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

大湄公河次區域(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以下簡稱GMS)包括中國(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棉、寮國、緬甸、泰國、越南,總面積256.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26億。GMS合作肇始於1992年,是我國參與最早、成效最為顯著的次區域合作機制,是亞洲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及南南合作的一個成功範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大學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
  • 省份:雲南省
  • 屬性:大學
  • 總面積:256.8萬平方公里
研究中心情況介紹,GMS合作與中國西南對外開放研究。,GMS國際關係與地區安全研究。,金三角毒品問題與國際禁毒合作研究。,國際河流與西南跨境生態安全。,2012年GMS研究中心工作進展,推出了一批成果,基地標誌性成果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一批研究報告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社科基金項目進展,兩個重要會議,國際合作協定,基地網站初步建成,

研究中心情況介紹

雲南省是GMS合作的重要參與方,是國家授權參與次區域合作的主體省份之一(另一個是廣西),具有開展GMS研究得天獨厚的條件。作為雲南省唯一的211高校、省部共建大學和西部大開發重點建設院校,雲南大學具有開展GMS合作研究的天然優勢和研究基礎。我校長期以來在歷史學、民族學、國際關係等學科領域具有優勢學科特色,向來注重區域和國別研究。上世紀40年代我校就開始西亞研究,1964年成立的西南亞研究所是當時國家高教部全國布點成立的10個國際問題機構之一。此後我校將研究領域逐步擴展到整箇中國西南周邊區域(包括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研究),相關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我校於1981年獲得世界史碩士點,1993年獲得國際關係碩士點,2005年獲得國際關係博士點,2011年作為政治學一級學科主要方向設立國際政治博士點。
自1992年GMS機制啟動以來,我校GMS研究以鮮明的研究特色、豐富的學術成果活躍在國內外GMS研究學術界,引起了教育部、外交部、商務部以及雲南省委、省政府等有關部門的重視,成為我國GMS研究的一支有生力量。雲南大學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GMS合作與中國西南對外開放研究。

多年來,我校以“立足邊疆,面向西南、服務雲南、服務國家”為宗旨,緊扣國家和地方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高度重視GMS合作和中國西南對外開放的結合,積極開展研究,貢獻了一批有重大價值的科研成果,確立了自己的獨特優勢和學術地位。一是出版發表了一系列關於GMS有關的著作和論文,如《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建設》、《地區主義與東協經濟合作》等。二是出版了GMS研究的系列叢書,包括《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2011年起每年出版,入選教育部發展報告培育項目)、《緬甸藍皮書》(2012年起每年出版)、《雲南藍皮書·橋頭堡建設》(2012年起每年出版)、《GMS研究》(2007年起每年出版)。三是承擔了多個關於相關課題,一些政策建議已進入決策。本方向的研究特色在於綜合運用區域經濟、國際關係等學科的理論、方法,緊緊圍繞把雲南建設成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這一重大戰略需求,對GMS合作及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開展動態跟蹤和深入研究,為中國參與GMS合作與中國西南對外開放,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中國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以及印度洋戰略的部署及實施,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諮詢。本方向帶頭人劉稚研究員是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GMS國際關係與地區安全研究。

隨著國際和周邊形勢的發展變化,GMS區域日益成為“周邊是首要”的外交戰略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施和平發展戰略與周邊外交戰略,做實做深構築周邊地緣戰略依託工作的重點地區,而對西南周邊國際關係的研究正是我校國際關係研究的優勢和特色,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主要表現為,一是突出區域研究、問題研究。發揮雲南區位優勢,重點針對西南周邊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深入研究。二是緊扣國家戰略和西南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研究。著眼於我國發展與西南周邊國家的雙邊關係、區域合作和能源安全,開展戰略研究和對策分析。三是相關研究機構齊全,科研團隊精幹,設有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雲南周邊安全與區域合作研究基地”,研究團隊入選首批雲南省“學術創新團隊”。本研究方向將依託雲南的地緣優勢和我校長期以來對西南周邊的深厚研究基礎,重點開展對西南周邊安全環境、區域內國際關係、大國競爭、跨界民族與國家安全、能源安全與戰略等問題的研究,為國家構建周邊戰略依託及西南對外開放與區域合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

金三角毒品問題與國際禁毒合作研究。

本方向緊密圍繞“金三角”毒品形勢的變化及其影響、中國(雲南)與東南亞的區域禁毒國際合作、中國(雲南)幫助境外毒源地實施禁毒替代發展等重大課題,對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禁毒合作和我國的國家安全展開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報告和論文,在國內學術界形成了有別於兄弟院校的特色、重點和優勢,在國內“禁毒與防艾”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日漸突出,也越來越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視。本方向將進一步整合校內外學術資源,根據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和國家安全,抓住“橋頭堡”建設的有利時機,對“金三角”地區的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歷史文化、民族宗教研究為基礎,繼續對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雲南的國際大通道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重大課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培養和輸送精通理論與實踐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同時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決策諮詢服務,以適應為我國大西南的對外開放、社會經濟發展、邊疆穩定和民族團結的客觀需求。

國際河流與西南跨境生態安全。

本方向以學術帶頭人何明教授的學術團隊圍繞瀾滄江-湄公河為案例的國際河流研究,構建了我國國際河流研究的理論框架,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並引領了一些前沿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減少了國際誤解,支持了環境外交;通過對縱向嶺谷區4大國際河流的多學科交叉研究,構建了我國陸疆跨境生態系統變化的理論體系和跨境生態安全綜合調控體系,在國際跨境資源環境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專業研究機構雲南大學“亞洲國際河流中心”(2000)、第一個省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國際河流與跨境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2009),合作創建了清華大學“跨境流域水與生態安全研究中心”(2006)和全球“跨境水大學協作夥伴”(2003,雲南大學為亞洲區負責單位);本研究方向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總體處於國際先進、部分領先的地位,能為“地緣與跨境”特色研究、學科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支撐基礎。

2012年GMS研究中心工作進展

2012年以來,雲南大學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推出了一批成果

本年度中心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著作6部,其中藍皮書3部,即《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2011-2012》(該書已於6月份正式出版),《緬甸發展報告(2012》和《雲南藍皮書:橋頭堡建設(2011-2012)》(已完稿送出版社);並出版“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叢書系列專著3部,分別是畢世鴻的《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對東南亞的經濟統治》、鄒春萌的《東協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研究》和李濤的《海外菲律賓人與菲律賓的社會經濟發展》。年內中心成員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在CSSCI和核心期刊上發表12篇。此外,組織撰寫研究報告20餘篇,通過《周邊要報》和專報形式報送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外交部等國家有關部門。

基地標誌性成果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在2012年9月“第十三次全國皮書年會”上公布的2011年版皮書綜合評價排名及統計分析報告中,由本中心組織編撰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入選2011年版皮書綜合評價排名前50名,在“國別與地區”類的前10名中名列第四。這是對剛出版2年的《大湄公河藍皮書》的肯定,也表明自2011年入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培育項目以來,《大湄公河藍皮書》在社會影響、服務決策和學術評價等方面所取得的明顯進步。

一批研究報告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2012年3月,根據省委領導的指示,中心組織編寫了一批研究報告,為雲南省代表團出訪東協五國的“GMS友好之旅”提供背景材料和工作參考,受到代表團團長、省長李紀恆和有關部門的重視,認為所提供的背景材料較新較實,對策建議具有針對性,對此次出訪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劉稚、李晨陽、盧光盛提交的《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面臨的若干問題研究諮詢報告》被外交部亞洲司採納,並以檔案形式給予批覆:“報告緊密聯繫我與次區域國家合作的實際,通過對大量第一手材料鞭辟入裡的分析,提出了許多深刻的見解和觀點,對於我制訂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政策有重要參考價值,在此謹對課題組組付出的艱苦努力表示敬意”。

社科基金項目進展

2012年本中心科研人員共獲得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即畢世鴻的《區域外大國參與湄公河地區合作策略的調整及其對GMS合作的影響》、祝湘輝的《緬甸政治轉型與新政府內外政策調整研究》和李濤的《東南亞國家來華留學生的文化差異問題研究》。在團隊建設方面,2012年10月本中心申報的兩個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均獲得批准,即以劉稚為帶頭人的“雲南對外開放與周邊安全”團隊和以李晨陽為帶頭人的“當代緬甸與滇緬關係研究”團隊,從而為中心的建設提供了重要人才隊伍支撐和創新平台。

兩個重要會議

一是2012年7月4日本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舉辦了《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2012》發布會暨學術研討會,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外交部亞洲司、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及相關部門的學者和1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總計50多人參加了發布會,多家媒體對會議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進行了宣傳報導,有效擴大了中心的影響。二是9月14-15日,本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大湄公河次區域高等教育聯合會、雲南衛視新視野等共同主辦的第三屆西南論壇,本屆論壇的主題為“GMS合作20年:回顧與展望”,來自中國、新加坡、印尼、越南、泰國、寮國、高棉、緬甸、日本等國的專家學者和有關部代表、新聞媒體記者100多人參加了論壇。與會學者圍繞“GMS合作20年來的主要成就、經驗及其面臨的挑戰與發展前景”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就新形勢下加快推進次區域合作提出了建議。此次論壇進一步提升了雲南大學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國際合作協定

經多方協商和努力,在第三屆西南論壇上本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所以及寮國國家經濟研究院簽訂了深化學術交流、合作開展科研的合作協定。此外,與泰國、緬甸、高棉相關學術機構的合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基地網站初步建成

根據基地建設要求,綜合參考國內現有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網站,設計完成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基地網站框架,網站已於9月份正式開始運轉。此外,於同時圍繞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的相關領域,購買、複印了一批圖書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