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袋蘭屬

雙袋蘭屬

雙袋蘭屬是蘭科下的一個屬,地生小草本,地下具根狀莖和塊莖;根狀莖常為莖的延續。莖纖細,直立,肉質,具少數葉,基部有2-3枚鱗片狀鞘。全屬約75種,主要分布於熱帶非洲和南非,少數種類也見於熱帶亞洲、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中國有2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下級分類,雙袋蘭,香港雙袋蘭,

形態特徵

地生小草本,地下具根狀莖和塊莖;根狀莖常為莖的延續。莖纖細,直立,肉質,具少數葉,基部有2-3枚鱗片狀鞘。葉通常很小;葉片卵形或近心形,基部無柄,抱莖。花單朵或2-3朵生於莖端葉腋;花苞片葉狀;中萼片常直立,較狹窄,與寬闊的花瓣合生或靠合而呈盔狀;側萼片基部合生,中部向外凹陷成袋狀或距狀;唇瓣基部有爪,貼生於蕊柱,上部常3裂,裂片明顯大於貼生部分;蕊柱短;花葯2室,藥室分開;花粉團2個,粒粉質,由小團塊組成,每個花粉團各具1個花粉團柄和粘盤;柱2個;蕊喙較大,兩側各具1條臂狀物。

分布範圍

全屬約75種,主要分布於熱帶非洲和南非,少數種類也見於熱帶亞洲、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中國有2種。

下級分類

雙袋蘭Disperis siamensis Rolfe ex Downie。
香港雙袋蘭Disperis nantauensis S. Y. Hu。
均為我國二級保護植物。

雙袋蘭

植株高3-17厘米,但通常較小,地下具根狀莖與塊莖;根狀莖肉質,直生,長達1厘米,被細毛;塊莖卵球形或橢圓形,長5-8毫米。莖肉質,深紫色至暗紫色。葉2枚,生於莖中部至上部,疏離;葉片心形,長9-17毫米,寬6-13毫米,基部抱莖。花2-3朵,粉紅色;花苞片葉狀;花梗和子房長1-1.2厘米;中萼片披針形,長約6毫米,寬約1.5毫米;側萼片斜卵形,長約7毫米,下部約1/2合生,中部向外凹陷成囊狀,兩枚側尊片處於同一平面,幾呈圓形;花瓣寬闊,與中萼片靠合而成盔狀;唇瓣基部有爪,貼生於蕊柱上,前部3裂;側裂片線形,長約2.5毫米,上面有不規則小乳突和細毛;中裂片亦為線形,末端有1個具粘質的附屬物;蕊柱短;蕊喙較大。花期5-8月。
雙袋蘭屬
雙袋蘭
產於台灣南部(恆春和蘭嶼)。日本(琉球群島)和泰國也有分布。

香港雙袋蘭

植株高4-7厘米,地下具根狀莖與塊莖;根狀莖無毛;塊莖球形,直徑3-4毫米。莖纖細,約1/3埋於地下。葉1-3枚,疏離,葉片腎狀心形或卵狀心形,長3-5.5毫米,寬4-5毫米,紅綠色,先端急尖;鞘狀柄長2-2.5毫米,抱莖。花單生,淡藍色至粉紅色,中萼片與花瓣有褐色脈,唇瓣有黃毛;花苞片葉狀;花梗和子房長7-9毫米;中萼片直立,披針形,長約5-6毫米,寬1.2-1.5毫米,先端急尖;側萼片卵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寬約3毫米,下半部合生,形成近圓形的合萼片,合萼片基部有2個囊狀凹陷;花瓣與中萼片靠合呈盔狀,盔寬達4-5毫米;唇瓣由爪和菱形的中央部分組成;爪長約2毫米,貼生於蕊柱;中央部分寬約2毫米,3裂;側裂片角狀,長2.5毫米,具黃毛;中裂片下垂,纖細,末端增粗並有絨毛狀黃毛。花期7-8月。
產於香港。生於海拔約900米的草坡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