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偶書

雨過偶書

《雨過偶書》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詩。

詩題《雨過偶書》,即是“詠雨”。詠雨即是詠物。所以,按照詠物詩的創作法則,那就是狀物態,體物情,言物志——實際上就是言己之志。

首聯一筆到雨,“霈然”寫其來勢,“甘”寫其醇美,“洗”寫其功用,極盡讚美之能事。雨到南畝,雨到東郊,慰盡群顏。補充說明此雨實為及時之雨。頷聯再寫此雨之來,既是蒼天所盼,更是天意所賜。頸聯轉寫雨後所見及所感。雨霽雲開,暑盡涼來,感覺十分美妙。尾聯更轉寫降雨之雲,雨罷歸山。“誰似”一問,大有深意。看似問人,實為自比。因為此時王安石為相推行變法,已歷六載,一些新法的功效業已呈現,此次退歸金陵,雖有遺憾,畢竟不同於從來未試身手。所以,詩中借雲情而言己志,兩相契合,妥帖自然。

考察本年政事,實與旱情相關。據《宋史記事本末》載熙寧七年事云:“自去歲秋七月不雨,以至於是月(三月),帝憂形於色,嗟嘆怨惻,欲盡罷法度之不善者。”四月,果以旱罷方田法。可見,迫於天災與保守派壓力,宋神宗不免有所動搖。據史載,全局性德旱情至少延續到五月以後。一旦旱情解除,就可能影響政局。在這種情形之下,一場霖雨,不僅能夠一破萬民愁顏,而且能夠慰藉安石苦心。《雨過偶書》表達愉悅之意,理之必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雨過偶書》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王安石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雨過偶書⑴
霈然甘澤洗塵寰⑵,南畝東郊共慰顏⑶。
地望歲功還物外⑷,天將生意與人間⑸。
霽分星鬥風雷靜⑹,涼入軒窗枕簟閒⑺。
誰似浮雲知進退⑻,才成霖雨便歸山!

作品注釋

⑴此詩大約作於熙寧七年(1074)夏秋。自去冬至今春,大旱。三月,鄭俠進《流民圖》,猛攻安石新法。四月,遂以旱罷方田法。安石乃六上書,請罷相,竟以禮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江寧府。六月十五日到任。本篇當系回到江寧之後得雨而作。
⑵霈然:雨量充足貌。《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霈然下雨。”甘澤:甘霖。
⑶南畝:山南的田地。《詩·七月》:“同我婦子,饁彼南畝。”東郊:城東。
⑷歲功:一年的收成。
⑸生意:生生不息之意。
⑹“霽分”句:言風雷既息,星文燦然,故稱霽也。
⑺枕簟閒:語出唐人許渾《送元晝上人歸蘇州兼寄張厚二首》之二:“前山雨過池塘滿,小院秋歸枕簟閒。”
⑻知進退:明知進退之道。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易·乾》:“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為聖人乎?”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曆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雨過偶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