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

為深入實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補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短板,根據《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川委辦〔2018〕26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18〕1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雅安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18年
  • 實施時間:2018年
  • 發布單位:雅安市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決策部署和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積極探索具有雅安特點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環境質量,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市。
(二)基本原則。
突出重點,有序實施。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並進,加快城市(縣城)、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帶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優先實施環境質量要求高的區域以及232個新村聚居點、15戶或50人以上農村居民聚居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抓好農家樂、旅遊民宿、景區賓館等場所生活污水治理,有序解決農村治污能力不足問題。
因地制宜、分類治理。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人口聚居程度、污水產生類型規模,因地制宜採取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做到農村生活污水應集盡集、應治盡治、達標排放。
經濟實用、維護簡便。綜合考慮地方社會水平、財政狀況、污水規模和農民需求,按照低成本、達標準、利維護的要求,合理選擇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和設施設備。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縣(區)主體責任,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引導農民以投工投勞方式參與設施建設和巡查維修;推進實施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參與污水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二、目標任務
(三)總體目標。
從2018年起,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處理設施運行監管不斷加強,處理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改善。通過5年努力,到2022年,實現全市994個行政村、40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推進階段(2018-2019年):推進城市(縣城)、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範工程”,完成232個新村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其他農村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農村分散污水治理工作。到2019年底,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攻堅階段(2020-2021年):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範工程”,全面推動鄉(鎮)、農村聚居點和農村分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21年底,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鞏固階段(2022年):鞏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提升設施服務水平,建立持續穩定的農村生活污水建設運行管理機制。到2022年底,確保全市994個行政村、40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三、重點工作
(四)強化規劃引領。2018年底前,以縣(區)為單位編制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制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細則,明確工作目標和時序、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確保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進。(責任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五)加快設施建設。推進實施《雅安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優選資信好、投融資能力強、處理技術專業的企業實施污水處理項目,以縣(區)為單位統籌區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儘快形成污水處理能力。因地制宜推進設施建設,有條件的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向農村延伸,將農村生活污水納入污水管網統一收集進行處理;遠離城鎮的農村居民聚居點,配套完善管網設施、合理選擇污水處理技術進行集中處理;居住相對分散、污水難以統一收集的地區,就地就近採用無動力、微動力或生態處理技術進行分散處理。支持縣(區)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範工程”,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治理模式。(責任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知識產權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六)推進廁所革命。推進實施《雅安市“廁所革命”實施方案(2017—2020年)》,結合幸福美麗新村、扶貧新村、旅遊景區等建設,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加快推進農村戶用廁所、鄉村公共廁所建設和改造,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有效銜接廁所革命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責任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配合單位:市委農工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旅遊發展委、市扶貧移民局)
(七)開展水環境治理。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加大河流、塘庫、渠道、小溪溝等入河排污口監管力度。採取綜合措施恢復農村水生態,加快實施幸福美麗新村水庫和塘堰“清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利風景區建設。加強生態河塘、生態渠道、生態河道治理,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改善農村水環境質量。(責任單位:市水務局,配合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八)強化技術支撐。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日常環境監督機制,加強排放水質監測。組織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源減排核查政策和技術研究,加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研發和集約化處理設施推廣套用。鼓勵採用運行狀態遠程實時監控系統,綜合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建立數位化服務網路系統和平台,重點對日處理能力30噸以上、受益農戶100戶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責任單位:市環保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
(九)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的扶持力度,落實用地、用電、設備折舊等支持政策。健全價格調整機制,對於收費不足以維持設施正常運營的,可根據有關規定給予補貼。鼓勵銀行為符合條件的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開展應收賬款、收費權質押貸款等金融服務。(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市政府金融辦、人行雅安中心支行、國網雅安電力(集團)公司)
(十)加大資金投入。建立縣(區)為主的政府投入體系,合理保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資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統籌好中央、省、市、縣(區)各級專項資金,打好政策資金“組合拳”,支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四、保障措施
(十一)落實責任。各縣(區)人民政府、經開區管委會是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充分認清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壓實責任、分解任務,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五年工作目標。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要負責牽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定期會同市級有關部門協調解決推進工作中的問題,加強監管考核。市級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能,積極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改造、禽畜散養環境衛生治理、河長制湖長制管理、建設項目用地需求保障等相關工作,確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地見效。
(十二)強化管理。各縣(區)、經開區要抓緊制定專項規劃和實施細則,明確牽頭和配合部門,細化職責分工,落實政策措施,建立治理項目實效檢測評價和情況通報制度,嚴格目標管理。推進“放管服”工作,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所涉及的統一招投標和政府採購等事項,儘量簡化審批手續,開闢綠色通道,最佳化服務質量。
(十三)加強宣傳。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路等媒體的作用,通過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強化環境衛生意識,引導農民民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動員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

解讀

9月29日,雅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雅安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探索具有雅安特點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環境質量。
《方案》明確,從2018年起,通過5年努力,到2022年,實現全市994個行政村、40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方案》指出,推進7項重點工作。一是強化規劃引領,2018年底前,編制完成縣(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確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進;二是加快推進污水處理項目,以縣(區)為單位,儘快形成污水處理能力,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三是加快推進農村戶用廁所和鄉村公共廁所建設改造,有效銜接廁所改造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四是全面推進河長制,將農村污水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逐步改善農村水環境質量;五是強化技術支撐,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日常環境監督機制,加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研發和集約化處理設施推廣套用;六是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的扶持力度,健全價格調整機制,鼓勵銀行開展金融服務;七是加大資金投入,統籌用好各級專項資金,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方案》要求,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縣(區)主體主責,明確市級部門職責,共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抓緊制定專項規劃和實施細則,嚴格目標管理,加快工作進度;大力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