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店

雞毛店

舊時最簡陋的小店,因為沒有被褥,墊雞毛取暖,所以叫雞毛店。在《現代漢語大詞典》中有如下解釋:

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鋪面賣茶的一家雞毛店里,我從容不迫地走了進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毛店
  • 外文名:chicken feather shop
概念,位置情況,陳設情況,作品記載,

概念

在生活條件比較落後的舊時代,嚴冬一到,窮人們便經常為取暖避寒發愁。一般人家尚有幾間破屋陋室擋擋風寒,而那些無家可歸的城市裡的流浪者們,處境就更為悲慘。為了不被凍死街頭,他們需要尋找暫時的棲居之地。而那些價格低廉、條件極差的“雞毛店”,便成了他們理想的“天堂”。

位置情況

雞毛店又稱“雞毛房”、“火房子”,顧名思義,就是用雞毛來取暖的旅店。早先這種小店是養雞戶開的,他們在自家院內養了許多雞,賣蛋之外,還可將雞身上掉下來的羽毛墊在店內,給住店的窮人當被褥。後來,這樣的小店生意紅火,供不應求,便在許多城市推廣開來,成為獨立經營的旅店。我省濟南青島等許多城鎮,過去都有這樣的雞毛店。

陳設情況

雞毛店一般不大,陳設極為簡陋:無床、無椅、無桌、無被褥,只有一地雞毛。住客來到店裡,交給店主幾文錢,店主就撮給他一簸箕雞毛。住客睡覺時把雞毛鋪在地上,蜷縮在上面睡覺。也有的預先在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雞毛,住店的窮人交上錢,便脫光衣服,一頭扎進雞毛堆中,在雞毛的掩埋中酣睡。還有講究一些的,地上鋪一層雞毛,上面吊一個四方的大雞毛蓋子。待住店的窮人“滿員”,脫光衣服一個挨一個地躺下後,大雞毛蓋子便慢慢放下來,跟地上的雞毛合攏,那些沙丁魚罐頭似的擠在雞毛里的窮漢們便可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覺,還美其名曰“雞毛小店賽天堂,鋪天蓋地也平常”。

作品記載

雞毛店內擁擠不堪,空氣污濁,衛生條件極差。即使如此,不交上現錢也會被店主強行趕出門去。民國初年寫實小說家劉雲若在《湖海香盟》一書中,就曾對雞毛店內的情景作過生動描述:“……房內橫倒豎臥,約有十餘個人,有的伏身而睡,有的把身體埋在雞毛底下,只露一個頭兒;最妙的是每有人移動,雞毛便飛舞起來。一個側身面壁睡的,口中所噴的氣,把雞毛吹得來回亂滾……有個爛腿乞丐,向他(店主)央告說,身上只有七個銅元,今日暫欠,明日補還。那店主也不作聲,提起他便向門外擲去。但那乞丐還未出籬門,他又趕過去抓回來,用燈照著身上,見乞丐腿上瘡口破爛的地方甚大,膿血漫滴,都沾滿了雞毛,就罵道:‘你白歇了會兒,還想帶點東西走啊?’那乞丐說並非成心沾的,店主就用手猛向他腿上一捋,把雞毛完全抓下,連膿帶血地擲入房內,那乞丐疼得亂叫,店主也不理他……”
還有一首《竹枝詞》,更為生動地寫出了無家可歸的乞丐夜宿雞毛店的慘景:
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黃昏萬語乞三錢,雞毛房中買一眠。牛宮豕柵略相似,禾稈黍秸誰與致?雞毛作茵厚鋪地,還用雞毛織成被。縱橫枕藉鼾齁滿,穢氣熏天人氣暖。安神同夢比閨房,挾纊帷氈過燠館。腹背生羽不可翱,向風脫落肌粟高。天明出街寒蟲號,自恨不如雞有毛。吁嗟乎!今夜三錢乞不得,明日官來布恩德,柳木棺中長寢息!
雞毛店內的住客也極為複雜。常來店內住宿的,有來自社會底層的各色人物,如乞丐、轎夫戲子吹鼓手、拉洋車的、趕馬車的、收廢品的等等。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悲苦、不同的辛酸……小店因他們而豐富,成了社會底層勞苦者的生活縮影,也蘊含著豐富的創作素材。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禺當年就曾不避髒亂風險,多次深入到這樣的雞毛店中,結交了乞丐等各類下層人物,蒐集了大量創作素材,從而創作出《日出》等傳之久遠的著名話劇,演繹了一段膾炙人口的文壇佳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