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崗緣蝽

雲南崗緣蝽

雲南崗緣蝽,科拉丁名Coreidae,科名 緣蝽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雲南崗緣蝽
  • 拉丁學名:Coreidae
  • :動物界
  • :雲南崗緣蝽
  • 分布區域:華北
基本信息,國內分布,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總科名: 緣蝽總科總科拉丁名: Coreoidea
科名: 緣蝽科
科拉丁名: Coreidae
種名: 雲南崗緣蝽
種拉丁名: Gonocerus yunnanensis Hsiao

國內分布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9.8—13mm,前胸背板寬2.5-3.8mm,雌蟲較雄蟲略寬大。體延伸成梭形,褐黃至褐紅色,多具紅色光澤。觸角第一至第三節、足腿節及股節有黑色斑點。革片內角有黃白色花紋。頭中葉側扁,明顯超過側葉。前胸背板前部中央略凹下,側緣向內彎曲,側角鈍,近後緣有一顯著橫脊。小盾片表面具橫皺紋。前翅革片端角甚尖長,膜片淡褐色。雄蟲腹部兩側幾乎行,雌蟲腹部中央較膨大,側接緣明顯向上翹折。腹部腹面通常黃褐色。
卵長1.6一1.8mm,寬0.8-lmm。橢圓形。淡黃色或淡綠色,有光澤。
若蟲 末齡若蟲體長約9.4mm,前胸背板寬約2.4mm,黃褐至褐色。紡錘形。頭幾長方形,中葉較窄且長於側葉。像黃褐色,末端黑褐色。前胸背板梯形,側線向內彎曲。頭頂至小盾片端角中央有1條淡色縱紋。翅芽伸達第四腹節背中部。足細長,紅褐色;勝附節有暗褐色斑及細短毛;爪黑色。腹部腹面中央稍凸出,常有紅色及褐色細斑,毛點黑色。

生物學特性

1年發生1代,以成蟲越冬。次年3月開始活動,3月中旬交尾,之後l~4天產卵,5月中旬為產卵盛期,至9月中旬結束。4月中旬至12月上旬為若蟲期。若蟲經4次脫皮變為成蟲。成蟲以四針刺入針葉或嫩校內取食,一般4-5頭集中在一捎上危害。晴天烈日下較活躍,尤以14—17時為甚。有多次交尾習性。卵散產於松針上,每次產1粒。產卵歷或長者達124天。
具保護色,體色與針葉葉鞘和幼梢芽鱗顏色酷似,常不易被發現。受驚擾時分泌極其難聞臭味
卵產下後經20—30天孵化。若蟲共5齡。各齡歷期為:6天,16—21天,18-22天,18天,22天。l、2齡若蟲喜在頂芽周圍活動,3、4齡時則擴大到嫩技、樹幹上取食。在一天內若蟲活動範圍隨溫度的升降而有變化,一般清晨多在頂芽處,氣溫升高后則爬行於技幹上,17時後又潛居於頂芽

防治方法

1.利用雲南崗緣始成蟲在松梢頂芽處群集越冬的習性,冬季組織人工捕殺。
2.竹林中紅緣猛措始發生期儘量不使用農藥,以保護這種天敵昆蟲。
3.用90%敵百蟲晶體、25%亞胺硫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毒殺若蟲和成蟲。用西維因粉劑、巴丹粉劑(1—2kg/畝)、避蚜霧粉劑(0.5-1.0kg/畝)防治雲南崗緣蝽,效果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