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命中體制

雙重命中體制主要是針對小口徑艦炮如何保護艦艇抗擊反艦飛彈的攻擊而提出來的體制。

原理,理念,歷史發展,

原理

雙重命中體制主要是針對小口徑艦炮如何保護艦艇抗擊反艦飛彈的攻擊而提出來。
雙重命中體制
簡單來說,雙重命中體制的原理是指火炮使用兩種彈藥,一種是近炸引信預製破片彈,一種是硬芯脫殼穿甲彈,在較遠距離上利用”破片彈”以間接命中體制的殺傷機理對反艦飛彈實施殺傷,在較近距離上利用“穿甲彈”以直接命中體制的殺傷機理對反艦飛彈實施毀傷。

理念

雙重命中體制的理念是:在艦炮攔截飛彈的射擊中,既運用間接命中體制,也使用直接命中體制。雙重命中體制既發揮了間接命中體制的長處,又吸收了直接命中體制的優點,可以收到較為理想的反導毀傷效果。
近炸引信破片彈用於在火炮的最大射程處進行第一次攔截,它依靠爆炸形成的大範圍的破片來摧毀來襲飛彈,其目的是得到較高的命中率。穿甲彈用於在目標穿越了第一次攔截後飛近的時候進行攔截,目的是用它的穿甲威力保證來襲目標被可靠摧毀
”雙重命中體制艦炮”和”近炸引信預製破片彈”是雙重命中體制能否從想法到變成現實的關鍵。比如,艦炮要發射兩種命中體制的彈藥,就要解決更換彈種的問題。這裡面有一個不同於普通艦炮的要求,那就是更換彈種的時間必須極短,時間越短越好,我們稱之為”零轉換”。研製出理想的”零轉換”艦炮,這在技術上是有很大難度的。對於彈藥來說,主要是需要採用一些新型彈藥。
採用雙重命中體制的小口徑艦炮攔截反艦飛彈的射擊距離可由3000米一直到300米。一般來講,可在3000米的距離上發射近炸引信預製破片彈,更換硬芯脫殼穿甲彈的時機應在來襲飛彈距離我方艦艇1000米左右為宜。我們在工作中還發現了一種現象,由於硬芯脫殼穿甲彈的初速高於近炸引信預製破片彈,更換彈種以後,在大於700米、小於1100米的距離上火炮射出的兩種命中體制炮彈還有一段重合區,因而這又大大增加了炮彈對反艦飛彈的毀傷機率。

歷史發展

在70年代初,瑞典博福斯公司首先研製成功40毫米近炸引信預製破片彈,並於70年代中期套用在義大利“達多”系統緊湊型雙管40/70艦炮上,開創了間接殺傷體制的天地。意緊湊型40/70艦炮的間接殺傷體制是利用近炸引信預製破片彈眾多的鎢球和破片來破壞飛彈控制系統,使來襲飛彈偏航或提前入水。這種炮彈的主要特點是大幅度提高了艦炮反導的命中機率,每個預製破片彈擁有630顆金屬碳化鎢球,加上大量破片共2180個之多,其殺傷作用面積達直接命中體制的百倍以上,作用距離也較遠,一般在3000米到1000米。但在1000米以內,即使命中飛彈,飛彈靠其慣性仍有可能對己艦造成損傷,這是一個很大的弱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80年代初期,提出了“雙重命中體制”,即在較遠距離(1000米以外)發射近炸引信預製破片彈來間接損傷來襲飛彈;在較近距離(1000米以內),則發射脫殼穿甲彈或碰炸榴彈用直接命中來摧毀飛彈。雙重命中體制首先在義大利“快40”炮上得以實現。為此,還專門為該炮研製了第二彈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該炮的射速也比緊湊型高50%,於1988年投入生產。
採用“雙重命中體制”的還有瑞典的“特里尼蒂”單40毫米艦炮,配較為先進的“3P”炮彈。其實,“雙重命中體制”主要靠間接殺傷體制部分,直接殺傷體制部分因射速不夠高,作用距離短,其毀傷機率是很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