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峪村

雙龍峪村

雙龍峪村隸屬鋼城區里辛街道,位於街道駐地東北6公里處,距萊城25公里。東有黃崖村,西鄰雙口峪村,北與黃金籃村隔河相望,南與石頭灣村山水相連。全村現有553戶,1708口人,耕地面積2024.2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龍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人口:1708
  • 耕地面積:2024.2畝
簡介,人文自然,人物事件,特色展台,

簡介

東有黃崖村,西鄰雙口峪村,北與黃金籃村隔河相望,南與石頭灣村山水相連。全村現有553戶,1708口人,耕地面積2024.2畝。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 雙龍峪村建村五六百年來,歷經世事滄桑。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雙龍峪揭開了新篇章。1950年底村政權成立,下設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當時有五六十戶人家,社長為劉思慶。1955年村民按“地四勞六”分糧;1957年成立高級社,實行“按工分配”;1958年隸屬顏莊人民公社鄭王莊管區,與黃崖村合併為一個單位;1979年開始分田到戶,實行“人勞各半”,人均半畝水澆田,三分旱田;1982年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產量逐年增加。
雙龍峪村村民均為漢族,以劉姓居民最多,其次為尚姓,另有李、朱、趙、池、秦、楊、苗、張八姓。歷史上曾有安姓、王姓居民在此居住,但由於人丁不盛香火已斷,只有“安家林”、“王家林”等墓地尚存。現在,雙龍峪十姓居民和睦相處,齊心協力建設著美好的家園。
雙龍峪村地勢低洼,東、南方向為山,西、北方向為嶺,一條平坦的柏油路從村西南方向延伸,聯通著外面的世界。特殊的環境,為該村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但由於兩條主要河流為季節河,一年中枯水期較長,而夏季河水又白白流失。1962年,雙龍峪村人開始在村黃土嶺上挖水渠,該水渠由東往西,綿延七華里,將村南的河水引進了莊稼地。
1964年,顏莊人民公社在黃崖村西、雙龍峪村東,開始興建黃崖水庫。隨之又建渡槽一座。興建時,政府及各大隊都給予大力支持,雙龍峪村人更是一馬當先,積極投入水庫修建。一座儲水200多萬立方米的水庫,於1965年竣工。從此,雙龍峪村南1000多畝旱田變成了水澆田。1976年又興修了桃行水庫,因此不管天氣多么乾旱,雙龍峪村的糧食也不會減產。由於水渠長年失修,滲水嚴重,2002年6月.由萊蕪市政府王玉革率領的扶貧工作組,投資10餘萬元為雙龍峪村鋪設了1公里長的輸水管道,杜絕了滲漏,提高了灌溉速度和效率。自新中國成立至今,特別是六七十年代,雙龍峪村人以愚公移山的豪情,先後修建了桃行水庫、馬蹄溝水庫及各類塘壩十幾座。
1978年雙龍峪村人在東北山坡上開挖了一條水渠,他們打眼放炮,開山鑿石,硬是開出了一條1.5公里的水渠,與此同時,駕設引水橋一座,取名“青年橋”,矗立於山谷之中,既能引水,又能方便行人。如今的雙龍峪村真正成了綠樹河邊映,渠水繞山行的人間天堂。
20世紀70年代,雙龍峪村人積極回響毛主席“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先後擔任村書記的劉明道、李修實等人,帶領全村村民開始移河造田。1972年他們在村東南墊起了十多畝良田。1973年又在村西移河造田200餘畝。1974年至1975年兩年間,他們將村北一片廣闊的河沙地帶墊上一層厚厚的黃土,移河造田東西1.5公里。當時萊鋼的知識青年在隊長朱蘭芝的帶領下,和雙龍峪人一道日夜奮戰在勞動工地上,手磨破了,腳起了繭子,沒有一個叫苦的,沒有一個喊累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雖已成為一段歷史,但他們為雙龍峪村建設立下了汗馬之功。
進入20世紀80年代,雙龍峪村人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努力改善生存條件。他們在村前小河上建水泥橋四座,拓寬生產路10餘里。雙龍峪村人在當時支部書記劉來德帶領下開山鑿石,用半年的時間開通了一條通往後朱山村的鄉村公路。從此,後朱山村豐富的石料便源源不斷地運往雙龍峪村。雙龍峪村人深知“要想富先修路”,1996年在經濟緊張的情況下,全村每人集資30元,從村西下河橋到村頭,修築了一條長1.5公里的柏油路,方便了過往民眾。
雙龍峪村地處丘陵地帶,自古以來,都靠挑水吃飯。1993年他們在村南河邊打了一眼井,鋪設1200餘米管道,將清清的泉水引入各家各戶,從此,雙龍峪告別了挑水的歷史,全村吃上了自來水。
雙龍峪村人以前世世代代靠山嶺薄地維持生計,始終走不出貧窮的圈子。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散了人們的陳舊觀念,素以勤勞能幹、誠實憨厚著稱的雙龍峪人開始走出家門,好多人乾起了建築業,靠他們誠實的勞動走出了一條致富路。據統計,該村從事建築業的人已達民宅200餘人,好多人憑著自己辛勤的勞動和踏實的作風走上了領導崗位,十里鋼城那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到處灑滿了雙龍峪人的汗水。
雙龍峪村不斷進行村莊改造,將村莊占用的大量土地讓出來種植莊稼,村民們則搬至山嶺薄地居住。1995年到1996年對村莊進行城市化管理,用“雙”字連“山明水秀”,用“龍”字連“普天同慶”,為每一條街道取了名字,並把老村莊分別劃為“康龍區”、“樂龍區”、“富龍區”、“豪龍區”四個居住區。
舊社會雙龍峪村屢遭劫難,幾經沉浮。清末民初,兵匪成患,殘無人道的“紅山血案”,就是一例。血案後,雙龍峪村人又屢遭日本鬼子及漢奸的侵擾,鬼子掃蕩,漢奸搶掠,雙龍峪村環境惡化。這年秋天,顏莊的鬼子漢奸包圍了雙龍峪村,在馬蹄溝一帶槍殺我抗日幹部2人,當時雙龍峪村的苗桂本任鄭王莊鄉民兵隊長,與鬼子漢奸進行周旋和戰鬥。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後,翻身的雙龍峪村人又重新振作起來。1946年報名參加解放軍的青壯年就有46人,原上海市國家安全局幹部池法佃。就是這年參軍的。
1947年初,萊蕪戰役期間,雙龍峪村人積極支前,青壯年踴躍參軍。50年代初雙龍峪村青壯年報名參加抗美援朝。1984年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雙龍峪村年僅20歲的尚根和奉命開赴前線,在戰場上壯烈犧牲。自解放戰爭以來,雙龍峪村已有6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事跡將彪炳千秋,激勵世世代代的雙龍峪人前赴後繼,開創美好的未來。
雙龍峪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1928年雙龍峪20戶平民集資僱傭段倫標為老師,組成了一處莊戶國小,由於資金問題,1929年解散,學生被迫出外求學。1943年中共棋山區為發動民眾打開抗日局面,建立了三處抗日灰色國小,即棋山觀國小、高家莊國小和雙龍峪國小,尚中和為雙龍峪國小教員。國特劉伯戈部隊,時時大肆抓捕共產黨、八路軍,灰色國小與他們進行了周旋和鬥爭。1945年為發展教育事業,縣上組織農村國小教員訓練班,尚子良任雙龍峪學校教員。從此雙龍峪村有了自己培養人才的學校,校址設在村西的廟殿里。自建校以來,由於處在戰亂年代中,上級黨組織先後派遣苗進生、吳子修、劉青璞、柳林、李榮生、李化之等同志進駐雙龍峪村當教員,學生來自雙龍峪周圍的黃金蘭村、石頭灣村、雙口峪村,每年有學生四五十人,他們在村西的廟殿里一邊開展地下工作,一邊執教,為革命事業培養了一批人才。
建國後,教育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師資力量由以前的張紅俊1人,發展到劉珍孔、劉夫德等3人,學生已達六七十人,再後來師生逐步增多,班數也逐步擴大。後來學校搬遷至村西北一個叫後灣的地方。
後灣學校是國小國中為一體的聯辦學校,國小5年、國中2年。1981年國中併入了鄭王莊聯辦中學,後灣學校由於校舍陳舊年久失修,加之校舍面積小,1984年學校搬遷至村南開闊地帶,自此學校面貌煥然一新。雙龍峪學校的建設得到全體村民的大力支持,原籍雙龍峪村的在外人員更是關心家鄉教育建設。1994年夏天,時任上海市嘉定區委組織部長的池洪臣回家省親,親眼目睹了家鄉的變化,回到上海後,他動員上海市嘉定區組織部、土地管理局的黨員幹部為雙龍峪國小捐款,1994年10月,上海市嘉定區的領導不遠萬里來到雙龍峪村,為學校捐資3萬元,並贈送29英寸彩電及放像機一台,生活及學習用品一宗。當時雙龍峪村正進行校舍擴建,這筆款減輕了村民的經濟壓力。1996年池洪臣部長又回到家鄉為雙龍峪國小再次捐資5萬元。上海市嘉定區領導的無私捐獻,改變了雙龍峪辦學環境,使該校教學設備有了極大改善,學校在全區各校中率先配備了電腦,一躍成為鋼城區第一批規範化學校之一。
雙龍峪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成為人們理想的避暑聖地。黃崖水庫優美的自然環境,可口的柴雞和營養豐富的小野魚吸引著周圍的人們,每天都有成群結隊的萊鋼工人到此垂釣。
雙龍峪村樹木繁多,鳥語花香,1986年雙龍峪村在西北河、東嶺、黃溝等地栽種果樹500餘畝,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綠化了環境。
雙龍峪正沐浴著新世紀的曙光,走向美好的未來。

人文自然

雙龍峪村建村年月不詳。據《劉氏譜》記載:明朝初年,劉姓由朴務頭遷此建村。以此推算,該村歷史應在600年左右。原華東煤管局人事科科長尚中和,1917年12月就出生在雙龍峪村,在他的遺著《往事回憶錄》中,對雙龍峪村作了這樣的描述:“我的家鄉雙龍峪村,儘管是一個山溝溝,窮鄉僻壤的山村,但風光確很優美。馬蹄溝的山泉水盪成一條小河,由村北直流南下;桃行溝的山泉水在村南成年累月地奔流。兩條山泉形成的兩條河恰似兩條水龍,環抱著這當時幾十戶、百多口人的山莊,故名雙龍峪。裂劈山位於村東北部,群山高峰為龍頭,兩條小河交匯在村西南的泛花泉則為龍尾。村的北面有一條長達三公里的丘陵,視為龍背。桃行溝的泉眼和馬蹄溝的泉眼為龍眼。東面有羅圈崖,高低不平的山峰一直綿延到沂源縣的黃露頂。品字形的三個股屯也非常奇特,成為一大景觀。斗子山的鷹怪頂,好似雄鷹佇立於山巔,雄偉可觀。”
雙龍峪村自古流傳著一首歌謠:“桃行溝,牛角石,閻王鼻子,裂劈山。大崖頭,斗子山,一肩擔子三瞪眼。三股屯,南山坡,黑石澗里行路難。北嶺北,南嶺南,都是一片黃土田。泛花泉,西河灘,清清溪水圍莊轉。青青山,綠綠水,雙龍峪村風光美。”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抗日戰爭時期
尚慶瑞  男,1915年3月出生,1939年參加革命,山東縱隊四支隊戰士,1943年犧牲乾沂源水營戰鬥中。
李兆實  男,1920年10月出生,1939年7月參加革命,任魯中軍區十一團一營二連連長,在萊蕪寄母山戰鬥中光榮犧牲。
解放戰爭時期
朱洄明  男,1915年5月出生,1939年7月參加革命,曾任華東野戰軍八縱二十二師六十四團指導員,1948年11月在碾莊戰鬥中光榮犧牲。
劉尊孔  男,1918年出生,1946年l1月參加華東野戰軍七縱二十一師戰士,1947年7月在南麻戰鬥中光榮犧牲。
劉德孔  男,1925年5月出生,1946年1l月參加革命,魯中軍區警備隊戰士,1947年7月在南麻戰鬥中光榮犧牲。
尚根和  男,1965年8月出生,1983年1月應徵入伍,在部隊業績顯著,曾四次受到連隊嘉獎,在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松毛嶺地區140高地戰鬥中,英勇犧牲。
二、歷任村支書
1939年-1942年6月   劉永學
1942年6月-1948年12月  劉元德
1949年1月-1953年2月 劉思慶
1953年3月-1954年3月 劉元德
1954年4月-1955年3月 劉明道
1955年4月-1956年   尚效同(與黃崖東峪一個支部)
1956年1月-1956年10月  劉明道
1956年11月-1957年  尚效同
1966年5月-1973年   劉明道
1974年-1982年12月  李修實
1983年1月-1987年12月  劉訓友
1988年1月1999年3月  劉來德
2000年2月-2000年12月  池振孔
2001年1月-2001年12月  尚傳法
2002年2月-   劉正德
三、歷任村主任
1939年-1942年9月  劉永學
1942年10月-1946年11月 劉思德
1946年l1月-1955年   劉思慶
1955年3月-1962年1月 尚效周
1962年3月-1966年1月 尚效儉
1966年5月-1968年8月 劉明道
1968年9月-1976年9月 李修實
1976年10月-1987年3月  劉來德
1987年3月-1998年   尚松和
2002年-   劉正德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劉谷鳴  曾任航天工業部某指揮長,已離休
池洪臣  曾任上海市松江區政協主席(正廳級)
劉民勝  現任萊蕪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被雙規】
劉水飛  現任萊城區人大副主任
劉訓時  現任萊蕪市人民醫院副院長【被雙規】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朱叢新  鋼城教委、中學高級教師
劉訓時  萊蕪市醫院副主任醫師【被雙規】
劉英才  萊蕪市醫院副主任醫師
六、劉大名
男,1907年6月出生,1926年10月考入東北陸軍講武黨,1929年10月畢業,在國民黨部隊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1947年12月至1948年10月在長春任國民黨新七軍暫編56師師部參謀長,1948年10月在長春起義投入人民的懷抱,1951年1月至1952年1月在萊蕪縣口鎮東街國小任教,1952年2月至1952年8月在萊蕪縣龍角國小任教。1957年在濟南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後任民革太安支部副主任,1957年12月至1963年12月當選為山東省第二屆、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7年12月被選為山東省第四屆政協委員。1979年8月辦理退休,1986年8月病故,享年80歲。

特色展台

雙龍峪由於環境適宜,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裂劈山一帶曾流傳一副詼諧的對聯:上聯是:“此地緊臨裂劈山”,下聯是:“進去兔子出來獾。”橫批是:“露頭一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