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

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

《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又稱《四美圖》是金代以來,流傳在平陽以古代人物為題材,新春期間在房舍廳堂張貼為主的、民間年畫性質木版雕刻畫,它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木版年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
  • 作品別名:四美圖
  • 創作年代:宋金
  • 文學體裁:版畫
內容簡介,相關資料,

內容簡介

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1909年在甘肅出土。

相關資料

《四美圖》在本輯趙大勇先生所著的《平陽木版年畫》一書中已作了介紹,這裡再略敘一下。它上書“平陽姬家雕印”,表明作品出自平陽(今臨汾)姬家(金殿村),畫幅的上方刻有《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橫披標題,圖中集漢、晉兩代的王昭君班姬趙飛燕綠珠四個歷史人物於同一畫面,後人把這幅畫稱謂《四美圖》。
為何把此版畫稱為《四美圖》呢?這是因為畫中人物系四位美女和以畫幅標題顧名思義而得。窈窕,舊時用來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態,也指宮室而言,《全唐詩》喬知之《秋閨》中有:“窈窕九重閨,寂寞十年啼”之句,即指美女居於宮室;傾國,指全國人都佩服、愛慕。《漢書·外戚傳》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後人便用“傾城傾國”來形容絕色的女子。美女,也稱美人,美人是漢代妃嬪的稱號,自唐至明,皆有美人名號。所謂“呈芳容”,就是說把容貌絕美,才華出眾的女子,形象地顯露出來。這樣說來,《四美圖》的人物,當是各朝代宮室中的美女(或妃嬪),從四位人物身份來看,也正是如此。所以,把這幅畫稱謂“四美圖”,就是這個緣故。
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
《四美圖》是我國版畫史上劃時代的作品。唐代以來,由於受宗教藝術的滲透和影響,宗教題材的壁畫,如釋加、觀音、老君、玄奘、火神的形象以及妖魔鬼怪、牛頭馬面等,充斥著寺廟、道觀,淹沒了反映歷史現實和人民思想、平民生活的藝術。對當時的木雕版畫,觸動很大。到了宋代,壁畫逐漸轉向民間藝人操作,內容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版畫藝人的思想,率先衝破了唯心主義的束縛,進入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境界,毫無顧忌地擺脫了宗教題材,轉向反映社會生活,寓教於樂的民問年畫新領域,《四美圖》可謂代表作。
《四美圖》的藝術特色,古樸典雅,裝飾性強,繁而不雜,別具風韻。其體裁、布局、格式,與主題融洽和諧,富有當時、當地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生活氣息。表現程式,帶有唐代風味。線條舒展自如,流暢勁健,筆勢園轉,服飾飄舉;褶紋稠疊不亂,衣帶緊窄瀟灑,頗有“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之妙。人物豐肌厚體,優柔健美,分明是受了唐代婦女形象的影響。其造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姿態咄咄逼人,個性鮮明。把王昭君憂國憂民的感情,班姬慘遭折磨的神態,趙飛燕羞愧難當的面色和綠珠纏綿悱惻的情狀,都刻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顯示了作者傳神寫照的傑出本領。畫中還十分注意道具的運用,如班姬手持團扇,這是因為她作有聞名的《團扇歌》,並避免與東漢的班昭混淆。
《四美圖》從形式到內容,都和當地的民俗相連,是一種與“年”、“節”相聯繫的風俗畫。自古以來,平陽一帶民宅,多系瓦房,粉壁彩窗,高大寬敞,人們喜歡裝飾、點綴。特別是農民在冬末春初緊緊相連的幾個節日裡,如冬至、臘日、立春、除夕和過年以後的元宵、添倉等,村社進行豐富多彩的文藝聯歡活動,各種藝術都以自己獨特的形式活躍起來。廣大民眾不僅需要點綴節日的裝飾品,還需要用年畫來表達自己濃厚的風土歲序,表達自己的希望、理想和祝願。宋代孟元老撰寫的《東京夢華錄·十二月》中說:“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鬥神、鐘馗、桃版、桃符及財門純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吳自牧撰寫的《夢梁錄》中也有類似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鬥神桃符,迎春牌兒,紙馬鋪印鐘馗、財馬、回頭鹿馬等,饋與主顧……於市撲買錫打春幡勝、百事吉斛兒,以備元旦懸於門首,為新歲吉兆。…‘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歲’。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鬥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這裡不僅記載著買年畫的盛況,也描繪了貼年畫的盛景。
這種古老而淳厚的民俗,迄今在平陽(臨汾市)一帶,仍盛行不衰。由此而見,《四美圖》是民間傳統風俗中的藝術產品。古時候喜慶時,也有掛畫的習俗,如蒲劇《掛畫》,就是表現元末少女含嫣裝飾洞房、梳妝、掛畫,迎接愛慕已久,喬裝改扮的花雲,進府相會的喜悅情景。《四美圖》畫幅中的“鸞鳳”、“牡丹”、“萬字不斷頭”等,既裝飾了畫面,適合當地民眾欣賞口味,又和平陽人祈求美滿姻緣、富貴長春、萬壽無疆的願望相呼應著,所以,《四美圖》,是具有濃郁鄉土氣息、深受民眾喜愛的民間木版雕刻年畫。
《四美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在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由俄國柯基洛夫在我國甘肅額濟納旗黑城鎮,西夏黑水城遺址,於一古塔中,和一張《義勇武安王點陣圖》(俗稱關公圖),一本金代平陽刻印的《劉知遠諸宮調》唱本同時發現的。為何平陽版畫會流落在千里迢迢的黑水城呢?不妨看看西夏國的歷史。西夏國是宋時党項羌族建立的政權,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占據今寧夏、陝西、甘肅西北、青海東北及內蒙部分地區,最盛時割二十二州。同遼金先後成為與宋鼎峙的政權,與宋經濟文化聯繫極為密切,茶、麻、鹽、鐵交易頻繁,部分政治制度仿宋,漢文典籍也廣為流傳。由此看來,宋金時代雕版印刷中心出版的《四美圖》等版畫和《劉知遠諸宮調》很有可能隨著漢文典籍的流傳而散落在西夏國。
柯基洛夫將《四美圖》盜走之後,藏於當時俄羅斯亞歷山大三世博物館。1914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狩獵直喜博士,到歐州旅遊考察,途經俄國時,看到了這幅作品,認為是稀世珍品,承彼得堡大學意窪洛夫教授的允許,獲得了影印件。持歸日本後,便在日本大正五年三月號的《藝文》雜誌上發表出來,標明是宋金時代的中國版畫,引起了東方學者的普遍注意。日本另一學者那波利貞,又在《支那學》雜誌(昭和四年三月第五卷第一號)上,以《柯基洛夫氏發現南宋時代版畫圖考》為題,發表了論文,更引起世界學者的重視。那波利貞在論文中推測《四美圖》的創作時間說:“看畫幅中欄桿外西太湖石的排置,又好象是北宋(徽宗)宣和時代,最遲在南宋或更早一些。”這兩位專家的潛心分析,是無可非議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