陝北民歌
16、孟姜女 ……………………………民間樂曲
第二級
1、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 楊 菲 曲
2、金風吹來的時候 …………馬俊英 曲
3、侗鄉之春 ………………… 楊 明 曲
4、會唱歌的金葫蘆 …………楊建生 曲
5、少年壯志不言愁 ………… 雷 蕾 曲
6、遠方飛來的金孔雀 ………何維青 曲
7、婚誓 ………………………雷振邦 曲
8、康定情歌 ……四川民歌 何 源 編曲
9、阿里里 …………………… 彝族民歌
10、金扁擔 ………………… 廖地靈 曲
11、星星索 ………………… 印尼民歌
12、竹情 …………………… 何維青 曲
13、彎彎的月亮 …………… 李海鷹 曲
14、趕擺姑娘 ………趙越光 呂浩峰 曲
第三級
1、月光下的鳳尾竹 …………施光南 曲
2、山寨情歌 ………………… 范 睿 曲
3、梅花三弄 ………………………古 曲
4、山寨之夜 …………………陳立新 曲
5、阿佤人民唱新歌…楊正仁 王鐵錘 曲
6、心中的孔雀 …… 趙越光 趙寒冰 曲
7、婚誓 ……………雷振邦 朱福潤改編
8、快樂的小孔雀 ……………字向清 曲
9、彝族酒歌 …… ……………彝族民歌
10、達斡爾歡歌…達斡爾族歌曲 王 銳曲
11、好花紅 ………布依族民歌 王鐵錘曲
12、采蘑菇的小姑娘 …………谷建芬 曲
13、節日的邊寨 …… 趙越光 呂浩峰 曲
第四級
1、湖邊的孔雀 ………………… 楊正璽 曲
2、版納之夜 …………………… 曹鵬舉 曲
3、幸福的日子 ………………… 張漢舉 曲
4、晚霞 ……………………… …龔全國 曲
5、追魚 ……………………… 字向清 編曲
6、採茶 …………………………陳 磊 編曲
7、月夜 ………………………… 孔建華 曲
8、月夜情思 …………………… 王鐵錘 曲
9、版納情 ………………趙越光 呂浩峰 曲
10、阿里山的姑娘 ……………劉鳳山 編曲
11、傣家戀曲 ……………………王祖安 曲
12、月夜 ……………………… 龔啟森 曲
13、美麗的金孔雀 ………………楊建生 曲
14、趕擺歸來 ……………………李貴中 曲
15、美麗的西雙版納 ……………王鐵錘 曲
16、鶴鄉人 …………………… 耿平堂 曲
17、涼山情歌 ………彝族民歌 易加義改編
18、伐木變奏曲 …………………韓學周 曲
第五級
1、竹樓情歌 …………………… 李海鷹 曲
2、多情的巴烏 ………………… 張漢舉 曲
3、漁村晚霞 …………… 蔣國基 楊 敏 曲
4、龍潭情 ……………………… 閆瑞麒 曲
5、版納春光 …………… 陳寶亭 陳 碩 曲
6、節目的德昂山 ……………… 龔家銘 曲
7、瑞麗美 ……………………… 衛儒明 曲
8、趕擺路上 …………………… 李文星 曲
9、傣家情 …………………………王 朔 曲
10、瑤族山歌 …………………王鐵錘 改編
11、洱海晚風 ………… 呂浩峰 趙越光 曲
12、蘆笙戀歌 ……雷振邦 曲 佟富功 改編
13、愉快的勞動 …………………嚴鐵明 曲
14、暮歸 …………………………劉群強 曲
15、印度小曲 …………………朱潤福 編曲
16、傣鄉情 ………………………馬紅旗 曲
17、月映竹樓 ……………………黎炳成 曲
18、石林歡歌 …………………王鐵錘 編曲
19、歡樂的金孔雀 ……………王鐵錘 編曲
20、竹林春曉 ………………… 王 銳 編曲
21、北京的金山上 …藏族民歌劉鳳山 編曲
22、美麗的秧籮 …………………王厚臣 曲
23、歡樂的嘎光 …………楊正仁 王 震 曲
24、紅土詩畫 ……………………王厚臣 曲
25、夢中的小竹樓 ……………… 李 鵬 曲
第六級
1、勐養江畔 …………………… 哏德全 曲
2、火把節之夜 ……… 楊偉 曲 金榮 改編
3、信天游 ………………………高 明 編曲
4、山茶花開 …………………… 王鐵錘 曲
5、草原風情 …………………… 牛宏模 曲
6、迎風 ………………………… 何維青 曲
7、草原情思 ……………………龍振水編曲
8、金孔雀與鳳尾竹 …………… 趙家寅 曲
9、蘆蕭情 …………………………陳 勇 曲
10、傣鄉晨曲 ………… 周秀珠 尚澤三 曲
11、春戀 …………………………商秀清 曲
12、傣寨情歌 ……………………王次恆 曲
13、哈尼歡歌 ……………………李文星 曲
14、蒙山新貌 …………………龍振水 編曲
15、映山紅 ………付庚辰 曲 朱福潤 編曲
16、瑤族舞曲 …………………劉鳳山 編曲
17、“天使”禮讚--獻給抗“非典”最可愛的人
…………………… 吳壽松 曲
18、瑞麗江畔 ………… 尚雲錄 郭享基 曲
19、美麗的金孔雀 ……………… 劉 強 曲
20、洱海漁歌 ……………………王鐵錘 曲
21、彝族歡歌 ……………………易加義 曲
22、戡探隊員進山寨 ……………楊兆華 曲
第七級
1、傣鄉情歌 …………………… 王亞軍 曲
2、孔雀姑娘 ………………………岩 宰 曲
3、彝鄉小調 …………………… 趙全興 曲
4、同心結 ……………………… 伊永仁 曲
5、煙盒舞 ………………………王鐵錘編曲
6、抒懷 ……………………………范 睿 曲
7、遠山的呼喚 ………………………………
………………哈尼族民間樂曲 王鐵錘 編曲
8、水之韻 ……………………… 譚金學 曲
9、幽靜的夜晚 ………………………………
………………哈尼族民間樂曲 王鐵錘 編曲
10、沂蒙風情 …………………劉鳳山 改編
11、采山果 ……………………… 陳 碩 曲
12、侗鄉之夜 …………………… 楊 明 曲
1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美麗其格曲 劉鳳山 編曲
14、祭海 …………………………朱潤福 曲
15、太行歡歌 …………………劉瑞琪 編曲
16、思念 ………………… 金 聲 曉 谷 曲
17、牧歌 ………………………… 李 鎮 曲
18、竹林抒情 ……………………王次恆 曲
19、情深意長…………………………………
…………… 臧東升曲 寧保生 卞昌榮 編曲
20、節目歌舞 ……………………陸春齡 曲
第八級
1、金色的孔雀 ……… 於天佑 胡運籍 曲
2、彝家歡歌 ……………………嚴鐵明 曲
3、小卜少 ………………………楊一丹 曲
4、情歌戀舞 ……………………劉群強 曲
5、漁歌 …………………………嚴鐵明 曲
6、傣鄉小夜曲 …………………李貴中 曲
7、金色的牧場 ………………王鐵錘 編曲
8、康定情歌 ………………… 范 睿 編曲
9、苗嶺歡歌 …………………王鐵錘 編曲
10、雲嶺 ……………………… 朱福潤 曲
11、版納風光…………………王鐵錘 編曲
12、趕擺 ………………嚴懋全 哏德全 曲
13、傣寨情歌 …………張祖豫 董錦漢 曲
14、婚戀 …………雷振邦曲 王厚臣 編曲
15、山寨情思 ………………… 相隋柱 曲
16、竹林深處 …………楊正璽 龔全國 曲
17、歡樂的潑水節 ……周成龍 張祖豫 曲
18、拉祜情 …………………… 譚金學 曲
19、歡樂的巴烏 ………郭享基 張祖豫 曲
20、夢回 ……………………… 譚金學 曲
21、節日 ……………………… 相隋柱 曲
第九級
1、 湖上春光 …………………………………
…………………… 楊碧海 畢光賢 於天佑 曲
2、哈尼情歌 ……………………… 陳鯨錸 曲
3、邊寨春早 ……………… 曲廣義 辛 力 曲
4、山寨情 ……………………… 李貴中 改編
5、赫哲新歌 ………………嚴鐵明 劉錫津 曲
6、情滿日月潭 ……………覃釗幫 嚴鐵明 曲
7、春到草原 …………………………嚴鐵明 曲
8、景頗山上 …………………………嚴鐵明 曲
9、茶歌 ………………………………王厚臣 曲
雲南葫蘆絲與巴烏的不同】
巴烏用竹管制成,有八個按孔(前六後二),吹口處裝一尖舌形銅質簧片。演奏時橫吹上端,振動簧片發音。巴烏音量較小,音域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於伴奏舞蹈、獨奏等。巴烏是一件極富民族色彩的樂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寬廣的音調,亦可演奏技巧性強的華彩樂段。合奏時巴烏音色易和其它樂器融合在一起。
巴烏由管身和簧片組成。管身竹製。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製作,由於當地氣候溫和濕潤,一般都不會開裂變形,待緩慢乾燥後,竹皮便呈白色。彝族人民常用細毛竹管制作。管身上端(或左瑞)由竹節或木塞封閉,中間竹節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因竹管長短、粗細不同.規格可分為高音、中音、低音巴烏三種。高音、中音巴烏,管長30厘米-50厘米、內徑0.8厘米~1.4厘米,低音巴烏管長60厘米-80厘米、內徑1.6厘米-2厘米。在距封閉端1.5厘米-2厘米的管壁上,開有一個長方形吹孔,孔長2.4厘米一3厘米、孔寬0.7厘米-l厘米。將吹孔四周邊緣削平,用蜂蠟貼上上一枚銅刺簧片。吹孔的大小多據簧框大小而定, 一般應略小於簧框。為保護簧舌,常用兩根細竹棍鑲在簧框兩側,只留一條縫隙作為吹孔。也有的用細竹蔑皮編織成一個保護簧舌的活動環套,吹奏時將其移開。管身上開有八個(前七後一)圓形按音孔。橫吹的巴烏,音孔與吹孔不在一條直線上,而呈45度角。還有的巴烏在尾端開有尾音孔。簧片是巴烏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最早都使用竹製簧片,後來才改進為用黃銅(62或68樂器銅)製作,也可用合金銅、磷銅或炮彈銅殼製作。銅製簧片的厚度尤為重要,不應超過0.03厘米,厚者一定要用錘鍛薄。將銅片剪成長2.5厘米、寬o.8厘米的長方形坯片,然後用鋒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銳三角形簧舌。簧舌的大小根據調高而定,以F調為例,舌長1.7厘米,舌根寬0.25厘米,刻好後將簧舌理平,底面用水砂紙磨去毛刺,再把舌尖挑起,使其翹高0.15厘米左右,達到簧舌與黃框縫隙微小、自由振動通暢。簧片調音最為關鍵,簧舌根部較厚,中部及尖端較薄,應一邊刮削一邊裝在巴烏上試聽,以靈敏度高、音色優美、各孔發音協調為佳。簧片本身是有音高的,不同調高的巴烏所用簧片的音高也各不相同。通常應為調高的下方五度音,如F調巴烏,簧片應發升B音。簧片的音高允許有小二度的遊動範圍,如將簧片音提高為下方四度音,就要將基音孔的位置錯後或利用管口,才能使發合靈敏、明亮。巴烏與笙同是簧管配合系的樂器,但簧片不同。笙是每管一簧發一個音,簧舌是長方形的;巴烏是一管一簧發九個音,簧舌是銳三角形的,並且舌尖翹起。雖然都可以做自由振動,但音色根本不同,如果將巴烏換上空的簧片,就不會發出濃厚而柔美的音色。
葫蘆絲,流行於雲南地區傣、彝、阿昌等民族的樂器。這種樂器用半截小葫蘆作為音箱,以三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在葫蘆的竹管下端,嵌有銅質築片,中間較長的一根竹管開七孔。吹奏時,口吹葫蘆細端,指按中間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時,左右兩根竹管同時發出固定的單音,與旋律構成和音。葫蘆絲音色柔和,常用於獨奏和合奏。
葫蘆絲是由一個葫蘆和一根主管兩根副管構成的。是全手工作的。管內有簧片,而簧片的製作對技術上的要求特別高,它基本上決定了葫蘆絲的音色和壽命,而葫蘆絲的價值也就在簧片上了。演奏時是氣流通過葫蘆傳遞使簧片振動產生聲音。另外葫蘆絲因配上了副管,演奏時就多了一到兩個附加音,顯得更加豐滿而熱烈,音色優美飄逸!葫蘆絲分為高音葫蘆,中音葫蘆和低音葫蘆。一般葫蘆大音低,葫蘆小音就高。挑選葫蘆絲要注意幾點:一是音準程度,特別是低音5和3;二是高音區要明亮,無雜音,中音無沙音;三是主管和副管要協調;最後就是外觀無開裂,破損。一般未曾吹過的葫蘆絲剛開始要用些力,吹了一段時間後,音色就會變美,吹也輕鬆多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