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優勢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區舉行數次大的戰役決戰

《集中優勢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區舉行數次大的戰役決戰》為毛澤東寫於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九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集中優勢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區舉行數次大的戰役決戰
  • 創作年代: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九日。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毛澤東
背景,內容,注釋,出處,

背景

集中優勢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區舉行數次大的戰役決戰
22日,敵集中百餘門大炮,以每分鐘25發炮彈的火力轟擊五十六團的防禦陣地,交通壕被炸平了,掩體被炸塌了,整個陣地上火光沖天,硝煙瀰漫。炮火稍停,敵又以兩個營的兵力分路向民主聯軍陣地撲來,民主聯軍馬上恢復防禦,積極抗擊敵人的進攻。一營一連官兵迅速從廢墟般的工事中衝出,斃傷敵人100多人。另一路敵人400餘人,叫喊著向二連陣地撲來,二連雖已傷亡過半,但仍沉著應戰,待敵人逼近,戰士們跳出戰壕,與敵展開白刃格鬥,但終因敵眾我寡,眼看陣地要被敵人占領。緊急時刻,政治指導員孫永章率領僅有的兵力與連長張功弟率領的四連及時趕到實施反擊,激戰兩小時,硬是從敵人手中把陣地奪了回來。
國民黨新一軍三十八師一個營的兵力在炮火掩護下,向北山陣地發動猛烈攻擊,企圖向四平西北的三道林子北山方向迂迴,占領北山制高點,與三十師形成南北夾攻之勢。
兩軍對壘,較力爭鋒,一個要攻,一個要守。一個小小的三道林子,立即成了四平之戰的新焦點。短時間內,雙方的重兵集團潮水一樣迅速向三道林子涌去。槍炮聲如暴風驟雨又急又密,山坡上的大小樹木跳動著烈焰,嘎嘎作響。敵第三十八師連續四次衝鋒,不到半天就突破了民主聯軍的部分陣地。堅守這裡陣地的民主聯軍保一團知道此地關乎大局,據死力奪。犧牲一批,又衝上一批,衝上一批,又犧牲一批,鮮血將山坡上的黑土染成一片殷紅,最後終於奪回了失地。接下來的戰鬥更加激烈。敵人向北山、三道林子陣地多次組織攻擊,與我軍反覆爭奪。我守軍幹部戰士以“人在陣地在”的口號,互相鼓勵,士氣高昂。
就在四平激戰正酣之時,毛澤東再次指示林彪:“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於四平南北地區舉行數次大的戰役決戰,才能解決問題。長、哈、齊三市是否能確保,決定於是否能在四平地區大量殲滅敵人。”隨後又致電林彪及東北局:“新一軍是緬甸遠征軍,蔣軍主力。我必須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養精蓄銳,待其疲勞不堪,糧彈兩缺,選擇良好地形條件,以數日之連續戰鬥,將其各個擊破,全部或大部殲滅之,就可頓挫蔣軍攻勢。”22日,毛澤東再致電林彪:“望死守四平,挫敵銳氣,爭取戰局好轉。”

內容

彭、林[1]:
(一)杜聿明[2]由平赴沈對人稱,東北共軍四十餘萬,國軍十餘萬,相差甚遠,但仍須決心打下去,有坦克百餘將運瀋陽,並要使用飛機等語。要戰勝頑敵保衛長春,必須準備對付飛機、坦克(參加過抗日的將士有辦法對付之),並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於四平南北地區舉行數次大的戰役決戰,才能解決問題。
(二)在不削弱各地工作條件下,抽調大批幹部加強長、哈[3]為中心地區的工作,即四平、海龍以北,齊齊哈爾、海倫以南,洮南以東,牡丹江以西,約三十至四十個縣市,似應派較多幹部分往各縣市,發動民眾,改造政權,組織武裝,解決土地問題,掌握工商業,將這一帶建設成民主東北的重心。這主要應從工作較深入、幹部較多的南滿[4]方面抽調幹部(南滿工作不要放鬆),是否可行,請加考慮。這一計畫是從我能確保長、哈、齊三市至少確保哈、齊二市來構想的。至於三市是否能確保,決於是否能在四平地區大量殲滅敵人,故爭取戰爭勝利,是基本環節。
(三)東北局如移長春,應住在郊外安全地點統籌全滿[5]工作,解決有關全局各項重大問題,而不要直接去管長春市工作。如你們覺得長春尚不穩固,暫緩遷移亦可。
中央
卯皓

注釋

[1]彭、林,指彭真林彪,當時分別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第一政治委員和東北局副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
[2]杜聿明(1904——1981),陝西米脂人。當時任國民黨軍東北保全司令長官。
[3]哈,指黑龍江哈爾濱。
[4]南滿,指中長路瀋陽至大連段以東的安東(今丹東)、莊河、通化、臨江、清原和瀋陽西南的遼中等地區。
[5]滿,指滿洲,即中國東北地區。

出處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