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斯·庫奈里斯

雅尼斯·庫奈里斯

雅尼斯 · 庫奈里斯1936年出生在希臘,後移居義大利。著名概念藝術家。是最具代表性的“貧窮藝術家”,以廢舊品和日常材料作為藝術表現媒介。作品樸素、自然,富含人性的美學原則。2011年在中國舉辦了“演譯中國”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雅尼斯·庫奈里斯
  • 外文名:Jannis Kounellis
  • 國籍:義大利
  • 出生地:希臘比雷埃夫斯市
  • 出生日期:1936
  • 職業:裝置藝術家
  • 畢業院校:義大利羅馬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無題》
人物概述,“貧窮藝術”,廢物媒介,動物媒介,藝術特色,材料詞典,概念顛覆,思想翻譯,演譯中國,語境思索,詩意結構,中國情調,碎片暢想,藝術成就,高頻亮相,遍展世界,藝術自白,文化與對話,文化與距離,印象與影響,角度與態度,觀念與表達,

人物概述

雅尼斯·庫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是國際著名概念藝術家。1936年出生在希臘比雷埃夫斯市,1956年移居義大利羅馬,就讀於羅馬美術學院。曾任德國杜塞道夫美術學院教授之職8年。庫奈里斯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羅馬創作,1960年在烏龜美術館舉辦了第一個個人展覽。從1958年到1960年,他以字母、數字、疊加印刷符號和道路標記,構成顏色與畫面的空間延展。這些作品清楚地表明了他如詩般的表達,並達到了無形超越有形的藝術創作目的。受阿爾貝托·布里與盧西奧·豐塔納的影響,庫耐里斯把繪畫推向一個全新的領域。
雅尼斯·庫奈里斯創作中雅尼斯·庫奈里斯創作中
從1967年開始,雅尼斯·庫奈里斯以撿拾廢舊品和日常材料作為表現媒介進行藝術創作,成為最有代表性的“貧窮藝術家”。
2011年,雅尼斯·庫奈里斯在中國舉辦了“演譯中國”(Translating China)——雅尼斯·庫奈里斯個展”。

“貧窮藝術”

廢物媒介

從1967年開始,雅尼斯·庫奈里斯以撿拾廢舊品和日常材料作為表現媒介進行藝術創作,成為最有代表性的“貧窮藝術家”。並在第一次當代義大利藝術運動中得到國際上的認可。
雅尼斯·庫奈里斯
貧窮藝術(Arte povera)”是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的流派。1967年,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傑馬諾·切蘭(Germano Celant)曾在熱那亞的波特斯卡畫廊(Bertesca Gallery)組織了一場以“貧窮藝術·空間(Arte Povera·Im spazio)”命名的展覽。切蘭用“貧窮藝術”一詞概括當時義大利年輕藝術家的藝術風格與創作方式:用最廉價、最樸素的廢棄材料——樹枝、金屬、玻璃、織布、石頭等作為表現媒介,進行拼貼、剪下創作。旨在擺脫和衝破傳統“高雅”藝術的約束,並重新界定藝術的語言和觀念。這種以原始而質樸的物質材料建構藝術的方法和形態,被認為是觀念藝術的一個流派。

動物媒介

雅尼斯·庫奈里斯的藝術創作,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石頭、仙人掌、速溶咖啡、羊毛、麻袋、裝滿玉米的袋子、飛快的氧氫火焰、古典雕塑、石蠟燈、鐵片等原素,甚至是鐵路的軌道。他打破了藝術語言的地位、現狀與圖式。他堅持藝術應該是被生活本身所取代。上世紀60年代,雅尼斯·庫奈里斯開始借用動物進行藝術創作。這種以動物為媒介的藝術形式便由雅尼斯·庫奈里斯首開先河,之後才有了擅用牛、羊、鯊魚等動物作為藝術素材的赫斯特以及愛用馬、鴿子、松鼠進行創作的義大利藝術家卡特蘭等這些後生晚輩。雅尼斯·庫奈里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在羅馬阿蒂科畫廊放置了12匹活馬。
雅尼斯·庫奈里斯

藝術特色

“我想以所有的手段,以實踐、觀察、孤獨、語詞、圖像、令人討厭之物回歸詩歌。”作為“貧窮藝術”的代表人物,雅尼斯·庫奈里斯在1987年如此寫道。

材料詞典

雅尼斯·庫奈里斯作品大多表達自己對大規模城市符號、工業文明和個人價值的關注。他的作品後來發展為更為壯觀的混合物,涉及繪畫、拼貼、裝置、雕塑、環境,甚至戲劇表演等多個領域。
雅尼斯·庫奈里斯
80年代,雅尼斯·庫奈里斯的作品盛行於歐洲各大藝術活動,他的名作從20世紀70年代初影響了當時的舞蹈家和音樂家。他的作品特點在於並列的對象、材料帶給觀眾動動的感受,無論是臨時展覽還是永久性的陳列放置,他的作品總讓人徘徊其間,感受作品有力的性格和帶給記憶的回味。他的作品在無言地改變著其所在的周圍環境。自1989年東歐巨變,社會和文化亂相重生,庫奈里斯希望表達一種越來越感到的不安和焦慮,這一時段他的作品反映在新的形勢下藝術家對自己身份與新歷史背景相衝突的矛盾探討。90年代至今,庫奈里斯的作品以“圖像”與“主題”系列為主。他繼續大規模使用自己的“材料詞典”闡述他的作品意義。

概念顛覆

在西方現代藝術史的文獻中,庫奈里斯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藝術大師。他的一些作品已被認為是藝術史的重要接點。早在1967 年,他的裝置《無題》就把活的鳥作為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尤其到了1969 年,他的《無題》直接將12 匹馬牽入並拴於畫廊中,它的前衛性使當時的人們產生了很大的震撼,既對藝術的概念和邊界帶來了巨大衝擊,又確立了一件關於生命藝術的里程碑之作。他的理念受卡拉瓦喬繪畫中戲劇性的啟示,又以顛覆的姿態開闢了以動物為媒介的先河。

思想翻譯

雅尼斯·庫奈里斯一直主張“藝術應該是被生活本身取代”,“藝術不再囿於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而代之以親近大眾、與觀眾積極互動”。這種揭示本真、內心精神世界的藝術追求,在有意無意中暗合了世界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當“什麼都是藝術”,“人人都是藝術家”等觀念、口號不再有效的狀況下,以“貧窮藝術”為代表的觀念主義已經變成了一種成熟而完善的美學。
雅尼斯·庫奈里斯
有評論認為:“藝術家永遠是一個隱士,始終是對手,不是因為他是無政府主義,但由於他要表達的思想如此廣闊,如此強烈。因此沒有一個社會制度能夠簡單代表他所感受到的新知,所以藝術家是這些前衛思想的翻譯者。雅尼斯·庫奈里斯是國際著名觀念藝術家。”

演譯中國

2011年11月,“演譯中國”(Translating China)——雅尼斯·庫奈里斯個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行。展出了這位著名的義大利“貧窮藝術家”在中國語境下以及思考的全新的藝術創作。
雅尼斯·庫奈里斯

語境思索

“演譯中國”是雅尼斯·庫奈里斯近兩年來對中國的實際考察、深入思索和分析的結果,尤其對中國文化深入淺出的演譯,生動地把握了現實、傳統、記憶和語境的內在聯繫。作品集中呈現了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思索。在對中國實際考察中,庫奈里斯非常重視在偶然的狀態中發現有趣之物,例如他偶然在北京的古玩市場中看到瓷片,就立即買下。在他看來,瓷片(物質)本身就是語言和觀念。

詩意結構

雅尼斯·庫奈里斯在中國創作的作品中,大量採用了古老的瓷片、瓷碗、白布以及軍大衣、燈籠、毛筆、麻布袋等,創作了11副平面裝置。並將它們與鋼板組成了不同的圖案形式和物質關係,既強調材料與材料的對比或對立關係——軟與硬、自然與人造、流動與固態、傳統與現代,又表現與建構了形式和語言的獨特美感,一種交織著質樸的戲劇性和詩意性的美感。他把現代與傳統、日常與異常的關係理解成一種辨證的視覺哲理。作為一個旅行者,他一直遊走於與他者文化之間對話,喜歡吸收和轉化那些不能歸類的東西。
雅尼斯·庫奈里斯

中國情調

雅尼斯·庫奈里斯還用大量鐵盒子排列成了類似於希臘式圖案或長城垛口的建築樣式,頂部堆放著煤堆,不規則地懸掛著鑲了大小不一的碎瓷片的鐵板,充滿凝重的力量感與震撼感。此外,他還創作了一個將9張鐵桌子拼貼成“K”字型的裝置,上面擺放了4600多個透明玻璃杯,盛滿“北京二鍋頭”。他還第一次突破了他的黑白創作,使用了顏色鮮艷的中式衣服固定在鋼板框內,創作了一系列“衣服系列”的作品。

碎片暢想

“貧窮藝術”的這種“開放而自由且具有批判性的語言”,使得觀眾不僅直接看到某一特定形象,而且還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主觀色彩,進而開始自由的想像、思考與判斷。雅尼斯·庫奈里斯在鋼板上用鐵絲將大小不一的瓷片固定成不同的形態,既可被理解為暗喻歷史的碎片,也可想像成宇宙中密集的小行星;要么猶如中國的水墨畫點皴或民間花布等等。

藝術成就

高頻亮相

雅尼斯·庫奈里斯被認為是與博依斯同時代的最重要的大師級藝術家之一,也是受邀參加“卡塞爾文獻展”和“威尼斯雙年展”最多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多被世界上許多重要的美術館、基金會和私人所收藏。是在全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博物館展出頻率最高的藝術家。1972年以來,他曾七次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1972年至1982年十年間他受邀參加卡塞爾文獻展。

遍展世界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雅尼斯·庫奈里斯作品廣泛展出於世界各地:
荷蘭埃因霍溫的凡·阿貝市立博物館
雅尼斯·庫奈里斯
西班牙馬德里的奧布拉·卡哈德美術館
英國倫敦的白教堂美術館
德國巴登巴登的州立文物藝術館
法國波爾多的當代藝術博物館
美國芝加哥的當代藝術博物館
加拿大蒙特婁當代藝術館
西班牙的巴塞隆納美術館
西班牙馬德里的雷納·索非亞藝術博物館
英國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
法國的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義大利那不勒斯的穆塞奧迪卡波迪蒙特藝術館
義大利米蘭的帕迪廖當代藝術館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國家博物館
烏拉圭蒙得維亞的國家博物館
雅尼斯·庫奈里斯
英國的牛津現代藝術館
義大利那不勒斯的瑪德瑞穆塞奧當代藝術館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德國科隆的路德維希博物館
義大利的普拉托博物館
中國北京的今日美術館

藝術自白

文化與對話

對我來講,這次展覽最大的意義是一種交流和對話。作為西方藝術家,我來到中國,在中國這種特殊的環境下產生一種對話。這種對話像我在其他地方,比如美國、德國做的展覽一樣,都是在做不同文化的對話交流,在中國也是一樣,而且比較特殊的是我在中國找的一些材料,比如青花瓷碎片,是在中國這個特殊環境中找到的,那么當我用這種材料創作時,就產生了一種西方文明和中國本土材料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雅尼斯·庫奈里斯

文化與距離

雖然像中國這樣的文化和文明,在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沒有距離感和陌生感,但是從地理位置和邏輯上講,是有一定距離的。從文化角度講,有差異卻不是那么陌生,雖然影響確實存在。

印象與影響

我腦海里浮現的是包括德拉克洛瓦在內的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比如楊·凡·代克的婚禮的作品。我喜歡德拉克洛瓦作品中那些描寫自由和民主的畫面。楊·凡·代克作品裡表現婚姻現實場景的畫面,對我來講總是印象特別深刻。

角度與態度

問題並不在於用了動物還是物品,關鍵是藝術家用什麼樣的態度和角度來創作作品。我以前把12匹馬放在畫廊里,而畫廊作為一個公共空間以前經常是擺放一些繪畫作品,供藏家買賣。而12匹馬在這樣一個公共空間裡,從某種角度講,是改變了傳統藝術品交易買賣的方式和人們看待作品的態度。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藝術家想要表現的態度。
雅尼斯·庫奈里斯

觀念與表達

皮耶羅·曼索尼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十分優秀的藝術家。他有一件作品,是將藝術家的排泄物放在一個封閉的罐頭盒裡,外面的商標上寫著藝術家的名字,這個作品表明了藝術家對社會的態度,藝術家會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曼索尼的作品就是一個例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