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尾酒會效應

雞尾酒會效應

雞尾酒會效應(英語:cocktail party effect)是指人的一種聽力選擇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人的談話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對話或噪音。該效應揭示了人類聽覺系統中令人驚奇的能力,即我們可以在噪聲中談話。

雞尾酒會現象是圖形-背景現象的聽覺版本。這裡的“圖形”是我們所注意或引起我們注意的聲音,“背景”是其他的聲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尾酒會效應
  • 外文名:cocktail party effect
  • 基本釋義:人的一種聽力選擇能力
  • 歸屬學科:認知心理學
背景,原理,聽覺注意原理,聲學原理,套用,廣告中的套用,教學中的套用,軍事上的套用,兩種實例現象,與注意的關係,涉及心理學模型,過濾器模型,衰減模型,容量分配模型,

背景

在嘈雜的室內環境中,比如在雞尾酒會中,同時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聲源:多個人同時說話的聲音、餐具的碰撞聲、音樂聲以及這些聲音經牆壁和室內的物體反射所產生的反射聲等。在聲波的傳遞過程中,不同聲源所發出的聲波之間(不同人說話的聲音以及其他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以及直達聲和反射聲之間會在傳播介質(通常是空氣)中相疊加而 形成複雜的混合聲波。因此,在到達聽者外耳道的混合聲波中已經不存在獨立的與各個聲源相對應的聲波了。然而,在這種聲學環境下,聽者卻能夠在相當的程度上聽懂所注意的目標語句。聽者是如何從所接收到的混合聲波中分離出不同說話人的言語信號進而聽懂目標語句的呢?這就是Cherry在1953年所提出的著名的“雞尾酒會”問題(Cherry, 1953)。
自Cherry提出“雞尾酒會”問題半個多世紀以來,大量的科學家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甚至試圖製造一個計算機言語識別的智慧型系統使其具有在嘈雜環境中識別目標語句的功能。但到2017年,“雞尾酒會”問題還沒有得到滿意的解答。

原理

聽覺注意原理

這是因為當人的聽覺注意集中於某一事物時,意識會將一些無關的聲音刺激排除在外,而無意識卻在始終監察著外界的刺激,一旦有一些與自己有關的特殊刺激,就能立即引起注意。該效應實際上是聽覺系統的一種適應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大腦對聲音都進行了某種程度的判斷,然後才決定聽或不聽。

聲學原理

“雞尾酒會效應”在聲學中是指人耳的掩蔽效應。在雞尾酒會嘈雜的人群中,兩人可以順利交談,儘管周圍噪聲很大,但兩人耳中聽到的是對方的說話聲,你們似乎聽不到談話內容以外的各種噪音。因為你們已經把各自的關注重點(這就是注意的選擇性)放在談話主題上了。
掩蔽效應指人的耳朵只對最明顯的聲音反應敏感,而對於不敏感的聲音,反應則較不為敏感。例如在聲音的整個頻率譜中,如果某一個頻率段的聲音比較強,則人就對其它頻率段的聲音不敏感了。套用此原理,人們發明了mp3等壓縮的數字音樂格式,在這些格式的檔案里,只突出記錄了人耳朵較為敏感的中頻段聲音,而對於較高和較低的頻率的聲音則簡略記錄,從而大大壓縮了所需的存儲空間。在人們欣賞音樂時,如果設備對高頻回響得比較好,則會使人感到低頻回響不好,反之亦然。 

套用

廣告中的套用

簡而言之,研究廣告中的“雞尾酒效應”就是研究運用什麼樣的手段 ,使得一個廣告在眾多廣告或繁雜的環境中脫穎而出,被觀眾注意到。

教學中的套用

雞尾酒會效應和遮蔽效應詮釋了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原理,使我們對於注意有了更為深層次的認識,同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注意的原理能夠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對於學生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運動興趣的激發和內部動機的把握 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義。


軍事上的套用

從以上對雞尾酒會的解釋可以看出,軍事偵察也同樣可以模仿這種人類特有的效應,實現信息的提取。首先,軍事偵察的目的是從複雜的電磁環境 中,發現並跟蹤感興趣的信號,如敵方電台的電磁信號等。軍事偵察所實現的目的與人的雙耳聽覺系統相似, 即從複雜的背景環境中提取有用的信號;而且, 軍事偵察同樣需要確定目標的方位、內容、特徵等。

兩種實例現象

1、當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某個聲音上,或當我們的聽覺器官突然受到某個刺激的時候。舉例來說,當我們和朋友在一個雞尾酒會或某個喧鬧場所談話時,儘管周邊的噪音很大,我們還是可以聽到朋友說的內容。
2、在遠處突然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時,我們會馬上注意到。又比如,在周圍交談的語言都不是我們的母語時,我們可以注意到較遠處以母語說出的話語。我們所注意的聲源所發的音量,感覺上會是其他同音量的聲源的三倍。將不同的對話用麥克風錄下來相比較,就可以發現很大的差別。

與注意的關係

這一法則無時無刻不在控制著我們的注意。我們注意的似乎都是對我們重要的事物,而不去注意那些不重要的事物,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婦女懷孕之後開始注意其他懷孕的婦女,而在此前所有的孕婦對她都沒有吸引力。我們做夢之後,往往只記得那些有可能成為現實的夢境,其他的夢境就會很快忘卻。911事件之後,經常有人說在這裡或那裡看到了“11”這一數字,似乎它是突然間從沮喪物化出來的數字。其實這些“11”數字在那裡一個也沒有變,改變了的只是對它的看法,或者用福爾摩斯的話說,變化了的是我們觀察到的,過去只是被動地看到了。
無所不在的大量信息每天都在紛擾和影響著我們的注意力,因而造成大腦緊張。在找到如何讓這種緊張壓力減到最低程度的辦法之前,理解我們注意力的工作方式是很有脾益的。
注意力是一種生存機制。如果沒有它,我們早就在知覺和信息的洪流猛浪中溺水而死了。
刺耳的噪聲和敏銳的知覺會抓住我們的注意力,強行進入我們的意識之中,這是很有意義的。我們的感覺總是保持警覺狀態,儘管我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果沒有別的作用,這就是我們生存機制的一部分,憑藉這一機制,當一隻猛虎藏在樹叢後伺機撲向我們的時候,人體機能會確保我們敏銳地感覺到這種危險。不過,說來也怪,一些微妙得多的信號經常也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在一個人聲嘈雜的雞尾酒會中,穿過所有的噪音,突然聽到有人在說你的名字,哪怕在這之前,你壓根兒就沒聽見說話人說的一個字。有過這種經歷吧?這就叫做“雞尾酒會效應”,這是早在1953年就已創造出來的一個術語,這種效應可是跟醉酒反應一點兒關係都沒有,起碼在這裡是如此。
雞尾酒會效應為有關注意力的一個最為奇妙的事實真相貼上了標籤:在任何特定時刻,你的大腦中暫存的內容比你實際意識到的內容多出很多。然而,大腦注意到什麼,並不意味著你就明確意識到什麼。

涉及心理學模型

過濾器模型

“過濾器模型”是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德本特(D.E.Broadbent)提出。他認為,來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感覺通道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高級中樞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對外界大量的信息需要進行過濾和調節。過濾按照“全或”的原則,只允許一條通道上的信息經過並進行加工,其餘通道則全部關閉。

衰減模型

衰減模型”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特瑞斯曼(Treisman)提出。她認為過濾器並不是按照“全或無”的原則工作的,信息在通路上並不完全被阻斷,而只是被減弱,其中重要的信息可以得到高級的加工並反映到意識中。雙耳聽音實驗發現,被試能覺察出追隨耳中87%的詞以及非追隨耳中8%的詞。這表明,被試可以同時注意兩個通道的信息,但信息有不同程度的衰減。人們傾向於把上述兩個模型合併,稱為過濾器—衰減模型。

容量分配模型

“容量分配模型”是由心理學家卡里曼(Kahneman)提出。他把注意看成資源和容量,而這種資源和容量是有限的。這些資源可以靈活地分配去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甚至同時做多件事情,但完成任務的前提是所要求的資源和容量不超過所能提供的資源和容量。例如,在無人的高速公路上,熟練的汽車司機可以一邊開車,一邊和車內的人說話。他之所以能夠同時進行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活動,是因為這些活動所要求的注意容量沒有超出他所能提供的容量。若在行人擁擠的街道上開車,大量的視覺和聽覺刺激占用了他的注意容量,他也就不能再與同伴聊天了。
外部世界紛繁複雜,隨時都有大量的刺激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但是人的感覺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又是有限的,因此人就要有選擇地接受外界刺激,使人能夠對這些刺激進行精細的加工。人的意識的這種屬性就是注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