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風景名勝區

雙龍風景名勝區

雙龍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省中部的金華市城北15公里的金華北山西南山麓,東系大佛寺,西銜六洞山,北起金華北山的山脊線,南向以尖峰山為標誌,區域規劃面積為79.73平方公里。它是一處以地下懸河、岩溶奇觀、赤松祖庭為特色,以觀光度假、康體休閒、海外朝聖為主要功能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基本介紹

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景區氣候,自然資源,主要景點,人文歷史,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景區屬低山丘陵地貌,海拔大多五六百米,主峰1312米。地勢自北向南傾斜, 中部分布著長達25千米的帶狀石灰岩層,鬼斧神工般地塑造了50多個溶洞和多條地 下河,一個地下湖,自古即有“五湖十景”之稱,尤以雙龍、冰壺、朝真三洞最著 名,新發現的仙瀑洞內懸瀑落差達73米,又添新紀錄。
景區內諸峰透迄,勢如游龍。自古被推頌為“奇偉峻拔,岩穴奮踞,風雲凝互, ”氣勢磅磚,上通鬥牛之輝,下接羅浮之脈。”加之眾多的山塘、溪泉和水庫似珍 珠般點綴其中,湖光山色分外迷人。

景區氣候

景區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中,雨量豐富,雨熱同步。 由於地形的複雜變化,山體海拔高差較大,氣溫垂直變化明顯。景區內盛夏的平均 氣溫比山下低4一8℃,空氣中水汽常年呈過飽和狀態,山間雲霧縹緲,常現雲山霧 海奇觀,是名副其實的清涼世界,避暑勝地。每年吸引著大批本地及滬、杭的遊客 來此避暑、休閒、度假。
雙龍風景區美景雙龍風景區美景

自然資源

良好的氣候條件使得景區內有較豐富的動植物。現景區內森林覆蓋率為80%以 上,多為次生植被,主要是以針闊葉混交林為主,間以松、杉為主的針葉林和灌叢 草坡,並有一定的果園、竹林和茶園。據調查,這裡分布的種子植物有133科,390 屬,共577種之多,還分布著何首烏、杜仲等藥用植物。

主要景點

雙龍風景區在1985年經浙江省政府批准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1月經國務院 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80年代初成立景區行政管理機構一一一雙龍風景名勝 區管理處,1991年撤處成立雙龍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二級局),1996年撤局成立金 華市雙龍風景旅遊區管理委員會(正縣級)。
景區內現有賓館、飯店30多家,服務攤點70多處,床位1188個,能滿足現階段 各類遊客的不同消費需求,近年來,景區內的道路交通、通訊、供電、供水、環衛 等基礎設施都有了較大改善。
雙龍風景區素以林海莽原、奇異洞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現已查明全區共有各類景點151 處,其中自然景點134處,人文景觀17處。自然景點包括有觀賞遊覽價值的溶洞10餘處,山峰景觀 18處,岩石景觀(溶洞和造型地貌)57處,植物景觀18處,水體景觀23處,天象景觀4處,動物景 觀2處。最為有名的自然景觀是分別以“臥舟”、“觀瀑”、“賞石”、“探險”四種特殊遊覽方 式揚名於世的雙龍洞冰壺洞朝真洞仙瀑洞,並有奇趣盎然的桃源洞

人文歷史

金華山是歷史上有名的道教名山,早在宋代即有“天下名山”之譽。宋元右六年(公元1091 年)婺州太守北山祈雨,使之一時名聲大振。雙龍、冰壺、朝真三洞合為道教第三十六洞天,它 與歷史上的赤松宮一起被譽為“洞天福地”。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以洞天福地重建的赤松 宮,因為其宏大規模而被譽為“江南道觀之冠”。漢第三十代張天師、東晉赤松子、安期生、黃 (皇)初平兄弟、徐公、葛洪、路光、趙元清、元代趙緣福、葉審思、明代普仁等道教名流都曾 遊歷或修煉於此。尤其是現今聞名於港、澳、台、北美、東南亞一帶的僑仙黃大仙,就是在金華 山修煉成仙的。在香港嗇色園黃大仙廟主殿前牌坊就刻有“金華分跡”字樣及有關“叱石成羊” 傳說的雕刻。作為黃大仙的真源和祖庭,金華山是獨一無二的,它在海內外別具一番神緣、鄉緣 和商緣。景區內現有黃大仙祖宮、金華觀等景觀,並有關黃大仙傳說的臥羊山、叱石成羊、白馬 騰空、撞石成仙等多處景點。
雙龍更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文化遺產博大豐厚。雙龍的洞景開發已有1600多年歷史, 東晉以來雙龍風景名勝就為世人所鐘情和簇擁,唐宋明清幾度輝煌,歷代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僅 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東坡、李清照等歷代名人佳作就有2000餘篇。大旅行家徐霞客寫下了 4000多字的遊記。現代文學家、詩人郁達夫、葉聖陶、郭沫若、艾青等都為雙龍寫就了膾炙人口 的名作。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李先念、彭真、嚴濟慈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 在此留下足跡。現景區內有毛澤東視察雙龍水電站紀念館等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