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碑

雙面碑

《雙面碑》是余勛坦的一篇文章。主要內容是描寫懷念航海家麥哲倫的。

基本介紹

  • 書名:雙面碑
  • 作者余勛坦
  • 內容:描寫懷念航海家麥哲倫的
  • 作者戶籍:四川金堂
作者簡介,雙面碑內容,

作者簡介

基本資料
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當代詩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遷回金堂槐樹街老家。自幼習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轉習新文學,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寫作愈勤.建國後,歷任川西《農民報》副刊編輯、四川省文聯創作員、《星星》詩刊編輯、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後在中國作協四川分會專門從事創作。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民眾》編輯、《星星》編輯。1957年後在成都從事多種勞作,工余研讀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勞動餬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1979年復出發表作品。年底調回四川省文聯,任《星星》編輯。1985年起專職寫作。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他的詩《理想》被編入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魯教版教材六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近年思想越來越趨向西方價值觀。
個人作品
1948年高中時期開始發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編輯開始寫詩。著有詩集《告別火星》《流沙河詩集》.1956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農村夜曲》。1957年1月參與創辦詩刊《星星》,並發表散文詩《草木篇》,由此為詩界、文學界矚目。但後者不久即遭到公開批判,被認為是“站在已被消滅的階級立場”上,“向人民發出的一紙挑戰書”,由此被打為右派,遣送回原籍勞動。七十年代末回歸文壇,仍然以詩作為主,記敘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體驗,後結集為《流沙河詩集》(1982)、《故園別》(1983)、《遊蹤》(1983)等。 <<故園六詠>>榮獲1979至1980年全國優秀新詩。
作品風格
先生的400則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語錄》堪稱一絕,真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標新立異,出語有典,理據有度。流傳頗廣的《莊子現代版》就是佐證,充分體現出他的學者風範。
社會評價
因才識揚名,因清脫為人仰重,因謙虛而備受愛戴,這便是人們心目中的著名詩人流沙河。

雙面碑內容

書桌抽屜深處,翻出一枚海貝,一九八七年一月游麥哲倫海灘拾得的。這枚海貝形色皆差,不美也不值錢,深藏之只為了紀念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是他,葡萄牙人裴迪南·麥哲倫,十六世紀西班牙派遣的一位船長,在人類的航海史上,揚帆首次環航地球一圈,從而證實了大地是圓球,此後才有“地球”一詞,拓張人類眼
界,功莫大焉。不過,一圈之說欠妥。準確說,麥哲倫他本人只轉了地球大半圈,中途登入菲律賓的馬克坦島,不幸死於土人蠻刀之下。多虧他麾下的船員們繼續揚帆,穿越南太平洋,西渡印度洋,繞南非好望角而北上,返回西班牙,才完成他末竟之業。他死難所在的那段海灘就在馬克坦島,後人憑弔,叫做麥哲倫海灘。考證起來,馬克坦(Mactan)其實是麥哲倫(Magellan)的讀音訛誤。馬克坦島就是麥哲倫島。
這是個小島,今有路橋連線菲律賓的第二大城市宿務,遂成半島。我隨菲國作家從宿務乘小車去島上,竟無渡海登島之感。車到終點,下來一看,我好迷惑。眼前一尊銅像,正立高台,舉盾捉刀,昂頭猛進。這半裸的勇士難道是麥哲倫?觀其面目,蟹臉高顴,鼻不凸梁,眼不凹窩,膚色深棕油亮,哪裡像“紅毛國”的船長,
明明是菲律賓土著的泰加羅人。“喔!對了,是他蠻刀一砍,殺了麥哲倫呀!”我這才憬悟了,覺得莫名其妙。原先說的是來憑弔麥哲倫遺蹤的啊。
銅像一側,有條亭焉。入亭讀碑,知道這位提刀勇士名叫拉浦拉浦,或譯那不那不,乃土著酋長也。碑面黑石白字,書以英文,題曰《拉浦拉浦》。我將碑文恭譯如下,以饗讀者:時維公元一五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拉浦拉浦率其丁眾,於此擊漬西班牙侵略者,殪其帥魁斐迪南·麥哲倫。
菲律賓人抵抗歐洲人之入侵,拉浦拉浦乃首倡其義者,以此故也。
看見我崇拜的航海家麥哲倫被人家立碑記罪,用洋話說便是“釘在恥辱柱上”,鄙人心頭非常不是滋昧,就像左臉挨了一摑。抬頭又見亭壁有畫,畫的正是當年海灘之戰橫幅全景。近百人的兩兩拼刀,殺聲可聞,雙方戰士水中亂砍,你死我活。
戰陣中心,仔細辨認,總算瞻仰到了英雄酋長拉浦拉浦同志,見他半裸,雙手高舉蠻刀,即將猛砍下去。在他刀下,一個全副戎裝老賊,狗頭豹眼,一瞥便知是大壞蛋。老賊此時手忙腳亂,進退兩難,正欲抽刀出鞘。抽你媽個鳥刀,老賊,你這侵略頭子,一剎那就要你狗頭開花了!
天喲我的天,那老賊居然是麥哲倫!
能這樣醜化嗎?鄙人心頭火冒三寸,蠢蠢想同不在場的菲國畫家爭辯,奈何另一個我悄悄提醒:“注意立場!”於是自我消防滅火,趕快與拉同志保持一致,免得又犯錯誤。
菲國作家笑笑說:“請看石碑背面。”
原來這是雙面碑。碑陰也是黑石白字,同樣書以英文,題曰:《裴迪南·麥哲倫之死》。我將碑文恭譯如下,以饗自己(這是站在反面看呀):時維公元一五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斐迪南·麥哲倫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浦拉浦
麾下丁眾交鋒,身受重戕,殞於此焉。其後,麥哲倫之船隊有維多利亞號一艘,胡安·定巴斯蒂安·埃爾卡諾率領之,是年五月一日航離宿務,翌年九月六日泊歸巴拉米達之聖羅卡港,遂首次完成地球之環航。
這篇碑文《斐迪南·麥哲倫之死》比那篇碑文《拉浦拉浦》長些,文內不再說侵略了,而且寫明首次環航地球,偉大意義不言自喻。一碑兩文,菲國政府這樣處理,既維護了國家體面,又尊重了歷史公道,頗具匠心。當然,如果是西班牙政府為麥哲倫記功,碑文恐怕不會這樣寫吧。侵略(invade)一詞是不會用的,至多用用殖民(colonize)一詞,正如日本教科書以“進入”偷換“入侵”。麥哲倫也不會被畫成狗頭豹眼,肯定畫成光輝形象,而且是“被土人殺害”的。至於拉浦拉浦,那不那不,算個什麼,那不必寫。歷史小姑娘嘛,怎樣打扮她都不鬧。
讀畢雙面碑,且去看海灘。時值午潮,但見白波一線,一線踵跟一線,迎面推來,不肯罷休,似訴說航海家的追恨。不,不應有恨了。南半地球有麥哲倫海峽,南半天球有麥哲倫星雲,他與天地同在,夠輝煌了,夠永恆了。殺他的酋長也沾他的光,得以法相莊嚴,銅身巍峨,流芳百世。構想當年蠻刀一砍,腦袋開花的是名不見經傳的張三李四,或是碌碌如我,或是碌碌如你,誰還記得有個土著酋長名叫拉浦拉浦的呢!所以,想要出名,最好去揪住大人物打官司,或是拿槍射總統。怕犯險,提棍子打文豪,也行。如果還怕,就脫褲子趴在地,罵他的娘,讓他來打。
我是幾年前去憑弔麥哲倫海灘的,那時菲律賓社會尚未全安定,海灘遊客很少。
現在想必旅遊業興盛了,麥哲倫一定會給拉浦拉浦的子孫創造出可觀的經濟如益。
當年蠻刀一砍,英明萬分,乃是最省錢最賺錢的投資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