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榕根

雀榕根

雀榕根,中藥名。為桑科植物筆管榕Ficus virens Ait.[F.wightana(Miq.)Benth.]的根。分布於西南、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乳癰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雀榕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蕁麻目
  • :桑科
  • :榕屬
  • :筆管榕
  • 採收時間:四季可採挖
  • 用量:內服:煎湯,9-15g(乾根)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

歸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乳癰腫痛。

相關配伍

1、治乳癰:(雀榕)乾根15g,酒水煎服;另用鮮葉加冷飯搗爛外敷。(《福建藥物志》)
2、治漆瘡,鵝口瘡,乳腺炎:筆管榕根15克,酒水各半煎服,或加生薑5片煎水熏洗。(《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乾根)。

採集加工

四季可採挖,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筆管榕,又名赤榕,山榕,雀榕,漆娘舅,烏榕,紅肉榕,烏屎榕,大葉榕樹,串珠榕。喬木,高5-17m。有板根或支柱根,幼時附生。葉互生;葉柄長1.5-6cm;托葉廣卵形,長5-10cm,早落;葉片堅紙質,長橢圓形、長圓狀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少有淺心形,長5-15cm,寬2-7.5cm,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鈍或圓形,少有淺心形,全緣;基出脈3條,側脈5-10對,在離葉緣網結,網脈兩面不甚明顯。隱頭花序(榕果),花序托單生或成對腋生,或簇生於已落葉的小枝上,近球形,直徑5-10mm,成熟時黃色或紫紅色,乾後表面有皺紋;基生苞片3枚,卵圓形,先端鈍,大部分合成盤狀;總花梗長3-4mm,纖細;雄花、癭花、雌花著生於同一花序托內壁;雄花著生於花序托近口部,少數,花被片4-5,線形,雄蕊1,花絲短;癭花具梗,花被片3-4,花柱側生,短於子房;雌花和癭花相似,花被片4-5,花柱長於子房。瘦果,花柱延長。花、果期全年。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800m的山坡林中或河岸、溪邊、村寨附近。分布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
2、《福建藥物志》:“治乳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