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譯林·飛鳥集

雙語譯林·飛鳥集

《雙語譯林·飛鳥集》是2011年3月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印度)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基本介紹

  • 書名:飛鳥集
  • 作者:[印度]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 原版名稱:Stray Birds
  • 譯者:陸晉德
  • ISBN:978-7-5447-1661-1
  • 頁數:206
  • 定價:¥19.80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3月第1版 2011年3月第1次印刷
  • 裝幀:880×1230毫米 1/32
  • 開本:16
  • 叢書名:雙語譯林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導讀,序,譯 序,

作者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和社會活動家。出身加爾各答市的望族,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但在父兄的教導下,掌握了豐富的歷史、文學知識。14歲時就有詩作發表。1878年赴英留學,學習英國文學和西方音樂。1880年回國後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此後出訪了歐洲很多國家及中國、日本和蘇聯等。他在詩歌方面的主要作品有抒情詩集《暮歌》、《晨歌》、《金帆船》、《繽紛集》、《收穫集》、《吉檀迦利》、《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和哲理短詩集《故事詩集》等。在小說方面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沉船》、《戈拉》、《家庭與世界》,中篇小說《兩姊妹》、《四個人》,短篇小說《河邊的台階》、《飢餓的石頭》等。另外,還有戲劇《國王》、《郵局》等。泰戈爾的創作融合了印度傳統和西方文學的有益成分,對印度現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內容簡介

《雙語譯林·飛鳥集》使青少年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不朽文學作品帶來的美的力量。名著名譯,值得恆久珍藏。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政、經範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民眾喜愛。

媒體評論

他用英語,爐火純青地表達如詩的思緒,以至為敏感、清新和美麗的詩文,加入西方文學的殿堂。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他那高超和諧的人格,可以給我們不可計量的慰安,可以開發我們原來淤塞的心靈泉源,可以指示我們努力的方向與標準,可以糾正現代狂放瓷縱的反常行為,可以摩挲我們想見古人的憂心,可以消平我們過渡時期張皇的意義,可以使我們擴大同情與愛心,可以引導我們入完全的夢境。
——徐志摩
泰戈爾!謝謝你以快美的詩情,救治我天賦的悲感;謝謝你以卓越的哲理,慰藉我心靈的寂寞。
——冰心
好書,要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藏書十萬冊,有些書不值得看;有些書已經過時,有些書寫得還沒我好。泰戈爾這本《飛鳥集》,成書已有92年,現在讀來,仍像是壯麗的日出,詩中散發的哲思,有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
譯文非常用心,“解讀”幾近心領神會,這讓讀者更容易一探泰戈爾的心靈世界。不收藏這本書,很可惜。
——李敖(歷史學家、作家、政論家)

目錄

亞洲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泰戈爾
譯序
飛鳥集
泰戈爾來華
泰戈爾與愛因斯坦談話錄
泰戈爾與威爾斯談話錄
譯者小傳

導讀

東方詩哲泰戈爾最優美的短詩
台灣作家李敖作序推薦
市場上唯一附加譯者解讀的版本
他用英語,爐火純青地表達如詩的思緒,以至為敏感、清新和美麗的詩文,步入西方文學的殿堂。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好書,要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藏書十萬冊,有些書不值得看;有些書已經過時,有些書寫得還沒我好。泰戈爾這本《飛鳥集》,成書已有92年,現在讀來,仍像是壯麗的日出,詩中散發的哲思,有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
譯文非常用心,“解讀”幾近心領神會,這讓讀者更容易一探泰戈爾的心靈世界。不收藏這本書,很可惜。
——李 敖(歷史學家、作家、政論家)

李 敖
好書,要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藏書十萬冊,有些書不值得看;有些書已經過時;有些書寫得還沒有我好。泰戈爾這本詩集,成書快一個世紀了,現在讀來,仍像是壯麗的日出,詩中散發的智慧,有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
“人生”到底是什麼?很多人的人生,只是“活了一輩子”而已。泰戈爾認為人生要加些東西,才能有價值 (第278首)。音樂是由音符組成,人生是由片刻組成 (第59首)。但是要讓人生豐富起來,卻要有更高的境界 (第23首)。人生免不了有許多挫折,要怎么面對呢?(第121首)
人生沒有愛,彷佛酒杯沒有酒。愛情誠然醉人 (第282、296首)。但是愛情也會把人燒傷,只是,被燒痛的手為什麼還不肯鬆手呢?(第162首)
我們都有欲望,但又是誰在隱藏欲望呢?(第94首)
我們一直在追求的“美麗”,又藏在什麼地方呢?(第28首) 我們一直在找尋的“美景”,又在什麼地方呢?(第255首)
烏雲可以是彩雲 (第291首)。“憂愁”其實很陌生 (第216首)。
現代科技把物質文明推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照理說人類也應達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只可惜,科技雖然天天在進步;反過來看,科技也天天在退步,也因此,人類天天不能滿足。我們到底在找什麼呢?(第86首) 從這樣的思路中,我們來看待“偉大”,“偉大” 其實沒這么偉大 (第125首)。
如果說“生命”最害怕的是“死亡”。那么,沒有死亡的生命會是什麼樣的人生呢?諸如此類的人生智慧,遍布書中。泰戈爾居然能用短短几行詩句,給我們當頭棒喝。泰戈爾真是一位令人目眩神迷的智者。
“詩無訓詁”, 也就是詩沒有固定的解說。但是詩人在寫詩的時候,卻是只有一種想法。人們在讀詩時,可以領悟詩人一部分的想法,還有一部分要靠自己的想像,這很無奈,但這 也正是讀詩最大的樂趣。泰戈爾這本詩集,詩句簡短,原文也不難,可是由於哲理深遠,變得不是這么容易了解。所幸這個譯本,加進了所有譯本沒有的“解讀”。從“解讀”中,可以看出譯者花了極大的心力在悟解泰戈爾的想法。這就讓我們多了一條路徑,來一探這位東方智者的心靈。這種充滿智慧的書不看,還想要找什麼書來看呢?
亞洲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印度孟加拉邦人,生於1861年。對照當時中國歷史來看,約是太平天國末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印度教把人分成四大階級(種姓): 婆 羅門(僧侶)、剎帝利(貴族)、吠舍(平民)、首陀羅(賤民)。泰戈爾家族是婆羅門階級,因家族經商致富,故童年生活十分優裕,家族年輕成員,不需操心生 計,只要專心讀書、悠遊於詩書琴畫之中就可以了。泰戈爾從小就與詩人、學者、畫家、音樂家、戲劇家、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改革家等名人雅士往來。家裡也 聘有很優秀的家庭教師教導他印度文學和英國文學。他國小時就能寫詩投稿,中學時就有小說發表。有趣的是,他非常討厭當時的制式中國小,這段痛苦的記憶,成 了他以後辦學校的原動力。17歲時,泰戈爾到英國留學,寄宿在一個英國家庭中,這段時期,他充分享受了英國古典文學,也體驗了英國式的家庭生活,這些都給了他極珍貴的“他山之石”。這個英國家庭非常喜歡泰戈爾,也可以說是對印度文明的喜愛。因此兩年後泰戈爾離英返印時,她們含著淚說:“如果你必須這么快走,為什麼要到我們家來呢? ”(簡直有點怨恨了。)
泰戈爾回印度後,創作的熱情更是澎湃,除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外,還加上音樂。他23歲時,由他很信賴的二嫂和五嫂完全作主,和11歲的新娘成婚。當時的印度,貧窮落後,飽受帝國主義的欺凌,有識之士紛紛起來倡導改革,泰戈爾也擔任一個改革社團“原始梵社”的秘書。這個社團主張改革印度教中一些不合理的傳統,主張要重視科學,向西方學習,但並不盲目崇拜西方文明,也珍視印度固有文化。但是,梵社的改革運動並沒有成功,因為,泰戈爾覺察到,“破壞舊的東西容易,建設新的東西非常困難”。他漸漸覺得,應該“多做些建設性的工作”。
此時的印度思想界,一直在辯論印度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間的走向問題。泰戈爾一方面參與辯論,一方面持續創作,很多作品發表在當時的著名期刊上。可是泰戈 爾的父親認為,文學創作只能是個嗜好,家裡的農莊需要泰戈爾去管理,因此幾近強迫地要求泰戈爾為家族的生計去經營田產。泰戈爾只好回到農村。可是這段鄉野 生活,反而幫助他更接近底層農民,讓他更接近大自然。同時,也讓他目睹農民生活的艱苦和邊緣賤民的無助無望。這些,都砥礪了他的心智,讓他的思想更為成 熟。那些年,大量的作品湧出,同時,他們一家有了五個小孩。
雖然泰戈爾一再反對童婚,但他大女兒出嫁時,也只能撐到14歲。在印度,這已算是老姑娘了,可見傳統壓力之大。
1903年,繼愛妻死後,二女兒也病死了,此時,泰戈爾所辦的“大自然國小”也 困於經費不繼,可謂打擊紛至,但其所出詩集和小說,卻更優美感人。此時,泰戈爾除了擔任著卓有聲譽的《孟加拉觀察》雜誌編輯外,也在大學授課。適逢英國強 行把孟加拉國自印度分裂,印度有識之士主張印度自英國獨立。即使是主張獨立,也有強硬派和溫和派之爭。只是,不管什麼派,大英帝國一概壓制。此時,父親辭 世,小兒子突染霍亂而亡。在這段痛苦時期,泰戈爾於1912年赴英旅遊時,在船上把《吉檀迦利》和另外幾本詩集所選出的103首詩,譯成英文稿,這份譯稿讓英國著名詩人葉芝(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看到了,他萬分驚服,因為東方來的泰戈爾,打開了一個葉芝完全陌生的心靈世界。在其他英國著名作家如蕭伯納(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一致敦促下,當年底就出版了這本詩集。19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15位評審委員中,泰戈爾得到了12票。這是非歐裔作家中第一位得獎的人,而且是來自一個奇異、貧窮的國家—印度。
諾貝爾獎,是既有名又有錢的榮譽。在全國狂熱的祝賀聲中,他曾說:“就像我在最痛苦的時候不需要安慰一樣,現在我也不需要祝賀和致敬。”
他把所有的獎金拿去辦學。1916年,在由日本轉赴美國訪問的輪船上,他把一些詩集中較簡短而富哲理的詩句譯成英文,題為《飛鳥集》(因第一句為 Stray Birds...)。這本詩集最受中國人喜愛,單單翻譯這本書的譯者,恐怕超過二十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印度貢獻120萬勞工和士兵給英國,戰後英國仍堅持殖民政策。在一次示威抗議中,英國射殺了379位印度民眾,泰戈爾為此退回英女皇所頒爵士封號。泰戈爾雖然反英,卻認為甘地的反英方式(不合作運動)沒有效果。他認為只有好好辦大學,向西方學習,提升印度的科技水平,才是獨立之道。簡單說,甘地認為“獨立”要先,泰戈爾認為“建設”要先。
此後,泰戈爾就努力建設他的國際大學,並為此多次出國訪問、講學、演講、募款。訪問的國家幾乎遍及世界各地。泰戈爾晚年無懼老邁,仍然到處旅行,勇於創作、演講、辦學,展現了無與倫比的生命力。這種對生命的熱愛,讀他的作品就能感受到。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泰戈爾不斷為中國仗義發言譴責日本。1940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前夕,泰戈爾辭世。在那個年代,印度人平均壽命大概只有40歲,感謝上天,泰戈爾多活了40年,這讓他有時間把印度文化中的精華—人類文明中最寶貴的思想,介紹給世人。用他的話講,這些,都是他的“愛”,他要用他的愛,來豐富你的人生。

譯 序

人生有許多機會,常會在不知不覺中錯過,像錯過一段好姻緣,像錯過一樁好買賣,像錯過結交一些良師益友。40年前我還在學校時,就錯過了泰戈爾。
我愛逛書店,有一次在書店看到泰戈爾的《飛鳥集》,沒考慮荷包就買了,因為我久仰他的大名。他是第一位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人。事實上,那年代不管諾貝爾什麼獎,東方人都沒得過,因為,“西方壓倒東方”,“東方一切都落後”,再加上諾貝爾獎金的數字又高到嚇人的地步,所以泰戈爾在我心目中,有點像是神話中的人物。可是,買回的《飛鳥集》,我看不懂。這難免有點失望,從此詩集束之高閣。也就是,“錯失了泰戈爾”。
四十年後,我逛書店看到另一位譯者的《飛鳥集》,是中英對照本,這忽然勾起了回憶,就買了一本,準備睡覺前看看,因為睡前的英文,特別容易催眠。結果這 次不靈了,睡不著覺,因為中譯文雖然仍舊看不懂,而英文原文,卻是很容易領會。而且,句中的含意更是越看越有趣。為了好玩,就拿起筆來,在書上按自己的理 解試譯。沒想到這本書後來不是在床上看,而是放在書桌上看,一邊看一邊推敲泰戈爾的想法,有時碰到難解的詩句,一想好幾天,再加上數十次的修改,譯了一年 多,總算全部譯完。不過,泰戈爾《飛鳥集》的詩句,實在太簡潔精煉。詩句很短,含意又太多,實在不容易一目了然。於是我就把自己的心得,寫成“解讀”,好讓讀者可以輕鬆一點,來領略泰戈爾的哲思。
不過在成稿時.我也察覺到這本書有不少版本,於是把所有兩岸所出版的《飛鳥集》,全部找來。我告訴自己,只要有任何一本譯得比我好,我就把所譯成的書稿丟棄。
最令我驚奇的是,《飛鳥集》竟然“最少”有十五個譯本。這至少說明:第一,這本書真的是好書,否則不可能吸引這么多人來翻譯;第二,這本書真的很難譯,否則不可能有這么多譯者要否定他之前的譯者。
我也愛看古今中外的一些詩詞,我只能說,泰戈爾的《飛鳥集》,真正“不一樣”。別的詩也許意境、巧思都很高超,泰戈爾的詩則除了意境令人神馳外,巧思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但真正最令人驚異的,是詩中充滿了印度文化中的哲思。讀泰戈爾的詩,但覺詩意深邃廣袤,哲理髮人深省。依我個人管見,恐是無人出其右。
18世 紀,歐洲發明的蒸汽機,成功地把熱能轉換成機械能,引發的產業革命,把東方各國打得頭破血流。印度也好,中國也罷,幾乎都喪失了自信心,總以為東方的一切 都不如西方。現在知道,事實並非如此。泰戈爾可以說是東方文明的旗手,他打開了一個視窗,讓西方人瞧瞧,東方人有多么豐富的心靈!畢竟,人生並非全是科 技。當我們窮盡畢生的心力在學習西方文明時,有一種呼喚,像破空的翼聲、像落地的叶音、像松鳴、像濤音、像弦聲……似乎都在提醒我們,很多珍貴的事物,不在遙遠的他方,就在眼前,就在“心內”。只要你心中懷著“愛”,那么,人生是何等寬大、美麗、新奇和有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