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綜合症

雙高綜合症

體內出現持久的胰高糖素和胰島素都高於健康水平的狀態,從而造成相關健康問題,被命名為雙高綜合症。事實上由於胰島素和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尤其是同一靶器官的靶細胞是不同的,這就促使了人體能量貯藏和分解兩個看上去相反的過程同時處於興奮狀態。這是人體所不能適應的。所以在胰島素干預下的糖尿病患者除了仍然難以適應正常的營養典型問題以外,還仍然廣泛存在著口渴、容易飢餓、渾身乏力等糖尿病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高綜合症
  • 症狀:口渴、容易飢餓、渾身乏力等
  • 出處:《黃帝內經
  • 榮譽:改革開放30年中醫藥發展傑出
中醫基礎理論,臨床意義,消渴症,雙高綜合症,生理學取證,升高血糖應激,胰島素補充,[1]下限和上限,[2]自我平衡,[3]外援胰島素造成的雙高狀態,中醫學術,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就強調人體變化是必須有主導力量起作用,也就是誰行“政令”的問題。這種“德”與“位”的關係辨析,也是《易傳·繫辭上》開篇就講的。根據這種基本的中醫思維,人體胰島素不敏感也就是胰島素不當令。胰島素抵抗理論正是用不“政令”的因素來說明疾病,因此不符合中醫學理解世界的正常思維方式。中醫學者聶文濤就此提出疑問:此時由誰來行“政令”呢?這就是胰高糖素。這說明糖尿病的根本不是合成不足,而是消耗太大。因為胰高血糖素是促進人體物質分解的,而胰島素是促進人體物質合成的。顯然,頻發低血糖、相對低血糖或身體局部血糖供應不全都可能導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強,從而出現糖尿病。因此,必須避免對血糖的這種刺激。所以,中醫學自《黃帝內經》以來一直注意穀物保護。現高碳水化合物是因已經成為公認的糖尿病患者健康進食方式。
“太過不及”與“勝復承制”
張介賓說:“六氣皆有勝復,而勝復之作,正則為循環當位之勝復,故有德有化有用。邪則為亢害承制之勝復,故有災難有變。”這是人體“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必然結果。據此,當雙高綜合症(胰島素抵抗患者)注射胰島素後,會進一步導致胰島素濃度太過,從而引發雙高綜合症的加劇。這正是血糖平穩了併發症還在發展。

臨床意義

消渴症

聶文濤認為,消渴證關注了人體內的一種驅動力,現代心身醫學稱之為內驅力。也就是身體有高分解的衝動;高分解的結果是消渴。所以,針對消渴的治療方劑,往往同是對糖尿病、甲亢等疾病有效。這是中醫立足於身體體徵變化解決疾病的價值所在。聶文濤在《是馴服血糖,不是束縛血糖》一文中指出:中醫學強調人體變化是必須有主導力量起作用。

雙高綜合症

雙高綜合症,提示治療糖尿病應該從降低血糖轉變為防止升高血糖。
天津醫科大學王英博士注重雙高綜合症和穀物保護曲線的發現,認為這是中醫學對消渴證研究的巨大成果。她在與聶文濤醫生合作撰著的《糖尿病行為醫學技術指南》明確了:雙高綜合症和穀物保護的效果證實了古代中醫名家關於消渴證可以痊癒(古文:已)的記載是真實的。同時指出:“聶文濤醫生的代謝訓練、穀物保護、運動刺激三合一生活新法是針對Somogyi現象的。Somogyi現象是糖尿病患者普遍發生的,也就是短暫低血糖之後出現高血糖。這提示,高血糖很多時候來自低血糖刺激。這給傳統的藥物治療帶來了難題,強行降低血糖實際上等於更牢固地培育了高血糖病根;升高血糖又使高血糖可能進一步加劇。穀物保護,是從生理學習理論出發,把食物代謝過程和食物代謝結果嚴格區分開,因此關注到穀物和葡萄糖的區別。”
王英博士提出《糖尿病行為醫學技術指南》,發表時被合作者推為第一作者。並因此被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中國民族衛生協會授予“改革開放30年中醫藥發展傑出貢獻獎”。

生理學取證

升高血糖應激

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糖素時,會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從而使Ⅱ型糖尿病患者發病初期出現體內胰高糖素和胰島素都高於健康水平,這種不健康狀態稱之為雙高綜合症。聶文濤在《食物訓練與糖尿病康復》中作了如下論證:
糖尿病人體一旦從食物中獲得葡萄糖,準備做的第一項生理工作是什麼?可選擇的答案有:(1)物質合成;(2)升高血糖。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邏輯問題。現在從餐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狀態改變可以給出最終正確答案。這個答案會涉及到一些最流行糖尿病理論的正誤。
如果是(1),人體會首先分泌胰島素:胰腺如果首先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將會受到抑制,結果會出現餐後胰島素濃度升高同時胰高血糖素濃度減少的情況。 如果是(2),人體首先分泌胰高血糖素:胰腺如果首先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島素的分泌將會增強,結果會出現餐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濃度同時升高的情況。
實際上,在胰島細胞工作中,如果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將會抑制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於是高胰島素但低胰高血糖素;如果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將會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於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出現雙高。
我們公布正確的答案,那就是(2)。
Ⅱ型糖尿病人進餐之後2小時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水平都在升高,都高於健康人。與此相比,健康的人會出現胰島素升高同時胰高血糖素濃度降低。這說明,糖尿病人在生理上渴望升高血糖。或者說,如果一定要用激素指令來說明Ⅱ型糖尿病的產生原因,那么應該表述成: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強導致了身體血糖升高,造成Ⅱ型糖尿病

胰島素補充

人體在過量注射胰島素時,由於血糖的自我保護機製作用,胰高糖素分泌增強,會出現雙高綜合症。聶文濤在《從糖尿病解析生命陣勢》中論述:
所謂胰島素抵抗綜合徵,實際上應該稱作胰島素和高血糖素雙高狀態綜合症,簡稱雙高綜合症。

[1]下限和上限

胰島素直接抑制A細胞的高血糖素分泌,但同時又因為降低了血糖濃度而刺激高血糖素的分泌。何時體內開始增加高血糖素分泌,更取決於身體對血糖濃度底線的生理預期,我們稱之為生理下限。當血糖濃度低於這一底線的時候,高血糖素開始分泌增加。這一生理底線不是依據現代醫學是否有利於健康的標準來確定的,而是依據人體自身判斷的標準。
胰島素的分泌確實可以對相鄰A細胞分泌高血糖素產生抑制作用,而高血糖素分泌的時候對胰島素分泌的影響則是看不到的。但是,這些影響相比起血糖濃度的影響來是次要的。兩種激素分泌狀況的調整,最主要依據還是血糖濃度,其中主要是人體對血糖濃度下限和上限的生理預期。

[2]自我平衡

許多現代醫學工作者誤認為,為患者補充胰島素就可以實現糖尿病人在人為干預下的健康。實際上,高血糖素分泌的最敏感因素是血糖質濃度的生理預期,而糖尿病人的血糖濃度生理下限要高於健康人的水平,所以,在人為干預下實現的正常血糖濃度早已引發高血糖素的快速分泌。
另一方面,血糖濃度低於生理預期的下限,會導致人體自身胰島素分泌的減弱,從而更加依賴外援胰島素。所以外源胰島素的使用量一般都是在連續數天的觀察和調整之後做出的。這就使體內胰島素濃度保持很高水平,高出了原來人體的生理認可程度,同時人體自身胰島素還處於低水平的分泌狀態。這就是我們在《中西健康心理模型的解析》中所指出的自身能力的弱化問題。除此之外,人體對自身胰島素水平過高的判斷,勢必導致人體對胰島素功能的抑制和對胰島素滅活能力的加強,這些反應對疾病的恢復都是不利的。

[3]外援胰島素造成的雙高狀態

經過這樣的外援胰島素補給以後,體內將出現胰島素和高血糖素濃度雙高的狀態,簡稱雙高狀態。

中醫學術

(1)挖掘中醫遺產,不能依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聶文濤認為,在現代醫學理論與中醫實踐發生衝突的時候,應該發展現代醫學理論,而不是拋棄實踐。否則就是削足適履
(2)疑古派應該通過實驗證據來質疑古代文獻記載,而不能根據自己做學問的習慣來主觀臆斷古代文獻不真實:這是對古代學者勞動的不尊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