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梅異飾蚌

雄梅異飾蚌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申扎縣雄梅區色林當窮南坡的早白堊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雄梅異飾蚌
  • 外文名:Trigonioides (Diversitrigonioides) xungmaiensis Wen, 1987
  • 形成時代:早白堊世
  • 產地: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申扎縣雄梅區色林當窮南坡
特徵描述,保存單位,

特徵描述

中等大小,近於橫橢圓形,凸度中等。殼頂圓突,前斜,位置略靠前。殼面兩組脊構成交角只有15°的、尖端指向腹邊後部的“v”形裝飾。前一組脊細密均勻,15~17條,後一組脊更粗更少,只8~9條。這兩組脊明顯不對稱,但從正模標本看,在殼頂區內不對稱程度尚不太強烈。前部斜脊分布區很窄,只在殼頂前小範圍內清楚,很細弱,可數到15條左右。後殼頂脊強,尤其上部,為棱狀。後背區較寬,近三角形。後部斜脊不甚規則,柔皺狀,從殼頂後向後下方逐漸變稀、減弱至消失,數目達15條左右。殼面的“v”形飾脊中,只有後一組的後面二、三條可以到達腹邊,其餘的脊均消逝於中部或中下部,因此,殼面的前部、前腹部相當寬的範圍內沒有飾脊,只有不甚規則的同心生長片飾。生長片也主要在飾脊不發育的這個範圍內最發育。正模標本殼長41毫米(略不完整),殼高34毫米,殼厚(雙殼)21毫米。

保存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