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白釉瓷圍棋盤

隋白釉瓷圍棋盤

隋白釉瓷圍棋盤1959年河南省安陽張盛墓出土。為隋代張盛墓的隨葬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隋白釉瓷圍棋盤
  • 出土地點:安陽市張盛墓
  • 館藏地點河南博物院
  • 所屬年代:隋代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 類別瓷器
  • 尺寸:高4厘米、邊長10×10厘米。
隋白釉瓷圍棋盤
【文物現狀】:現藏河南博物院
【出土時間】:1959年河南省安陽市張盛墓出土。
【簡介】:
高4厘米、邊長10×10厘米。
盤呈正方形,其上縱橫各刻19道直線,總計361個交叉點,中央和四角分別刻出天元和角星。盤面及四側施白釉。這是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19道圍棋盤。
該棋盤最初被定為青瓷,因此曾被命名為青釉瓷圍棋盤,因為張盛墓出土的瓷器“從釉色上來看,大都為白中泛歸刪愉盼青或白中閃黃,帶有若干青瓷的特徵”,後來經過故宮博物院的馮先銘先生、煉連中國曆煮請妹史博物館李知宴先生等鑑定,確認為白瓷,之後將其命名為白釉瓷圍凳奔罪挨棋盤。白瓷始見於北朝晚期,隋朝時處於發展的早期和催邀階段,由於各方捆您阿面的原因,其自身特性遠不如之後的白釉全蘭尋瓷器明顯,因此與同時期的青釉瓷器很難區別,這應該是造成白釉瓷圍棋盤名稱變更的主要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