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蕭邦創作鋼琴曲)

《離別》作曲者,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

1810年,蕭邦出生於波蘭;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1849年,蕭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

降A大調練習曲《離別曲》,是一首用於練習旋律的樂曲。離別曲是蕭邦在一八二七年所做的十二首練習曲中的第三首。起初,練習曲並沒有被冠上離別之名,在一次古德曼演奏此曲時,蕭邦突然激動的感念祖國而得離別曲之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離別
  • 外文名:Chopin etudes op.10 no.3
  • 類型:鋼琴練習曲
  • 人物蕭邦
  • 屬性:三號
  • 節拍:2/4拍
音樂介紹,音樂層次,旋律的歌唱性,手指伸張技術,旋律的襯托,結合,

音樂介紹

三號《離別》練習曲曲調極為迷人。據傳蕭邦自己也認為是他最優美的旋律,李斯特曾說:“花上三年時間能寫出這樣的曲調也值得”。樂曲中間有激動的對比部分,據蕭邦的一個學生回憶,當他彈完這首樂曲時,蕭邦抓住他的手說:“啊!我的祖國”!這是作者抒發對祖國離別之情的音樂。全曲結構為A—B—A,A段用抒情優美的旋律勾畫和描述了一幅離別的畫卷,B段用區別於A段的強烈對比來表現內心的激動和思鄉的複雜感情,情感激烈碰撞迸發,最後又回到A段,逐漸平靜,漸行漸遠。
如果想順利和完美的表現一首曲子,那么就要深入分析和著重練習曲子中的技術難點,只有解決好技術問題,才能得心應手,更好的表現音樂。此曲主要技術難點有音樂層次、旋律的歌唱性、手指的伸張及踏板對旋律的襯托。
以下就對此曲的技術進行逐一分析。

音樂層次

本曲為三部曲式,織體為四聲部進行具有復調性,所以對多聲部不同音色和控制就尤為重要。由於鋼琴不像管弦樂隊中的小提琴圓號等通常只需要奏出一個聲部,而有時需要同時奏出幾個聲部並常常需要模擬整個樂隊的效果,因此,要使一首鋼琴樂曲在演奏處理上表現得當,就應該讓各個聲部在整體中形成一定的位置關係。此曲中要想在多層次織體中彈奏出層次分明且富於立體感的多層音色具體方法則有
〈1〉旋律聲部清晰,手指能準確達到音樂所要求的音量級別。
〈2〉根據音響造型,分別給予低音,伴奏聲部以不同於旋律聲部的力度分配。(如此曲開頭A段,要注意旋律聲部和伴奏聲部的力度協調)
〈3〉注意伴奏聲部中的復調因素,對隱伏旋律要與主旋律形成音色明暗對比。(如53-59小節左手低音3連音的隱伏旋律)。
一首樂曲的各個聲部以恰當的層次,突出主要的聲部而把那些只是臨時出現的次要因素放到從屬位置,此曲中所遇到的此類難題有更普遍的意義,正確分辨手部肌肉的兩個明顯不同的部分:每個部分負責不同強度的音。對這種多聲部技術的練習務必要遵循一條明確的原則:即手的分量應當側重於彈奏主要旋律部分的手指上,而彈奏次要部分的手指則應當放鬆和保持柔軟。開始彈這首練習曲之前可先通過一些輔助練習增強各個手指的獨立性,如哈農第一條等,還可以分聲部聯繫,把主要聲部部分反覆訓練,不斷增強弱指的支撐,對突出主要層次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旋律的歌唱性

旋律的歌唱性是鋼琴演奏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如何演奏出圓潤,連貫的歌唱性聲音是學琴者的主要目標。所謂鋼琴歌唱性,是指由每個圓潤的持續音相互連線而成具有明確感情傾向性的樂句。音樂其實等於歌唱,演奏中往往很難做到歌唱性的彈奏,鋼琴畢竟不象小提琴,鋼琴是要用手指來敲擊鍵盤發出聲音,這就需要通過手指手腕甚至手臂之間合理動作搭配,從而構架合理樂句。
蕭邦作品抒情性旋律演奏需要多方面的技能,比如說旋律的句法,要準確尋找句逗,正確劃分段落。
旋律連奏的觸鍵方法
主要聲部旋律的歌唱性在此曲中非常重要,要歌唱性的彈奏此曲必須注意對觸鍵的控制。在整個鋼琴演奏史上曾出現過多種類型的觸鍵方式,但是現代鋼琴家所運用的主要有四種:指力觸鍵,手力觸鍵,臂重觸鍵,全臂觸鍵。這四種方式是按照手,手臂和肩部肌肉在彈奏過程中向指尖傳遞力量的不同方式來區分的。無論採用哪種觸鍵方式都應注意手指的姿勢,當手指略微超前伸展時較適宜發出“歌唱性”旋律所要求的音色,同時也受到全臂觸鍵的極好控制。可以說,蕭邦作品中迷人的旋律惟有在手指伸展和全臂觸鍵結合在一起時才能表現的最為充分。要解決連奏這一問題,如此曲開頭legato用這一技術來詮釋作者深沉的情感,在彈奏中就需要手臂和手指的協調。用手臂控制手指突出旋律以表現用手臂控制手指突出旋律的歌唱性。在演奏legato的抒情樂段時應多用手指指面觸鍵,觸鍵要深,觸鍵速度慢而均勻,手指要有充分準備,指觸的方向可用不同的角度觸鍵,以發掘音樂中需要的各種音色層次來,除此之外還需要內心的歌唱,鋼琴家殷承宗曾說過:“鋼琴歌唱性從來就不是問題,因為觸鍵的同時我的心裡在吟唱”。這就說明內心歌唱旋律線條對表現旋律歌唱的重要性。這樣才能達到作者對此旋律所要求的寬廣悠長,優美如歌的特有韻味。到了重現部分出現legatissimo極連奏,這表示每個音都與下一個音有瞬刻的混合。在蕭邦的作品中,那些綿綿不盡的旋律線條多用極連奏的方式來彈奏,這種奏法更能表現出作品深沉的內在情緒。總體上講,由於蕭邦抒情性旋律“聲樂性”的特點,鋼琴演奏不能只限於手指彈奏的演奏方法,而要求演奏者從手指到大臂始終保持一種‘通感’,即手,手腕與手臂的放鬆協調。
強弱的起伏變化
強弱起伏的變化是情緒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強弱的變化不僅要注意每個樂句的變化起伏,更要注意整個曲子全局的情緒變化,在這首曲子中,作者的情緒多變,先開始是回憶,用優美的田園牧歌一般的音樂勾勒出故鄉美好的景色。此時的強弱起伏對比就不明顯比較平穩。慢慢地,作者想到家園的戰亂,朋友家人的離散,情緒變的激動,強弱對比明顯起來。B段中情緒到達最高點,通過不斷的漸強、轉調來表達此種情緒。最後54小節與前面情緒形成對比,用P和sf的力度變化來表現作者哀怨,絕望的心理,回到A段,內心逐漸平靜,漸漸消逝。只有把握好整個曲子的情緒,注重‘起點—發展—高潮—起點’的樂句闡釋過程,歌唱性會更好的體現。

手指伸張技術

音樂進入B段作者情緒逐漸激動音樂有了較大起伏,此時強弱對比更為強烈,從21小節開始,peco piu animato提示音樂生動起來,象波浪起伏不定,像是作者內心的暗涌,用2指 5指彈奏六度對手小的同學相對困難,可適當調整手腕,多用轉手腕的方法彈奏。由於伸張會使手部及手腕肌肉有緊張感,這種緊張感應控制在合理範圍中,過分的繃緊只能使手腕的活動越來越困難。32小節開頭的一個重音符號像聲嘆息,貫穿這個樂句,2個為一組的十六分音符用“落滾”的方法來彈奏,此處也要注意右手上聲部旋律的突出,這也是雙音技術中需要注意的,不僅要把雙音彈奏整齊,更要突出旋律音,此處是作者感情的一個升華點,不僅要解決技術上的問題更要注重要把旋律歌唱性貫穿始終,此段音斷意連,氣息寬廣,一氣呵成。伸張主要靠手腕的放鬆,以及臂重的恰當運用。連線第一個音套用手腕下落,靠手臂重量來彈奏,藉助上臂動作產生的慣性,手指貼著鍵盤這時第二個音手腕向上帶起,手腕向上時將手臂中的力量傳遞到鍵盤,這時兩個音的彈奏過程應當連貫與流暢。此曲的46-53小節是對伸張技術很好的一個針對練習,彈奏這一段的時候肩部要完全放鬆用臂重來完成一次次的漸強,用轉手腕的方法來獲得準確的音響效果,突出右手小指的旋律音,這一段對於手小的同學有很大幫助,可以堅持每天作為伸張的技術訓練。

旋律的襯托

踏板的運用對於一首樂曲非常重要,一種比較常見的用法是在所要保持的那個音或和弦剛發出聲音後的一刻踩下踏板,遵守這條原則,就可以避免聲音的混濁。
  1. 長踏板:蕭邦的長踏板把基礎織體中,相隔很寬的和弦音連起來,使音響豐滿,色彩感很強,有時把不協調或不諧和的和弦外音甚至兩個不同的和弦用長踏板複合在一起使上方泛音飽滿宏亮,用諧和或不諧和的和聲音響烘托旋律,這是蕭邦踏板獨到之處。
  2. 旋律踏板(也稱“切分踏板”或“音後踏板”)當旋律在中低音曲徘徊,難以從同在中低音區律動的多聲部伴奏織體中凸現出來時,作者就要求以每個旋律音為單位,頻繁更換踏板。以整個樂句為單位或以和弦變換為界限更換踏板(比如說此曲中開頭A段的旋律),這樣就會使旋律線條更加清晰豐滿,優美動人。

結合

技術是為音樂(表現、處理)服務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當一首曲子技術上的問題解決後,更重要的就是音樂處理了,對於整首曲子音樂上的理解,怎樣很好的技術與藝術合二為一為音樂服務。首先就要理解整個練習曲的音樂。要體會作者的創作心境及背景。此曲開頭A段有著純樸的和聲音型如遠方故鄉的風笛,這也是此曲中的主題音調,這旋律像一首悠緩的歌,就像一個人柔美的唱著對故鄉美好的嚮往懷念。作者用四聲部來表現似乎更能表達這深沉的情緒,在此段中有stretto,riten的標記,可以適當的加速,放慢,利用速度及力度的變化更好的表現這一歌唱性的旋律。進入B段後,情緒開始變化,想到家園被戰亂破壞,親人朋友流離失所。悲痛和憤怒就從內心迸出,通過一系列較難的技術,力度和和弦的轉換營造出充滿不安的情緒,把樂曲引向焦慮,激動,最後情感迸發。利用踏板的渲染和雙音遠跳準確穩定來烘托情之以至。到了重現部情緒哀愁絕望,最後用極連奏回到雋永的悲歌音調之中。表現作者綿綿的思鄉之情,結尾在嘆息般下行旋律中不斷模進。出現富有特徵的降六級和聲大調,進一步加深了樂曲哀婉惆悵的情緒。要想更好的表現曲子的內涵,了解曲子的布局很重要,一般情況下樂句中力度起伏僅是全曲力度漲落過程中的一個局部過程,此曲內容豐富,作者感情極為複雜對此曲的處理不僅要安排好局部旋律力度起伏,音色明暗變化,樂句起止等,更重要的是從音樂的整體出發,根據作者內心要表達的情緒來安排力度和音色的等等變化。
離別練習曲的分析使整個曲子的結構和內容更加清晰,可以更多的體會和了解音樂和技巧上的問題,這對以後的學習會更有幫助。蕭邦離別練習曲的意蘊深厚,技術訓練針對性強,無論是在單獨的訓練技術上還是在音樂表現上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所以這對每個學習鋼琴的學生都是經典必學之作,經過努力的學習不斷的積累而一步步攀登達到蕭邦鋼琴藝術的新的境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