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驛鄉

陽驛鄉

陽驛鄉 位於寧陵縣縣域西部,距縣城10公里。鄭永公路橫穿全鏡,西臨睢縣尤吉屯鄉,南與劉樓鄉接壤,東連城郊鄉,北靠邏崗鎮。全鄉轄31個行政村、79個自然村,49180人。總面積76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陽驛鄉
  • 外文名稱:Yangyi Town
  • 別名:陽驛
  • 行政區類別:鄉鎮級行政單位
  • 所屬地區:河南省寧陵縣
  • 下轄地區:全鄉轄31個行政村、79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河南省寧陵縣陽驛鄉
  • 電話區號:0370
  • 郵政區碼:476741
  • 地理位置:河南省東南部
  • 面積:76平方公里
  • 人口:49180人
  • 氣候條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 火車站:寧陵縣站
  • 車牌代碼:豫N
  • 行政區劃代碼:411423207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交通環境,生產條件,農業發展,工業發展,教育,

歷史沿革

陽驛是千古名集,歷史悠久。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領全鄉乾群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團結奮進,銳意進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做好農業和鄉鎮企業兩篇文章,各項工作爭先進,各項工作創一流,總體水平上台階,艱苦創業,強行起步,開創了陽驛工作新局面,農村經濟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陽驛鄉地理位置
據《寧陵縣誌》舊志記載:“陽驛:秦朝末年在此設立驛站,地處睢水之北,故名‘陽驛’,地址在縣城西10公里陽驛鋪集街南,有房7間。年撥驛站經費銀5509.691兩。驛站養號馬十數匹,供傳遞政府公文的驛卒中途更換。隨著郵局的建立,驛站於清光緒29年(1903)廢。”秦朝設立的陽驛驛站,面積3330平方米。驛站內街南是人馬住宿的驛館、驛鋪;街北是招待官人的官店,門口對聯是:“陽春柳節迎風綠,驛站花開向日紅”。該站地勢向陽,又稱“陽驛鋪”。高官路過此地時,驛站人員敲鑼打鼓隆重迎接。東街舊稱“露嶺”,歸寧陵縣;西街稱“香山”,歸睢縣。十字街北有過街閣,象城門樓,拱券門,綠流璃筒瓦。20世紀59年代初被扒。
據傳,北宋末年,宋江奉命南征方臘,途中安營紮寨於陽驛站。那時的驛站為了抵抗外村的人滋擾鬧事,構築了寬厚而高大的寨牆。一天中午,宋江酒後遊興大發,登上高有兩丈余的寨牆之頂,透過濃翠欲滴的寨牆密林,舉目四望,田野里艷陽高照,生機勃勃,一派鬱鬱蔥蔥的景象。宋江心花怒放,詩興大發,不禁脫口吟道:“獨登寨牆台,遙望皆春色;驛站陽光暖,召喚客人來。”之後,宋江又令人備文房四寶,揮筆寫出字跡蒼勁而有力的“陽驛鋪”三個大字,懸貼於驛站寨門之上,“陽驛鋪”因此而得名,究其原意為“向陽旅店”或“陽光酒館”。對此,故鄉人也樂意認同和推崇。
陽驛在明代屬崇義寧鄉,為崇二、崇三、崇四野和部分補區。民國初期,全縣設5個區,陽驛屬西北區,為陽驛集。民國30年(1941年),日偽縣政權將全縣改設為3個區,陽驛屬一區(城關)。民國34年(1945年)全縣設3區12鄉鎮,陽驛為鄉。民國35年(1946年)元月廢。1946年7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寧柘商民主政府建立,全縣下設2個區,平樂為其中之一的中心區。1947年2月,寧陵縣民主政府建立,下設6個區,五區轄平樂、郭屯等。1949年,寧陵解放,全縣設5區1鎮,陽驛屬二區(設在呂集),時陽驛、郭屯為鄉。徐樓為鄉,歸屬三區(設在縣城)。1951年,全縣設6區1鎮,陽驛屬三區(設在縣城),時陽驛、湯林王、郭屯等為鄉。袁莊、鄭樓為鄉,歸屬五區(設在邏崗)。1955年,全縣撤消區建制,合併為32個鄉,陽驛、皮堂、徐樓仍為鄉。1957年,全縣合併為17個鄉,陽驛、皮堂仍為鄉。1958年,全縣撤鄉合併為13個人民公社,陽驛為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改為鄉,陽驛公社改為陽驛鄉。至今。

行政區劃

全鄉轄東村、西村、小王莊村、平洛東村、平洛西村、湯林王村、閆屯村、陳營村、雍莊村、米樓村、潘集村、劉莊村、郭屯村、訾堂村、後陳村、張三莊村、張瑞寒村、徐樓村、張白村、苗凸村、玉皇廟村、元樓村、鄭路徐村、魯樓村、袁莊村、皮堂村、胡大莊村、郭店村、鄭樓村、黃莊村、朱平樓村

交通環境

交通便利,地勢平坦。省道豫04線(鄭永公路)橫貫東西,三朱公路縱穿南北,陽驛至劉樓、至邏崗、至城郊等,以及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降水量647毫米,無霜期216天,夏季最熱月份為7月上中旬至八月上中旬,冬季最冷月份為1月初至2月上中旬,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環境優美,適宜人居。良好的氣候和地理條件讓陽驛鄉農業、生態旅遊發展迅速,物產豐饒。

生產條件

土質多為沙質。耕地面積61590畝,人均1.28畝。境內有大沙河、洮河、郭小集溝、廢黃河等主要骨幹河道。2007年該鄉有大中型拖拉機63台,小型拖拉機970台,機引犁1840台,機引耙961台,旋耕機69台,機引播種機369台,排灌機械2492台,聯合收割機36台,機動脫粒機2123台,農用運輸車4270輛,水泵2786台,秸稈粉碎還田機54台,柴油機377部,電動機2115台。擁有機井1080眼,全鄉全部為有效灌溉面積。

農業發展

該鄉盛產小麥、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紅薯、油菜、中藥材等作物。1989年,全鄉糧食總產17531噸,棉花總產126噸,油料總產903噸。1990年以後,該鄉根據本鄉沙地面積大的實際,引導農民大力種植花生。1995年,全鄉花生面積達28153畝,總產達7272噸,是1989年的7倍。2000年,花生總產達10021噸,是1989年的10倍。在抓好花生生產的同時,該鄉並沒有放鬆糧食生產,1991~2000年,糧食總產一直穩定在2萬噸左右。2007年,糧食總產實現30500噸,比1989年增長74%。水果總產3912噸,其中酥梨總產1332噸。蔬菜總產30588噸。農業總產值達148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99元。
立足實地、依靠科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科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科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鄉糧經比例達到4∶6,年種植花生4萬餘畝,西瓜1萬餘畝;全鄉現有酥梨面積1.3萬畝,塑膠大棚600餘座,占地面積400餘畝,以溫室大棚為栽體,大力發展反季節蔬菜和無病毒葡萄生產。棚內葡萄以其上市早、果質優享譽省內外,初步形成了“一優雙商”農業發展新格局。畜牧養殖以發展雞、羊、牛為重點,積極改良本地畜禽品種,形成了覆蓋全鄉的畜牧養殖體系,全鄉共建立養殖專業村4個,養殖大戶760戶。

工業發展

該鄉鄉鎮企業發展較慢,2000年以前,僅有燒鹼、複合肥、花生製品、條編等企業,2003年,全鄉工業總產值1.2億元。2003年以後,該鄉發展陽驛塑膠製品廠、利達食品有限公司、鐵制門業等企業,建有陽驛、郭屯、平洛、鄭樓4個綜合市場。2007年,該鄉工業有藤編、家具、地毯等31個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達15483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68萬元。
近年來,陽驛鄉鄉鎮企業發展勢頭強勁,陽驛塑膠製品廠,利達食品有限公司等發展迅速。全鄉共有陽驛、郭屯、平洛、鄭樓4個綜合市場,並建有堤北大型蔬菜交易市場。

教育

陽驛鄉交通、通訊極為便利,全鄉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程控電話。該鄉基礎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全鄉共有中國小校28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98年通過河南省教委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驗收達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