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薯7號

隴薯7號

隴薯7號的選育單位是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用品種莊薯3號為母本,菲多利為父本而選育而成的土豆品種。 2008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甘審薯2008003;2009年7月28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薯2009006。

省級審定情況:2008年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薯7號
  • :植物界
  • :茄科
  • :茄屬
  • :陽芋
  • 品種:隴薯7號
國審薯2009006,粵審薯20170001,

國審薯2009006

特徵特性
中晚熟鮮食品種,生育期115天左右。株高57厘米左右,株型直立,生長勢強,分枝少,枝葉繁茂,莖、葉綠色,花冠白色,天然結實性差;薯塊橢圓形,黃皮黃肉,芽眼淺;區試平均單株結薯數為5.8個,平均商品薯率80.7%。經人工接種鑑定:植株抗馬鈴薯X病毒病、中抗馬鈴薯Y病毒病,輕感晚疫病。塊莖品質:澱粉含量13.0%,乾物質含量23.3%,還原糖含量0.25%,粗蛋白含量2.68%,維生素C含量18.6毫克/100克鮮薯。
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參加西北組區域試驗,兩年平均塊莖畝產1912.1千克,比對照隴薯3號增產29.5%。2008年生產試驗,塊莖畝產為1756.1千克,比對照品種隴薯3號增產22.5%。
栽培要點
1、選用優質脫毒種薯,播前催芽,4月中、上旬播種。
2、適當稀植,每畝種植密度一般3500—4000株,旱薄地2500—3000株。
3、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氮肥不宜過量。
4、及時培土,起高壟。
5、收穫前割秧,促使薯皮老化。
6、及時防治晚疫病。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馬鈴薯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屬中晚熟鮮食品種,適宜在西北一季作區的青海東部、甘肅中東部、寧夏中南部種植。

粵審薯20170001

審定編號:粵審薯20170001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育種者: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
引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莊薯3號/非多利
特徵特性:中晚熟,生育期98~99天,比對照種粵引85-38長10~11天。株高47.6~55.4厘米,莖深綠色,葉深綠色。塊莖橢圓形,黃皮黃肉,薯皮光滑,芽眼淺。薯塊整齊度中等,商品薯率為84.64%~87.51%。食味鑑定為優,分值8.1~9.0分。品質檢測結果:還原糖含量0.071~0.110克/百克,蛋白質含量1.94%~2.71%,塊莖幹物質含量18.1%~19.4%,澱粉含量12.2%~14.6%。抗病性接種鑑定為中抗晚疫病。
產量表現:2015年參加省冬作馬鈴薯品種區試,平均畝總產量2743.34公斤,比對照品種粵引85-38增產38.56%,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16年複試,平均畝總產量3403.29公斤,比對照種粵引85-38增產19.86%,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16年同期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總產量2899.06公斤,比對照品種粵引85-38增產15.44%。
栽培技術要點:(1)忌與花生、菸草和其它茄科作物輪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條件好田塊種植;(2)播種期10月下旬~11月中旬;(3)播種前進行催芽處理,密植每畦種雙行,株距25厘米,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4)播種前每畝施腐熟雞糞600~800公斤、複合肥40公斤、氮肥15公斤;(5)苗期和現蕾期除草、培土2~3次。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隴薯7號為中晚熟馬鈴薯品種。中晚熟,生育期98~99天,比對照種粵引85-38長10~11天。豐產性好,品質較好。塊莖橢圓形,黃皮黃肉,薯皮光滑,芽眼淺,塊莖幹物質含量18.1%~19.4%,澱粉含量12.2%~14.6%。中抗晚疫病。適宜我省粵東、粵中、粵西馬鈴薯冬作產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