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南宋陳與義詩作)

雨晴(南宋陳與義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雨晴》由宋代詩人陳與義於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所作,通過描寫雨過天晴的景象,表現詩人一時欣喜的情感。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人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雨晴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
牆頭語鵲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
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
今宵絕勝誰與共?臥看星河盡意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天缺:雨過雲開,露出一角青天。
②纖云:細雲。此指夏日雨後的高捲雲。
③小灘:喻纖雲。
④語鵲:語鷗:喳喳叫的鳥鵲。
⑤衣:比擬鳥鵲的羽毛。
⑥殘雷:即將消失的低沉的雷聲。
⑦供:提供。穩睡:安穩入睡。
⑧報:回報,報答。
⑨絕勝:非常美妙的情境。
⑩星河:天上的銀河。盡意:盡情。

白話譯文

西南方露出蔚藍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橫臥江上小灘藍天上有一抹微雲。
喜鵲飛立牆頭歡叫羽毛依然澆濕,樓外遠處還不斷傳來殘餘的雷聲。
趁雷雨後的微涼睡個安穩的好覺,趕快吟幾句奇詩回報雨後的新晴。
這么迷人夜晚可惜無人來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盡興臥看銀河直到天明。

創作背景

宣和五年(1123)陳與義擔任了太學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許覺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學,因而心情略有變化,面對夏末秋初,天氣轉晴,驟雨方歇,寫下這首《雨晴》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七律描繪了酷暑雷雨過後的自然景象,抒發了詩人感受雨後新涼的舒暢喜悅的心情。
首聯、頸聯都描繪雨晴的景象,首聯寫天空。“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中“天缺西南”寫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藍,標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藍來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纖雲不動”,寫白雲紋絲不動。“小灘橫”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雲如橫在江面的小灘。這兩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繪實景,後三字都用比喻對實景加以形容,兩個比喻前後照應,使二句之景融為一體,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形象生動逼真,色彩鮮明富於立體感。
領聯“牆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里,詩人的視線,由於鵲叫自然地由仰視轉為平視,描寫由形為主轉聲為主。“猶濕”,即寫出雨後初晴,又表現了鵲的情態活潑可愛。下句,隨“殘雷”的低響,描寫形聲兼顧轉以寫聲為主。“氣未平”三字寫雷聲不甘於立即銷聲匿跡。這一聯,鵲能“語”又有“衣”,雷能“殘”又有“氣”,運用了擬人手法,使詩句富有生氣。清脆的鵲語與低沉的殘雷形成對比,和諧一致,交織成一首雨晴時大自然的交晌曲。
頸聯“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用敘事抒發雨睛的喜悅。雨後微涼引起睡意,雨後新晴牽動詩情,但詩情勝過睡意。“盡取”、“急搜”、“微涼”、“穩睡”、“奇句”、“新晴”這六個帶修飾語的詞,使兩個記事詩句具體可感。“供”字寫自然給人的提供。“報”字寫人對自然的回報,這正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致。
尾聯“今宵絕勝無人共,臥看星河盡意明。”兩句仍敘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臥看星河盡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臥看牽牛織女星”,只是沒有小杜詩句的寂寞感,而是興致盎然。“盡意”二字,不僅描繪星河的明澈,更賦予星河以生命,讓它充分綻放光彩,也采報答雨後的新睛。
通觀全詩,詩人捕捉住雨後初晴自然景況變化的瞬間,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雲、爭喧的鵲鳴、低沉的雷聲,構成了多層次多角度、氣勢恢弘的絢麗景觀。詩中雖未著一個情字,但喜悅之情旱已透過寫景敘事的字裡行間噴涌而出,全詩清麗雄渾,奇趣橫生。

名人點評

清朝詩詞評論家賀裳評曰:陳簡齋詩以趣勝,不知正其著魔處,然俊氣自不可掩。如《雨晴》詩:“牆頭雨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末平。”
現代作家鵬鳴評曰:在陳與義許多抒寫日常生活睛懷的詩篇中,常常可以看到既新穎精巧,又顯得自然清麗的特點。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趙齊平評曰:經歷了北宋滅亡後,陳與義的詩學習杜甫,轉變為風格雄渾沉鬱聲調瀏亮;對仗著重上下句之間氣脈的內在聯繫。《雨晴》是他前期的作品,具有明顯的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的特徵。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宋代文學家,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公元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任太學博士、著作佐郎,後貶為監陳留酒稅。北宋滅亡後,避亂在襄陽、漢陽和湖南一帶。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召為兵部員外郎。公元1131年(紹興元年)任中書舍人,兼掌內制。拜吏部侍郎,後任禮部侍郎。公元1134年任湖州知府,第二年召為給事中,因病告辭後,提舉江州太平觀,不久復任中書舍人。後來又出任翰林學士、知制誥、參知政事,並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出任湖州知府,因病,提舉臨安府洞霄宮。有《簡齋集》三十卷、《無住詞》一卷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