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寺(景點)

雨花寺(景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雨花寺名字,本意來源於天降花雨,傳佛祖成佛時坐在一株菩提樹下,沉思默想,觀照本心。天空中湧現出花雲,下起了花雨,濃郁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中。為了莊嚴道場,佛在講經說法時出現的一種瑞相,雨天曼陀羅花形容花朵像雨一樣漫天飄舞的情景。雨花寺國內有多處,山西太原晉祠雨花寺、順德佛山雨花寺、貴州省修文縣雨花寺、河南省林州市採桑鎮雨花寺,最有傳奇色彩的屬晉祠的雨花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雨花寺
  • 來源:天降花雨
  • 類別:佛寺
  • 含義:一種瑞相
晉祠雨花寺,佛山雨花寺,平江縣雨花寺,採桑鎮雨花寺,文縣雨花寺,

晉祠雨花寺

位於晉祠公園的西北角,寺院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四合院,是上個世紀80年代文物部門根據史料記載所建的恢復性建築。但可別小看了這座小廟,寺里大殿供奉的是燃燈佛,那可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師傅,傳說釋迦牟尼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而被預言將在九十一劫後成佛。堂堂佛祖都只能委屈居於偏殿,可見廟小佛大。事實上此寺也十分靈驗,十分了得。
話說隋朝開國皇帝楊堅,起兵之前曾來此寺燒香許願,果然得了天下。而最廣為傳頌的是,唐高祖李淵曾任太原留守,隋朝末年,眼見天下大亂,有人勸他起兵,李淵開始不肯,後其子李世民到雨花寺燒香許願,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舉事之前,專程前往晉祠,在唐叔虞祠中祈禱,企盼這位晉國的開國之君,保佑他們父子取代隋王朝而爭得天下。當年武王伐紂,而唐叔虞正是武王之子,求他來保佑寓義深刻。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李氏父子起兵反隋,僅僅126天便攻占長安。第二年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都長安,國號便取自叔虞之唐,從此掀開了中國歷史上極為輝煌的大唐盛世。晉陽城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是李氏父子創建大唐的發祥地,所以李淵一登上皇位,將晉陽定為大唐北都也就不難想像了。李世民隨父在此居住多年,時人稱之為“太原公子”,他也將把太原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稱之為“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據說,雨花寺後來還成了唐太宗的“家寺”,這可不是一般的榮耀。走近雨花寺,可看見門右左側分別是“阿彌”與“陀佛”,一對石獅子守門,門臉上有一聯,上書“法鼓覺音揚漸頓同開真寶義,雨花空界滿人天共仰妙嚴身”,走進雨花寺,大雄寶殿又是一聯,上書“法眼圓通世出世間皆妙諦,雨花嚴淨人非人等悉歸宗”。
雨花寺雨花寺
遊客注意事項
山西省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遼宋以下的歷史文物山西占了全國總數的72%,全省被評為國寶級的歷史文物是271處,占全國總量的11.5%,排第一,自然風光也有很多。不法導遊千方百計鼓動遊客燒香磕頭,從中牟利。祁縣喬家大院、延壽寺、介休后土廟、太原晉祠等景點都存在這一現象。據省旅遊質量監督管理所王雁平所長介紹,根據他們以往查處經驗,祁縣喬家大院、延壽寺、太原晉祠以及大同、運城等地的一些景點都存在類似情況。"這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旅遊景點其一可以自己不掏腰包就能給導遊回扣引來客源,其二可以獲得每年幾十萬甚至更多的承包費。
雨花寺雨花寺
記者調查(2008年10月24日 16:47:57 來源:山西晚報)
以要投資景點香火生意為由,記者與平遙、太原、綿山等地的導遊聯繫。從他們口中得知,每介紹一批客人過去,不管客人是否上香,都要先給他們人頭費,給司機停車費。客人上完香,要將香火錢的20-30%給他們作為提成。一名姓梁的女導遊,國慶黃金周期間,僅這樣的提成就拿了兩萬多元。"跑香火線路的車最划算了",太原一位的哥眉飛色舞,黃金周期間,他拉了幾個客人去五台山,包車來回1800元,但他們進了7萬多元的香,自己光提成就拿了15000多,"遇上這樣的買賣呀,不要錢白拉他們全省轉都划算。"這位的哥告訴記者,自己跑這樣的線路已有幾年光景,樂此不疲。在祁縣延壽寺,記者見到一位"大師"。"大師"歲數已大,戴著一副金邊眼鏡,顯得很有學識。記者剛剛落座,黃色布幔背後,"大師"就馬上看出,"要交大運",甚至連街頭看相人問的生辰八字那些程式全部簡略,"就在11月後,要交15年大運,官運旺、財運旺,但要防小人陷害。從年底到,有小人要不停地害你。""大師"一臉肅然,作悲天憫人狀。"那該如何是好?"記者問。"趕緊進炷香吧,把名字寫在這裡,我會為你做法護持,讓你渡過難關","大師"拿過一本功德簿,要記者簽名。記者瞟了一眼,上面分別寫著某某某199、某某某699、某某某999元的字樣。據省宗教事務局工作人員介紹,凡真正的宗教事務人員,當信徒要求他們出示身份度牒時都應出示。在上述景點,記者試著請求過9位大師,都遭到拒絕,"你來這個地方,就是要相信的,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稱自己對於承包也有興趣,記者被引見給負責這裡的介休市博物館負責人宋XX。"好說,一年10萬元承包費,香火錢歸你。" "我也可以承包嗎?" "當然可以,我們歡迎一切有投資意向的人前來合作。" "這裡平時香火旺嗎?""五一到國慶期間一直都是黃金周,東北人在這就掙了不少。估計他們還會再來,你要想做的話可以和他們競標。"宋林偉還向記者介紹其中秘訣,"這裡景點太孤單,要想掙錢,一是要和平遙、綿山景區的導遊搞好關係,多給他們回扣,讓他們往這裡介紹客人;二是要多找幾個嘴皮子伶俐的師父。""哪裡能請到這樣的師父?""多了,東北人、廣西人、湖南人、四川人,成幫結夥的在全國各地做這營生呢。他們的水平,我看比街頭算卦的也強不了多少。只要能說會道就行,買本看相的書,對遊客說上幾句,讓他們燒了香就大功告成。"

佛山雨花寺

雨花寺始建於清初順治年間,迄今已有三四百年歷史。該寺座落小沙浮崗的山麓上,那裡原是許多莊地,是舊容奇名勝八景之一“流花古橋”的邊緣地帶。寺內占地五畝,辟有小園,地雖小而雅致,花木扶疏、清香襲人,遊人至此,頓覺俗氣全消,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雨花寺建寺年內經歷了300多年,先後經過數次擴建,重修,重建。
雨花寺始建於清初,順治年間(十七世紀),古止和尚於小沙浮山麓築茅屋以安瓶缽,鄉民高其行而出資為其建造堂舍,此乃雨花寺之始。該寺座落小沙浮崗的山麓上。那裡原是許家莊地,是舊容奇名勝八景之一“流花古橋”的邊緣地帶.村里山水清幽、綠桐成蔭,過去是郊外僻靜去處,今已是開發交通線上要地。 寺內占地五畝,辟有小園,地雖小而推致,花木扶疏、清香襲人,遊人至此,頓感俗氣全消、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經歷三百多年,先後經過開山,擴建,重修達六次。
首次是在順治年間,開山祖古止和尚,為明代遺民,姓名不詳.他當時處於身經事變,遁之小沙浮山麓,築茅屋以安瓶砵.鄉民高其行而出資為其建造堂舍,此乃是雨花寺之始。 第二次擴建在嘉慶五年(1800年)、由鄉民何、岑,楊諸公發超,籌資修成。乾隆年間,曾由鄉民共集江南會、發動民眾捐款為寺置產。第二碑記為嘉慶十七年(1812年)籌集祝聖會,興建準提殿,觀音閣及二山詩社,同年李蟠根送出製造羅漢十八尊供於觀音殿。 第三次重修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無碑記可考,只有大雄寶殿一匾額,署名是陳萍、莫如璋等人.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鄉民陳恩榮等集普濟會建閉墓醮捐資置田、以助香火,其時住持者為禮航和尚,人稱呼之為和尚七、此乃容奇楊氏子也.童年出家住持中數十年,日誦金剛經,暇則烹茶奉客,活到八十多歲, 第四次修於民國七年(1918年)寺內殿堂日久失修、傾頹特甚、大有倒塌之勢,鄉民集資修建,歷時二十個月乃成。
第五次重修是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邑中名士岑學呂公回鄉目睹大好佛寺失修,危房傾塌。故倡議重修,並請清遠山嵎峽,飛來寺、知客僧卓禪和尚住持,並奉祀北田五子及立樹何不偕先生墓道石碑,寺中原邑中時彥撰送楹聯甚多,最為得人傳誦者有“和尚既出家再勿自尋煩惱,男兒生為國須當大發慈悲。這次重修後,岑公學呂亦有撰聯懸於堂中第一首:(赤刀)後歸來花鳥迎人僧入定、眼前認取風幡不動佛無言。第二首:山列容奇開呈域、道涵今古暢宗風。第三首:止水明如鏡,好山開到門。由住持和尚卓禪顧工鐫石立於山門兩傍。 第六次重修是在一九八二年由熱心桑梓文化事業的邑人梁耀明等倡議集資重修寺宇,恢復原狀,由佛教會僧人方華主持寺務。
這次重修、大雄寶殿上的三尊大佛和兩旁的十八羅漢,都是重新塑造的。觀音堂、觀音岩,香積廚都恢復了舊觀.殿外門額窟“古止蘭若”是陳秉昌先生的墨跡。兩旁楹聯為; “一樹半依村、(赤刀)解諸天回法雨;百年三換世,歸來初地種梅花”。是梁耀明先生所撰書。古寺歷史悠久、除上述楹聯外,有關吟詠亦不乏佳句,茲掇拾一二於後:清嘉慶邑中名士梁廷楠題詩《夜深過流花橋入雨花寺茶話》:“村塍如繡晚生霞,度過平橋路又斜,缺月羞人遲入樹,老僧愛客迭呼茶。孤燈來燼覓殘葉,清罄剛疏聞落花。到此頗如身出世,渾忘琴劍滯天涯”。梁耀明先生亦有《訪雨花寺過流花橋》詩云,“日暖花飛晝掩門、少時游屐認孤村,疏籬老樹人家幾,依舊風光一片存。他近年回鄉有《重遊雨花寺》七律一首,“白髮歸來認舊題,流花橋外占村西,稚梅初種殷望雨,新筍擾藏米破泥。入座巳非前默對,看山今喜得相攜。胡麻皈熟們情暖,勝卻豪筵百味齊”。
附註:(一)北田五子、何絳字孟門,號不偕,羊額人。明亡之後,以一布衣投身抗清事業而見譽邑人。好讀書、聞甲申之變(1644),慨然鑽研兵、從戎報國。及明師瓦解,陳邦彥等嶺南三忠先後死難,他與陳恭尹(陳邦產之子)結成生死之交,同趨澳門避難。隨後到海岸各離島,尋找明遺臣和抗清餘部,沒有結果。後聞鄭成功反攻即越座嶺北上,直抵蕪湖,參加鄭成功戰役,失敗後才帳惘地回粵。是時曾作《四過梅關》詩、中有“山川滿目皆刪帳、天下何人是丈夫”之句,感慨殊深! 何絳回粵後即隱居鄉中,自號所居為“北田”,“北”指田原野,“田”指遊牧收獵,即紀念他找尋力量抗清輾轉數千里,好象北原遊牧一樣.1662—166眸這六·七年間,陳恭尹隱居於絳家中,遂與陶璜、梁連及何絳、何衡兄弟詩文唱酬,世稱北田五子 。
(二)北田五子,按胡方撰何不偕先生墓誌稱、不偕在康熙五十年卒(1712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奉樞葬於容奇小沙浮山。(即雨花寺後山)1948年雨花寺住持曾設有石碑,寺前路傍“何不偕先生墓道” (現不存在)。古老相傳、雨花寺內舊有一木聯刻“閒僧掃徑翻紅葉,遊客捫碑剔綠苔”是何不偕先生手跡。
(三)、古止和尚在清順治末年康熙初年之間。方外游綜,雩水無定,而順德北由五子,遂蹤跡留連,何不偕先生墓所在雨花寺山後也。
(本文參考岑學呂先生著《雨花寺》考略及張漢辰老師所提供部份資料編寫)、
寺內原有多副楹聯,其中邑中名士岑學呂先生聯日:“劫後歸來花鳥迎人僧入定;眼前認取風幡不動佛無言”,“山列容奇開聖域;道涵今古暢宗風”,“止水明如鏡;好山青到門”(現存)等。1994年重建後規模宏大,上下三層,設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齋堂和客堂等。
雨花古寺雨花風,汲取甘泉帶落紅。淡泊清茶禪味重,僧情勝似俗情濃。(葉賀謙)
小院迴廊俗不侵,雨花古寺聽禪音。行來曲徑通幽處,忽見僧房花木森。(葉賀濂)
古寺重修披錦霞,殿堂宏偉信堪嘉。扶疏夏木逢甘露,猶話當年墜雨花。(葉桂燊)
鏡水青山入寺幽,雨花禪妙渡生舟。靜宇成金殿,貧脫人間佛也求。(杜國聲)
萬念俱空仰雨花,禪林不垢現丹霞。閒無俗累時來客,瑞露凝甘好泡茶。(楊 秋)
逸翠珠林透夕暉,雨花寺內溢芳菲。蔥蘢秀色沾甘露,閃出靈光悟契機。(楊忠生)
頻登佛閣棄塵緣,香繞花霏別有天。三世舌根修得到,一甌甘露作仙泉。(楊綺玲)
雨花古寺飛花雨,此日誰來問色空?只盼觀音休吝嗇,頻施甘露潤人龍!(陳公望)
禪林積翠蔚雲霞,聽罷玄經仰雨花。豈用尋根求秘訣,汲來山水泡名茶。(陳繼立)
雨花古寺六重修,寶殿經堂建巨樓。僧歸疑錯認,楹聯法器尚珍留。(陳伯海)
花橋古岸覓花溪,咫尺通衢路轉迷。止水甘泉留舊跡,雨花飄落雁岡西。(吳宗和)
青山鏡水雁岡西,昔日花橋路轉迷。古止慈悲開甘露,八方般若頌菩提。(張 野)
雨花甘露灑長空,祈福禪門眾願同。我自低回聯語下,翩然才氣憶岑公。(張欣明)
楞伽劫後又重修,信仰如今得自由。殿佛莊嚴燈火旺,雨花甘露任君求。(范耀生)
歷劫雨花三百秋,甘泉煮茗願曾酬。重來殿宇敷金碧,鏡水青山可在否?(周冠登)
甘露長滋古寺花,滿園草木盡芳華。三重殿閣香菸裊,化作慈雲蔭萬家。(郭煥文)
寺門掩映小浮崗,止水甘泉未忍忘。解道禪機善闡釋,雨花幾輩宿三桑。(黃志豪)
雨花古寺倚村家,寶殿重光煥物華。梵宇清幽塵不染,晨鐘暮鼓老煙霞。(黃昭麒)
本是人天渺渺期,電光如夢不移時。轉嫌龍象披華錦,枉作好山甘露思。(梁藻城)
浮崗靈氣地鐘祥,水秀山明景異常。遊客觀光禪院過,雨花甘露滿身香。(彭述升)
覺悟群生世未諳,雨花點地曉煙含。甌翻客夢香塵破,古井如泉玉露甘。(彭鈞成)
蘭若雨花,青山碧水添禪韻;蓮台甘露,天上人間有愛心。(區伯璇)
雨過佛門消俗氣;花開禪院散幽香。(鄧子雄)
甘露雨花堪禮佛;宗風天竺有傳人。(葉賀濂)
惠澤同沾,雨花古寺施甘露;文明共建,容桂新風到善門。(麥 六)
禪味自清茶通融草木;雨花從古寺灑向人間。(杜國聲)
桂宇重登,花落花開空渺渺;茶廊對飲,雲來雲去自悠悠。(楊 秋)
古寺溯淵源,毓秀清泉花潤雨;江山留勝跡,飄香寶剎竹搖風。(李 華)
煙靄千重,猶聞佛偈;雨花萬點,不亂禪心。(李五湖)
雨露澤人寰,魚磬鐘聲澄幻覺;花香馨佛殿,梵經法語點迷津。(陳伯海)
天開六月秋,花落空門明佛道;露解三庚暑,月懸妙境淨禪心。(陳繼立)
古剎劫餘存,淨土甘泉沾法雨;故侯書跡在,青山止水證流花。(周冠登)
看雨花,絕無邪念;餐甘露,唯有清香。(柯卓秀)
古寺祥雲,時現雨花知佛境;慈航淨柳,常施甘露澤人寰。(郭銘均)
雨露泡禪階,蘭若清幽塵不染;花軒聯佛殿,妙音圓密法皆空。(黃昭麒)
佛自無言花撲簌;塵終是幻露飄零。(梁藻城)
五蘊圓明,一甌甘露花飛雨;六通朗徹,半篆香菸樹拂雲。(彭鈞成)

平江縣雨花寺

位於 湖南省 岳陽 平江縣黃泥村,平江縣板江鄉政府所在地。從岳陽方向到那兒,向右拐;從南江橋方向到那兒,向左拐。5公里後,就到了雨花寺。
座落在一山楠竹和板栗樹的山腳。土紅的牆。正門一聯: 佛堂依舊 古寺維新
一座關帝廟。牆上、柱子上、掛著的匾牌、張貼的紙張都是讚美關公的詩、聯。神龕前的四根大柱子,一聯: 義昭日月德被楚天義德古今如春雨, 身仰靈堂心誠缽影身心朗潔若梅花。尾字有“雨”有“花”,正是寺名。“春雨”珍貴,“梅花”高貴。春雨,梅花,一在春,一在冬,江南最美的景物。
又一聯: 生蒲州事豫州戰徐州永鎮荊州千古名州有赫, 兄玄德弟翼德擒龐德不降孟德萬年智德無雙
五“州”五“德”,38字,勾勒了關雲長的一生。牆上,詞:深山別有天,草木皆仙。三百餘載築當年。道中將士今何在?一座金蓮。 晨鐘暮鼓邊,驚醒塵緣。高僧無事抱雲眠。何有雨花觀自在?面壁依然。 意境很好,值得仔細品味。好一個“道中將士今何在”!好一個“抱雲眠”!好一個“面壁依然”!
最奇異的是,後堂小門門框掛了用一根天然彎曲的竹子破成兩邊的竹片,呈烏黑色,每個凸起的一面描上一聯:佛祖震天宮萬國九州皆禮拜, 聖主登寶殿五湖四海盡來朝
這一聯也出乾隆庵的正門。據說乾隆下江南兩次到此地尋找出家的生父不遇留下的御筆。字裡行間,確有帝王氣象。
後堂一旁,還有一塊豎著的鐫刻《雨花紀系碑文》的黑色長石,其中說到一僧悟道“見花繽紛如雨”,寺因此得名。又說寺於乾隆十六年辛未歲冬月開始建造。推算了一下,那年即公元1753年,距今257年。
大門前一棵桂花樹,樹幹雖有碗口粗,但看得出是移栽來的。寺廟北牆外兩棵參天柏樹,應該有數百年。正在仰望,突然看到青石鑲的北面側門撰有一聯,甲骨文,辨認不出。向幾個吃飯的女佛徒討教,她們走過來看了看,搖搖頭,叫我問寺前一位跛腿老人。他念道: 雨花天降 湖竹地靈 寥寥八字,點出了寺廟的歷史和地理位置。

採桑鎮雨花寺

位於河南省林州市區正南6公里的採桑鎮狐王洞村南臥虎溝里,辰龍口內,有龜蛇把門,東南巍巍辰龍盤踞,南方天馬山相對;西南狐仙腦,古名猴山,沿至西方有綿延起伏的照壁山,九峰朝天,似青龍活現,溝東有坐南向北的臥虎山,,此乃左伏龍,又伏虎守護,溝水出五峽,溝口風山朝拜,華表相迎·雨花寺歷史悠久,古為縣名寺之一,創建碑載李淳風為寺點址,但碑已失·1991年在達摩涼窟下岸內得一石像,初考為唐代工藝品·寺院內有新出土的兩盤青石碾,依乾隆41年重建碑推測,本寺創建在明朝以前·
寺南天馬山腰達摩涼窟,亦名千佛洞,端午節或六月六日,洞內梵音響、白馬鳴,洞內原有尊金像,解放前已失,西南閣廟凹內原來觀音閣,現未建,南岩下有黃龍洞,洞上天然石龍,洞內有旱天不乾、"三九"天不凍的石盆水,原有井泉,相傳被千人所蓋,今未發現,竹院在寺西南,現未建。 雨花寺重新建於1991年,現中院已竣工,4個殿,主供釋迦摩尼佛,建鐘鐘閣一座,配房三座六間,還開甘露井一口。
1995年,重新建佛殿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9月19日五台山,著名法師遠道而來,參加大典。
下院現已建成一座三層樓殿宇,請來了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於農曆2009年四月十五日諸佛菩薩法會日,請般若寺老法師主持開光大典,又有項城市豫劇團唱戲4天,盛會空前。前來拜佛的人絡繹不絕。

文縣雨花寺

位於貴州省修文縣灑坪鄉蜈蚣橋村。在距蜈蚣橋北面橋頭100米處,有一座明時建,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僧人剖石改建,乾隆四十年(1755年)由僧人昌明補修,嘉慶十一年(1806年)由僧人昌鏡改修的雨花寺。
據當地老人介紹,祖輩給他們講在明初時雨花寺為雨花庵,住的是女尼,奢香夫人從貴陽至大方往返,途中經常住宿雨花庵。後來改建的雨花寺是修文最大的寺廟之一,有前殿、中殿、後殿的三重殿,每重均為五間。當時的雨花寺長約70米,寬約30米,面積二千多平方米。當時是“朝佛者濟濟,游觀者林林”。
走到雨花寺的院中,看到的寺院已經很破舊,留存的是正殿右廂。右廂為三通間,明間寬為3.7米,長6米,兩次間寬3.3米,長6米。正殿柱有柱礎兩個,高0.8米,柱礎直徑0.65米。從破舊的木柱上依稀還可以看到當時的木雕。1992年這裡的觀音殿被村里拆來建國小校,歷史延續到,我們只能從廂房三間、大佛殿遺存的幾個柱礎來象雨花寺當年的巍峨廟貌、規模宏壯、堅固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