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韶鎮

地處漠陽江、那龍河與南海匯合處,是一個海濱鄉鎮。 轄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境內的北津港距香港132海里、澳門88海里;江北公路、雅北公路、北津港公路和即西部沿海高速及其互通一級公路縱橫交錯,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雅韶鎮毗鄰市區、縣城、北山面海,海岸線長19.7公里,受市區、縣城輻射,發展工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雅韶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
  • 下轄地區: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
  • 電話區號:0662
  • 地理位置:位於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城東南部
  • 面積:87平方公里
  • 人口:2.8萬
  • 方言:粵語-高陽片-陽江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粵Q
  • 行政代碼:441723
概況,地名來源,管轄歷史,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鎮區氣候,人文狀況,經濟狀況,旅遊文化,北津獨石塔,雅韶十八座,古村落,行政區劃,基礎設施,

概況

地名來源

據《陽東區志》(2008版)載,南宋初年,牛鼻山南麓建有幾座窯,稱瓦窯地,元初譚姓人家遷此定居。“瓦窯”與“雅韶”諧音,故名雅韶。

管轄歷史

明清時代,雅韶屬原陽江縣長樂鄉郡台三圖、喬馬都喬馬二圖、三圖。民國初期,屬第二區。建國初期,仍屬二區。1953年5月,獨立設鄉。1956年,小鄉並大鄉,設大溝區,屬大溝區管轄。1957年撤區分鄉,設立雅八鄉。1958年5月,雅八鄉併入大溝鄉,同年11月,與大溝、新洲、三山、東平合併為海陸人民公社,12月改稱大溝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大溝區,分設雅韶、大溝、三山、新洲人民公社。1963年2月撤區恢復公社,雅韶公社併入大溝公社。1979年10月從大溝分出雅韶公社。1983年11月,改公社為區。1987年2月改區為鎮。1988年1月至1991年6月,雅韶鎮屬陽東區管轄,1991年7月起屬陽東縣管轄。

地理位置

雅韶鎮是陽東區的近郊鄉鎮之一,地處陽東區城東南部,處於那龍河、漠陽江與南海匯合口處。鎮域面積87平方公里。東與大溝鎮接壤,北與北慣鎮相鄰,西北與東城鎮隔河相望,以尖山大橋相通,鎮中心距陽東區城8公里,南面臨海,素有山海兼優的“魚米之鄉”、人才輩出的“文化之鄉”美稱。是一個正在崛起中的海濱鄉鎮。

地形地貌

雅韶鎮地屬沿海,是背山面海的丘陵地區,境內地勢南低北高。東北面為山地丘陵,南面臨海地帶為平川。境內有平原60003畝,山地27002畝,海岸線長19.7公里。崖鷹山脈、雞冠山脈、大黃山脈綿亘於它的東北面,成為東北部的天然屏障,峰巒疊翠,蒼松碧綠,山峰挺拔,山高林密,遍布溪流,泉源不息。
其中雞冠山脈主峰雞冠山(爛頭山)海拔218米;崖鷹山脈主峰崖鷹山海拔351.4米,主峰的東面與大溝、北面與北慣交界,其腳下西南面是省生態環境文化示範村、著名的水果專業村——柳西村。該村種的優質荔枝,獲國家農業部名優品牌“雙肩玉荷包”稱號。
境內有一個容量853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沙灣水庫。
主要河流——尖山河。發自於那龍河,源於恩平區橫坡鎮的佛仔朗,流經本區的合山鎮、北慣鎮,經笏朝、平嵐、雅韶、津浦等村委會境邊至北津港口與漠陽江匯合,流入南海。
另有五條支流,雅韶涌、塘客涌、斗門涌、石山河、面前河、大廟河、六水延綿,川流於雅韶、平嵐、笏朝、津浦、八二五個村委會。
雅韶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半魚半農的生產方式,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譽。得益於長海岸線和廣闊的灘涂。雅韶是天然青螺、牡蠣、文蛤的產源;並有深淺海作業區和海水養殖魚圍。

鎮區氣候

雅韶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據北津水文站的測報資料記載,年平均日照2021小時,年平均溫度22°C,最高氣溫35°C,最低氣溫0°C,全年無霜期341天,年平均降雨量2138毫米。年平均受2至3個颱風的影響。
因東北面有高山作障,南面臨海,每逢春夏,海風南來,至高山受阻,降雨殊多,氣候溫和,四季常青,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農、林、牧、副、漁各業興旺發達。

人文狀況

全鎮總面積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9146.7畝。海岸線長達19.7公里。
現有民營企業82間,外來人口約5000人。
現有圩場1個,集市圩期定逢公曆的二、七日為趕集日(圩日)。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該鎮實施“海洋富鎮、工業興鎮、科教活鎮、農業穩鎮、法律治鎮”的發展戰略,堅持“糧、漁、畜、果、林”並舉,“農、工、技、貿、商”一體化,推行“五地一村”工程,建立了水稻高產示範基地,名優水產品孵化基地、海淡水養殖基地、瘦肉型豬繁養基地、三鳥養殖基地和柳西水果專業村。農業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實現“噸谷鎮”。鄉鎮企業穩中求進,建立了尖山、五龍山工業小區,有工業企業82間。鎮內華盛實業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沁晨天然山楂汁飲料”,榮獲96中國食品飲料保健品博覽會金獎。2000年,201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7.65億元,同比增長10.87%,其中,工業總產值13.01億元,同比增長13.1%;農業總產值4.64億元,同比增長4.9%;地方財政總收入861萬元,同比增長12.2%。工業發展勢頭良好,全鎮工業園區總面積90多萬平方米,新上馬企業2家,產值在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7家,五百萬元產值的企業近20家。農業生產穩步發展,以“海水養殖業、山地種植業和田園農業”為抓手,大力實施“一村一品”發展戰略。第三產業提速發展,福興休閒娛樂生態園年接待遊客12萬人次,雅韶村“十八座”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省“古村落”,八一鷗村成功申報省“古村落”。

旅遊文化

北津獨石塔

北津獨石塔,位於雅韶鎮津浦管理區北津港南面600米處海灘中,巍然挺立在茫茫水域中的一塊石面上,故稱獨石塔。
該塔呈圓錐形,塔體宛如筆鋒,無層位,是一座實心體的光身塔,全塔構築是雜石灰沙三合土結構。底徑為五米,通高11米,大潮不能滅頂。它既是風景塔,又可作為船舶航行的航標塔。此塔的塔身原刻有“獨占文明”四個大字,每字三市尺見方。現除“獨”字尚依稀可辯外,其餘保字為風雨侵蝕剝落無存。該塔屹立在傾斜而又凹凸不平獨石之上,為我縣人民艱苦勞動而又巧奪天工之作。頗有研究近代建築技術的價值。
據《陽江志》(民國14年版)記載:該塔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據當地民眾傳說,乾隆年間,曾建石標其上以作導航之用。不久,標廢石落,因而嘉慶二十二年重建,壘成這座留存至今的石塔。

雅韶十八座

雅韶十八座古村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古村一共有十八間房屋,每間房屋均有兩個鑊耳, 雅韶十八座 雅韶西元村故叫“十八座”或又名“鑊耳屋”。說起西園十八座古村,陽江很早有一首民謠傳唱:“雅韶譚大昌,崗美李惟楊,上洋姚柄勉,織篢何五公,都系陽江大富翁。”民謠傳唱中的雅韶譚大昌公,是十八座古村先祖譚朝佐公的後代。由歌謠可見,當年的十八座古村,顯赫一方,非常的風光。

古村落

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2014年雅韶鎮八一鷗村成功申報廣東省“古村落”。

行政區劃

截止2015年7月3日,雅韶鎮轄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八一村、八二村、津浦村、雅韶村、五豐村、平嵐村、笏朝村、雅韶居委會)。有45條自然村,總人口26085人,共6958戶,其中農業人口23868人。

基礎設施

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5所,文化中心1個,籃球場6個,敬老院1所,衛生院1間,有線電視站1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