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場村委會

距 羊場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市38公里。東鄰大松樹,南鄰普瓦,西鄰清水,北鄰鎮興。轄上村、下村、草花村、窯上村等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648戶,有鄉村人口5820人,其中農業人口5820人,勞動力410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25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雞場村委會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宣威市羊場鎮
  • 地理位置: 地處羊場鎮南邊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文地理,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4.62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氣溫 13.5 ℃,年降水量 9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9479.47 畝,人均耕地 1.66 畝,林地21645.7 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8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3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和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479.47畝(其中:田563.6畝,地8915.87畝),人均耕地1.66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1645.7 畝,水面面積261.3 畝;草地 366.5畝;荒山荒地242.7 畝,其他面積4934.6 畝。有石灰石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 1382 戶通自來水,有 70 戶飲用井水,承采夜有20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2.49 %)。有1673戶通電,有 141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49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2.61 %、100 %和84.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260戶(分別占總數的88.7%和11.3%)。
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2輛,拖拉機19輛,機車39輛。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94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50 戶;建有小水窖 10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60 戶。全村所有自然村已做到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和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汗捉嬸乃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和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116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22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51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50萬元,占總收入的14.2%;畜牧業府辯收入 1043萬元,占總收入的26.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7520 頭,肉牛 80 頭,肉羊 520 頭);林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0.6%;第二、三產業收入2090萬元,占總收入的 53.9%;農民人均純收入3734元,農民收入以養殖業和二三產業為主。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26人(占勞動力的36%),在省內務工790人,到省外務工73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農產品主要銷售往市內及本鎮。
種植業主茅鴉料應要以優質玉米(宣黃單2號、4號、會單4號)種植面積3500畝,畝產420公斤,畝產值600元;脫毒薯主要種植以威芋3號、會2號為主,種植面積2500畝,畝產量1800公充仔坑斤,畝產值720元;白菜、青菜、蔥蒜等種植500畝,利用集鎮村委會的優勢,增加農產品的市場、商品轉凳捆歸化率。
養殖業以生豬養殖、商品羊養殖為主,並配套熟改生喂,品種改良等新法飼養技術,縮短養殖期,增加出欄數,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全村共養殖生豬1萬頭,年出欄6000頭,其中飼養母豬300頭;養羊420隻,養牛600頭。
第三產業主要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務工經濟為主。靠近集鎮區,分布著一些小型鐵器加工廠,耐火材料廠,蜂窩煤廠,焦化廠和一些小型建築隊。這些小型企業在地方勞務經濟的發展上,取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幾年,外出務工的人員逐漸增多,有到曲靖、昆明的,有到上海、深圳的。給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648戶,共鄉村人口5820人,其中男性2881人,女性2937人。其中農業人口5820 人,勞動力280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4936人,彝族258人,其他民族624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8人,占人口總數的0.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720人,參合率98.3%;享受低保12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3 所,校舍建築面積 31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49 人,在校學生684人,距離鎮一中2公里、鎮二中1.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辨仔喇育在校學生1241人,其中小學生684人,中學生557人。

人文地理

雞場村委會屬集鎮所在地,是羊場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四通八達,基礎設施建設較好,民風純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較深,自然資源豐富.有上百年的參天古樹,有環境清幽、香火不斷的觀音寺,有長年奔騰不息的二廠大河,有自然天成、頗具觀賞價值的天然溶洞,有民族風情濃郁的上村彝族火把節。這裡風光秀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居家生活的好地方,是商家投資辦廠的熱土。
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40萬元。建有老年活動中心1個,公園1個。現在下村村間道路基本硬化,水、電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環境優美的村中漁塘給村莊增加了不少情趣。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產業結構較單一,農民增收困難。特別是較偏遠的山區9個自然村,傳統種植業所占的收入比例較大,基礎設施發展滯後,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比較艱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壯大集體經濟,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擴寬農民增收渠道。爭取10年13個自然村村內道路58公里基本硬化,5年內電改結束,靠近集鎮的四個自然村(下村、上村、草花村、窯上村),依託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優勢,重點發展務工經濟、商務經濟,增加農產品的市場、商品轉化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重點扶持、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其他較為偏遠的9個自然村重點利用荒山荒地發展經濟林果種植和引進優良品種發展養殖業,生豬養殖重點引進大約克等出欄快、易飼養的優良品種,商品羊養殖重點引進會澤黑山羊、波爾多羊兩個品種為主,降低養殖成本、增加養殖效益。同時加大勞動力技能培訓,培養“懂文化、有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總之,多渠道,多領域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業發展,加快農村的發展步伐。
養殖業以生豬養殖、商品羊養殖為主,並配套熟改生喂,品種改良等新法飼養技術,縮短養殖期,增加出欄數,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全村共養殖生豬1萬頭,年出欄6000頭,其中飼養母豬300頭;養羊420隻,養牛600頭。
第三產業主要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務工經濟為主。靠近集鎮區,分布著一些小型鐵器加工廠,耐火材料廠,蜂窩煤廠,焦化廠和一些小型建築隊。這些小型企業在地方勞務經濟的發展上,取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幾年,外出務工的人員逐漸增多,有到曲靖、昆明的,有到上海、深圳的。給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648戶,共鄉村人口5820人,其中男性2881人,女性2937人。其中農業人口5820 人,勞動力280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4936人,彝族258人,其他民族624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8人,占人口總數的0.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720人,參合率98.3%;享受低保12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3 所,校舍建築面積 31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49 人,在校學生684人,距離鎮一中2公里、鎮二中1.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41人,其中小學生684人,中學生557人。

人文地理

雞場村委會屬集鎮所在地,是羊場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四通八達,基礎設施建設較好,民風純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較深,自然資源豐富.有上百年的參天古樹,有環境清幽、香火不斷的觀音寺,有長年奔騰不息的二廠大河,有自然天成、頗具觀賞價值的天然溶洞,有民族風情濃郁的上村彝族火把節。這裡風光秀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居家生活的好地方,是商家投資辦廠的熱土。
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40萬元。建有老年活動中心1個,公園1個。現在下村村間道路基本硬化,水、電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環境優美的村中漁塘給村莊增加了不少情趣。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產業結構較單一,農民增收困難。特別是較偏遠的山區9個自然村,傳統種植業所占的收入比例較大,基礎設施發展滯後,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比較艱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壯大集體經濟,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擴寬農民增收渠道。爭取10年13個自然村村內道路58公里基本硬化,5年內電改結束,靠近集鎮的四個自然村(下村、上村、草花村、窯上村),依託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優勢,重點發展務工經濟、商務經濟,增加農產品的市場、商品轉化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重點扶持、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其他較為偏遠的9個自然村重點利用荒山荒地發展經濟林果種植和引進優良品種發展養殖業,生豬養殖重點引進大約克等出欄快、易飼養的優良品種,商品羊養殖重點引進會澤黑山羊、波爾多羊兩個品種為主,降低養殖成本、增加養殖效益。同時加大勞動力技能培訓,培養“懂文化、有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總之,多渠道,多領域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業發展,加快農村的發展步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